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总分:100分 时量: 60分钟 出题人:李红光 李锦娟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l 35.5 Mn 55 Na 2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aCO3 CaO + CO2↑ B. 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
C. 2Cu + O2 2CuO D.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转移、特征为化合价升降,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
【详解】A项、碳酸钙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项、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项、铜与氧气加热反应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项、氧化铁与稀硫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2.取一小粒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实验现象有下列描述: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③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呈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于金属钠的熔点比较低,所以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先熔化,然后燃烧成黄色粉末并且伴有黄色火焰。
【详解】①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先熔化,故①正确;
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②错误;
③生成过氧化钠,为黄色固体,故③错误;
④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燃烧时火焰为黄色,故④正确;
⑤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故⑤正确。
故选C。
3.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盐酸充分反应,其中( )
A. Na2CO3放出的CO2多 B. NaHCO3放出的CO2多
C. Na2CO3放出CO2的速率快 D. NaHCO3放出CO2的速率快
【答案】D
【解析】A、根据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A错误;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的量相同,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相同,B错误;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才能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氢钠直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速度快,C错误;D、根据C中分析可知D正确;答案选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B. 还原剂是在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
C. 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D. 置换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
【详解】A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故A正确;
B项、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被氧化,故B错误;
C项、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项、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有单质生成,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5. 少量钠应保存在( )
A. 密闭容器中 B. 水中 C. 煤油中 D. 汽油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钠的性质活泼,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汽反应,故少量钠应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故选C。
6.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 干冰灭火剂 B. 黄砂 C. 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 泡沫灭火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则不能使用水、干粉灭火器等来扑灭金属钠着火。
【详解】A项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扑灭,故A错误;
B项、因砂土不支持钠燃烧,且可以隔绝空气,故钠着火时,能用砂土来扑灭,B正确;
C项、干粉(含NaHCO3)灭火剂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反应,则不能使用,故C错误;
D项、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 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 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 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
【答案】A
【解析】
【分析】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小,Na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详解】A项、钠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故A正确;
B项、钠燃烧生成的是过氧化钠,故B错误;
C项、钠的硬度小,熔点低,故C错误;
D项、Na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A。
8.用于呼吸用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的物质是( )
A. Na2O2 B. NaHCO3 C. H2O2 D. KMnO4
【答案】A
【解析】
【分析】Na2O2能与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的来源。
【详解】A项、Na2O2为固体,携带方便,且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加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故A正确;
B项、NaHCO3不能生成氧气,故B错误;
C项、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一般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且过氧化氢为液体,不方便携带,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C错误;
D项、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氧气,但需要加热,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D错误。
故选A。
9.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铝 C. 硅 D. 铁
【答案】B
【详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B。
10.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示意图如下:
【详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合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置换反应,故选C。
11. 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B.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C. 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 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NaC1与Na2CO3固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A错误;B.盐酸易挥发,因此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B正确;C.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余的不需要,C错误;D.NaC1与Na2CO3固体中均含有钠元素,因此利用焰色反应不能区分NaC1与Na2CO3固体,D错误,答案选B。
12.钠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呈( )
A. 砖红色
B. 紫色
C. 黄色
D. 绿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体现的是元素的性质。
【详解】A项、含锂元素Li 紫红,含钙元素Ca 砖红色,含锶元素Sr 洋红,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故A错误;
B项、K的焰色反应颜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故B错误;
C项、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故C正确;
D项、铜元素的颜色反应颜色为绿色,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故D错误。
故选C。
13. 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Cu2+、SO42—、OH—、K+ B. Fe3+、NO3—、Cl—、H+
C. K+、CO32—、Cl—、H+ D. H+、Na+、Cl—、SO4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因Cu2+、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3+为黄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B错误;C.因C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D正确;故选D。
14.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A. HCl→H2 B. HCl→FeCl2 C. H2SO4 →SO2 D. Fe →Fe2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HCl→ H2,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错误;B、HCl →FeCl2,Cl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H2SO4(浓)→SO2,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错误;D、Fe→Fe2O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氧化剂,正确,答案选D。
15.侯德榜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由他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中有这样一个反应:2NaHCO3Na2CO3+H2O+x,则x的化学式是( )
A. CO B. CO2 C. H2 D. CH4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2NaHCO3Na2CO3+H2O+x,反应前2个Na原子,2个H原子,2个C原子,6个O原子,反应后2个Na原子,2个H原子,4个O原子,1个碳原子,可知x的化学式是CO2,B正确。
【点睛】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相等。例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含两个氧)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反应前后,都是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16.下列溶液分别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
A. 氢氧化钙溶液
B. 氢氧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钙溶液
【答案】C
【详解】A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A错误;
B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B错误;
C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产生沉淀,故C正确;
D项、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C。
17.水作为氧化剂的反应是( )
A. 2Na + 2H2O=2NaOH + H2↑ B. SO3 + H2O=H2SO4
C. 2F2 + 2H2O=4HF + O2↑ D. 2H2 + O22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水为氧化剂,则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详解】A项、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A正确;
B项、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项、反应中,F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为还原剂,故C错误;
D项、反应中,水为生成物,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A。
18.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A. 最后溶液变蓝色
B. 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C. 溶液仍为紫色
D. 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2Na2O2+2H2O=4NaOH+O2↑,有氧气产生,溶液中有气泡放出,氢氧化钠显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过氧化钠具有漂白作用,使蓝色石蕊试液褪色,由于氧化反应比较慢,所以先变为蓝色,最后溶液褪色,答案选B。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Na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 Na2O与盐酸反应:Na2O+2H+===2Na++H2O
C. Na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2Na++Cu
D. Na2CO3与足量的稀H2SO4溶液反应:CO32—+2H+===CO2↑+H2O
【答案】C
【详解】A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
B项、Na2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Na++H2O,故B正确;
C项、Na与CuSO4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铜,故C错误;
D项、Na2CO3与足量的稀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D正确。
故选C。
20. 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加热 B.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加入盐酸 D. 加入CaCl2溶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引入新的杂质,碳酸钠的量增多,所以最好,选A;B、加入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能会引入氢氧化钠杂质,不选B;C、加入盐酸,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选C;D、加入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错误,不选D。
21.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 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上下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上下游动 D. 钠在苯和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游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Na和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密度:H2O>Na>苯,Na和苯不反应,苯和水不互溶,会分层且水在下层。
【详解】由题意ρ(水)>ρ(Na)>ρ(苯),所以钠应在水与苯的界面处并与水发生反应,当钠与水接触时,二者反应放出H2,H2附着在Na的表面,使钠产生较大浮力,于是开始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H2逐渐脱离钠的表面,至一定程度,钠又向下运动,如此不断反复,直至钠球消失,故D正确。
故选D
22.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ClO3->BrO3->Cl2>Fe3+>I2 B. BrO3->Cl2>ClO3->I2>Fe3+
C. BrO3->ClO3->Cl2>Fe3+>I2 D. BrO3->ClO3->Fe3+>Cl2>I2
【答案】C
【解析】①2BrO3-+Cl2═Br2+2ClO3-中,氧化性:BrO3->ClO3-,②ClO3-+5Cl-+6H+═3Cl2+3H2O中,氧化性:ClO3->Cl2;③2FeCl3+2KI═2FeCl2+2KCl+I2中,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④2FeCl2+Cl2═2FeCl3中,氧化性:Cl2>Fe3+,还原性:Fe2+>Cl-,氧化能力:BrO3->ClO3->Cl2>Fe3+>I2,故选C。
23.将2.3 g钠放入100 g水中,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2.3% B. 等于4% C. 大于2.3% D. 大于4%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方程式算出反应后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再算出氢气质量,再计算出溶液质量,根据计算公式再算出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详解】设2.3克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由化学方程式可得:
2Na+2H2O═2NaOH+H2↑
46 80 2
2.3g X Y
46:2.3=80:X=2:Y,解得X=4g;Y=0.1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4g/(100g+2.3g−0.1g)
×100%≈3.91%,故选C。
24.下列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的是( )
A. 钠 B. 铝 C. 铁 D. 铜
【答案】A
【详解】常温下钠能与冷水反应,铝去膜高温下能与水反应,铁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铜与水不反应,故选A。
25.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组是( )
(1)铝 (2)氧化铁 (3)氧化铝 (4)氢氧化铝
A. (1)(2) B. (1)(3)(4) C. (2)(3)(4) D. (2)(4)
【答案】B
【详解】(1)①铝能和HCl、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正确;
(2)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和NaOH溶液不反应,故错误;
(3)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
(4)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0分)
26.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是还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是还原产物;电子转移的总数为__________。
【答案】(1). K2Cr2O7 (2). HCl (3). Cl (4). Cr (5). Cl2 (6). CrCl3 (7). 6e-。
【解析】
【分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数目=化合价降低数目=转移的电子数目。
【详解】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氯元素被氧化,HCl是还原剂,其产物Cl2为氧化产物,铬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K2Cr2O7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CrCl3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数目=化合价降低数目=转移的电子数目=6,故答案为:K2Cr2O7;HC;;Cl;Cr;Cl2; CrCl3;6e-。
27.用双线桥法或单线桥法分析下述反应Zn+2HCl===ZnCl2 +H2 _______
【答案】或
【解析】
【分析】2HCl+Zn═ZnCl2+H2↑中失电子的Zn元素化合价升高,得电子的H元素化合价降低,转移电子数为2。
【详解】Zn+2HCl=ZnCl2+H2↑中,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HCl做氧化剂,锌元素的化合价从 0价变化为+2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所以Zn做还原剂,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2e-,用双线桥法电子转移情况如下:,用单线桥表示为:,故答案为:或。
28.把少量的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1). 钠浮于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伴有嘶嘶的响声 (2).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解析】
【分析】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先是和里面的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详解】把少量的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钠浮于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伴有嘶嘶的响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故答案为:钠浮于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伴有嘶嘶的响声;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29.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___原因是__②钠熔化小球,原因是_____③小球四处_____逐渐减小,发出嘶嘶地是响声, 滴入酚酞后溶液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浮在水面上 (2). 钠的密度小于水 (3). 钠的熔点较低 (4). 游动 (5). 呈红色 (6). 钠和水反应生成碱
【解析】
【分析】钠的密度小于水,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且放出大量热而使钠熔成小球,钠和水反应很剧烈,生成的氢气使钠受力不均而四处游动,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详解】①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钠会浮在水面上,故答案为: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小于水;
②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的大量热而使钠熔化成小球,故答案为:钠的熔点较低;
③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使钠受力不均而四处游动,随着反应的进行,钠逐渐减小,最后消失,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而使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所以溶液呈红色,故答案为:游动;呈红色;钠和水反应生成碱。
30.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继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2). Al3++3OH- =Al(OH)3↓ (3). 白色絮状沉淀逐渐溶解 (4). Al(OH)3 +OH-=AlO2- +2H2O
【解析】
【分析】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Al(OH)3具有两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会溶解消失。
【详解】在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Cl3=Al(OH)3↓,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Al(OH)3具有两性,可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氢氧化铝沉淀消失,故答案为: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Al3++3OH—=Al(OH)3↓;沉淀溶解;Al(OH)3 +OH-=AlO2- +2H2O。
31.图中,A是单质,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判断A、B、C、D的化学式:
A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1)A→B__________
(2)B→D________
(3)A→C__________
【答案】(1). Na (2). Na2O2 (3). NaOH (4). Na2CO3 (5). 2Na+O2Na2O2 (6). 2Na2O2+2CO22Na2CO3+O2 (7). 2Na++2H2O2NaOH+H2↑
【解析】
【分析】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CO2反应可以生成Na2CO3,Na2O2和CO2反应也生成Na2CO3,所以D是Na2CO3。
【详解】(1)A→B的反应为钠和氧气的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故答案为:2Na+O2Na2O2;
(2)B→D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3)A→C的反应为钠和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
32.如图所示实验为“套管实验”,小试管内塞有沾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1)点燃酒精灯加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小试管中棉花球变蓝色,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有少量气泡冒出 (2).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无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 (3). 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
【分析】因为NaHCO3的热稳定性不及Na2CO3的热稳定性,所以在加热时大试管中温度高的Na2CO3不分解,小试管中温度低的NaHCO3分解,分解产生的CO2能使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解产生的H2O能使棉花球变蓝。
【详解】(1)点燃酒精灯加热,大试管中温度高的Na2CO3不分解,小试管中温度低的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沾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遇H2O生成五水合硫酸铜,使棉花球变蓝;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大试管受热产生的气体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可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冒出,故答案为:小试管中棉花球变蓝色,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有少量气泡冒出;
(2)小试管中为碳酸氢钠,说明温度低时可分解,而碳酸钠受热温度高,碳酸钠不分解,所以该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无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故答案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无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
(3)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三、计算题共7分
33.过氧化钠能与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某同学用该反应制取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
(1)计算至少需要称取过氧化钠的质量______。
(2)若反应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0mL,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浓度_____。
【答案】(1). 7.8g (2). 1mol/L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生成氧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然后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和的物质的量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详解】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12L/22.L/mol=0.05mol,设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为x,氧气的体积为y,则依据化学方程式可得:
2Na2O2+2H2O═4NaOH+O2↑
2 4 1
0.1 mol 0.2 mol 0.05 mol
则m(Na2O2)=0.1 mol×78g/mol=7.8g,c(NaOH)=0.2mol/0.2L=1 mol/L,故答案为:7.8g;1 mol/L。
总分:100分 时量: 60分钟 出题人:李红光 李锦娟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l 35.5 Mn 55 Na 2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CaCO3 CaO + CO2↑ B. 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
C. 2Cu + O2 2CuO D.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转移、特征为化合价升降,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
【详解】A项、碳酸钙高温分解为分解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项、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项、铜与氧气加热反应为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项、氧化铁与稀硫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不存在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2.取一小粒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实验现象有下列描述: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紫色火焰③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呈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④⑤ D. 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于金属钠的熔点比较低,所以金属钠放在燃烧匙中加热先熔化,然后燃烧成黄色粉末并且伴有黄色火焰。
【详解】①由于钠的熔点较低,先熔化,故①正确;
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故②错误;
③生成过氧化钠,为黄色固体,故③错误;
④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燃烧时火焰为黄色,故④正确;
⑤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故⑤正确。
故选C。
3.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盐酸充分反应,其中( )
A. Na2CO3放出的CO2多 B. NaHCO3放出的CO2多
C. Na2CO3放出CO2的速率快 D. NaHCO3放出CO2的速率快
【答案】D
【解析】A、根据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浓度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A错误;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质的量相同,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相同,B错误;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才能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碳酸氢钠直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的二氧化碳速度快,C错误;D、根据C中分析可知D正确;答案选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B. 还原剂是在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
C. 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D. 置换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
【详解】A项、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故A正确;
B项、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被氧化,故B错误;
C项、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项、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有单质生成,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5. 少量钠应保存在( )
A. 密闭容器中 B. 水中 C. 煤油中 D. 汽油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钠的性质活泼,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汽反应,故少量钠应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空气,故选C。
6.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
A. 干冰灭火剂 B. 黄砂 C. 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 泡沫灭火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而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则不能使用水、干粉灭火器等来扑灭金属钠着火。
【详解】A项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扑灭,故A错误;
B项、因砂土不支持钠燃烧,且可以隔绝空气,故钠着火时,能用砂土来扑灭,B正确;
C项、干粉(含NaHCO3)灭火剂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反应,则不能使用,故C错误;
D项、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泡沫灭火器都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金属Na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B. Na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Na2O
C. Na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 D. Na常温和加热时反应,产物一样
【答案】A
【解析】
【分析】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小,Na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详解】A项、钠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故A正确;
B项、钠燃烧生成的是过氧化钠,故B错误;
C项、钠的硬度小,熔点低,故C错误;
D项、Na在空气中放置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A。
8.用于呼吸用具上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的物质是( )
A. Na2O2 B. NaHCO3 C. H2O2 D. KMnO4
【答案】A
【解析】
【分析】Na2O2能与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可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的氧气的来源。
【详解】A项、Na2O2为固体,携带方便,且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加热,最适宜用于呼吸面具中供氧剂,故A正确;
B项、NaHCO3不能生成氧气,故B错误;
C项、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一般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且过氧化氢为液体,不方便携带,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C错误;
D项、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氧气,但需要加热,不适合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使用,故D错误。
故选A。
9.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铝 C. 硅 D. 铁
【答案】B
【详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B。
10.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示意图如下:
【详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合反应、有化合价变化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置换反应,故选C。
11. 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B. 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
C. 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 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NaC1与Na2CO3固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A错误;B.盐酸易挥发,因此用稀盐酸清洗做焰色反应的铂丝(镍丝或铁丝),B正确;C.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其余的不需要,C错误;D.NaC1与Na2CO3固体中均含有钠元素,因此利用焰色反应不能区分NaC1与Na2CO3固体,D错误,答案选B。
12.钠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呈( )
A. 砖红色
B. 紫色
C. 黄色
D. 绿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体现的是元素的性质。
【详解】A项、含锂元素Li 紫红,含钙元素Ca 砖红色,含锶元素Sr 洋红,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故A错误;
B项、K的焰色反应颜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故B错误;
C项、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故C正确;
D项、铜元素的颜色反应颜色为绿色,钠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故D错误。
故选C。
13. 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Cu2+、SO42—、OH—、K+ B. Fe3+、NO3—、Cl—、H+
C. K+、CO32—、Cl—、H+ D. H+、Na+、Cl—、SO4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因Cu2+、OH-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3+为黄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B错误;C.因CO32-、H+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D正确;故选D。
14.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
A. HCl→H2 B. HCl→FeCl2 C. H2SO4 →SO2 D. Fe →Fe2O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HCl→ H2,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错误;B、HCl →FeCl2,Cl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H2SO4(浓)→SO2,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需要还原剂,错误;D、Fe→Fe2O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氧化剂,正确,答案选D。
15.侯德榜是我国杰出的化学家,由他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中有这样一个反应:2NaHCO3Na2CO3+H2O+x,则x的化学式是( )
A. CO B. CO2 C. H2 D. CH4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2NaHCO3Na2CO3+H2O+x,反应前2个Na原子,2个H原子,2个C原子,6个O原子,反应后2个Na原子,2个H原子,4个O原子,1个碳原子,可知x的化学式是CO2,B正确。
【点睛】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相等。例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含两个氧)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反应前后,都是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16.下列溶液分别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不能产生沉淀的是( )
A. 氢氧化钙溶液
B. 氢氧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钙溶液
【答案】C
【详解】A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A错误;
B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B错误;
C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产生沉淀,故C正确;
D项、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C。
17.水作为氧化剂的反应是( )
A. 2Na + 2H2O=2NaOH + H2↑ B. SO3 + H2O=H2SO4
C. 2F2 + 2H2O=4HF + O2↑ D. 2H2 + O22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水为氧化剂,则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详解】A项、反应中,Na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为氧化剂,故A正确;
B项、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项、反应中,F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水中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为还原剂,故C错误;
D项、反应中,水为生成物,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A。
18.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A. 最后溶液变蓝色
B. 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C. 溶液仍为紫色
D. 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2Na2O2+2H2O=4NaOH+O2↑,有氧气产生,溶液中有气泡放出,氢氧化钠显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过氧化钠具有漂白作用,使蓝色石蕊试液褪色,由于氧化反应比较慢,所以先变为蓝色,最后溶液褪色,答案选B。
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Na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B. Na2O与盐酸反应:Na2O+2H+===2Na++H2O
C. Na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2Na++Cu
D. Na2CO3与足量的稀H2SO4溶液反应:CO32—+2H+===CO2↑+H2O
【答案】C
【详解】A项、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正确;
B项、Na2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2Na++H2O,故B正确;
C项、Na与CuSO4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铜,故C错误;
D项、Na2CO3与足量的稀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故D正确。
故选C。
20. 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
A. 加热 B.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加入盐酸 D. 加入CaCl2溶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引入新的杂质,碳酸钠的量增多,所以最好,选A;B、加入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能会引入氢氧化钠杂质,不选B;C、加入盐酸,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选C;D、加入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错误,不选D。
21.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 cm3)投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上下游动 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上下游动 D. 钠在苯和水的界面处反应并上下游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Na和水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密度:H2O>Na>苯,Na和苯不反应,苯和水不互溶,会分层且水在下层。
【详解】由题意ρ(水)>ρ(Na)>ρ(苯),所以钠应在水与苯的界面处并与水发生反应,当钠与水接触时,二者反应放出H2,H2附着在Na的表面,使钠产生较大浮力,于是开始向上运动,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H2逐渐脱离钠的表面,至一定程度,钠又向下运动,如此不断反复,直至钠球消失,故D正确。
故选D
22.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ClO3-+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 ClO3->BrO3->Cl2>Fe3+>I2 B. BrO3->Cl2>ClO3->I2>Fe3+
C. BrO3->ClO3->Cl2>Fe3+>I2 D. BrO3->ClO3->Fe3+>Cl2>I2
【答案】C
【解析】①2BrO3-+Cl2═Br2+2ClO3-中,氧化性:BrO3->ClO3-,②ClO3-+5Cl-+6H+═3Cl2+3H2O中,氧化性:ClO3->Cl2;③2FeCl3+2KI═2FeCl2+2KCl+I2中,氧化性:Fe3+>I2,还原性:I->Fe2+;④2FeCl2+Cl2═2FeCl3中,氧化性:Cl2>Fe3+,还原性:Fe2+>Cl-,氧化能力:BrO3->ClO3->Cl2>Fe3+>I2,故选C。
23.将2.3 g钠放入100 g水中,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2.3% B. 等于4% C. 大于2.3% D. 大于4%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的方程式算出反应后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再算出氢气质量,再计算出溶液质量,根据计算公式再算出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详解】设2.3克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质量为Y,由化学方程式可得:
2Na+2H2O═2NaOH+H2↑
46 80 2
2.3g X Y
46:2.3=80:X=2:Y,解得X=4g;Y=0.1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4g/(100g+2.3g−0.1g)
×100%≈3.91%,故选C。
24.下列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的是( )
A. 钠 B. 铝 C. 铁 D. 铜
【答案】A
【详解】常温下钠能与冷水反应,铝去膜高温下能与水反应,铁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铜与水不反应,故选A。
25.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组是( )
(1)铝 (2)氧化铁 (3)氧化铝 (4)氢氧化铝
A. (1)(2) B. (1)(3)(4) C. (2)(3)(4) D. (2)(4)
【答案】B
【详解】(1)①铝能和HCl、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正确;
(2)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和NaOH溶液不反应,故错误;
(3)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
(4)氢氧化铝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和稀盐酸、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0分)
26.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是还原剂;______元素被氧化;_______元素被还原;______是氧化产物;______是还原产物;电子转移的总数为__________。
【答案】(1). K2Cr2O7 (2). HCl (3). Cl (4). Cr (5). Cl2 (6). CrCl3 (7). 6e-。
【解析】
【分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被氧化,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数目=化合价降低数目=转移的电子数目。
【详解】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氯元素被氧化,HCl是还原剂,其产物Cl2为氧化产物,铬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K2Cr2O7是氧化剂,对应的产物CrCl3是还原产物,化合价升高数目=化合价降低数目=转移的电子数目=6,故答案为:K2Cr2O7;HC;;Cl;Cr;Cl2; CrCl3;6e-。
27.用双线桥法或单线桥法分析下述反应Zn+2HCl===ZnCl2 +H2 _______
【答案】或
【解析】
【分析】2HCl+Zn═ZnCl2+H2↑中失电子的Zn元素化合价升高,得电子的H元素化合价降低,转移电子数为2。
【详解】Zn+2HCl=ZnCl2+H2↑中,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从+1价变化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HCl做氧化剂,锌元素的化合价从 0价变化为+2价,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所以Zn做还原剂,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2e-,用双线桥法电子转移情况如下:,用单线桥表示为:,故答案为:或。
28.把少量的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1). 钠浮于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伴有嘶嘶的响声 (2). 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解析】
【分析】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先是和里面的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详解】把少量的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钠浮于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伴有嘶嘶的响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故答案为:钠浮于液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溶液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伴有嘶嘶的响声;2Na+CuSO4+2H2O=Na2SO4+Cu(OH)2↓+H2↑。
29.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如下: ①钠___原因是__②钠熔化小球,原因是_____③小球四处_____逐渐减小,发出嘶嘶地是响声, 滴入酚酞后溶液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浮在水面上 (2). 钠的密度小于水 (3). 钠的熔点较低 (4). 游动 (5). 呈红色 (6). 钠和水反应生成碱
【解析】
【分析】钠的密度小于水,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且放出大量热而使钠熔成小球,钠和水反应很剧烈,生成的氢气使钠受力不均而四处游动,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详解】①钠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钠会浮在水面上,故答案为: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小于水;
②钠的熔点较低,钠和水反应放出的大量热而使钠熔化成小球,故答案为:钠的熔点较低;
③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使钠受力不均而四处游动,随着反应的进行,钠逐渐减小,最后消失,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而使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所以溶液呈红色,故答案为:游动;呈红色;钠和水反应生成碱。
30.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继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 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2). Al3++3OH- =Al(OH)3↓ (3). 白色絮状沉淀逐渐溶解 (4). Al(OH)3 +OH-=AlO2- +2H2O
【解析】
【分析】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Al(OH)3具有两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会溶解消失。
【详解】在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Cl3=Al(OH)3↓,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Al(OH)3具有两性,可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氢氧化铝沉淀消失,故答案为: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Al3++3OH—=Al(OH)3↓;沉淀溶解;Al(OH)3 +OH-=AlO2- +2H2O。
31.图中,A是单质,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判断A、B、C、D的化学式:
A_____ B______ C______ D______
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1)A→B__________
(2)B→D________
(3)A→C__________
【答案】(1). Na (2). Na2O2 (3). NaOH (4). Na2CO3 (5). 2Na+O2Na2O2 (6). 2Na2O2+2CO22Na2CO3+O2 (7). 2Na++2H2O2NaOH+H2↑
【解析】
【分析】A是一种常见单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A是Na,B、C、D是含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Na在O2中燃烧生成B,B为Na2O2,Na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2O2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所以C是NaOH,NaOH和CO2反应可以生成Na2CO3,Na2O2和CO2反应也生成Na2CO3,所以D是Na2CO3。
【详解】(1)A→B的反应为钠和氧气的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2Na2O2,故答案为:2Na+O2Na2O2;
(2)B→D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3)A→C的反应为钠和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
32.如图所示实验为“套管实验”,小试管内塞有沾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1)点燃酒精灯加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 小试管中棉花球变蓝色,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有少量气泡冒出 (2).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无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 (3). 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
【分析】因为NaHCO3的热稳定性不及Na2CO3的热稳定性,所以在加热时大试管中温度高的Na2CO3不分解,小试管中温度低的NaHCO3分解,分解产生的CO2能使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解产生的H2O能使棉花球变蓝。
【详解】(1)点燃酒精灯加热,大试管中温度高的Na2CO3不分解,小试管中温度低的NaHCO3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沾有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遇H2O生成五水合硫酸铜,使棉花球变蓝;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浑浊;大试管受热产生的气体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可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冒出,故答案为:小试管中棉花球变蓝色,B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有少量气泡冒出;
(2)小试管中为碳酸氢钠,说明温度低时可分解,而碳酸钠受热温度高,碳酸钠不分解,所以该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无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故答案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无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知,碳酸钠的热稳定性比碳酸氢钠强;
(3)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三、计算题共7分
33.过氧化钠能与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该反应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某同学用该反应制取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
(1)计算至少需要称取过氧化钠的质量______。
(2)若反应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0mL,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浓度_____。
【答案】(1). 7.8g (2). 1mol/L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生成氧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然后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和的物质的量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详解】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12L/22.L/mol=0.05mol,设生成NaOH的物质的量为x,氧气的体积为y,则依据化学方程式可得:
2Na2O2+2H2O═4NaOH+O2↑
2 4 1
0.1 mol 0.2 mol 0.05 mol
则m(Na2O2)=0.1 mol×78g/mol=7.8g,c(NaOH)=0.2mol/0.2L=1 mol/L,故答案为:7.8g;1 mol/L。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