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山西省太原市五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展开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三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是氧
B.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C. 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物质是核酸,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P、S
D.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
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详解】A、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是氧,A正确;
B、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不包括核酸,B错误;
C、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物质是核酸,其元素组成是C、H、O、N、P,C错误;
D、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及元素组成,只要考生识记各种元素的含量及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即可,试题难度一般。
2.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
A. 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答案】A
【解析】
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颗粒需染色后才能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观察需染色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呈紫色,影响细胞核的观察。
3.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 -N个水分子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核苷酸最多有6种
C. 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
D.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环状肽链中有多少个氨基酸就失掉多少分子水,所以M个氨基酸失掉M分子水。小麦细胞为真核细胞,所以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7种,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核糖为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除氨基酸种类、数量,氨基酸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排列也决定蛋白质的种类
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 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它的空间结构,而空间结构与氨基酸的序列无关
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才能形成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原因、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和修饰过程和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的综合性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高温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蛋白质变性;胰岛素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一条,且编码A链与B链;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形成后,需要经蛋白酶的加工、修饰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详解】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中只有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A、B两条肽链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不同区段来编码的,不是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A错误。
B、水浴加热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是肽链不断裂,肽链断裂是在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B错误;
C、胰岛素的功能又胰岛素的结构决定的,胰岛素的结构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因此胰岛素的功能与取氨基酸的序列、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胰岛素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刚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在N-末端有信号肽链称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随后在内质网的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切除信号肽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含84个氨基酸。运输到高尔基体后,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一个分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C肽,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原因,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加热使蛋白质变性的机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D选项的分析是难点,通过对胰岛素合成和加工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A选项往往对基因转录的模板理解不到位而错选。
5.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
A. 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 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 糖蛋白、载体、受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答案】B
【解析】
略
6.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细胞内的糖类化合物都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②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蓝细菌细胞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④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⑤细胞周期的全过程都发生转录,仅间期进行DNA复制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的异同点;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
【详解】①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但纤维素不能提高能量,①错误;
②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错误;
③蓝细菌细胞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③错误;
④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④正确;
⑤细胞周期转录和DNA复制都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⑤错误;
综上,①②③⑤错误,A错误。
故选A。
7.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 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D. 把该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答案】C
【解析】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形成磷酸二酯键,即作用于①或②部位,A错误;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上,B错误;如果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则DNA分子中的全部碱基数是pm/n,G=(pm/2n)-p,C正确;如果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都含有15N的子链,即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00%,D错误。
8.某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54,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为1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分子相对质量共17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详解】已知该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746,由此可以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1746÷18=97个,假设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为N,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总量=N×128-1746=11054,N=100个,所以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氨基酸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100-97=3条,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解题的技巧是要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进而计算出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
9.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烧、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A16型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某人虽已提前注射了流感疫苗但在冬季来临后多次患流感;关于上述致病病原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伤寒杆菌含8种核苷酸,病毒含4种碱基,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B. 上述病原体都营寄生生活;都可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
C. 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不都由宿主细胞提供
D. 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以制成疫苗,此外也可以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答案】B
【解析】
伤寒杆菌是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有8种核苷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DNA或RNA)和动脑子组成,含有4种碱基(ATCG或AUCG);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A正确;流感病毒不能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B错误;伤寒杆菌的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自身提供;流感病毒的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要由宿主细胞提供,C正确;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抗原特异性,制成疫苗具有充当抗原的作用,另外也可以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D正确。
10.如图所示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外膜之间是线粒体的基质
B. 过程①②受线粒体的调控
C. 据图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③过程
D. 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核DNA转录形成RNA,②是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形成蛋白质T,④是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 线粒体内膜以内是线粒体的基质,A错误;
B.过程①转录和过程②RNA从核孔出细胞核不受线粒体的调控,B错误;
C. 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C错误;
D. 依据M蛋白在线粒体中的位置推断,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关系密切,因为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完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的关系为载体,考查膜成分、转录和翻译、有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11.研究人员以25片直径为3 mm的猕猴桃圆形叶片为材料,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测量其在30 ℃、40 ℃和45 ℃恒温环境下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已知),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处理温度(℃)
30
40
45
净光合速率(O2 μmol·100mm-2·h-1)
2.03
1.94
0
呼吸速率(O2 μmol·100mm-2·h-1)
0.31
0.50
0.32
A. 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叶圆片中的空气
B. 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
C. 上表实验结果表明,叶光合酶的温度最适为30 ℃
D. 实验结果表明,45℃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表中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在解答本题时,要利用公式: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实验中利用测定叶片释放的氧气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在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叶圆片中的空气,防止叶片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NaHCO3溶液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B正确;
C、由于实验仅有三个温度组合,不能说明其它温度时的实验情况,因此不能得出叶光合酶的最适温度,C错误;
D、45℃时,净光合速率为0,表明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45℃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中等,通过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考查了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考生要能够识记NaHCO3溶液的作用,真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之和。
12.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O2量的比值将增大
B. 酶和激素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ATP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如果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
D. 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或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
【详解】A、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有氧呼吸释放CO2量等于/吸收O2量的比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A错误;
B、 酶和激素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ATP也可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B错误;
C、 如果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C错误;
D、 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D正确。
故选D。
13.如图表示某植物一昼夜之内叶绿体中C3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B点开始合成光合产物(CH2O)
B. AB段C3含量较高与没有接受光照有关
C. E点时C3含量极低与二氧化碳的供应有关
D. E点时叶绿体中ATP的含量比D点时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增加,C3还原量增加,C3含量减少,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减少,C3还原量减少,C3含量升高。
【详解】A、AB段C3含量不变,且是夜间没有光照,所以没有有机物生成,A正确;
B、AB段C3含量不变,对应的时间是0~6点,没有光照,C3含量较高与没有接受光照有关,B正确;
C、E点时,光照过强,温度较高导致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生成的C3含量极低,C正确;
D、E点时,光照充足,供应较强,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的含量较D点高,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硝化细菌主要从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B. 人体大脑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葡萄糖
C. 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D.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能量代谢,要求考生识记ATP的产生途径,掌握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 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需要的能量来自氨气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A正确;
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水解,B错误;
C.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也有[H]的生成,C错误;
D. ATP的产生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没有ATP的生成,D错误。
故选A。
15.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研究,发现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于ATP中
B. 过程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
C. 过程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不能发生
D. 就植株体来说,若②O2的释放量小于⑧O2的吸收量, 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②表示光反应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⑥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⑦⑧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
【详解】A、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研究可知细胞呼吸中所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A错误;
B、④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
C、过程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能发生,C错误;
D、图中②光反应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⑧有氧呼吸过程O2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0,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16.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②叶绿体中合成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直接被氧化分解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对叶绿体和线粒体功能的考查,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题目的描述进行判断。
【详解】①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所以①描述正确;
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所以②描述错误;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所以③描述正确;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所以④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描述正确的①③④。
故选C。
17.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2中的两种生物膜依次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 图1中的[H]来自水,图2中的[H]来自丙酮酸
C. 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 影响图1、2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该膜上存在色素分子,并且能发生水的光解,说明是类囊体薄膜;
分析图2:该膜上能发生还原氢的氧化,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说明是线粒体的内膜。
【详解】A.根据发生的反应,可判断图1是类囊体薄膜,图2是线粒体内膜,依次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A正确;
B.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H2O在光照下分解成[H]和O2,图1中的[H]来自水;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反应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图2中的NADH是还原态氢,来自葡萄糖和水,B错误;
C.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均可产生ATP,C正确;
D.影响图1、2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光和温度,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膜结构的种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下图是科学家研究保卫细胞中蔗糖浓度和K+浓度与气孔开闭调节关系的一项实验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改变引起的
B. 气孔的开闭与K+浓度和蔗糖浓度成正相关
C. 气孔开放程度较大时, K+浓度低而蔗糖浓度高
D. 蔗糖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图表示表皮细胞以及气孔还有保卫细胞内含叶绿体;我们明显看出两个保卫细胞膨胀而张开,表示气孔张开,我们知道保卫细胞为半月形,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明显可推知这株植物的外界供水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详解】A、根据曲线分析,蔗糖浓度与K+浓度大时,气孔开放程度大;蔗糖浓度与K+浓度小时,气孔开放程度也小,说明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改变引起K+通过保卫细胞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消耗能量,A正确;
B、根据曲线可知气孔的开闭与K+浓度和蔗糖浓度不成正相关,B错误;
C、由图可知,气孔开放程度较大时, K+浓度低而蔗糖浓度高,C正确;
D、根据蔗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可判断,蔗糖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以及涉及到的新陈代谢的关系,充分理解气孔以及保卫细胞里有叶绿体的结构特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19.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B. 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有丝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的mRN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详解】A、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D、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存在差异,因为细胞内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正确区分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实质,难度适中。
20.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的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 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 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蛋白的转运依赖于ATP,说明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由题意可知,P-gp转运蛋白转运化疗药药物要消耗能量,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P-gp转运蛋白主要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B错误;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选择作用,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C正确;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D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出P-gp转运蛋白于癌细胞之间的关系。
21.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相对值的变化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甲
12
0
乙
8
6
丙
10
10
A. 玉米胚在甲条件下进行产生CO2和酒精的无氧呼吸
B. 在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于无氧呼吸
C. 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量能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再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解答。
【详解】A、甲条件下只释放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所以只进行无氧呼吸,种子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玉米种子的胚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
B、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由表格数据可知,CO2的释放量为8mol,则O2的吸收量为6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6mol的氧气就释放6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6mol=2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6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2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的葡萄糖,所以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B错误;
C、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
D、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故只进行有氧呼吸。表格中的数据无法说明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D错误。
故选C。
22.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2、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
3、真核细胞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于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
4、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①硝化细菌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①正确;②细胞学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结构的多样性,②错误;③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分布,DNA的复制、转录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在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③正确;④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属于脂质,不属于固醇,④错误;⑤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产生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故人体细胞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⑤正确;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两层细胞膜、血管壁细胞的两层细胞膜和一层红细胞膜共5层膜,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⑥错误;⑦汗腺细胞分泌汗液,汗液中不含蛋白质,故汗腺细胞的核糖体并不多,⑦错误。综上分析,①③⑤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所以①⑤错误;②③属基因表达,④K+主动运输进入细胞;⑥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可正常进行;⑦是水的光解,在根尖细胞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①核DNA→核DN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而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分裂,不能进行DNA的复制,①错误;②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基因的表达,能合成蛋白质类的酶,②正确;③mRNA→蛋白质表示翻译,所有正常的活细胞都能进行,③正确;④K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④错误;⑤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而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⑤错误;⑥[H]+O2→H2O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⑥正确;⑦H2O→[H]+O2表示光反应阶段,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⑦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易错点:忽视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所以没有DNA复制或者染色质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的过程。
24.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B. 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
D. 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Smac与IAPs反应加强促进细胞凋亡,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A错误;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有的是细胞核基因表达的产物,有的是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依题意信息无法确定Smac基因与IAPs基因是属于细胞核基因,还是属于线粒体基因,因此不能得出“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结论,B错误;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而Smac与IAPs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所以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大分子物质,是以胞吐的方式从线粒体释放到线粒体外,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D错误。
【点睛】本题以“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诸如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等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研上常用台盼蓝染色进行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检测鉴别
B.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无关变量
C.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体积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作为层析液
D. 以淀粉和蔗糖为实验材料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作指示剂进行鉴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教材中相关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考生要能够熟练掌握提取实验中的各项操作步骤,明确操作步骤的目的,并能够对一些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进行原因分析。
【详解】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可将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正确;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B错误;
C、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加无水碳酸钠(吸收水分)作为提取液效果更好,层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分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也可代用,C错误;
D、以淀粉和蔗糖为实验材料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作指示剂进行鉴定,D错误。
故选A。
26.洋葱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在①、②时刻滴加了相应的溶液(30% 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两个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为30%蔗糖溶液、清水
B. 甲图的①到②过程中对应乙图中的a,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 甲图②时刻可对应乙图中的Y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
D. 乙图中Y细胞一定是正处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由图可知①处是液泡体积由大变小,所以此时加入30%蔗糖溶液,②处后液泡体积有所恢复,此时加入的是清水,A正确;
B.甲图的①到②过程是失水过程,对应乙图中的a过程也是失水过程,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正确;
C.甲图②时刻失水达到最大,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可以用乙图中的Y细胞表示,C正确;
D.乙图中Y细胞有三种状态,可继续失水,也可质壁分离后的复原,也可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D。
27.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mol/L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B. 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D. 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由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多的一侧透过半透膜向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少的一侧扩散,如图装置A中烧杯中S2为蒸馏水,而漏斗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所以烧杯中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于漏斗中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所以水分子会透过半透膜由烧杯向漏斗内渗透,使漏斗内液面上升;同理,B装置中起始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水分子仍然会发生渗透作用。
【详解】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刚刚开始时,由于装置A和装置B中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分别相同,所以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A正确;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B正确;装置A因渗透作用,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液面上升,加酶后,漏斗中溶液浓度继续增大,液面会继续上升,但是由于蔗糖被水解酶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漏斗内溶液浓度减小,而烧杯中溶液浓度增大,故漏斗中液面开始下降,C正确;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装置B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最后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相等,由于装置A中烧杯内的蒸馏水不可能进入到漏斗中过半,所以最后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U”型管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即S1溶液浓度大于S3溶液浓度,D错误。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渗透作用的原理,结合题干信息“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进行分析判断。
28.下面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 人体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C. 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D. 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关系、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
【详解】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K+吸收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与图不符,A错误;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加,符合题图曲线,B正确;底物浓度为0时,反应速率也是0,因此曲线的起点应该是原点,与题图不符,C错误;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吸水能力逐渐减小,与题图不符,D错误;故选B。
【点睛】对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关系、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理解及建构科学、合理的曲线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易错点拨: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细胞不断失水,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当蔗糖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又不断吸水,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减小。
29.近年来,RNA分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下列关于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发菜细胞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RNA分子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
C.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tRNA可与多种氨基酸结合
D. 有的RNA分子能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
【答案】D
【解析】
发菜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仁,其细胞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分子的特定位点(基因中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B错误;一种tRNA只能与一种氨基酸结合,C错误;少数酶是RNA,酶能降低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D正确。
30.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C. 如果该植物原重X kg,置于暗处4h后重(X -l) 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
D. 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答案】B
【解析】
图中虚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实线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50(净合成量)+3.00(呼吸消耗量)=6.50mg/h,35℃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h,二者相同,A项错误;在25℃时,CO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项正确;结合A选项,总光合作用应为[2(X -l)+2]/4,C错误;B曲线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曲线,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真正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在有光条件下,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注意:O2释放速率或CO2吸收速率,其主体不同代表的含义就不同。如“细胞释放O2的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指的就是真正光合速率。“细胞吸收CO2的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指的就是真正光合速率。
二、非选择题
31.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了各种化合物,各种化合物有机组合形成复杂的细胞结构,在细胞中不同的化合物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请据下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图中在细胞分裂期物质_____ (填字母)明显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结构功能的差异与图中物质_______ (填字母)直接有关。
(2)图中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_。
(3)细胞分泌物在形成后先在颗粒中贮存,待“信号”刺激再分泌,称为不连续分泌。则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直接“信号”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信号”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E (2). 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进行转录 (3). F (4).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 蛋白质 (6). 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
根据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可以看出,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F是蛋白质,E是RNA,D是DNA。
【详解】(1)图中在细胞分裂期物质E明显减少,E明显减少,因为E是RNA,在细胞分裂期因为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法解旋,导致无法转录;功能差异与F(蛋白质)直接有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直接体现就是蛋白质的区别。
(2)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①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新陈代谢,进而影响性状。途径2是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性状。
(3)细胞分泌物在形成后先在颗粒中贮存,待“信号”刺激再分泌,称为不连续分泌。则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直接“信号”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促甲状腺激素, 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信号是甲状腺激素,激素是分级条件,反馈调节。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基因的表达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入手,推出D、E、F的组成,然后根据已知条件作答。
32.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下图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卡尔文循环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密切相关,这两种物质是在图中_______(填“①”或“②”)阶段被利用,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叶绿体内,磷酸丙糖形成后,如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这一结果表明,蔗糖进入韧皮部可能是___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该跨膜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____________;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C3的还原 (3). C5 (4). 逆 (5). 载体和能量 (6). 增加 (7). 下降 (8). 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做出解释的能力。据图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
(1)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参与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即图中的②。
(2)据图可知,磷酸丙糖可以转变成其它物质,也可以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如果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C5。
(3)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说明其进入韧皮部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并且需要载体和能量。
(4)据图可知,叶肉细胞合成蔗糖后,一部分进入液泡储存起来,另一部分通过韧皮部进入块茎细胞合成淀粉储存起来,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则蔗糖会全部进入液泡,因此叶肉细胞液泡中蔗糖含量会增加。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是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33.大叶紫薇是一种需强光耐旱的高大乔木,天麻适合阴凉腐殖质丰富的林地种植。图甲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表示天麻的曲线是________。
(2)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 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从d变为b,则A植物叶肉细胞中的C3消耗的速率将________(答“升高”或“下降”或“不变”)。
(4)某科研人员研究了大叶紫薇凋落叶对天麻幼苗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见图乙。研究结果表明:与凋落叶量为0(g/Kg土壤)相比,凋落叶量30(g/Kg土壤)主要影响了天麻幼苗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速率,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天麻幼苗对______________的利用下降。
(5)除绿色植物外,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的__________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______________,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例如硝化细菌。
(6)冬季,应及时清理大棚膜上的水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CO2浓度 (3). 下降 (4). 光合色素含量减少,C3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 (5). CO2(或“C5”) (6). 无机物氧化分解所得到的化学能 (7). 化能合成作用 (8). 保持透光性,增大和提高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中B植物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就能达到最大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为1,说明B曲线代表铁皮石斛,A代表大叶紫薇。
图乙表示大叶紫薇凋落叶对铁皮石斛幼苗的影响,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较,凋落叶含量升高,植株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都降低。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甲中表示天麻的曲线是B。
(2)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B植物达最大的光合速率,由于此实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故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3)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从d变为b,表示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量减少,消耗降低,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不变,产生的三碳化合物的量不变,因此A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增多。
(4)据图乙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较,在凋落叶量为30g/kg土壤时,光合色素减少,C3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在凋落叶量为30g/kg土壤时,主要影响了天麻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速率;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天麻幼苗对CO2或C5的利用下降。
(5)除绿色植物外,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的无机物氧化分解所得到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例如硝化细菌。
(6)冬季,应及时清理大棚膜上的水珠,目的是保持透光性,增大和提高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作物产量。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34.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红细胞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分布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过__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氟中毒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饮水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曲线和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如下,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细胞产热量及ATP浓度: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 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 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 ___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同时,由于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需要 (2). 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 (3). 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4). 无氧 (5). 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 (6). 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或糖分解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的影响 (7). 抑制 (8). 促进 (9). ATP
【解析】
【分析】
(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2)制备细胞膜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理由是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离心后可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根据表格分析,A组是对照组,B、C是实验组,自变量是NAF浓度,因变量是ATP浓度(产热量).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
【详解】(1)由于“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而红细胞中Na+的浓度却是血浆中的“1/6”,说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都是逆浓度进行运输的,所以红细胞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通常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2)小鼠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②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因为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①据表格分析,A组是空白对照组,BC是实验组,其中自变量是NaF浓度,因变量是ATP浓度(产热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②根据曲线图和表格分析,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抑制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减少。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增加,则产热量增加;同时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ATP。
【点睛】注意: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征——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由此推断该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再合成新的蛋白质,不能再进行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由于无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所以常常是提取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也是研究某些其他科学实验的良好材料。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三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是氧
B. 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C. 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物质是核酸,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N、P、S
D.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结构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
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详解】A、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是氧,A正确;
B、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不包括核酸,B错误;
C、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物质是核酸,其元素组成是C、H、O、N、P,C错误;
D、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及元素组成,只要考生识记各种元素的含量及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即可,试题难度一般。
2.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
A. 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答案】A
【解析】
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颗粒需染色后才能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观察需染色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呈紫色,影响细胞核的观察。
3.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 -N个水分子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核苷酸最多有6种
C. 糖原、脂肪、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
D.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环状肽链中有多少个氨基酸就失掉多少分子水,所以M个氨基酸失掉M分子水。小麦细胞为真核细胞,所以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7种,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核糖为单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除氨基酸种类、数量,氨基酸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排列也决定蛋白质的种类
4.胰岛素的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
B. 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 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它的空间结构,而空间结构与氨基酸的序列无关
D. 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才能形成胰岛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原因、蛋白质变性的原、因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和修饰过程和基因对蛋白质的控制的综合性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是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的,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高温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蛋白质变性;胰岛素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一条,且编码A链与B链;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形成后,需要经蛋白酶的加工、修饰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详解】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中只有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形成mRNA,再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A、B两条肽链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不同区段来编码的,不是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A、B两条肽链,A错误。
B、水浴加热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但是肽链不断裂,肽链断裂是在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B错误;
C、胰岛素的功能又胰岛素的结构决定的,胰岛素的结构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因此胰岛素的功能与取氨基酸的序列、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
D、胰岛素是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的,刚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多肽在N-末端有信号肽链称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随后在内质网的信号肽酶的作用下,切除信号肽成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含84个氨基酸。运输到高尔基体后,通过蛋白酶的水解作用生成一个分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和一个分子C肽,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原因,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合成,加热使蛋白质变性的机理,胰岛素的形成过程,D选项的分析是难点,通过对胰岛素合成和加工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A选项往往对基因转录的模板理解不到位而错选。
5.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错误的是( )
A. C、H、O、N、P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 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 糖蛋白、载体、受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 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答案】B
【解析】
略
6.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细胞内的糖类化合物都是细胞的能源物质 ②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蓝细菌细胞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④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 ⑤细胞周期的全过程都发生转录,仅间期进行DNA复制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的异同点;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
【详解】①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但纤维素不能提高能量,①错误;
②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细胞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错误;
③蓝细菌细胞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细胞内无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③错误;
④人脑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④正确;
⑤细胞周期转录和DNA复制都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⑤错误;
综上,①②③⑤错误,A错误。
故选A。
7.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 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 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D. 把该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答案】C
【解析】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形成磷酸二酯键,即作用于①或②部位,A错误;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上,B错误;如果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则DNA分子中的全部碱基数是pm/n,G=(pm/2n)-p,C正确;如果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分子都含有15N的子链,即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00%,D错误。
8.某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54,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为1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分子相对质量共17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详解】已知该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746,由此可以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1746÷18=97个,假设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为N,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总量=N×128-1746=11054,N=100个,所以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氨基酸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100-97=3条,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解题的技巧是要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根据题干信息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进而计算出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
9.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烧、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A16型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某人虽已提前注射了流感疫苗但在冬季来临后多次患流感;关于上述致病病原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伤寒杆菌含8种核苷酸,病毒含4种碱基,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B. 上述病原体都营寄生生活;都可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
C. 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不都由宿主细胞提供
D. 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以制成疫苗,此外也可以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答案】B
【解析】
伤寒杆菌是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有8种核苷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DNA或RNA)和动脑子组成,含有4种碱基(ATCG或AUCG);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A正确;流感病毒不能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B错误;伤寒杆菌的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自身提供;流感病毒的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要由宿主细胞提供,C正确;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抗原特异性,制成疫苗具有充当抗原的作用,另外也可以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D正确。
10.如图所示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外膜之间是线粒体的基质
B. 过程①②受线粒体的调控
C. 据图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③过程
D. 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核DNA转录形成RNA,②是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形成蛋白质T,④是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解】A. 线粒体内膜以内是线粒体的基质,A错误;
B.过程①转录和过程②RNA从核孔出细胞核不受线粒体的调控,B错误;
C. 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C错误;
D. 依据M蛋白在线粒体中的位置推断,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关系密切,因为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完成,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的关系为载体,考查膜成分、转录和翻译、有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11.研究人员以25片直径为3 mm的猕猴桃圆形叶片为材料,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测量其在30 ℃、40 ℃和45 ℃恒温环境下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已知),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处理温度(℃)
30
40
45
净光合速率(O2 μmol·100mm-2·h-1)
2.03
1.94
0
呼吸速率(O2 μmol·100mm-2·h-1)
0.31
0.50
0.32
A. 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叶圆片中的空气
B. 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
C. 上表实验结果表明,叶光合酶的温度最适为30 ℃
D. 实验结果表明,45℃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表中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本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在解答本题时,要利用公式: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实验中利用测定叶片释放的氧气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因此在实验准备阶段需抽除叶圆片中的空气,防止叶片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NaHCO3溶液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实验中可用NaHCO3溶液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B正确;
C、由于实验仅有三个温度组合,不能说明其它温度时的实验情况,因此不能得出叶光合酶的最适温度,C错误;
D、45℃时,净光合速率为0,表明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45℃时光合作用仍可进行,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中等,通过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考查了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考生要能够识记NaHCO3溶液的作用,真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之和。
12.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O2量的比值将增大
B. 酶和激素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ATP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如果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
D. 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或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
【详解】A、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有氧呼吸释放CO2量等于/吸收O2量的比值,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A错误;
B、 酶和激素均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而ATP也可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B错误;
C、 如果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有氧呼吸消耗的O2体积与释放的CO2体积相等,C错误;
D、 叶肉细胞在一定强度的光照下,细胞呼吸产生的CO2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O2用于细胞呼吸,可能既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D正确。
故选D。
13.如图表示某植物一昼夜之内叶绿体中C3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B点开始合成光合产物(CH2O)
B. AB段C3含量较高与没有接受光照有关
C. E点时C3含量极低与二氧化碳的供应有关
D. E点时叶绿体中ATP的含量比D点时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增加,C3还原量增加,C3含量减少,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减少,C3还原量减少,C3含量升高。
【详解】A、AB段C3含量不变,且是夜间没有光照,所以没有有机物生成,A正确;
B、AB段C3含量不变,对应的时间是0~6点,没有光照,C3含量较高与没有接受光照有关,B正确;
C、E点时,光照过强,温度较高导致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生成的C3含量极低,C正确;
D、E点时,光照充足,供应较强,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的ATP的含量较D点高,D错误;
故选D。
1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硝化细菌主要从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B. 人体大脑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葡萄糖
C. 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D.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能量代谢,要求考生识记ATP的产生途径,掌握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 硝化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时需要的能量来自氨气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A正确;
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ATP的水解,B错误;
C.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能产生ATP也有[H]的生成,C错误;
D. ATP的产生途径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没有ATP的生成,D错误。
故选A。
15.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研究,发现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于ATP中
B. 过程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过程
C. 过程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不能发生
D. 就植株体来说,若②O2的释放量小于⑧O2的吸收量, 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①表示细胞渗透作用吸水,②表示光反应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⑥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⑦⑧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
【详解】A、过程①可表示渗透吸水,对④⑤⑥⑦⑧过程研究可知细胞呼吸中所释放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A错误;
B、④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产生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
C、过程③可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过程⑧在根尖细胞中能发生,C错误;
D、图中②光反应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⑧有氧呼吸过程O2的吸收量,则净光合作用量<0,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16.叶绿体与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细胞器,在光照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②叶绿体中合成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直接被氧化分解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本题是对叶绿体和线粒体功能的考查,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题目的描述进行判断。
【详解】①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所以①描述正确;
②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所以②描述错误;
③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所以③描述正确;
④线粒体产生的水可以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所以④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描述正确的①③④。
故选C。
17.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两种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1、2中的两种生物膜依次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 图1中的[H]来自水,图2中的[H]来自丙酮酸
C. 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 影响图1、2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该膜上存在色素分子,并且能发生水的光解,说明是类囊体薄膜;
分析图2:该膜上能发生还原氢的氧化,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说明是线粒体的内膜。
【详解】A.根据发生的反应,可判断图1是类囊体薄膜,图2是线粒体内膜,依次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A正确;
B.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H2O在光照下分解成[H]和O2,图1中的[H]来自水;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O2反应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图2中的NADH是还原态氢,来自葡萄糖和水,B错误;
C.两种生物膜除了产生上述物质外,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还均可产生ATP,C正确;
D.影响图1、2中的两种膜上生化反应(光反应、有氧呼吸)的主要外界因素分别是光和温度,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场所、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膜结构的种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植物的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的孔隙,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下图是科学家研究保卫细胞中蔗糖浓度和K+浓度与气孔开闭调节关系的一项实验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改变引起的
B. 气孔的开闭与K+浓度和蔗糖浓度成正相关
C. 气孔开放程度较大时, K+浓度低而蔗糖浓度高
D. 蔗糖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图表示表皮细胞以及气孔还有保卫细胞内含叶绿体;我们明显看出两个保卫细胞膨胀而张开,表示气孔张开,我们知道保卫细胞为半月形,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并合,气孔闭合.所以明显可推知这株植物的外界供水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详解】A、根据曲线分析,蔗糖浓度与K+浓度大时,气孔开放程度大;蔗糖浓度与K+浓度小时,气孔开放程度也小,说明气孔的开闭是保卫细胞中细胞液渗透压改变引起K+通过保卫细胞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消耗能量,A正确;
B、根据曲线可知气孔的开闭与K+浓度和蔗糖浓度不成正相关,B错误;
C、由图可知,气孔开放程度较大时, K+浓度低而蔗糖浓度高,C正确;
D、根据蔗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可判断,蔗糖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应与光合作用强度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光合作用以及涉及到的新陈代谢的关系,充分理解气孔以及保卫细胞里有叶绿体的结构特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19.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等生命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
B. 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有丝分裂过程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存在差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的mRN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详解】A、有丝分裂可保证遗传信息在亲子代细胞中的一致性,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D、神经干细胞与其分化产生的神经胶质细胞mRNA存在差异,因为细胞内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知识点,能正确区分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实质,难度适中。
20.研究表明某些肿瘤细胞中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多耐药基因1)的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转运蛋白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结合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 P-gp转运蛋白可将各种化疗药物转运出癌细胞
C. 化疗药物可提高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
D. 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蛋白的转运依赖于ATP,说明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由题意可知,P-gp转运蛋白转运化疗药药物要消耗能量,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P-gp转运蛋白主要影响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B错误;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到选择作用,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C正确;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D错误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分析出P-gp转运蛋白于癌细胞之间的关系。
21.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相对值的变化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甲
12
0
乙
8
6
丙
10
10
A. 玉米胚在甲条件下进行产生CO2和酒精的无氧呼吸
B. 在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于无氧呼吸
C. 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 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量能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再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解答。
【详解】A、甲条件下只释放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所以只进行无氧呼吸,种子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玉米种子的胚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
B、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由表格数据可知,CO2的释放量为8mol,则O2的吸收量为6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6mol的氧气就释放6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6mol=2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6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2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的葡萄糖,所以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B错误;
C、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
D、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故只进行有氧呼吸。表格中的数据无法说明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D错误。
故选C。
22.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2、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
3、真核细胞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于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
4、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①硝化细菌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①正确;②细胞学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结构的多样性,②错误;③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分布,DNA的复制、转录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故在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③正确;④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属于脂质,不属于固醇,④错误;⑤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产生场所为线粒体基质,故人体细胞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⑤正确;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两层细胞膜、血管壁细胞的两层细胞膜和一层红细胞膜共5层膜,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⑥错误;⑦汗腺细胞分泌汗液,汗液中不含蛋白质,故汗腺细胞的核糖体并不多,⑦错误。综上分析,①③⑤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在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中能正常完成的生理活动有( )
①核DNA→核DNA ②合成RNA聚合酶 ③mRNA→蛋白质 ④K+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⑤染色质→染色体 ⑥[H]+O2→H2O ⑦H2O→[H]+O2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所以①⑤错误;②③属基因表达,④K+主动运输进入细胞;⑥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可正常进行;⑦是水的光解,在根尖细胞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①核DNA→核DN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而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能分裂,不能进行DNA的复制,①错误;②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基因的表达,能合成蛋白质类的酶,②正确;③mRNA→蛋白质表示翻译,所有正常的活细胞都能进行,③正确;④K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④错误;⑤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而根尖成熟区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⑤错误;⑥[H]+O2→H2O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⑥正确;⑦H2O→[H]+O2表示光反应阶段,水稻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⑦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易错点:忽视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属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增殖,所以没有DNA复制或者染色质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的过程。
24.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促进细胞凋亡的一种关键蛋白质,正常细胞的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将这种蛋白质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mac与IAPs反应加强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减弱
B. 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
D. Smac释放到线粒体外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
【答案】C
【解析】
Smac与IAPs反应加强促进细胞凋亡,将导致细胞中溶酶体活动增强,A错误;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有的是细胞核基因表达的产物,有的是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依题意信息无法确定Smac基因与IAPs基因是属于细胞核基因,还是属于线粒体基因,因此不能得出“Smac基因与IAPs基因的表达过程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结论,B错误;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而Smac与IAPs反应可促进细胞凋亡,所以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速度与线粒体Smac释放速度有关,C正确;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大分子物质,是以胞吐的方式从线粒体释放到线粒体外,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D错误。
【点睛】本题以“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细胞凋亡、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更主要的是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诸如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等等,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或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科研上常用台盼蓝染色进行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检测鉴别
B.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无关变量
C.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用体积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作为层析液
D. 以淀粉和蔗糖为实验材料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作指示剂进行鉴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教材中相关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考生要能够熟练掌握提取实验中的各项操作步骤,明确操作步骤的目的,并能够对一些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失败进行原因分析。
【详解】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如用台盼蓝可将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正确;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B错误;
C、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加无水碳酸钠(吸收水分)作为提取液效果更好,层析液由20份在60~90℃下分馏出来的石油醚、2份丙酮和1分苯混合而成。93号汽油也可代用,C错误;
D、以淀粉和蔗糖为实验材料探究淀粉酶的专一性时,可用斐林试剂作指示剂进行鉴定,D错误。
故选A。
26.洋葱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在①、②时刻滴加了相应的溶液(30% 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两个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为30%蔗糖溶液、清水
B. 甲图的①到②过程中对应乙图中的a,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 甲图②时刻可对应乙图中的Y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
D. 乙图中Y细胞一定是正处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由图可知①处是液泡体积由大变小,所以此时加入30%蔗糖溶液,②处后液泡体积有所恢复,此时加入的是清水,A正确;
B.甲图的①到②过程是失水过程,对应乙图中的a过程也是失水过程,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正确;
C.甲图②时刻失水达到最大,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可以用乙图中的Y细胞表示,C正确;
D.乙图中Y细胞有三种状态,可继续失水,也可质壁分离后的复原,也可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D。
27.如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0.3mol/L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初始时液面高度一致,A装置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刚刚开始时,装置A和装置B中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
B. 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
C.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
D. 若不加入酶,装置A、B达到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小于S3溶液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由单位体积中分子数多的一侧透过半透膜向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少的一侧扩散,如图装置A中烧杯中S2为蒸馏水,而漏斗中S1为0.3mol/L的蔗糖溶液,所以烧杯中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多于漏斗中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所以水分子会透过半透膜由烧杯向漏斗内渗透,使漏斗内液面上升;同理,B装置中起始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不等,水分子仍然会发生渗透作用。
【详解】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实验刚刚开始时,由于装置A和装置B中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分别相同,所以水分子从S2侧进入另一侧的速度一样,A正确;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B正确;装置A因渗透作用,水分子进入漏斗使液面上升,加酶后,漏斗中溶液浓度继续增大,液面会继续上升,但是由于蔗糖被水解酶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所以漏斗内溶液浓度减小,而烧杯中溶液浓度增大,故漏斗中液面开始下降,C正确;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装置B中由于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最后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相等,由于装置A中烧杯内的蒸馏水不可能进入到漏斗中过半,所以最后漏斗中蔗糖溶液浓度大于“U”型管两侧的葡萄糖溶液浓度,即S1溶液浓度大于S3溶液浓度,D错误。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要抓住渗透作用的原理,结合题干信息“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进行分析判断。
28.下面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 人体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 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C. 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D. 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关系、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
【详解】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K+吸收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与图不符,A错误;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加,符合题图曲线,B正确;底物浓度为0时,反应速率也是0,因此曲线的起点应该是原点,与题图不符,C错误;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吸水能力逐渐减小,与题图不符,D错误;故选B。
【点睛】对自由水含量与细胞新陈代谢的关系、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理解及建构科学、合理的曲线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易错点拨: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细胞不断失水,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当蔗糖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又不断吸水,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减小。
29.近年来,RNA分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下列关于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发菜细胞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B. 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RNA分子的特定位点并与之结合
C.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一种tRNA可与多种氨基酸结合
D. 有的RNA分子能降低某些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
【答案】D
【解析】
发菜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没有核仁,其细胞中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A错误;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分子的特定位点(基因中的启动子)并与之结合,B错误;一种tRNA只能与一种氨基酸结合,C错误;少数酶是RNA,酶能降低生化反应的活化能而加速反应进行,D正确。
30.以测定的C0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相等
C. 如果该植物原重X kg,置于暗处4h后重(X -l) 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kg.h-1
D. 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答案】B
【解析】
图中虚线表示的是CO2的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实线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在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30℃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50(净合成量)+3.00(呼吸消耗量)=6.50mg/h,35℃时光合作用的总量为3.00(净合成量)+3.50(呼吸消耗量)=6.50mg/h,二者相同,A项错误;在25℃时,CO2吸收量最大,即光合作用净合成量最大,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项正确;结合A选项,总光合作用应为[2(X -l)+2]/4,C错误;B曲线是在不同温度下的曲线,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真正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在有光条件下,植物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细胞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注意:O2释放速率或CO2吸收速率,其主体不同代表的含义就不同。如“细胞释放O2的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叶绿体释放O2的速率”指的就是真正光合速率。“细胞吸收CO2的速率”指的是净光合速率,“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指的就是真正光合速率。
二、非选择题
31.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了各种化合物,各种化合物有机组合形成复杂的细胞结构,在细胞中不同的化合物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请据下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图中在细胞分裂期物质_____ (填字母)明显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结构功能的差异与图中物质_______ (填字母)直接有关。
(2)图中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_。
(3)细胞分泌物在形成后先在颗粒中贮存,待“信号”刺激再分泌,称为不连续分泌。则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直接“信号”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信号”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E (2). 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进行转录 (3). F (4).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5). 蛋白质 (6). 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
根据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可以看出,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体现者,F是蛋白质,E是RNA,D是DNA。
【详解】(1)图中在细胞分裂期物质E明显减少,E明显减少,因为E是RNA,在细胞分裂期因为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无法解旋,导致无法转录;功能差异与F(蛋白质)直接有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直接体现就是蛋白质的区别。
(2)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①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新陈代谢,进而影响性状。途径2是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影响性状。
(3)细胞分泌物在形成后先在颗粒中贮存,待“信号”刺激再分泌,称为不连续分泌。则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直接“信号”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促甲状腺激素, 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信号是甲状腺激素,激素是分级条件,反馈调节。
【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基因的表达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入手,推出D、E、F的组成,然后根据已知条件作答。
32.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下图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卡尔文循环与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密切相关,这两种物质是在图中_______(填“①”或“②”)阶段被利用,该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叶绿体内,磷酸丙糖形成后,如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这一结果表明,蔗糖进入韧皮部可能是___________(填“顺”或“逆”)浓度梯度,该跨膜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叶肉细胞液泡中的蔗糖含量会____________;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 (2). C3的还原 (3). C5 (4). 逆 (5). 载体和能量 (6). 增加 (7). 下降 (8). 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能从图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做出解释的能力。据图可知,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茎块细胞,在茎块细胞内合成淀粉。
(1)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参与卡尔文循环(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即图中的②。
(2)据图可知,磷酸丙糖可以转变成其它物质,也可以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如果继续参与卡尔文循环,则会形成C5。
(3)蔗糖进入韧皮部细胞的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说明其进入韧皮部的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并且需要载体和能量。
(4)据图可知,叶肉细胞合成蔗糖后,一部分进入液泡储存起来,另一部分通过韧皮部进入块茎细胞合成淀粉储存起来,若摘除一部分块茎,则蔗糖会全部进入液泡,因此叶肉细胞液泡中蔗糖含量会增加。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下侧叶片的光合速率会下降,原因是光合产物(蔗糖)积累,抑制了光合作用(卡尔文循环)的进行。
33.大叶紫薇是一种需强光耐旱的高大乔木,天麻适合阴凉腐殖质丰富的林地种植。图甲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表示天麻的曲线是________。
(2)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 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_。
(3)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从d变为b,则A植物叶肉细胞中的C3消耗的速率将________(答“升高”或“下降”或“不变”)。
(4)某科研人员研究了大叶紫薇凋落叶对天麻幼苗的影响,部分研究结果见图乙。研究结果表明:与凋落叶量为0(g/Kg土壤)相比,凋落叶量30(g/Kg土壤)主要影响了天麻幼苗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速率,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天麻幼苗对______________的利用下降。
(5)除绿色植物外,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的__________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______________,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例如硝化细菌。
(6)冬季,应及时清理大棚膜上的水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CO2浓度 (3). 下降 (4). 光合色素含量减少,C3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 (5). CO2(或“C5”) (6). 无机物氧化分解所得到的化学能 (7). 化能合成作用 (8). 保持透光性,增大和提高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中B植物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就能达到最大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为1,说明B曲线代表铁皮石斛,A代表大叶紫薇。
图乙表示大叶紫薇凋落叶对铁皮石斛幼苗的影响,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较,凋落叶含量升高,植株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都降低。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图甲中表示天麻的曲线是B。
(2)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B植物达最大的光合速率,由于此实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故此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3)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从d变为b,表示光照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量减少,消耗降低,而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不变,产生的三碳化合物的量不变,因此A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增多。
(4)据图乙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较,在凋落叶量为30g/kg土壤时,光合色素减少,C3生成速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在凋落叶量为30g/kg土壤时,主要影响了天麻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速率;在凋落叶含量为90g/kg土壤时,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天麻幼苗对CO2或C5的利用下降。
(5)除绿色植物外,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的无机物氧化分解所得到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这些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例如硝化细菌。
(6)冬季,应及时清理大棚膜上的水珠,目的是保持透光性,增大和提高光能利用率,以提高作物产量。
【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34.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红细胞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分布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过__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氟中毒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饮水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曲线和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如下,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细胞产热量及ATP浓度: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 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 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 ___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同时,由于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需要 (2). 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 (3). 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4). 无氧 (5). 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 (6). 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或糖分解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的影响 (7). 抑制 (8). 促进 (9). ATP
【解析】
【分析】
(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2)制备细胞膜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理由是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放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离心后可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根据表格分析,A组是对照组,B、C是实验组,自变量是NAF浓度,因变量是ATP浓度(产热量).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
【详解】(1)由于“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而红细胞中Na+的浓度却是血浆中的“1/6”,说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都是逆浓度进行运输的,所以红细胞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通常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2)小鼠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②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因为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①据表格分析,A组是空白对照组,BC是实验组,其中自变量是NaF浓度,因变量是ATP浓度(产热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②根据曲线图和表格分析,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抑制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减少。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增加,则产热量增加;同时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ATP。
【点睛】注意: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征——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由此推断该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再合成新的蛋白质,不能再进行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由于无核膜和细胞器膜的干扰,所以常常是提取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也是研究某些其他科学实验的良好材料。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