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30题共60分
请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地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1. 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A. 甲>乙>丁>丙 B. 乙>甲>丙>丁
C. 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2.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陆地温度较低
【答案】1. A 2. D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示区等压面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同一海拔高度上的甲乙的气压是甲>乙, 丁>丙,高空压强比近地面的气压小,所以,甲>乙>丁>丙,选项A对。
【2题详解】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A错误;乙丁之间气流垂直运动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和风向,C错误;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陆地温度较低,D正确。
【考点定位】热力环流
【知识拓展】热力环流的形成
近地面空气的受热不均 ,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都会影响热力环流的变化。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
下图为某(南、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问题。
3. 图中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值大小关系是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丙 D. 甲>丙>乙
4. 该图所在半球以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A. 北半球 有地转偏向力 B. 南半球 风向左偏转
C. 北半球 风向右偏转 D. 南半球 有摩擦力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垂直于等压线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图中等压线的气压值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答案选C项。
【4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该风向相对于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说明所在半球为北半球。故答案选C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6. 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P地此时的风向是西北风。故答案选C项。
【6题详解】
根据等压面“凸高为高,凸低为低”的判断法则,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故等压面位置越偏上气压值越低,反之越高。同一等压面上压强相等。在同一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由题中图,若Q地外围等压线为100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原理可知Q地气压为1002.5-1005之间,同理,若Q地外围等压线为1007.5,Q地气压为1007.5-1010之间,图中甲的气压值为1010-1012.5,乙的气压值为997.5-100,丙的气压值为1005-1007.5,丁的气压值为1002.5-1005,故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丁。故选D。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B. 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
C. 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 D. 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8. 气压带、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一年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甲图中气压带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图中风带是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丙图中的风带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丁图中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
【8题详解】
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B项正确。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9. a、b、c、d四箭头表示的风向,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0. 有关甲、乙、丙、丁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风力比乙地小 B. 丙地为大风、降温天气
C. 丙地气温比乙地高 D. 丁地为阴雨绵绵天气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水平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图中ad箭头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b箭头所示地偏力向左,c箭头为正确风向,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较乙处密集,风力比乙地大,丙地位于冷锋锋后,为大风、降温天气,丙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比乙地低,丁地位于暖锋后面,为晴朗天气,故选B。
【点睛】解答本类型试题需掌握以下知识:冷锋的特点: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②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表示,三角形标在暖气团一侧。③冷锋坡度大。④冷锋降水主要出现在锋线后及附近,雨区狭窄。⑤冷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⑥冷锋过境时,常常出现阴天。气旋的特点:①中心气压低于周围气压。②周围气流旋转向里辐合,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③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风速大小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判断: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风,气温降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气温升高。
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因无法觅食而溺毙的现象。据此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B. 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C. 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 全球大气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12. 与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相关的有
①近些年来,极端天气袭扰全球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
③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④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这个问题指北极熊这些“浮冰行者”因无法觅食而溺毙的现象。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A对。北极熊物种没有退化,体质没有下降,B错。人类捕杀,不是溺毙的原因,C错。全球大气污染导致食物减少,与溺毙无关,D错。
【12题详解】
与图文材料所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相关的有近些年来,极端天气袭扰全球,气温升高,①相关。为了缓解全球变暖的速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世界趋势,②有相关。北冰洋有望开通夏季航线,与全球变暖有关,③相关。近年来,火山地震频发,与全球变暖无关,④不相关,A对。B、C、D错。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石家庄热岛效应日趋显著。通过对石家庄市区和郊区的观测发现,冬季白天,市区比郊区高2.5℃-4.0℃。夜晚,市区气温比郊区高5.5℃-6.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石家庄市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有
A. 市区高温天气天数减少 B. 郊区降水量明显增多
C. 市区植被提早吐出绿芽 D. 郊区土壤冻结时间缩短
14. 石家庄市冬季夜晚热岛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夜间
① 市区下垫面长波辐射强 ② 市区集中供热量小
③ 市区污染物少逆辐射弱 ④ 郊区风速大散热更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年均温较郊区高,市区植物提早吐出绿芽;城市郊区分近郊和远郊,城市热岛效应对远郊区降水量和土壤冻结期影响很小。
14.石家庄市冬季夜晚热岛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白天市区密集的建筑物吸收大量太阳辐射并加以储存,夜间包括建筑物在内的下垫面长波辐射增强;与郊区相比,市区污染状况较重;郊区集中供热量昼夜都较小;风速大小受环流因素影响,郊区的风速不一定比市区大。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温度数值,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市区年均温较郊区高,市区高温天气天数增多,市区植物提早吐出绿芽,A错,C对。城市郊区分近郊和远郊,城市热岛效应对远郊区降水量和土壤冻结期影响不明显,B、D错。
【14题详解】
石家庄市冬季夜晚热岛效应更显著的原因是白天市区密集的水泥建筑及路面,吸收大量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夜间包括建筑物在内的下垫面长波辐射比郊区强,①对。市区人口密集,集中供热量昼夜都较大,②对。与郊区相比,市区建筑密集,污染状况较重,③错。风速大小受环流因素影响,郊区的风速不一定比市区大,④错。A对,B、C、D错。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该污水处理系统
A. 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 B. 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C. 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D. 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
16. 地面坡度要在2%~8%之间,原因是
A. 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
B. 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
C. 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
D. 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B错误;由于会增加水体的下渗,会对地下水有一定的影响 ,D错误,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留,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放方便,A正确,但是对气候的影响不大,C错误。故答案选A项。
【16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因此地面坡度是影响水流速度的主要原因,为了让污水自留的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使得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或讲解污染物质,地面坡度需要在2%-8%之间,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中L为海岸线,P、Q为洋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若经过甲地的经线约为70°,则有关洋流P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
B. 导致近海岸洋面雾日增多
C. 使洋面降温,海风冷却,降水减少
D. 洋流所经过的海区大陆架宽广
18. 若经过乙地的经线约为120°,则有关洋流Q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成因属于上升补偿流
B. 是全球最强大的暖流
C. 舟山渔场的形成与之有关
D. 沿岸受其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答案】17. D 18. C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若L为大陆西岸,且经过大陆边缘的经线约为70°,洋流P是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使大陆沿岸热带荒漠向北延伸,导致近海岸洋面云雾增多;洋流所经过的海区是板块消亡边界,没有宽广的大陆架,D错误。
【18题详解】
若L为大陆东岸,且经过大陆边缘的经线约为120°,洋流Q是日本暖流,按成因属于水平补偿流,全球最强大的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舟山渔场的形成与日本暖流有关,C正确;日本暖流沿岸是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
【考点定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影响
2015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该年的宣传主题为“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 地下水、河流水、冰川
C. 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0. 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治理水污染外,还应从哪些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城市规模
④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⑤优先发展工业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答案】19. D 20. D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考查水资源的类型和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总体难度较小。
【19题详解】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因为利用的成本低,投入少,所以是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
【20题详解】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有利于水资源的持续利用,①正确;修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利于水资源的持续利用,②正确;控制城市的发展规模不合理,③不正确;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④正确;工业耗水多,不能再优先发展工业,⑤不正确。
【点睛】广义的水资源包括了所有类型的水体,狭义的水资源主要指各种淡水资源,包括冰川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开采较容易,因此是目前已经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水资源。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和“河谷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图示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A. ①②③ 地壳下沉 B. ①②③ 河流溯源侵蚀
C. ②①③ 地壳抬升 D. ②①③ 河流下切侵蚀
22. 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壳运动 B. 流水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内外力共同作用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首先河谷的形成为流水下切侵蚀形成。据图可知,沉积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地壳抬升隆起,后经外力流水下切侵蚀,因此河流谷地形成的过程是②①③。故选C。
【22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处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和断层,属于内力作用,有河流发育属于外力作用,因此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选D。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 玄武岩 B. 花岗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24. 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最可能是
A. 生物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地根据材料可知,“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所以该地物质基础为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据此分析选择C选项。
【24题详解】
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丹霞地貌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据此分析选D项。
【点睛】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外力作用 | 形成的地貌形态 | 分布地区 | ||||
风化作用 | 使地表岩石被 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 ||||
侵蚀作用 | 风力侵蚀 |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西北地区雅丹地貌) | |||
流水侵蚀 | 侵蚀 |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
溶蚀 |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 ||||
冰川侵蚀 |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 | ||||
沉积作用 | 冰川沉积 |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 |||
流水沉积 |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 |||
风力沉积 |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 ||||
日本当地时间2018年6月10日11时35分,位于九州岛南部鹿儿岛市的樱岛南岳山顶火山口出现剧烈喷发,从当地拍摄的照片来看,火山灰在樱岛火山上空形成巨型烟云,十分壮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日本樱岛火山喷发,其火山灰的组成物质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岩石圈
26. 火山喷发若诱发地震,则附近海面上人们的感受是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只有上下颠簸
C.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只有左右摇晃
【答案】25. B 26. 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部圈层结构。
【25题详解】
火山灰的组成物质是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B正确。
【26题详解】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体,海面上的人们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B正确。
【点睛】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横波给人的感觉是水平晃动,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图中①表示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D. 软流层
28.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图中
A. ①的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 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答案】27. B 28. C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7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地核,B正确。
【28题详解】
图中①表示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①和上地幔②顶部,C正确。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 a B. b C. c D. d
30. 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A. 山岭 B. 褶皱 C. 断层 D. 隆起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图中a为岩浆喷出,属于喷出型岩浆岩;b为岩浆侵入,属于侵入型岩浆岩;c为变质岩;d为沉积岩,D正确。
【30题详解】
图中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褶皱中的向斜,B正确。
【点睛】
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形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又成为新的岩浆。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不同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京____天气系统影响,天气特征是____。
(2)此时平壤风力比台北____(大或小),判断的理由是____。
(3)上海此时风向是____,天气特征是____。
(4)图示季节华北地区用水特别紧张,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 。
【答案】(1)低压(气旋) 阴雨天气
(2)大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3)东南风(偏南风) 晴朗
(4)春季播种,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 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判断,此时北京受低压气旋天气系统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2) 风速大小比较看等压线的疏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速越大,反之则相反;据图可知,此时平壤处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速大。
(3) 风向判定应过上海处做等压线的垂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之后即为当地方向,经判断可知该地方向为东南风;据图可知,上海地处高压脊部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4) 缺水的人为原因应从农业用水量大、污染、浪费、利用率低等角度分析。
考点: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特征、风速、风向的判断、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是;A____ ,B____。
(2)人类修建水库工程主要影响的是____(填字母)环节。
(3)图乙中,地下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是____,这种补给属于水循环中____环节(填名称)。
(4)在水循环类型中,水量参与最大的是____循环,包括的环节____(填字母)。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黄河的河水主要参与的是____循环。
【答案】(1)蒸腾 水汽输送 (2) F (3) 地下水补给湖泊水 地下径流 (4)海上内循环 C I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水循环。
【详解】(1)图中A表示植物蒸腾作用、B表示水汽输送。
(2)人类修建水库工程主要影响地表径流F。
(3)图乙中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这种补给属于地下径流。
(4)水循环类型中,水量最大的海上内循环,包括蒸发C和降水I;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参与的是陆地内循环;黄河是外流河,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
33.读“世界表层部分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①、②、③、④四股洋流的流向。
(2)在图上①②③④四股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__ 。受东北信风影响而形成的是__ 。(填数字)
(3)澳大利亚东岸A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同一纬度的西岸B地却是热带沙漠气候,分析造成两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4)简述洋流对海洋航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5)据媒体报道在美国西海岸发现微量放射性碘等物质,而且加州的牛奶中也发现了这些放射性物质,专家认为这些物质可能是东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产生的,你赞同吗?为什么?
【答案】(1)顺时针
(2)①②③ ①
(3)东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
(4)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每年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5)赞同,放射性物质通过洋流可影响美国西海岸。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②、③、④四条洋流是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受东北信风带和西风带的作用,洋流会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2)从图可以看出,①位于赤道附近,海洋气温高,是暖流,②是由低纬度的暖海水流向高纬度的冷海水,也是暖流,③是受西风的影响,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也是暖流,④是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是寒流;受东北信风影响的就是①.
(3)澳大利亚大陆东岸因受到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所以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西岸受到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对沿岸减温减湿,所以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4)洋流有时候对航运有利,可以顺水航行,但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寒暖流交汇处,当暖海水遇到冷海水时,会形成大雾,对航运不利,同时有时候从极地地区带来一些冰川,对海上运输造成重大的威胁.
(5)赞同.因为日本福岛发生了核电泄露,暴炸后的物质会随西风漂流,具体是北太平洋暖流,到达美国西海岸,有的会随阿拉斯加暖流往北流入,有的会随加利福尼亚往南流入.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的有关知识.
34.读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的字母是____,图中共有____条断层,B处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
(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____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____。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____处。(填字母)
(4)若F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____板块中,若E点为我国的台湾岛,该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
(5)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处,因为____。
【答案】(1)B 山地 2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地。
(2)消亡 海沟
(3)D
(4)亚欧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5) 乙 甲或D 甲处岩层向上拱起,起天然支撑作用;甲处不易积水。
【解析】
(1)由图可知,甲为背斜,乙为向斜。图中的有两处断裂面,且两边岩层有错位移动,因此都为断层。B处地形是山地,但地质构造是向斜,形成原因是向斜因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受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图中的虚线全F属于板块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海沟。
(3)背斜是良好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存结构。因此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D处。
(4)台湾岛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
(5)背斜地质结构因岩层呈拱形,岩层为自然拱形,起到天然的支撑作用,结构稳定,利于排水,隧道内不易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