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5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5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15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B.
C. 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 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D. 油锅着火,泼水灭火
4.现有一瓶甲、乙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甲、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甲
-11.5℃
198℃
1.11 g•mL-1
A、B互溶且均易溶于水
乙
-17.9℃
290℃
1.26 g•mL-1
A. 萃取法 B. 蒸馏法 C. 分液法 D. 结晶法
5.下列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
A. B. C. D.
6.下列分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萃取方法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利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的氯化钠
D.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滴到试管外面,滴管应紧贴试管内壁
B. 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液体
C. 皮肤上不慎沾洒上了浓硫酸,应先用水冲洗,再涂上一层氢氧化钠溶液
D. 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小烧杯等容器中称量
8.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是( )
A. 分液漏斗 B. 普通漏斗 C. 蒸馏烧瓶 D. 试管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10.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灼热氧化铜)
D. CO中混有少量H2(在氧气中点燃)
1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液氧、烧碱、碘酒 B. 干冰、钢、玻璃
C. 生石灰、粗硅、漂白粉 D. 盐酸、液氯、胆矾
1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2CO3=Na2++CO32- B. NaHSO4=Na++H++SO42-
C. KClO3=K++Cl-+3O2- D. NaOH=Na++H++O2-
13.下列每组反应一定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MgCO3、K2CO3分别与盐酸反应
B. Na2SO4、Cu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
C. Na、Mg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D. FeO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14.在强酸性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Al3+、Cu2+、SO42﹣、Cl﹣ B. Na+、Ca2+、Cl﹣、HCO3﹣
C. NH4+、Mg2+、SO42﹣、Cl﹣ D. Ba2+、K+、OH﹣、NO3﹣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稀硫酸中投入铁粉:6H++Fe=2Fe3++3H2↑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C.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D. 金属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16.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碳酸钠 B. 蔗糖 C. 氢氧化钠 D. 硫酸
1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烧碱
H2SO4
BaCO3
Na2O2
CO2
B
Ba (OH)2
HCl
NaCl
Na2O
CO
C
纯碱
CH3COOH
CaCl2
Al2O3
SO2
D
KOH
HClO
CaCO3
CaO
CO2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H—+H+=H2O
C.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
D.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19.已知某溶液中存在 H+、Ba2+、Fe3+三种阳离子,则其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
A. SO42― B. CO32― C. NO3― D. OH―
20.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钠固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化钾
2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 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 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 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22.下列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Cu(OH)2+2H+=Cu2++2H2O
B. CO32-+2H+=H2O+CO2↑
C. H++OH-=H2O
D. Cu2++2OH-+Ba2++SO42-=BaSO4↓+Cu(OH)2↓
二、实验题
23.如图是用自来水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教材中的实验完全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
(2)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的收集产品,烧杯中还要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4.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杂质Na2SO4,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流程中的( )中是合适的试剂,在[ ]中是实验操作名称。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操作①、②、③、⑤中所需加入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④、⑥的操作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第②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2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Cl: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_________________;
Fe2(SO4)3:_________________;NH4NO3:_________________;
27.以下12种物质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硝酸 ②BaSO4 ③NH3•H2O ④熔融Na2CO3 ⑤CaO ⑥Cu ⑦蔗糖 ⑧Fe2(SO4)3 ⑨酒精 ⑩NaHSO4 ⑪Cu(OH)2 ⑫NaOH。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填编号)。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_。
(4)属于难溶性盐的是________。
28.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它们排出的废液里,每厂只含有Na2CO3、FeCl3、Ca(OH)2、HCl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请完成下列各题: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是: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丁的下游M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所以,应该印有的警示标记为D。
2.C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操作错误;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操作错误;C.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故C正确;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处,故D操作错误;答案选C。
3.D
【解析】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三者缺一不可,可以判断出只要去除其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A.桌面上酒精燃烧,可用湿抹扑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A方法合理;B. 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可以避免火势的扩散,故B正确;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可以降低温度至纸箱的着火点以下,故C方法合理;D. 油锅着火,泼水时油浮在水上,不能隔离空气,故D方法不正确;答案选D。
4.B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互溶,但沸点差异较大,则将甲、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蒸馏法,答案选B。
5.B
【解析】根据仪器构造可知选项A~D分别是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容量瓶、坩埚。答案选B。
6.D
【解析】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利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故A正确;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可以利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正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利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酒精和水互溶,不能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7.D
【解析】A、为防止试剂相互污染,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A错误;
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液体,防止弄破滤纸,B错误;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不能用水冲洗,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会发生烫伤事故,氢氧化钠溶液也有腐蚀性,不能涂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干抹布擦去,然后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C错误;
D、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小烧杯等容器中称量,防止吸水,D正确;
答案选D。
8.D
【解析】A.分液漏斗不能加热,故A错误;B.普通漏斗不能加热,故B错误;C.蒸馏烧瓶用于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C错误;D.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D正确;故选D。
9.D
【解析】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酒精和水是互溶的,所以酒精不能作为萃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10.A
【解析】A.二氧化碳可与石灰水反应,然后用浓硫酸干燥,可得到纯净的CO,A正确;
B.二者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B错误;
C.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高温下铜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用于除杂,C错误;
D.CO、氢气均与氧气反应,故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氢气,D错误。
答案选A。
11.A
【解析】A、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存在状态,属于单质;烧碱是NaOH,属于化合物;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属于混合物,A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CO2,属于化合物;钢也是一种铁合金,属于混合物;玻璃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等的混合物,B错误;
C、生石灰是CaO,属于化合物;粗硅是一种含有杂质的硅单质,属于混合物;漂白粉中含有Ca(ClO)2、CaCl2,属于混合物,C错误;
D、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氯是氯气的液体存在形态,属于单质;胆矾是CuSO4·5H2O,属于化合物,D错误。
答案选A。
12.B
【解析】A. 碳酸钠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A错误;
B. 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B正确;
C. 氯酸钾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C错误;
D. 氢氧化钠是一元强碱,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D错误。
答案选B。
13.D
【解析】A. MgCO3难溶,K2CO3易溶,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A不符合;
B. Na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离子方程式不同,B不符合;
C. Na、Mg是两种不同的金属单质,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C不符合;
D. FeO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均可表示为FeO+2H+=Fe2++H2O,D符合。
答案选D。
14.C
【解析】A、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在酸性溶液中HC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NH4+、Mg2+、SO42﹣、Cl﹣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在酸性溶液中OH﹣结合氢离子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15.C
【解析】A、向稀硫酸中投入铁粉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H++Fe=Fe2++H2↑,A错误;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银,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B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正确;
D、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D错误。
答案选C。
16.B
【解析】试题分析: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
解:A.碳酸钠为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则碳酸钠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蔗糖溶液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则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硫酸为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则硫酸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17.D
【解析】A、Na2O2是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误;
B、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Al2O3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
D、各物质都符合分类,D正确。
答案选D。
18.A
【解析】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时氢氧化钙应该拆开,即H++OH-=H2O,A错误;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正确;
C、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C正确;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D正确。
答案选A。
19.C
【解析】SO与Ba2+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错误;CO32―与Ba2+生成碳酸钡沉淀,故B错误;NO3―与H+、Ba2+、Fe3+都不能反应,故C正确;OH―与Fe3+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20.D
【解析】A. 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处于束缚状态,故A不带电;B. 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故B不属于电解质;C. 液态氯化氢不含离子,故C不带电;D. 熔融氢氧化钾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故选D。
21.D
【解析】试题分析:A.液态HCl不导电,但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故A错误;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但氨气自身不能电离,故NH3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 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Cl2是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BaSO4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故D正确;答案为D。
22.D
【解析】A、Cu(OH)2+2H+=Cu2++2H2O表示氢氧化铜与强酸的反应,表示一类反应,A不符合;
B、CO32-+2H+=H2O+CO2↑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的反应,表示一类反应,B不符合;
C、H++OH-=H2O表示强酸与强碱的反应,且生成物是水和可溶性盐,表示一类反应,C不符合;
D、Cu2++2OH-+Ba2++SO42-=BaSO4↓+Cu(OH)2↓,只能表示硫酸铜与氢氧化钡的反应,D符合。
答案选D。
23.防暴沸 冷凝水 蒸气 冰水
【解析】 (1)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2)由于是制备水蒸气,所以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气;
(3)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可以用冰水混合物使水蒸气充分冷凝,即烧杯中还要盛有的物质是冰水。
24.蒸馏水 BaCl2 Na2CO3 HCl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Ba2++SO42-=BaSO4↓ 2H++CO32-=CO2↑+H2O
【解析】由流程可知,氯化钠样品含有少量的Na2SO4,最后得到NaCl晶体,则①中加蒸馏水溶解,②中加BaCl2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③中加Na2CO3溶液沉淀过量的钡离子,④为过滤得到澄清溶液,⑤中加稀盐酸反应过量的碳酸钠,⑥为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
(1)根据以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①、②、③、⑤中所需加入试剂分别为蒸馏水、B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操作①、④、⑥的操作名称分别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②步中发生反应Ba2++SO42-=BaSO4↓、第⑤步发生反应2H++CO32-=CO2↑+H2O。
25.BDE 过滤 蒸馏 2I-+MnO2+4 H+====Mn2++I2+2H2O 苯与水互不相溶; 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解析】根据流程可知海带灼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通过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则
(1)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瓷)坩埚,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下面放酒精灯,故答案为BDE;
(2)步骤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实验操作为过滤,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是利用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则实验操作为蒸馏;
(3)步骤④是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MnO2氧化生成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4H+=Mn2++I2+2H2O;
(4)根据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因此步骤⑤中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26.HCl=H++Cl- Ca(OH)2=Ca2++2OH- Fe2(SO4)3=2Fe3++3SO42- NH4NO3=NH4++NO3-
【解析】HCl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Ca(OH)2是二元强碱,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
Fe2(SO4)3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
NH4NO3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4NO3=NH4++NO3-。
27.①②③④⑤⑧⑩⑪⑫ ① ⑩① ③⑪⑫ ⑪ ②
【解析】(1)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有硝酸、硫酸钡、一水合氨、熔融碳酸钠、氧化钙、硫酸铁、硫酸氢钠、氢氧化铜、氢氧化钠,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⑧⑩⑪⑫;
(2)硝酸和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答案选①⑩。其中硝酸是酸,硫酸氢钠是酸式盐,答案为①;
(3)一水合氨、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答案选③⑪⑫。其中Cu(OH)2难溶于水,属于难溶性碱,答案选⑪;
(4)硫酸钡不溶于水,属于难溶性盐,故答案为②。
28.Ca(OH)2 FeCl3 HCl Na2CO3 Na+、Ca2+、Fe3+、H+、Cl-
【解析】(1)由甲处河水呈乳白色,可得在甲处应含有Ca(OH)2;乙处河水呈红褐色,我们可知乙在甲处的下方且乙排放出的是FeCl3;丙处河水由浑变清,我们可得丙处在甲乙的下方且丙处排放出的是HCl;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说明丁在丙的下方且含有碳酸钠;故判断出物质为:甲、Ca(OH)2;乙、FeCl3;丙、HCl;丁、Na2CO3;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丁的下游M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Na+、Ca2+、Fe3+、H+、Cl-。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B.
C. D.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 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D. 油锅着火,泼水灭火
4.现有一瓶甲、乙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甲、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
溶解性
甲
-11.5℃
198℃
1.11 g•mL-1
A、B互溶且均易溶于水
乙
-17.9℃
290℃
1.26 g•mL-1
A. 萃取法 B. 蒸馏法 C. 分液法 D. 结晶法
5.下列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
A. B. C. D.
6.下列分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萃取方法用四氯化碳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利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的氯化钠
D.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滴到试管外面,滴管应紧贴试管内壁
B. 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液体
C. 皮肤上不慎沾洒上了浓硫酸,应先用水冲洗,再涂上一层氢氧化钠溶液
D. 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小烧杯等容器中称量
8.下列常用实验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是( )
A. 分液漏斗 B. 普通漏斗 C. 蒸馏烧瓶 D. 试管
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10.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灼热氧化铜)
D. CO中混有少量H2(在氧气中点燃)
11.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 液氧、烧碱、碘酒 B. 干冰、钢、玻璃
C. 生石灰、粗硅、漂白粉 D. 盐酸、液氯、胆矾
12.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Na2CO3=Na2++CO32- B. NaHSO4=Na++H++SO42-
C. KClO3=K++Cl-+3O2- D. NaOH=Na++H++O2-
13.下列每组反应一定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MgCO3、K2CO3分别与盐酸反应
B. Na2SO4、Cu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
C. Na、Mg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D. FeO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14.在强酸性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Al3+、Cu2+、SO42﹣、Cl﹣ B. Na+、Ca2+、Cl﹣、HCO3﹣
C. NH4+、Mg2+、SO42﹣、Cl﹣ D. Ba2+、K+、OH﹣、NO3﹣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稀硫酸中投入铁粉:6H++Fe=2Fe3++3H2↑
B.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C.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D. 金属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16.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碳酸钠 B. 蔗糖 C. 氢氧化钠 D. 硫酸
1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烧碱
H2SO4
BaCO3
Na2O2
CO2
B
Ba (OH)2
HCl
NaCl
Na2O
CO
C
纯碱
CH3COOH
CaCl2
Al2O3
SO2
D
KOH
HClO
CaCO3
CaO
CO2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H—+H+=H2O
C.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
D.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
19.已知某溶液中存在 H+、Ba2+、Fe3+三种阳离子,则其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 )
A. SO42― B. CO32― C. NO3― D. OH―
20.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氯化钠固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化钾
21.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 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 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 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22.下列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 Cu(OH)2+2H+=Cu2++2H2O
B. CO32-+2H+=H2O+CO2↑
C. H++OH-=H2O
D. Cu2++2OH-+Ba2++SO42-=BaSO4↓+Cu(OH)2↓
二、实验题
23.如图是用自来水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加热及固定仪器略),其原理与教材中的实验完全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
(2)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更好的收集产品,烧杯中还要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4.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杂质Na2SO4,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流程中的( )中是合适的试剂,在[ ]中是实验操作名称。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操作①、②、③、⑤中所需加入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①、④、⑥的操作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第②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2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HCl:____________________;Ca(OH)2:_________________;
Fe2(SO4)3:_________________;NH4NO3:_________________;
27.以下12种物质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硝酸 ②BaSO4 ③NH3•H2O ④熔融Na2CO3 ⑤CaO ⑥Cu ⑦蔗糖 ⑧Fe2(SO4)3 ⑨酒精 ⑩NaHSO4 ⑪Cu(OH)2 ⑫NaOH。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填编号)。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
(3)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难溶性碱的是________。
(4)属于难溶性盐的是________。
28.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四座工厂——甲、乙、丙、丁,它们排出的废液里,每厂只含有Na2CO3、FeCl3、Ca(OH)2、HCl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①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请完成下列各题: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是: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丁的下游M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所以,应该印有的警示标记为D。
2.C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操作错误;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操作错误;C.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实验桌上,故C正确;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处,故D操作错误;答案选C。
3.D
【解析】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氧气三者缺一不可,可以判断出只要去除其中的任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据此分析可得结论。
【详解】A.桌面上酒精燃烧,可用湿抹扑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具备燃烧的条件而灭火,故A方法合理;B. 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可以避免火势的扩散,故B正确;C.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可以降低温度至纸箱的着火点以下,故C方法合理;D. 油锅着火,泼水时油浮在水上,不能隔离空气,故D方法不正确;答案选D。
4.B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互溶,但沸点差异较大,则将甲、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蒸馏法,答案选B。
5.B
【解析】根据仪器构造可知选项A~D分别是分液漏斗、蒸馏烧瓶、容量瓶、坩埚。答案选B。
6.D
【解析】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利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故A正确;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可以利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正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利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酒精和水互溶,不能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7.D
【解析】A、为防止试剂相互污染,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A错误;
B、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漏斗内液体,防止弄破滤纸,B错误;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不能用水冲洗,因为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会发生烫伤事故,氢氧化钠溶液也有腐蚀性,不能涂到皮肤上,应该立即用干抹布擦去,然后再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C错误;
D、称量易潮解的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小烧杯等容器中称量,防止吸水,D正确;
答案选D。
8.D
【解析】A.分液漏斗不能加热,故A错误;B.普通漏斗不能加热,故B错误;C.蒸馏烧瓶用于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故C错误;D.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D正确;故选D。
9.D
【解析】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酒精和水是互溶的,所以酒精不能作为萃取碘水中碘的萃取剂,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10.A
【解析】A.二氧化碳可与石灰水反应,然后用浓硫酸干燥,可得到纯净的CO,A正确;
B.二者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B错误;
C.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高温下铜又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不能用于除杂,C错误;
D.CO、氢气均与氧气反应,故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氢气,D错误。
答案选A。
11.A
【解析】A、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存在状态,属于单质;烧碱是NaOH,属于化合物;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属于混合物,A正确;
B、干冰是固态的CO2,属于化合物;钢也是一种铁合金,属于混合物;玻璃主要成分是Na2SiO3、CaSiO3、SiO2等的混合物,B错误;
C、生石灰是CaO,属于化合物;粗硅是一种含有杂质的硅单质,属于混合物;漂白粉中含有Ca(ClO)2、CaCl2,属于混合物,C错误;
D、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液氯是氯气的液体存在形态,属于单质;胆矾是CuSO4·5H2O,属于化合物,D错误。
答案选A。
12.B
【解析】A. 碳酸钠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A错误;
B. 硫酸氢钠是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B正确;
C. 氯酸钾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C错误;
D. 氢氧化钠是一元强碱,电离方程式为NaOH=Na++OH-,D错误。
答案选B。
13.D
【解析】A. MgCO3难溶,K2CO3易溶,分别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A不符合;
B. Na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离子方程式不同,B不符合;
C. Na、Mg是两种不同的金属单质,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同,C不符合;
D. FeO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均可表示为FeO+2H+=Fe2++H2O,D符合。
答案选D。
14.C
【解析】A、Cu2+在溶液中显蓝色,不是无色,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在酸性溶液中HC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NH4+、Mg2+、SO42﹣、Cl﹣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且均是无色的,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
D、在酸性溶液中OH﹣结合氢离子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答案选C。
15.C
【解析】A、向稀硫酸中投入铁粉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H++Fe=Fe2++H2↑,A错误;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和银,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B错误;
C、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C正确;
D、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D错误。
答案选C。
16.B
【解析】试题分析: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
解:A.碳酸钠为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则碳酸钠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蔗糖溶液为混合物,不是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则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硫酸为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则硫酸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17.D
【解析】A、Na2O2是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误;
B、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Al2O3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
D、各物质都符合分类,D正确。
答案选D。
18.A
【解析】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时氢氧化钙应该拆开,即H++OH-=H2O,A错误;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正确;
C、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C正确;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D正确。
答案选A。
19.C
【解析】SO与Ba2+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错误;CO32―与Ba2+生成碳酸钡沉淀,故B错误;NO3―与H+、Ba2+、Fe3+都不能反应,故C正确;OH―与Fe3+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20.D
【解析】A. 氯化钠固体中的离子处于束缚状态,故A不带电;B. 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故B不属于电解质;C. 液态氯化氢不含离子,故C不带电;D. 熔融氢氧化钾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D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故选D。
21.D
【解析】试题分析:A.液态HCl不导电,但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故A错误;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但氨气自身不能电离,故NH3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 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Cl2是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BaSO4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故D正确;答案为D。
22.D
【解析】A、Cu(OH)2+2H+=Cu2++2H2O表示氢氧化铜与强酸的反应,表示一类反应,A不符合;
B、CO32-+2H+=H2O+CO2↑表示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的反应,表示一类反应,B不符合;
C、H++OH-=H2O表示强酸与强碱的反应,且生成物是水和可溶性盐,表示一类反应,C不符合;
D、Cu2++2OH-+Ba2++SO42-=BaSO4↓+Cu(OH)2↓,只能表示硫酸铜与氢氧化钡的反应,D符合。
答案选D。
23.防暴沸 冷凝水 蒸气 冰水
【解析】 (1)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左边大试管中要加入几片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2)由于是制备水蒸气,所以该装置中使用的玻璃导管较长的作用是冷凝水蒸气;
(3)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可以用冰水混合物使水蒸气充分冷凝,即烧杯中还要盛有的物质是冰水。
24.蒸馏水 BaCl2 Na2CO3 HCl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Ba2++SO42-=BaSO4↓ 2H++CO32-=CO2↑+H2O
【解析】由流程可知,氯化钠样品含有少量的Na2SO4,最后得到NaCl晶体,则①中加蒸馏水溶解,②中加BaCl2溶液沉淀硫酸根离子,③中加Na2CO3溶液沉淀过量的钡离子,④为过滤得到澄清溶液,⑤中加稀盐酸反应过量的碳酸钠,⑥为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
(1)根据以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①、②、③、⑤中所需加入试剂分别为蒸馏水、B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操作①、④、⑥的操作名称分别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第②步中发生反应Ba2++SO42-=BaSO4↓、第⑤步发生反应2H++CO32-=CO2↑+H2O。
25.BDE 过滤 蒸馏 2I-+MnO2+4 H+====Mn2++I2+2H2O 苯与水互不相溶; 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解析】根据流程可知海带灼烧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带灰悬浊液,通过过滤,得到不溶的残渣,滤液为含碘离子的溶液,加入氧化剂,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利用有机溶剂萃取出碘单质,再通过蒸馏提取出碘单质。则
(1)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瓷)坩埚,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下面放酒精灯,故答案为BDE;
(2)步骤③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则实验操作为过滤,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是利用互溶的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来分离,则实验操作为蒸馏;
(3)步骤④是碘离子在酸性条件下被MnO2氧化生成单质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4H+=Mn2++I2+2H2O;
(4)根据萃取的基本原则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种大的多,因此步骤⑤中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26.HCl=H++Cl- Ca(OH)2=Ca2++2OH- Fe2(SO4)3=2Fe3++3SO42- NH4NO3=NH4++NO3-
【解析】HCl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Ca(OH)2是二元强碱,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
Fe2(SO4)3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Fe2(SO4)3=2Fe3++3SO42-;
NH4NO3是盐,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H4NO3=NH4++NO3-。
27.①②③④⑤⑧⑩⑪⑫ ① ⑩① ③⑪⑫ ⑪ ②
【解析】(1)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属于电解质的有硝酸、硫酸钡、一水合氨、熔融碳酸钠、氧化钙、硫酸铁、硫酸氢钠、氢氧化铜、氢氧化钠,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⑧⑩⑪⑫;
(2)硝酸和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答案选①⑩。其中硝酸是酸,硫酸氢钠是酸式盐,答案为①;
(3)一水合氨、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钠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答案选③⑪⑫。其中Cu(OH)2难溶于水,属于难溶性碱,答案选⑪;
(4)硫酸钡不溶于水,属于难溶性盐,故答案为②。
28.Ca(OH)2 FeCl3 HCl Na2CO3 Na+、Ca2+、Fe3+、H+、Cl-
【解析】(1)由甲处河水呈乳白色,可得在甲处应含有Ca(OH)2;乙处河水呈红褐色,我们可知乙在甲处的下方且乙排放出的是FeCl3;丙处河水由浑变清,我们可得丙处在甲乙的下方且丙处排放出的是HCl;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说明丁在丙的下方且含有碳酸钠;故判断出物质为:甲、Ca(OH)2;乙、FeCl3;丙、HCl;丁、Na2CO3;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丁的下游M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Na+、Ca2+、Fe3+、H+、Cl-。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