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荆州中学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湖北省荆州中学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红月亮”是发生月全食时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作用密切相关。2014 年 10 月 8 日 18:25 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19:25 月球开始移出地球 本影重放光芒,在此期间月亮并不是从空中消失,而是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红月亮”。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1. 与地球相比,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 与太阳距离太远
B. 宇宙环境不安全
C.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D. 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 发生月全食时,太阳、火星、地球和月球(注:天体大小、空间距离不按比例)四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A.
B.
C.
D.
【答案】1. D 2. A
【解析】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相同,与太阳距离和地球相似。但月球引力小,缺少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发生月全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火星位于地月系轨道外。
【1题详解】
结合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地球相比,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对。与太阳距离和地球相似,A错。宇宙环境安全、稳定,B错。月球有昼夜更替现象,C错。故选D。
【2题详解】
发生月全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火星位于地月系轨道外,太阳、火星、地球和月球四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图A所示,A对。B、C、D错。故选A。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 爬行类 B. 鸟类 C. 两栖类 D. 鱼类
4. 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A. 爬行动物时代 B. 哺乳动物时代
C. 海生藻类时代 D. 裸子植物时代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图示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选项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D对。爬行类、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晚期,A、C错。图示中,鸟类出现最晚,B错。故选D。
【4题详解】
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宽度最大,B对。爬行动物时代繁盛期在中生代,A错。图示不能体现海生藻类时代、裸子植物时代信息,C、D错。故选B。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小题。
5. 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成反比 D. 没有相关性
6. 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 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 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C. 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5. A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示曲线,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黑子数越大,树木年轮宽度越大,A对。B、C、D错。
【6题详解】
此图所反映的是太阳黑子数量变化与树木年轮宽度的关系,树木年轮宽度与降水量多少相关,反映了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对。图示有能体现太阳耀斑活动、太阳风活动等的影响,A、C、D错。
【点睛】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黑子数越大,树木年轮宽度越大。树木年轮宽度与降水量多少相关。
地震波是人们了解地震的重要手段。下左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横坐标为震中距,纵坐标为传播时间)。某次地震时,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并以此为半径作成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能穿过地核的波是
A. W1 B. W2
C. W1和W2皆可 D. 两者皆无法通过
8. 若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甲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A. 3000km B. 3500km
C. 4000km D. 4500km
9. 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7. B 8. D 9. B
【解析】
【7题详解】
地震波中,纵波的波速较快,能在各态物质中传播。图示相同的距离,传播时间越长,说明波速越慢,W1是横波,W2是纵波。能穿过地核的波是W2,B对,A、C、D错。故选B。
【8题详解】
若甲台站测得纵波、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结合左图中曲线,横轴表示震中距,纵轴表示传播时间,则甲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4500km,D对,A、B、C错。故选D。
【9题详解】
依据甲、乙丙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②,是图示三个圆的交点,与三地的距离是各地的震中距,B对。①、③、④是两个圆的交点,不是震中的位置,A、C、D错。故选B。
读下图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等压面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 图中的等温面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 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D.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答案】10. D 11. D
【解析】
试题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等压面,图中等压面向上拱(高高低低),故谷地近地面为高压,坡地近地面为低压,风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即为谷风。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在坡地的大气由于近地面,白天,地面增温快,受地面影响大,气温高,形成低压,而谷地山的大气远地面,受地面影响小,气温低,高压,故为白天,夜晚相反。
【11题详解】
根据气温、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判断,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小,即等温线和等压线自下而上不断递减,排除A、B;据上题,此时,谷地近地面气压大于坡地近地面气压,即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排除C。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读下图“某高空理想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当a处气流方向如图所示时,图中b处最有可能吹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3. 下列对图中甲、乙两处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高空:甲处气压高于乙处
B. 高空:乙处气温高于甲处
C. 近地面:甲处多阴雨天气
D. 近地面:乙处气温日较差小
【答案】12. A 13. A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a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气压梯度力偏右的方向,说明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的高空。b处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b处风向在梯度力的方向上向右偏成平行于等压线,所以为东北风。
【13题详解】
图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说明是高空的气压场,从数值可以读出,甲处气压值低于乙处,A错误;气温与气压的关系不能确定,B错误;对应的近地面甲处为高压,多晴朗天气,乙处为低压,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C错误,D正确。
考点:热力环流。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A. ①减少 B. ②增加
C. ③增加 D. ④减少
15.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A. 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 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 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 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答案】14. B 15. D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②地面辐射的红外线,使大气增温;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二氧化碳增多,使气候变暖。选B正确。
【15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④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昼夜温差大。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为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示意图。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图中水流方向是
A. 自西向东 B. 自南向北 C. 自北向南 D. 自东向西
17. 沙波移动方向为
A. 向上游移动 B. 向下游移动
C. 维持原地 D. 往复摆动
【答案】16. B 17. A
【解析】
有堆积的一侧是迎水坡,结合指向标,水流方向是自南向北。沙坡向上游方向移动。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图中后期沙坡剖面图中有堆积的是迎水坡,结合指向标,水流方向是自南向北,B对。A、C、D错。故选B。
【17题详解】
沙坡在迎水坡一侧堆积,沙波移动方向为迎水坡一侧所示的方向,向上游移动,A对。B、C、D错。故选A。
18.下图中表示北半球暖流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等温线,图A、图D在北半球,图B、图C在南半球,B、C错。洋流流向水温低的海域是暖流,图A是北半球暖流,A对。图D是寒流,D错。故选A。
野外进行登岛求生训练,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面左图所示,右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 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末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20.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 日出前后 B. 中午前后
C. 日落前后 D. 午夜前后
【答案】19. D 20.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循环的环节和原理,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9题详解】
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显然无法体现,C正确。水汽蒸发与薄膜凝结,然后流到中间,降落收集器中,体现了蒸发、径流、降水环节,ABD错误。
【20题详解】
温度最高时最易获取淡水,看图可知为中午前后,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①干旱 ②滑坡 ③台风 ④风暴潮 ⑤寒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22. 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 洪涝 B. 台风
C. 泥石流 D. 干旱
【答案】21. D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干旱、台风、寒潮,①③⑤对。滑坡是地质灾害,②错。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④错。D对,A、B、C错。故选D。
【22题详解】
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位于湿润地区,阶梯交界处,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C对。洪涝主要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A错。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B错。干旱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D错。故选C。
【点睛】属于气象灾害的有干旱、台风、寒潮。地区d位于湿润地区,阶梯交界处,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的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 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遥感技术 D. “数字地球”
24. 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A. 传感器 B. 卫星系统
C. 地面装置 D. 信号发射装置
25. 在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 ②GPS ③RS ④Google earth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23. C 24. A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地震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获取信息,C对。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分析、处理信息,A错。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B错。 “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D错。故选C。
【24题详解】
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关键装置是传感器,A对。卫星系统是工作平台,用来安装传感器,B错。地面装置是接收装置,不能拍摄遥感图像,C错。信号发射装置发射电磁波,不能拍摄遥感图像,D错。故选A。
【25题详解】
在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3S技术,即利用RS获取信息,利用GIS进行信息分析处理,选择救援线路,利用GPS进行精确定位、导航,①②③对,D对。Google earth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④错,A、B、C错。故选D。
26.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泥石流等形成条件可知,泥石流等形成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呈正相关。
27.自然地理环境显著影响着一个地方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同样地带性的植被生态特点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下列对应关系匹配完全正确的是
①热带雨林—争夺阳光—垂直分层 ②红树林—强风大浪----板状根和呼吸根
③针叶林---叶小如针----抗寒抗旱 ④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革质叶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地带性的植被生态特点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革质叶片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特征。
【详解】地带性的植被生态特点会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热带雨林—争夺阳光—垂直分层,①正确。红树林—强风大浪,有呼吸根和板状根,②正确。针叶林---叶小如针,主要作用是抗寒抗旱作用,③正确。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叶片肥大,没有革质,④错误。A对,B、C、D错。故选A。
28.下列关于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A. 黑土地——生物 B. 黄土地——湿热的气候条件
C. 紫色土——成土母质 D. 红壤——岩石特征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连线中,黑土地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A错误。黄土地位于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特征夏季湿热,冬季干冷,B错误。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主导因素是成土母质,C正确。红壤主导因素是湿热气候特征,D错误。故选C。
水量平衡曲线是根据同一纬度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的,下面是全球不同纬度气温、水量平衡和海水盐度的多年平均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A. 盐度、气温、水量平衡 B. 气温、盐度、水量平衡
C. 水量平衡、气温、盐度 D. 盐度、水量平衡、气温
30. 曲线③在低纬度地区与
A. 盐度曲线呈正相关 B. 气温曲线呈正相关
C. 降水量呈正相关 D. 蒸发量呈正相关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曲线②表示气温。在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盐度最高,曲线①表示盐度。曲线③表示水量平衡,依次表示盐度、气温、水量平衡,A对。B、C、D错。故选A。
【30题详解】
根据曲线形态,曲线③在低纬度地区与盐度曲线呈负相关,A错。与气温曲线没有相关性,B错。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与降水量呈正相关,C对。与蒸发量呈负相关,D错。故选C。
【点睛】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盐度最高。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某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材料三:某地连续两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示意图。
(1)图甲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__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如此的主要原因是该层含有_______吸收紫外线。
(3)图丙两条气温曲线中,代表晴天的是_______ (填字母A或B)
(4)造成该地连续两天白天气温差异的原因与左图中的_______ 作用有关,而夜间温差的形成则与图乙中的_______作用有关。(一律填字母)
【答案】 (1) A (2) 臭氧 (3) A (4) B A
【解析】
【详解】(1)根据海拔市区,图示为平流层气温曲线,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底部气温约-50℃。图甲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该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① ,A对。B、C、D错。
(2)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如此的主要原因是该层含有臭氧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3)图丙两条气温曲线中,代表晴天的是A,昼夜温差大。
(4)造成该地连续两天白天气温差异的原因与左图中的B大气削弱作用有关,而夜间温差的形成则与图乙中的A 大气保温作用有关。
32.读等高面与热力因素形成的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 ,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
(2)图中如果形成热力环流,其方向为________时针。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
(4)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 (白天或夜间)。
(5)图中A、B两地中,最易形成阴雨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 B (2) 逆 (3) B (4)白天 (5) B
【解析】
【分析】
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气温与气压状况相反。城区气温比郊区高。
【详解】(1)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图中①~⑤点,气压最高的是④ 。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图中④点气压最高,⑤气压最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状况是A气压高,B气压低。气温与气压状况相反,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B。
(2)结合前面分析,近地面,气温高处气流上升,气温低处气流下沉。图中如果形成热力环流,其方向为逆时针。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城区气温比郊区高,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B。
(4)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白天。
(5)图中A、B两地中,最易形成阴雨天的是B地,多上升气流,易凝结成雨。A 地是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雨。
33.下图为“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________,基本没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________。
(2)若甲图中的河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6月初,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一般为下图中的______,同时期②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________(填e或f)。若AB河段为黄河下游,则AB河段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________。
(3)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____________,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__________。
【答案】 (1)① ② ③ ③ (2) d f a (3)冰川融水 西北
【解析】
【详解】(1)图中三个湖泊中,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湖泊是①,位于河流源头,是稳定的补给水源。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湖泊是②,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③,是内流湖,基本没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③,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2)图中实线表示地表水位线,虚线表示地下水位线。若甲图中的河流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水位。6月初,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一般为下图中的图D,d对。同时期②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e,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若AB河段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则AB河段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f,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乙图中河流是内流河,主要的补给水源可能是高山冰雪融水,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西北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