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 Cu 64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当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在车站会看到这样的告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品、易腐蚀品等上车。现有:①浓硫酸 ②纯碱 ③酒精 ④鞭炮 ⑤汽油 ⑥白磷等物质, 其中,旅客可带上车的有( )
A. ②③ B. ①②④⑤⑥ C. 只有② D. ①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浓硫酸为易腐蚀品,不能带上车,故①错误;
②纯碱为碳酸钠,不属于易燃、易爆、剧毒品、易腐蚀品,可以带上车,故②正确;
③酒精属于易燃物,不允许带上车,故③错误;
④鞭炮为易爆物,容易发生危险,不允许带上车,故④错误;
⑤汽油属于易燃物,不允许带上车,故⑤错误;
⑥白磷属于易燃物,容易发生燃烧,不允许带上车,故⑥错误。
故选C。
2.下列实验方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在蒸馏时应先打开冷凝水开关,待水充满后再点燃酒精灯
B. 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C. 酒精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火
D.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答案】B
【详解】A项、蒸馏时,防止馏分以气体形式逸出,则先打开冷凝水开关,待水充满后再点燃酒精灯,故A正确;
B项、萃取剂的选择要求:与溶质不反应,且与原溶剂互不相容;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的密度相差越大越易分层。萃取剂的密度可比水大,也可比水小,故B错误;
C项、酒精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火,不能用水扑火,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火目的是隔绝空气,故C正确;
D项、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和盐酸反应,镁和铝都是活泼金属,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被除去,故D正确。
故选B。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金属铜投入稀硫酸中:Cu+2H+=Cu2++H2↑
B. 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O2-+2H+=H2O
C.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CO32-+2H+=CO2↑+H2O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答案】D
【详解】A项、金属铜为不活泼金属,将铜屑加入稀硫酸溶液中不反应,故A错误;
B项、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MgO+2H+═Mg2++H2O,故B错误;
C项、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C错误;
D项、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电泳实验证明胶体带电
B. 通常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
C. 利用过滤方法可以将 NaCl、淀粉的水溶液分离
D. 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答案】B
【详解】A项、胶体不带电,为中性分散系,电泳可说明胶体粒子带电,故A错误;
B项、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丁达尔效应可区别溶液与胶体,故B正确;
C项、胶体可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将NaCl、淀粉的水溶液分离,可用渗析法分离,故C错误;
D项、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向煮沸的水中滴加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 中:K+、MnO4-、SO42-、CO32-
B. 在强碱性溶液中:Na+、K+、Fe3+、SO42-
C. 含 Ca2+的溶液中:Na+、K+、Cl-、NO3-
D. 在强酸性溶液中:K+、NH4+、Cl-、HCO3-
【答案】C
【详解】A项、溶液中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A错误;
B项、在强碱性溶液中,Fe3+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项、该组离子之间没有离子反应发生,也不与 Ca2+反应,故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项、在强酸性溶液中HCO3-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6.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4 L 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0.5 NA
C. 14gN2 和 CO 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NA
D. 1molFe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 NA
【答案】C
【详解】A项、没有指明标准状况,不能算出CO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项、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算出11.2 L H2O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项、N2和CO都是双原子分子,摩尔质量都为28g/mol,14gN2和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原子数为NA,故C正确;
D项、1mol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1mol硫酸亚铁,失去了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实验操作装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A项、过滤时漏斗底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处、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溅出液体,故A错误;
B项、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胶头滴管要垂直在试管上方,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正确;
C项、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砝”原则,所以硫酸铜晶体放在左盘,故C错误;
D项、蒸发时不用垫石棉网,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答案】D
【详解】A项、NaHSO4是酸式盐,不是酸,Na2CO3是盐,不是碱,故A错误;
B项、Fe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项、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SO2是非电解质,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项、HNO3是酸、KOH是碱、NaHCO3是盐、SO3是酸性氧化物、NaCl是电解质,分类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9.如图是某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得出V值等于( )
A. 2 B. 3 C. 4 D. 5
【答案】C
【详解】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 L×2 mol/L=V L×0.5 mol/L,解得V=4。答案选C。
10.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 1mol/L 的是( )
A. 将 160g CuSO4 溶解在 1L 水中
B. 将 22.4L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
C. 从 1L2mol/L 的硫酸溶液中取出 0.5L
D. 将 10g NaOH 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 250mL
【答案】D
【详解】A项、160g Cu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mol/L。如果溶解在1L水中得不到1L溶液,故A错误;
B项、HCl所处的状态不确定,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不一定是1mol/L,故B错误;
C项、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无关,从1L 2mol/L的硫酸溶液中取出0.5L溶液的浓度仍然为2mol/L,故C错误;
D项、1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0g/40g/mol=0.25mol,溶液体积为250mL,故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25mol/0.25L=1mol/L,故D正确。
故选D。
1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
A. XY2 B. X2Y2 C. X2Y3 D. XY
【答案】A
12.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⑤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④
【答案】A
【解析】要除去食盐水含有的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实质就是除去Ca2+、Mg2+、SO42-,可加入过量碳酸钠使Ca2+转化为CaCO3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氯化钡将SO42-转化为BaSO4沉淀除去;除去Mg2+和SO42-,不用考虑先后顺序,但是加入碳酸钠除Ca2+要放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过滤出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故选A。
1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 )
A. 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
B.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C.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D. 铝久置于空气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详解】A项、非金属可以失去电子做还原剂,如氢气与氧化铜共热发生置换反应时,氢气失去电子做还原剂,故A错误;
B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故B错误;
C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
D项、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是铝与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铝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4.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①将铁钉放入 CuSO4 溶液中:Fe+CuSO4=Cu+FeSO4;
②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3FeSO4+6HNO3=Fe2(SO4)3+Fe(NO3)3+3NO2↑+3H2O;
③将铁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Fe+2FeCl3=3FeCl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和③中的铁钉只做还原剂
B. 实验②中 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
D.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Fe3+=2Fe2+
【答案】A
【详解】A项、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实验①和③中的铁钉只做还原剂,故A正确;
B项、实验②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2+只显还原性,故B错误;
C项、Fe+CuSO4═Cu+FeSO4反应中Cu2+作氧化剂,Fe2+作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u2+>Fe2+,故C错误;
D项、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故D错误。
故选A。
15.44gA 和 49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76gC 和一定量的气体 D,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则生成气体 D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 22.4L B. 11.2L C. 5.6L D. 44.8L
【答案】B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m(A)+m(B)=m(C)+m(D),m(D)=(44g+49g)-76g=17g,气体D的物质的量为17g/34g/mol=0.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故选B。
16.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lO-+4OH-=2RO4n—+3Cl-+5H2O。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 )
A. +3 B. +4 C. +5 D. +6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4 小题,共 39 分)
17.完成下列填空:
(1)要使 NH3 与 CH4 含相同数目的 H 原子,则 NH3 和 CH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19g 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 0.4mol Cl−, ACl2 的化学式是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V L H2 中含有 N 个氢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mol-1。
(4)实验室某盐酸试剂的密度为 1.19g/mL,质量分数为 36.5%,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
【答案】(1). 4∶3 (2). MgCl2 (3). 22.4N/V (4). 11.9
【详解】(1)设NH3和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由NH3与CH4分子分别含有3个H原子、4个H原子可得:3x=4y,则x:y=4:3,故答案为:4:3;
(2)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则ACl2的物质的量为0.2mol,摩尔质量=19g/0.2mol=95g/mol,ACl2中A的相对原子质量=95-35.5×2=24,依据相对原子质量为24可知A为镁,ACl2的化学式为MgCl2,故答案为:MgCl2;
(3) 氢气物质的量为VL/22.4L/mol =V/22.4mol,则N=V/22.4×NA,故NA=22.4N/Vmol-1,故答案为:22.4N/V;
(4)由c=1000ρw/M,可知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1.19×36.5%)/36.5mol/L
=11.9mol/L,故答案为:11.9。
18.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Cu ②CaO ③稀硝酸④Ba(OH)2 固体⑤CO2⑥NaHSO4固体⑦氨水⑧Al2(SO4)3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
(4)少量的⑤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将④的溶液逐滴加入到⑥的溶液中,恰好使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②④⑥⑧ (2). Ba(OH)2+2HNO3 =Ba(NO3)2+2H2O (3). Al2(SO4)3=2Al 3++3SO42— (4). Ca2++2OH—+CO2=CaCO3↓+H2O (5). 2H++SO42—+Ba2++2OH—=BaSO4↓+2H2O
【详解】(1)②CaO、④Ba(OH)2、⑥NaHSO4固体、⑧Al2(SO4)3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④⑥⑧;
(2)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是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两种物质为Ba(OH)2固体和H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NO3 =Ba(NO3)2+2H2O,故答案为:Ba(OH)2+2HNO3 =Ba(NO3)2+2H2O;
(3)Al2(SO4)3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 3++3SO42—,故答案为:Al2(SO4)3=2Al 3++3SO42—;
(4)少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故答案为:Ca2++2OH—+CO2=CaCO3↓+H2O;
(5)将Ba(OH)2的溶液逐滴加入到NaHSO4的溶液中,恰好使溶液呈中性时,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答案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19.完成下列填空:
(1)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 价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 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 C=砒霜。该使人中毒过程中维生素 C 是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As2O3 是_______填“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
(2)己知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标况下生成 3.36LNO,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mol。
(3)已知反应:3NO2+H2O=2HNO3+N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答案】(1). 还原剂 (2). 还原产物 (3). 0.15 (4). 0.45 (5). 3NO2+H2O=2H++2NO3—+NO↑ (6). 1:2
【详解】(1)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的As元素为+5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3价As, +5价砷生成+3价As,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做还原剂,砒霜是还原产物,故答案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2)铜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化合价降低的N元素所在的反应物HNO3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NO是还原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若有8mol硝酸参加反应,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mol,生成NO的物质的量是2mol。当生成标况下3.36L即0.15molNO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其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5ml,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5×3=0.45moL,故答案为:0.15;0.45;
(3)反应3NO2+H2O═2HNO3+NO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反应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二氧化氮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3mol的NO2中,2mol做还原剂,1mol做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故答案为:3NO2+H2O═2H++2NO3-+NO;1:2。
20.分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32-、Cl-、SO42-、NO3-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过滤,向实验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写出1和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
①只存在Cl-;②Cl-、NO3-同时存在;③ 。
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假设③正确
【答案】(1)CO32- ,SO42-;
(2)Mg2++2OH-=Mg(OH)2↓;Ba2++SO42-=BaSO4↓;
(3)只存在NO3-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试题分析:1.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Mg2+,则不存在CO32-;2.过滤,向实验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Ba2+,则不存在SO42-;
(1)根据上述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32- ,SO42-,故答案为:CO32- ,SO42-;
(2)1和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Ba2++SO42-=BaSO4↓,故答案为:Mg2++2OH-=Mg(OH)2↓;Ba2++SO42-=BaSO4↓;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①只存在Cl-;②Cl-、NO3-同时存在;③只存在NO3-;要证明不存在氯离子,在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可以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假设③正确,故答案为:只存在NO3-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 1 小题,共 13分)
21.实验题
Ⅰ.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请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①和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在 3 mL 碘水中,加入 1 mL 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下图中的________ (注:试管中深色区为紫红色溶液)。
Ⅱ.欲配制 480mL0.5mol·L-1 的 NaOH 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3)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________。
(4)应称取的 NaOH 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
(5)某学生实际配制的 NaOH 溶液的浓度为 0.51mol·L-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使用滤纸称量 NaOH 固体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
C.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
E.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F.转移溶液之前未经冷却
【答案】(1). 过滤 (2). 萃取、分液 (3). D (4). 500 mL 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 (5). 10.0 (6). D F
【详解】Ⅰ.(1)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根据流程可知,分离固体海带灰和液体碘离子的溶液用过滤;因为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水大,且碘和有机溶剂易于分离,所以用萃取然后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故答案为:过滤;萃取、分液;
(2)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将碘水中的碘转移到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溶解碘后溶液为紫红色,所以在3mL碘水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颜色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故选D,故答案为:D;
Ⅱ.(3)没有规格为480mL的容量瓶,配制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药匙、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配制50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NaOH)=40g/mol×0.5mol/L×0.5L=10.0g,故答案为:10.0;
(5)某学生实际配制NaOH的溶液的浓度为0.51mol•L-1,可知配制的浓度偏高。
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而氢氧化钠容易潮解,故真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A不选;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故B不选;
C、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会导致溶质的损失,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C不选;
D、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选;
E、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E不选;
F、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并定容,待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F选;
故选DF,故答案为:DF。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 Cu 64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当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在车站会看到这样的告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剧毒品、易腐蚀品等上车。现有:①浓硫酸 ②纯碱 ③酒精 ④鞭炮 ⑤汽油 ⑥白磷等物质, 其中,旅客可带上车的有( )
A. ②③ B. ①②④⑤⑥ C. 只有② D. ①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浓硫酸为易腐蚀品,不能带上车,故①错误;
②纯碱为碳酸钠,不属于易燃、易爆、剧毒品、易腐蚀品,可以带上车,故②正确;
③酒精属于易燃物,不允许带上车,故③错误;
④鞭炮为易爆物,容易发生危险,不允许带上车,故④错误;
⑤汽油属于易燃物,不允许带上车,故⑤错误;
⑥白磷属于易燃物,容易发生燃烧,不允许带上车,故⑥错误。
故选C。
2.下列实验方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在蒸馏时应先打开冷凝水开关,待水充满后再点燃酒精灯
B. 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C. 酒精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火
D.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铝粉
【答案】B
【详解】A项、蒸馏时,防止馏分以气体形式逸出,则先打开冷凝水开关,待水充满后再点燃酒精灯,故A正确;
B项、萃取剂的选择要求:与溶质不反应,且与原溶剂互不相容;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萃取剂与原溶剂的密度相差越大越易分层。萃取剂的密度可比水大,也可比水小,故B错误;
C项、酒精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火,不能用水扑火,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火目的是隔绝空气,故C正确;
D项、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和盐酸反应,镁和铝都是活泼金属,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被除去,故D正确。
故选B。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金属铜投入稀硫酸中:Cu+2H+=Cu2++H2↑
B. 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O2-+2H+=H2O
C. 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CO32-+2H+=CO2↑+H2O
D. 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答案】D
【详解】A项、金属铜为不活泼金属,将铜屑加入稀硫酸溶液中不反应,故A错误;
B项、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MgO+2H+═Mg2++H2O,故B错误;
C项、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C错误;
D项、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过电泳实验证明胶体带电
B. 通常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
C. 利用过滤方法可以将 NaCl、淀粉的水溶液分离
D. 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饱和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答案】B
【详解】A项、胶体不带电,为中性分散系,电泳可说明胶体粒子带电,故A错误;
B项、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丁达尔效应可区别溶液与胶体,故B正确;
C项、胶体可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将NaCl、淀粉的水溶液分离,可用渗析法分离,故C错误;
D项、向煮沸的NaOH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向煮沸的水中滴加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故D错误。
故选B。
5.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在无色溶液 中:K+、MnO4-、SO42-、CO32-
B. 在强碱性溶液中:Na+、K+、Fe3+、SO42-
C. 含 Ca2+的溶液中:Na+、K+、Cl-、NO3-
D. 在强酸性溶液中:K+、NH4+、Cl-、HCO3-
【答案】C
【详解】A项、溶液中MnO4-为紫色,与无色不符,故A错误;
B项、在强碱性溶液中,Fe3+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项、该组离子之间没有离子反应发生,也不与 Ca2+反应,故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项、在强酸性溶液中HCO3-与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6.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2.4 L 一氧化碳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0.5 NA
C. 14gN2 和 CO 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NA
D. 1molFe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 NA
【答案】C
【详解】A项、没有指明标准状况,不能算出CO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项、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算出11.2 L H2O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项、N2和CO都是双原子分子,摩尔质量都为28g/mol,14gN2和CO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原子数为NA,故C正确;
D项、1mol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1mol硫酸亚铁,失去了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实验操作装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A项、过滤时漏斗底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处、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溅出液体,故A错误;
B项、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胶头滴管要垂直在试管上方,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B正确;
C项、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砝”原则,所以硫酸铜晶体放在左盘,故C错误;
D项、蒸发时不用垫石棉网,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答案】D
【详解】A项、NaHSO4是酸式盐,不是酸,Na2CO3是盐,不是碱,故A错误;
B项、Fe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项、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SO2是非电解质,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项、HNO3是酸、KOH是碱、NaHCO3是盐、SO3是酸性氧化物、NaCl是电解质,分类均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9.如图是某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得出V值等于( )
A. 2 B. 3 C. 4 D. 5
【答案】C
【详解】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 L×2 mol/L=V L×0.5 mol/L,解得V=4。答案选C。
10.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 1mol/L 的是( )
A. 将 160g CuSO4 溶解在 1L 水中
B. 将 22.4L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
C. 从 1L2mol/L 的硫酸溶液中取出 0.5L
D. 将 10g NaOH 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 250mL
【答案】D
【详解】A项、160g CuSO4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mol/L。如果溶解在1L水中得不到1L溶液,故A错误;
B项、HCl所处的状态不确定,22.4LHC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浓度不一定是1mol/L,故B错误;
C项、溶液的浓度与体积无关,从1L 2mol/L的硫酸溶液中取出0.5L溶液的浓度仍然为2mol/L,故C错误;
D项、10g NaOH的物质的量为10g/40g/mol=0.25mol,溶液体积为250mL,故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25mol/0.25L=1mol/L,故D正确。
故选D。
11.相同温度和压强下,3体积的X2气体与6体积的Y2气体化合生成6体积的气态化合物A,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
A. XY2 B. X2Y2 C. X2Y3 D. XY
【答案】A
12.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 ⑤过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④
【答案】A
【解析】要除去食盐水含有的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实质就是除去Ca2+、Mg2+、SO42-,可加入过量碳酸钠使Ca2+转化为CaCO3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氯化钡将SO42-转化为BaSO4沉淀除去;除去Mg2+和SO42-,不用考虑先后顺序,但是加入碳酸钠除Ca2+要放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过滤出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故选A。
1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 )
A. 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
B.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C.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D. 铝久置于空气表面形成致密的薄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详解】A项、非金属可以失去电子做还原剂,如氢气与氧化铜共热发生置换反应时,氢气失去电子做还原剂,故A错误;
B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故B错误;
C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
D项、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是铝与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铝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4.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①将铁钉放入 CuSO4 溶液中:Fe+CuSO4=Cu+FeSO4;
②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3FeSO4+6HNO3=Fe2(SO4)3+Fe(NO3)3+3NO2↑+3H2O;
③将铁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Fe+2FeCl3=3FeCl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和③中的铁钉只做还原剂
B. 实验②中 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
D.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Fe3+=2Fe2+
【答案】A
【详解】A项、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则实验①和③中的铁钉只做还原剂,故A正确;
B项、实验②中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Fe2+只显还原性,故B错误;
C项、Fe+CuSO4═Cu+FeSO4反应中Cu2+作氧化剂,Fe2+作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u2+>Fe2+,故C错误;
D项、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故D错误。
故选A。
15.44gA 和 49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76gC 和一定量的气体 D,若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 则生成气体 D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 22.4L B. 11.2L C. 5.6L D. 44.8L
【答案】B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m(A)+m(B)=m(C)+m(D),m(D)=(44g+49g)-76g=17g,气体D的物质的量为17g/34g/mol=0.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mol×22.4L/mol=11.2L,故选B。
16.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lO-+4OH-=2RO4n—+3Cl-+5H2O。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 )
A. +3 B. +4 C. +5 D. +6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4 小题,共 39 分)
17.完成下列填空:
(1)要使 NH3 与 CH4 含相同数目的 H 原子,则 NH3 和 CH4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19g 某二价金属氯化物(ACl2)中含有 0.4mol Cl−, ACl2 的化学式是_____。
(3)在标准状况下,V L H2 中含有 N 个氢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mol-1。
(4)实验室某盐酸试剂的密度为 1.19g/mL,质量分数为 36.5%,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mol·L-1。
【答案】(1). 4∶3 (2). MgCl2 (3). 22.4N/V (4). 11.9
【详解】(1)设NH3和CH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由NH3与CH4分子分别含有3个H原子、4个H原子可得:3x=4y,则x:y=4:3,故答案为:4:3;
(2)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ACl2中含有0.4mol Cl-,则ACl2的物质的量为0.2mol,摩尔质量=19g/0.2mol=95g/mol,ACl2中A的相对原子质量=95-35.5×2=24,依据相对原子质量为24可知A为镁,ACl2的化学式为MgCl2,故答案为:MgCl2;
(3) 氢气物质的量为VL/22.4L/mol =V/22.4mol,则N=V/22.4×NA,故NA=22.4N/Vmol-1,故答案为:22.4N/V;
(4)由c=1000ρw/M,可知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1.19×36.5%)/36.5mol/L
=11.9mol/L,故答案为:11.9。
18.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Cu ②CaO ③稀硝酸④Ba(OH)2 固体⑤CO2⑥NaHSO4固体⑦氨水⑧Al2(SO4)3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
(4)少量的⑤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将④的溶液逐滴加入到⑥的溶液中,恰好使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1). ②④⑥⑧ (2). Ba(OH)2+2HNO3 =Ba(NO3)2+2H2O (3). Al2(SO4)3=2Al 3++3SO42— (4). Ca2++2OH—+CO2=CaCO3↓+H2O (5). 2H++SO42—+Ba2++2OH—=BaSO4↓+2H2O
【详解】(1)②CaO、④Ba(OH)2、⑥NaHSO4固体、⑧Al2(SO4)3都是化合物,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②④⑥⑧;
(2)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H++OH-═H2O,该离子反应是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两种物质为Ba(OH)2固体和H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NO3 =Ba(NO3)2+2H2O,故答案为:Ba(OH)2+2HNO3 =Ba(NO3)2+2H2O;
(3)Al2(SO4)3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 3++3SO42—,故答案为:Al2(SO4)3=2Al 3++3SO42—;
(4)少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故答案为:Ca2++2OH—+CO2=CaCO3↓+H2O;
(5)将Ba(OH)2的溶液逐滴加入到NaHSO4的溶液中,恰好使溶液呈中性时,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答案为:2H++SO42—+Ba2++2OH—=BaSO4↓+2H2O。
19.完成下列填空:
(1)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 价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 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 C=砒霜。该使人中毒过程中维生素 C 是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As2O3 是_______填“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
(2)己知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标况下生成 3.36LNO,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mol。
(3)已知反应:3NO2+H2O=2HNO3+N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
【答案】(1). 还原剂 (2). 还原产物 (3). 0.15 (4). 0.45 (5). 3NO2+H2O=2H++2NO3—+NO↑ (6). 1:2
【详解】(1)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的As元素为+5价,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后生成+3价As, +5价砷生成+3价As,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说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做还原剂,砒霜是还原产物,故答案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2)铜和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化合价降低的N元素所在的反应物HNO3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NO是还原产物。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若有8mol硝酸参加反应,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2mol,生成NO的物质的量是2mol。当生成标况下3.36L即0.15molNO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其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5ml,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5×3=0.45moL,故答案为:0.15;0.45;
(3)反应3NO2+H2O═2HNO3+NO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反应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二氧化氮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3mol的NO2中,2mol做还原剂,1mol做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2,故答案为:3NO2+H2O═2H++2NO3-+NO;1:2。
20.分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Mg2+、Ba2+、CO32-、Cl-、SO42-、NO3-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过滤,向实验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写出1和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
①只存在Cl-;②Cl-、NO3-同时存在;③ 。
已知实验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假设③正确
【答案】(1)CO32- ,SO42-;
(2)Mg2++2OH-=Mg(OH)2↓;Ba2++SO42-=BaSO4↓;
(3)只存在NO3-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试题分析:1.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Mg2+,则不存在CO32-;2.过滤,向实验1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Ba2+,则不存在SO42-;
(1)根据上述分析,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32- ,SO42-,故答案为:CO32- ,SO42-;
(2)1和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Ba2++SO42-=BaSO4↓,故答案为:Mg2++2OH-=Mg(OH)2↓;Ba2++SO42-=BaSO4↓;
(3)为了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NO3-,某同学提出下列假设:①只存在Cl-;②Cl-、NO3-同时存在;③只存在NO3-;要证明不存在氯离子,在提供的试剂只有稀盐酸、AgNO3溶液、稀硝酸、NaOH溶液和蒸馏水,可以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假设③正确,故答案为:只存在NO3- ;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 1 小题,共 13分)
21.实验题
Ⅰ.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请 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①和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在 3 mL 碘水中,加入 1 mL 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下图中的________ (注:试管中深色区为紫红色溶液)。
Ⅱ.欲配制 480mL0.5mol·L-1 的 NaOH 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3)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________。
(4)应称取的 NaOH 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
(5)某学生实际配制的 NaOH 溶液的浓度为 0.51mol·L-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使用滤纸称量 NaOH 固体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
C.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 D.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
E.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F.转移溶液之前未经冷却
【答案】(1). 过滤 (2). 萃取、分液 (3). D (4). 500 mL 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 (5). 10.0 (6). D F
【详解】Ⅰ.(1)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根据流程可知,分离固体海带灰和液体碘离子的溶液用过滤;因为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水大,且碘和有机溶剂易于分离,所以用萃取然后分液得到含碘的有机溶液,故答案为:过滤;萃取、分液;
(2)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将碘水中的碘转移到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溶解碘后溶液为紫红色,所以在3mL碘水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颜色接近无色,下层呈紫红色,故选D,故答案为:D;
Ⅱ.(3)没有规格为480mL的容量瓶,配制时需要选用500mL的容量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药匙、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还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配制50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NaOH)=40g/mol×0.5mol/L×0.5L=10.0g,故答案为:10.0;
(5)某学生实际配制NaOH的溶液的浓度为0.51mol•L-1,可知配制的浓度偏高。
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而氢氧化钠容易潮解,故真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故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故A不选;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故B不选;
C、溶解后的烧杯未经多次洗涤,会导致溶质的损失,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C不选;
D、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选;
E、定容后,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低,故E不选;
F、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并定容,待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F选;
故选DF,故答案为:DF。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