【化学】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 火力发电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 在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实际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氢气不是自然界提供的,所以属于二次能源,不选A;B、电能应用广泛,是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二次能源,正确,不选B;C、火电是将燃料中国的化学能通过一定的过程转化成电能的过程,不是直接转化,选C;D、火力发电,是利用飞燃料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选D。
2.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氡α射线会致癌,WHO认定的19种致癌因素中,氡为其中之一。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示质子数为86,质量数为222的一个Rn原子,结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计算解答。
【详解】由氡原子的符号可知该原子质子数为86,质量数222,依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22-86=136,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136-86=50,答案选B。
3.碱金属元素及其单质从Li→Cs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 密度逐渐增大 B. 熔点逐渐升高
C. 金属性逐渐增强 D. 还原性逐渐减弱
【答案】C
【详解】A.碱金属从Li→Cs密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Na密度大于K,故A错误;
B.碱金属从Li→Cs熔点逐渐降低,故B错误;
C.碱金属从Li→Cs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故C正确;
D.碱金属从Li→Cs,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故D错误;
答案:C
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 Ca(OH)2与NH4Cl晶体的反应
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D. 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答案】D
【详解】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故不选A;
B. Ca(OH)2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B;
C.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故不选C;
D. 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为吸热反应,故选D;
答案:D
5.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 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B错误;
C中应是大于;
由反应的吸、放热,能比较的是反应物总能量与产物总能量,故D正确;
6.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与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Y>Z B. X>Z>Y C. Y>X>Z D. Y>Z>X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X与Z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Z,所以活泼性:X>Z;X与Y组成原电池,Y为负极,所以活泼性:Y>X;所以X、Y、Z 3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为:Y>X>Z。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 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 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非金属单质中
【答案】A
【详解】A.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 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B错误;
C.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有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铵,故C错误;
D. 非极性键可以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例如H2、H2O2、Na2O2等,故D错误;
答案:A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电池的负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 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C. 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D. 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负极
【答案】D
【解析】原电池的两极可以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也可以是由金属与非金属(例如石墨)构成,原电池的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B、C选项错;只有D选项正确。
9.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H2X为,则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A. H2XO3 B. HXO3 C. H3XO4 D. H2XO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氢化物中X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最高价为+6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故选D。
1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M的原子序数为37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原子序数,结合元素周期表结构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再结合各元素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详解】M的原子序数为37,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ⅠA族.
A.19号,55号元素处于第ⅠA族,M应处于二者之间,故A错误;
B.20号,56号元素处于第ⅡA族.20号元素为钙元素,处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M位置正确,故B正确;
C.26号、28号元素为第Ⅷ族元素,图中M处于第Ⅷ族,故C错误;
D.17号、53号元素为第ⅦA族元素,图中M为稀有气体Kr,故D错误;
答案:B
11.在2A+3B===2C+D的反应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 mol·L-1·min-1 B. v(B)=0.6 mol·L-1·min-1
C. v(C)=0.35 mol·L-1·min-1 D. v(D)=0.4 mol·L-1·min-1
【答案】D
【详解】利用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判断,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 v(A)/2=0.5/2=0.25
B. v(B)/3=0.6/3=0.2
C. v(C)/2=0.35/2=0.175
D. v(D)/1=0.4
故v(D) >v(A)> v(B)> v(C),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
答案:D
12.下列物质中只含共价键,且属于共价化合物是( )
A. N2 B. NaOH C. H2O D. Ar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为共价化合物,以此来解答.
解:A.氮气为单质,只含共价键,故A不选;
B.NaOH中含离子键、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B不选;
C.水中只含H﹣O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C选;
D.Ar为单质,且不含共价键,故D不选;
故选C.
1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B
【解析】加快反应速率一般可通过加热、增加反应物浓度、加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等方法。对本例滴加CuSO4溶液可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而将稀硫酸改为98%浓硫酸不但不能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反而使铁片在其中钝化,同时没有的电解液,形不成回路,就不会产生氢气了。
14.下列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得出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与得电子能力相同
B. 由于HCl水溶液的酸性强于H2S水溶液的酸性,因此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
C. 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该金属失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A
【详解】A.它们是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不同的质量数,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排布一样,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得电子能力也相同,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与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有关,与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无关,故B错误;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离子半径越小,微粒半径:S2->Cl->K+>Ca2+,故C错误;
D.失电子能力强弱与最外层电子数多少并无直接联系,比如Al最外层3个电子,Cu最外层2个电子,但Al比Cu金属性强,失电子能力强,故D错误;
答案:A
15.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60形成的球碳盐K3C60,实验测知该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超导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K3C60中只有离子键 B. K3C60中不含共价键
C. 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D. C60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判断球碳盐K3C60中有离子键,在K与C之间。而60个C之间为共价键。所以该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K离子,所以能导电。D选项中的同素异形体应该对应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12C不是单质而是元素符号或者代表一个碳原子。
16.原子序数大于4的主族元素X、Y的离子 Xm+、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X、Y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X>Y ②X和Y在同一周期 ③Y与X族序数之差是8—(m+n) ④X、Y核电荷数差为(m—n)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Xm+、Yn-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相等的。若X和Y的原子序数分别为x和y,则一定满足x-m=y+n,所以x>y,①正确;其质子数之差是m+n,X是金属,Y是非金属,Y位于X的上一周期,②错误;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就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根据离子的电荷数可判断X和Y的族序数分别为m和8-n,所以族序数之差是8-m-n,③正确;核电荷数=质子数,其核电荷数之差是m+n,④错误,故选①③A。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7.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中:
(1)____和____互为同位素。
(2)____和____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____和____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Ⅱ.已知31 g白磷变为31 g红磷释放能量。试回答:
(1)上列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变化
(2)31 g白磷具有的能量_________(填“>”或“<”,下同)31 g红磷具有的能量。
(3)31 g白磷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_________31 g红磷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答案】(1). ① (2). ⑤ (3). ② (4). ⑥ (5). ③ (6). ④ (7). 化学 (8). > (9). >
【解析】
【分析】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此解答。
Ⅱ.(1)因白磷和红磷是不同的单质,白磷变为红磷是化学变化;
(2)因白磷变为红磷释放能量,所以白磷具有的能量大于红磷具有的能量;
(3)白磷和红磷燃烧均生成P2O5,产物相同,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物中能量高的燃烧放热多。
【详解】Ⅰ.(1)① ⑤属于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因此互为同位素;答案: ①⑤
(2) ② ⑥ 质量数相等,但属于不同元素,不能互称同位素;答案:② ⑥
(3)③的中子数= 23-11=12和④的中子数=24-12=12,二者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答案:③ ④
Ⅱ.(1)白磷与红磷为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则白磷转化为红磷,为化学变化;答案:化学;
(2)31g白磷(P4)变为31g红磷(P)时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白磷能量高,则31g白磷具有的能量>31g红磷具有的能量;答案:>
(3)白磷和红磷燃烧均生成P2O5,产物相同,燃烧为放热反应,反应物中能量高的燃烧放热多,则31g白磷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31g红磷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答案:>
18.X、Y、Z、R、Q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Y、R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Q的单质为黄绿色有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Y和Z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写元素符号)。Y和Z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3) Y单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RQ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
(4)X、Z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5)Y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 第二周期第ⅥA族 (2). N > O (3). H2O (4). (5). 极性键 (6). 非极性键 (7). NH3 + HNO3 = NH4NO3
【解析】
【分析】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故X为氢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Y为氮元素;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故Z为氧元素;X、Y、R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则R最外层电子数为8-1-5=2,再根据X、Y、Z、R、Q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确定R为Mg,Q的单质为黄绿色有害气体,故Q为氯元素。
【详解】总结上面分析:X为氢元素、Y为氮元素、Z为氧元素、R镁元素、Q为氯元素;
(1)Z为氧元素,最外层6个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
答案:第二周期第ⅥA族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增强,故氮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Y(NH3)和Z(H2O)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H2O;答案:N > O H2O
(3) Y单质为N2,两个氮原子之间存在三个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用电子式表示RQ2(MgCl2)的形成过程:;
答案:
(4)X、Z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H2O2,结构式为H-O-O-H,因此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极性键、非极性键;答案:极性键 非极性键
(5)Y的气态氢化物(NH3)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反应化合成盐,化学方程式为NH3 + HNO3 = NH4NO3;答案:NH3 + HNO3 = NH4NO3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9.(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如图甲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铜片上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图乙是一个将_____能转化为 _____能的装置,人们把它叫做原电池。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电极流向______电极。
(3)图乙中的电极反应式:锌片________;铜片______。
【答案】(1). 没有 (2). 有 (3). 化学 (4). 电 (5). 锌 (6). 铜 (7). Zn - 2e- = Zn 2+ (8). 2 H+ + 2e- = H2↑
【解析】
【分析】(1)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后面,所以铜不和稀硫酸反应;在原电池中,产生气泡的极只能是正极;
(2)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出发经过外电路到达正极;
(3)锌比铜活泼,锌为负极,被氧化,发生Zn-2e-═Zn2+,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
【详解】(1)将铜插到硫酸中,金属铜不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会形成Zn、Cu、硫酸原电池,在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答案:没有 有
(2)图乙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与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即形成了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活泼金属锌为负极失电子,铜为正极,溶液中氢离子得电子,电子从负极(锌)出发经过外电路到达正极(铜);答案:化学 电能 锌 铜
(3)Zn、Cu、硫酸原电池中,活泼金属锌做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金属铜做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答案:Zn - 2e- = Zn 2+ 2 H+ + 2e- = H2↑
四. 计算题(共10分)
20.某温度时,在一个2 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第_______分钟到达平衡状态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3)2 min时,Y的浓度为___________。
(4)反应开始至2 min,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2 (2). 3X+Y 2Z (3). 0.45mol/L (4). 0.075 mol/(L·min)
【解析】
【分析】(1)反应进行到2min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根据图象可知X和Y的物质的量是减小的,Z的物质的量是增加的,所以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方程式;
(3)根据c=n/V计算Y的浓度;
(4)根据v==计算。
【详解】(1)反应进行到2min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2
(2)根据图象可知X和Y的物质的量是减小的,Z的物质的量是增加的,所以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象可知△n(X)=1.0mol-0.7mol=0.3mol,△n(Y)=1.0mol-0.9mol=0.1mol,△n(Z)=0.2mol,则△n(X):△n(Y):△n(Z)=3:1:2,方程式为 3X+Y 2Z ;
答案: 3X+Y 2Z
(3)2 min时,Y的浓度为c===0.45mol/L;答案:0.45mol/L
(4)反应开始至2 min,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v====0.075 mol/(L·min);答案:0.075 mol/(L·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