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新疆巴州三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
A. 烧碱 B. 甲烷
C. 酒精 D. 白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烧碱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不属于爆炸品,A项错误;B.甲烷在常温下为气体,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B项正确;C.酒精在常温下为液体,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C项正确;D.白磷在常温下为固体,着火点低,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D项正确;答案选A。
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 O2 B. CH4 C. CO2 D. H2
【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氧气、甲烷、二氧化碳、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2g/mol、16g/mol、44g/mol、2g/mol,根据n=可知,质量相等的气体,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大,故H2占有的体积最大,故选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L 1mol·L-1的NaOH溶液中含有NA个氧原子
B. 常温常压下,16g氧气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A个氧原子
C. 84g NaHCO3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总数为3NA个
D. 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个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中除了氢氧化钠,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的氧原子的个数多于0.1NA个,选项A错误;
B、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质量相同的氧气和臭氧含有的原子个数相等,所以把混合气体当做氧气或臭氧都行,原子个数不变,16g氧气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含有NA 个氧原子,选项B正确;
C、84gNaHCO3为1mol,而1mol碳酸氢钠只能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而碳酸氢根的电离程度很小,故溶于溶液中的离子的个数小于3NA个,选项C错误;
D、氦气是单原子构成的,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应该是0.5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与50ml 1mol/L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相等是( )
A. 150ml 3mol/LKCl溶液 B. 100ml 0.75mol/LMgCl2溶液
C. 100ml 1mol/LNaCl溶液 D. 15ml 2mol/LAlCl3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50ml 1mol/LAlCl3溶液中n(Cl-)=3×1mol/L×0.05 L =0.15mol。
【详解】A、150ml 3mol/LKCl溶液中n(Cl-)=3×3mol/L×0.15 L =1.35mol,故A不符合题意;
B、100ml 1.5mol/LMgCl2溶液中n(Cl-)=2×0.75mol/L×0.10 L =0.15mol,故B符合题意;
C、100ml 1mol/LNaCl溶液中n(Cl-)= 1mol/L×0.10 L =0.1mol,故C不符合题意;
D、15ml 2mol/LAlCl3溶液中n(Cl-)= 3×2mol/L×0.015 L =0.09mol,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OH-+H++BaSO4↓+H2O
B. 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 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
【答案】D
【解析】A.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选项A错误;
B. 钠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选项B错误;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选项C错误;
D. 大理石溶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在化合反应中,只要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A项错误;
B项,在分解反应中,只要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B项错误;
C项,在置换反应中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项正确;
D项,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所以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7.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FeCl3→FeCl2 B. Cu→Cu2(OH)2CO3
C. SO3→H2SO4 D. HCl→Cl2
【答案】A
【解析】变化中需要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完成,说明该微粒得到电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A. FeCl3→FeCl2中2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A正确;B. Cu→Cu2(OH)2CO3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B错误;C. SO3→H2SO4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 HCl→Cl2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可以加入氧化剂或通过电解,D错误,答案选A。
电解:掌握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另外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排除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等。
8.下列实验室保存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A. 氢氟酸存放在带有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 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 氯化铁溶液存放在铜制容器中
D. 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答案】D
【解析】A、氢氟酸能腐蚀玻璃,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选项A错误; B、碱性物质不可以装在磨口玻璃塞的无色玻璃瓶中,选项B错误;C、氯化铁与铜反应而使铜腐蚀,故氯化铁溶液不能存放在铜制容器中,选项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性溶液,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选项D正确。答案选D。
9.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K+、HCO3-、Ca2+ B. OH-、Na+、Mg2+、HCO3-
C. Na+、H+、Cl-、NO3- D. Na+、SiO3-、H+、Cl-
【答案】C
【解析】A、H+与HCO3-反应生成CO2,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OH-不能与Mg2+共存,生成Mg(OH)2沉淀,OH-不能与HCO3-共存,生成CO32-和H2O,故B错误;C、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H+不能与SiO32-大量共存,生成H2SiO3,故D错误。
10.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 N2→NO B. NH3→NH4NO3
C. N2→NH3 D. N2NO3-
【答案】B
【解析】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A、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一氧化氮,属于氮的固定,选项A正确;B、氨气转化为硝酸铵,是由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选项B错误;C、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氨气,属于氮的固定,选项C正确;D、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硝酸或硝酸盐,属于氮的固定,选项D正确。答案选B。
11.在实验室里,要想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 石灰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硫酸 D. 氨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强碱反应,所以要想使氯化铝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最好选用氨水,答案选D。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B. 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C. 二氧化硅是制取粗硅的原料
D. 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故说法错误;B、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常用材料,故说法正确;C、工业上常用,SiO2和碳反应制取硅,故说法正确;D、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具有防火性,故说法正确。
13.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 D. 用湿润的红色布条
【答案】D
【解析】A、因HCl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则不能检验,选项A错误;
B、因HCl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则不能检验,选项B错误;
C、在溶液中HCl与氯水中都含有Cl-,都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则不能检验,选项C错误;
D、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则能够检验混有氯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2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后会变质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不稳定,易分解 D.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
【答案】B
【解析】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选项A错误;
B.空气中Ca(ClO)2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HClO,HClO光照分解而变质,选项B正确;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易与氯气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HClO,HClO光照分解而不是Ca(ClO)2易分解,选项C错误;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5.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B. O2和O3是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C. 反应I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烟雾是一种固溶胶,其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的反应过程为二氧化氮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和氧原子,氧原子与氧气反应生成臭氧,臭氧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丙烯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
【详解】A项、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化合价相同的酸,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项、反应I为臭氧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项、烟雾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剂是空气,故D错误。
故选D。
16.进行下列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蒸干CuSO4饱和溶液,制备CuSO4·5H2O晶体
B. 图乙:可形成红色喷泉,证明HC1极易溶于水
C. 图丙: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若定容时视线如图,则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低
D. 图丁: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答案】B
【解析】A. 蒸干CuSO4饱和溶液,得到的是CuSO4固体,A项错误;B.HC1极易溶于水可形成红色喷泉,B项正确;C.若定容时视线如图,则少加了蒸馏水,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高,C项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D项错误。答案选B.
17.在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 )
A. 3:1 B. 1:3 C. 1:2 D. 2:1
【答案】C
【解析】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NO2中1个N由+4价降到+2价被还原,另两个N由+4价升高到+5价被氧化,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所以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1:2。答案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极易溶于水
C. 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A.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属于非氧化性漂白;
B.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烧瓶内压强减小;
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D.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
【详解】A.二氧化硫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物质,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烧瓶内压强减小,可说明两种气体均易溶于水,故B正确;
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没有生成氢气,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③过氧化钠可在防毒面具中做供氧剂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颜色为淡黄色,故错误;
②钠和水先反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气,故错误;
③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供氧剂,故正确;
④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固体,颜色为红棕色,故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C。
20.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固体可采取( )
A. 通入CO2 B. 加热 C. 加入盐酸 D. 加入水
【答案】B
【解析】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固体可用加热法,答案选B。
21.下列关于NaHCO3和Na2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aHCO3比Na2CO3稳定
B. NaHCO3、Na2CO3可相互转化
C. NaHCO3可用于焙制糕点;Na2CO3可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
D. 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分析】NaHCO3和Na2CO3相比较,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二者可相互转化,都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A错误;
B. Na2CO3可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分解可生成Na2CO3,二者可相互转化,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面包疏松多孔,可用于焙制糕点,Na2CO3可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Na2CO3和Ca(OH)2混合后生成CaCO3,发生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NaHCO3+Ca(OH)2CaCO3↓+NaOH+H2O,或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A。
22.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①Al ②NaHCO3 ③Al2O3 ④Mg(OH)2 ⑤Al(OH)3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Al及其化合物均具有两性,可既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但Al是单质,不符合题意,所以③⑤可选,NaH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也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水,所以②也可选,故选C。
23.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2+而不含有 Fe3+的实验方法是 ( )
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
B. 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 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
D. 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答案】B
【解析】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可能是原溶液中Fe2+被氯水氧化为或原溶液本来就含有Fe3+,故A错误;B. 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Fe2+被氯水氧化为Fe3+,Fe3+与SCN—反应溶液显红色,原溶液肯定存在Fe2+,故B正确;C. 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原溶液可能存在Fe2+、Fe3+,故C错误;D. 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不显色,不一定含有Fe2+,故D错误。答案选B。
24.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两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三种不同:
A.MgO、Na2O、CO2、CuO
B.NaOH、Na2CO3、KOH、Cu(OH)2
这两种物质依次(填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
(2)①NaCl(S) ②HCl(l) ③Cu ④酒精 ⑤液态醋酸⑥KNO3溶液填空回答(填序号):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CO2 (2). Na2CO3 (3). ③⑥ (4). ①②⑤ (5). ④ (6). ⑤
【解析】(1)A中CO2为酸性氧化物,其它为碱性氧化物;B中Na2CO3为盐,其它均为碱,故答案为:CO2、Na2CO3;
(2)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的水溶液,它能够导电;铜属于金属,能够导电.即能够导电的有③⑥;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氯化钠、氯化氢、液态醋酸水溶液能够导电,氯化钠、氯化氢、液态醋酸属于电解质.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⑤;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等水溶液不导电.即属于非电解质的只有④;
弱电解质首先属于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完全电离成离子,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成离子,氯化钠、氯化氢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醋酸在水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还会存在大量的未电离的醋酸分子.因此属于弱电解质的只有⑤。
25. 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通常状况下,NO2的颜色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 ;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
2NO + 2CO2CO2 + N2。当生成2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 mol。
【答案】(1)红棕色 (2)N2+O22NO ( 3)NO2(4)HNO34
【解析】试题分析:(1)NO2的颜色是红棕色。(2)反应①就是N2和O2在放电条件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2+O22NO。(3)NO2易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是3NO2+H2OHNO3+NO。该反应中NO2的氮元素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升高,NO2既是氧化剂有事还原剂。(4)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知道A的化学式是HNO3。(5)从 2NO + 2CO = 2CO2 + N2看出NO 和N2的比为2︰1,则生成2mol N2时反应的NO为4mol。
26. 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④ 。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Ⅰ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 ;②的进水口是 (填“f”或“g”)。
(4)现需配制250 mL、0.2 mol·L-1NaCl溶液,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① ;② 。
【答案】(共10分)
(1)蒸馏烧瓶 冷凝管 1 000 mL容量瓶(每空1分)
(2)④(1分)
(3)温度计(2分) 蒸馏(1分) g(1分)
(4)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选用250 mL容量瓶(2分)
【解析】
【分析】(1)根据装置图和各仪器的构造特点作答。
(2)容量瓶在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3)蒸馏装置中必须使用温度计。I为蒸馏装置,冷凝管中的水应下口进上口出。
(4)配制250mL溶液应选用250mL容量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应用玻璃棒引流。
【详解】(1)I为蒸馏装置,其中①为蒸馏烧瓶,②为冷凝管。II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④为规格为1000mL的容量瓶。
(2)蒸馏烧瓶、冷凝管、烧杯使用时不必检查是否漏水,容量瓶在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答案选④。
(3)用装置I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用于测馏分的沸点。仪器补充完整后的实验操作名称为蒸馏;冷凝管中应下口是进水口,上口为出水口,才能保证充分冷凝,②的进水口是g。
(4)容量瓶上只有唯一的刻度线,配制250mL溶液应选用250mL容量瓶,不能用1000mL容量瓶;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防止液体外洒,应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的错误操作是:未使用250mL容量瓶,未用玻璃棒引流。
27.通过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呼吸面具中,Na2O2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当有7.8克Na2O2反应时,放出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4)将铜片投入到FeCl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写出此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3Fe+4H2O(g)Fe3O4+4H2 (2). 2NaHCO3Na2CO3+H2O+CO2↑ (3). 2Na2O2+2CO22Na2CO3+O2 (4). 1.6g (5). 2Fe3++Cu2Fe2++Cu2+ (6).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1)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
(2)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3)在呼吸面具中,Na2O2起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当有7.8克Na2O2反应时,即0.1mol,放出氧气的质量为0.1mol 32g/mol=1.6g;
(4)将铜片投入到FeCl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5)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此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28.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3)用图A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提供如图B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2NH4Cl+Ca(OH)2 2NH3↑+CaCl2+ 2H2O (2). 向下排空气 (3). 碱石灰 (4).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5).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6).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形成喷泉
【解析】(1).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2NH3↑+CaCl2+ 2H2O;
(2). 氨气密度比空气轻,易溶于水,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氨气需要选择碱性干燥剂,可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3).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会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现象;
(4).使用装置B,打开止水夹,对烧瓶加热,使氨气通过玻璃管接触烧杯中的水,可形成喷泉,对烧瓶加热的方法可采用热毛巾包裹烧瓶。
29.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A是氯气发生装置,C、D 为气体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D 中装有浓硫酸),E 是硬质玻璃管装有细铁丝网,F为干燥的空广口瓶,烧杯G 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试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3)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4)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烧杯G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圆底烧瓶 (2). 吸收氯化氢气体 (3). 干燥 (4). 2Fe+Cl22FeCl3 (5). 氯气跟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
【分析】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抑制氯气溶解,所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D中含有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干燥剂;在加热条件下,铁丝和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铁;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碱性物质吸收氯气。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要制备纯净的氯气应除去氯化氢,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
(3)从A中出来的氯气含有水蒸气,进入E装置前应进行干燥,所以D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4)E中干燥的氯气与细铁丝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Fe+Cl22FeCl3;
(5)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烧杯G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30.将6.5g锌投入200 mL某浓度的盐酸中,锌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6.5 g锌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2)所用盐酸中HCl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
【答案】(1). 0.1mol (2). 1 mol/L (3). 2.24 L
【解析】(1)6.50g锌的物质的量为:=0.1mol;
答:6.50g锌的物质的量是0.1mol;
(2)令HCl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
Zn+2HClZnCl2+H2↑
65g 2mol
6.5g n mol
所以=
解得n=0.2
故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答:所用盐酸中HCl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3)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n(H2)=n(Zn)=0.1 mol,所以氢气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
答: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
1.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 )
A. 烧碱 B. 甲烷
C. 酒精 D. 白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烧碱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不属于爆炸品,A项错误;B.甲烷在常温下为气体,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B项正确;C.酒精在常温下为液体,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C项正确;D.白磷在常温下为固体,着火点低,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D项正确;答案选A。
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 O2 B. CH4 C. CO2 D. H2
【答案】D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氧气、甲烷、二氧化碳、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2g/mol、16g/mol、44g/mol、2g/mol,根据n=可知,质量相等的气体,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大,故H2占有的体积最大,故选D。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L 1mol·L-1的NaOH溶液中含有NA个氧原子
B. 常温常压下,16g氧气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A个氧原子
C. 84g NaHCO3在水溶液电离出的离子总数为3NA个
D. 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个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中除了氢氧化钠,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的氧原子的个数多于0.1NA个,选项A错误;
B、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质量相同的氧气和臭氧含有的原子个数相等,所以把混合气体当做氧气或臭氧都行,原子个数不变,16g氧气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以含有NA 个氧原子,选项B正确;
C、84gNaHCO3为1mol,而1mol碳酸氢钠只能完全电离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而碳酸氢根的电离程度很小,故溶于溶液中的离子的个数小于3NA个,选项C错误;
D、氦气是单原子构成的,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应该是0.5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与50ml 1mol/L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相等是( )
A. 150ml 3mol/LKCl溶液 B. 100ml 0.75mol/LMgCl2溶液
C. 100ml 1mol/LNaCl溶液 D. 15ml 2mol/LAlCl3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50ml 1mol/LAlCl3溶液中n(Cl-)=3×1mol/L×0.05 L =0.15mol。
【详解】A、150ml 3mol/LKCl溶液中n(Cl-)=3×3mol/L×0.15 L =1.35mol,故A不符合题意;
B、100ml 1.5mol/LMgCl2溶液中n(Cl-)=2×0.75mol/L×0.10 L =0.15mol,故B符合题意;
C、100ml 1mol/LNaCl溶液中n(Cl-)= 1mol/L×0.10 L =0.1mol,故C不符合题意;
D、15ml 2mol/LAlCl3溶液中n(Cl-)= 3×2mol/L×0.015 L =0.09mol,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Ba2++OH-+H++BaSO4↓+H2O
B. 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 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
【答案】D
【解析】A.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选项A错误;
B. 钠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选项B错误;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选项C错误;
D. 大理石溶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6. 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在化合反应中,只要有单质参加反应,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A项错误;
B项,在分解反应中,只要有单质的生成,就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B项错误;
C项,在置换反应中因为有单质参加和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项正确;
D项,在复分解反应中,因为是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新的化合物,所以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7.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FeCl3→FeCl2 B. Cu→Cu2(OH)2CO3
C. SO3→H2SO4 D. HCl→Cl2
【答案】A
【解析】变化中需要加入适当的还原剂才能完成,说明该微粒得到电子,有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A. FeCl3→FeCl2中2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A正确;B. Cu→Cu2(OH)2CO3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氧化剂,B错误;C. SO3→H2SO4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 HCl→Cl2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可以加入氧化剂或通过电解,D错误,答案选A。
电解:掌握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另外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排除自身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分解等。
8.下列实验室保存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A. 氢氟酸存放在带有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B. 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存放在配有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
C. 氯化铁溶液存放在铜制容器中
D. 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答案】D
【解析】A、氢氟酸能腐蚀玻璃,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选项A错误; B、碱性物质不可以装在磨口玻璃塞的无色玻璃瓶中,选项B错误;C、氯化铁与铜反应而使铜腐蚀,故氯化铁溶液不能存放在铜制容器中,选项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性溶液,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盛放在带有橡胶塞的玻璃瓶中,选项D正确。答案选D。
9.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K+、HCO3-、Ca2+ B. OH-、Na+、Mg2+、HCO3-
C. Na+、H+、Cl-、NO3- D. Na+、SiO3-、H+、Cl-
【答案】C
【解析】A、H+与HCO3-反应生成CO2,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OH-不能与Mg2+共存,生成Mg(OH)2沉淀,OH-不能与HCO3-共存,生成CO32-和H2O,故B错误;C、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H+不能与SiO32-大量共存,生成H2SiO3,故D错误。
10.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 N2→NO B. NH3→NH4NO3
C. N2→NH3 D. N2NO3-
【答案】B
【解析】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A、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一氧化氮,属于氮的固定,选项A正确;B、氨气转化为硝酸铵,是由化合态转化为化合态,不属于氮的固定,选项B错误;C、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氨气,属于氮的固定,选项C正确;D、游离态的氮气转化为化合态的硝酸或硝酸盐,属于氮的固定,选项D正确。答案选B。
11.在实验室里,要想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
A. 石灰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硫酸 D. 氨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强碱反应,所以要想使氯化铝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最好选用氨水,答案选D。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B. 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C. 二氧化硅是制取粗硅的原料
D. 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光导纤维的成分是SiO2,故说法错误;B、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的常用材料,故说法正确;C、工业上常用,SiO2和碳反应制取硅,故说法正确;D、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具有防火性,故说法正确。
13.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 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 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 D. 用湿润的红色布条
【答案】D
【解析】A、因HCl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则不能检验,选项A错误;
B、因HCl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则不能检验,选项B错误;
C、在溶液中HCl与氯水中都含有Cl-,都能与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则不能检验,选项C错误;
D、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则能够检验混有氯气,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关于漂白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和CaCl2 B. 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后会变质
C.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a(ClO)2不稳定,易分解 D.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2
【答案】B
【解析】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选项A错误;
B.空气中Ca(ClO)2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HClO,HClO光照分解而变质,选项B正确;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易与氯气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HClO,HClO光照分解而不是Ca(ClO)2易分解,选项C错误;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5.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B. O2和O3是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C. 反应I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烟雾是一种固溶胶,其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的反应过程为二氧化氮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生成一氧化氮和氧原子,氧原子与氧气反应生成臭氧,臭氧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与丙烯反应生成甲醛和乙醛。
【详解】A项、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只生成化合价相同的酸,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正确;
B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项、反应I为臭氧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项、烟雾是一种气溶胶,其分散剂是空气,故D错误。
故选D。
16.进行下列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蒸干CuSO4饱和溶液,制备CuSO4·5H2O晶体
B. 图乙:可形成红色喷泉,证明HC1极易溶于水
C. 图丙: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若定容时视线如图,则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低
D. 图丁: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答案】B
【解析】A. 蒸干CuSO4饱和溶液,得到的是CuSO4固体,A项错误;B.HC1极易溶于水可形成红色喷泉,B项正确;C.若定容时视线如图,则少加了蒸馏水,所配NaOH溶液浓度偏高,C项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为碳酸钠,D项错误。答案选B.
17.在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 )
A. 3:1 B. 1:3 C. 1:2 D. 2:1
【答案】C
【解析】在反应3NO2+H2O2HNO3+NO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NO2中1个N由+4价降到+2价被还原,另两个N由+4价升高到+5价被氧化,二氧化氮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所以发生还原反应和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1:2。答案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 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极易溶于水
C. 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 常温下,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A.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属于非氧化性漂白;
B.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烧瓶内压强减小;
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
D.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
【详解】A.二氧化硫与品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物质,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烧瓶内压强减小,可说明两种气体均易溶于水,故B正确;
C.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没有生成氢气,不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②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粉末产生
③过氧化钠可在防毒面具中做供氧剂
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钠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颜色为淡黄色,故错误;
②钠和水先反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气,故错误;
③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供氧剂,故正确;
④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固体,颜色为红棕色,故正确;
综上所述,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C。
20.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固体可采取( )
A. 通入CO2 B. 加热 C. 加入盐酸 D. 加入水
【答案】B
【解析】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NaHCO3固体可用加热法,答案选B。
21.下列关于NaHCO3和Na2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aHCO3比Na2CO3稳定
B. NaHCO3、Na2CO3可相互转化
C. NaHCO3可用于焙制糕点;Na2CO3可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
D. 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
【分析】NaHCO3和Na2CO3相比较,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二者可相互转化,都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 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A错误;
B. Na2CO3可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分解可生成Na2CO3,二者可相互转化,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面包疏松多孔,可用于焙制糕点,Na2CO3可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Na2CO3和Ca(OH)2混合后生成CaCO3,发生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可与澄清石灰水发生NaHCO3+Ca(OH)2CaCO3↓+NaOH+H2O,或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A。
22.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①Al ②NaHCO3 ③Al2O3 ④Mg(OH)2 ⑤Al(OH)3
A. ①②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Al及其化合物均具有两性,可既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但Al是单质,不符合题意,所以③⑤可选,NaH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也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和水,所以②也可选,故选C。
23.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2+而不含有 Fe3+的实验方法是 ( )
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
B. 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C. 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
D. 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答案】B
【解析】A.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后显红色,可能是原溶液中Fe2+被氯水氧化为或原溶液本来就含有Fe3+,故A错误;B. 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Fe2+被氯水氧化为Fe3+,Fe3+与SCN—反应溶液显红色,原溶液肯定存在Fe2+,故B正确;C. 先加入铁粉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原溶液可能存在Fe2+、Fe3+,故C错误;D. 只需要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不显色,不一定含有Fe2+,故D错误。答案选B。
24.完成下列填空
(1)下列两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它三种不同:
A.MgO、Na2O、CO2、CuO
B.NaOH、Na2CO3、KOH、Cu(OH)2
这两种物质依次(填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
(2)①NaCl(S) ②HCl(l) ③Cu ④酒精 ⑤液态醋酸⑥KNO3溶液填空回答(填序号):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CO2 (2). Na2CO3 (3). ③⑥ (4). ①②⑤ (5). ④ (6). ⑤
【解析】(1)A中CO2为酸性氧化物,其它为碱性氧化物;B中Na2CO3为盐,其它均为碱,故答案为:CO2、Na2CO3;
(2)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硝酸钾溶液是电解质的水溶液,它能够导电;铜属于金属,能够导电.即能够导电的有③⑥;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氯化钠、氯化氢、液态醋酸水溶液能够导电,氯化钠、氯化氢、液态醋酸属于电解质.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⑤;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等水溶液不导电.即属于非电解质的只有④;
弱电解质首先属于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够完全电离成离子,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成离子,氯化钠、氯化氢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而醋酸在水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还会存在大量的未电离的醋酸分子.因此属于弱电解质的只有⑤。
25. 以下是氮循环的一部分:
(1)通常状况下,NO2的颜色是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3)NO2易溶于水,并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4)化合物A的化学式是 ;
(5)治理汽车尾气的一种方法是用催化剂使NO与CO发生反应:
2NO + 2CO2CO2 + N2。当生成2mol N2时,被还原的NO为 mol。
【答案】(1)红棕色 (2)N2+O22NO ( 3)NO2(4)HNO34
【解析】试题分析:(1)NO2的颜色是红棕色。(2)反应①就是N2和O2在放电条件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2+O22NO。(3)NO2易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是3NO2+H2OHNO3+NO。该反应中NO2的氮元素化合价既有降低又有升高,NO2既是氧化剂有事还原剂。(4)从上述方程式可以知道A的化学式是HNO3。(5)从 2NO + 2CO = 2CO2 + N2看出NO 和N2的比为2︰1,则生成2mol N2时反应的NO为4mol。
26. 掌握仪器的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④ 。
(2)仪器①~④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填序号)。
(3)若利用装置Ⅰ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 ;②的进水口是 (填“f”或“g”)。
(4)现需配制250 mL、0.2 mol·L-1NaCl溶液,装置Ⅱ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① ;② 。
【答案】(共10分)
(1)蒸馏烧瓶 冷凝管 1 000 mL容量瓶(每空1分)
(2)④(1分)
(3)温度计(2分) 蒸馏(1分) g(1分)
(4)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选用250 mL容量瓶(2分)
【解析】
【分析】(1)根据装置图和各仪器的构造特点作答。
(2)容量瓶在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3)蒸馏装置中必须使用温度计。I为蒸馏装置,冷凝管中的水应下口进上口出。
(4)配制250mL溶液应选用250mL容量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应用玻璃棒引流。
【详解】(1)I为蒸馏装置,其中①为蒸馏烧瓶,②为冷凝管。II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④为规格为1000mL的容量瓶。
(2)蒸馏烧瓶、冷凝管、烧杯使用时不必检查是否漏水,容量瓶在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答案选④。
(3)用装置I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用于测馏分的沸点。仪器补充完整后的实验操作名称为蒸馏;冷凝管中应下口是进水口,上口为出水口,才能保证充分冷凝,②的进水口是g。
(4)容量瓶上只有唯一的刻度线,配制250mL溶液应选用250mL容量瓶,不能用1000mL容量瓶;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防止液体外洒,应用玻璃棒引流;图中的错误操作是:未使用250mL容量瓶,未用玻璃棒引流。
27.通过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呼吸面具中,Na2O2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当有7.8克Na2O2反应时,放出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4)将铜片投入到FeCl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写出此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3Fe+4H2O(g)Fe3O4+4H2 (2). 2NaHCO3Na2CO3+H2O+CO2↑ (3). 2Na2O2+2CO22Na2CO3+O2 (4). 1.6g (5). 2Fe3++Cu2Fe2++Cu2+ (6).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1)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
(2)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3)在呼吸面具中,Na2O2起反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当有7.8克Na2O2反应时,即0.1mol,放出氧气的质量为0.1mol 32g/mol=1.6g;
(4)将铜片投入到FeCl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
(5)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此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28.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3)用图A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提供如图B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2NH4Cl+Ca(OH)2 2NH3↑+CaCl2+ 2H2O (2). 向下排空气 (3). 碱石灰 (4). 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5).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6). 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形成喷泉
【解析】(1).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2NH3↑+CaCl2+ 2H2O;
(2). 氨气密度比空气轻,易溶于水,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干燥氨气需要选择碱性干燥剂,可用碱石灰作干燥剂;
(3).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会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现象;
(4).使用装置B,打开止水夹,对烧瓶加热,使氨气通过玻璃管接触烧杯中的水,可形成喷泉,对烧瓶加热的方法可采用热毛巾包裹烧瓶。
29.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A是氯气发生装置,C、D 为气体净化装置(C中装有饱和食盐水;D 中装有浓硫酸),E 是硬质玻璃管装有细铁丝网,F为干燥的空广口瓶,烧杯G 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试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3)D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4)E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烧杯G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圆底烧瓶 (2). 吸收氯化氢气体 (3). 干燥 (4). 2Fe+Cl22FeCl3 (5). 氯气跟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
【分析】在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导致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HCl极易溶于水,饱和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抑制氯气溶解,所以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D中含有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干燥剂;在加热条件下,铁丝和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铁;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且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碱性物质吸收氯气。
【详解】(1)根据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圆底烧瓶;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要制备纯净的氯气应除去氯化氢,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
(3)从A中出来的氯气含有水蒸气,进入E装置前应进行干燥,所以D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4)E中干燥的氯气与细铁丝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2Fe+Cl22FeCl3;
(5)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烧杯G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NaClO+H2O。
30.将6.5g锌投入200 mL某浓度的盐酸中,锌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
(1)6.5 g锌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2)所用盐酸中HCl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3)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
【答案】(1). 0.1mol (2). 1 mol/L (3). 2.24 L
【解析】(1)6.50g锌的物质的量为:=0.1mol;
答:6.50g锌的物质的量是0.1mol;
(2)令HCl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
Zn+2HClZnCl2+H2↑
65g 2mol
6.5g n mol
所以=
解得n=0.2
故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答:所用盐酸中HCl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3)由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可知:n(H2)=n(Zn)=0.1 mol,所以氢气的体积为:0.1mol×22.4L/mol=2.24L,
答:反应中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