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本题共30小题,1-20题,每小题1.5分,21-3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下图“某时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四个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四个天体的级别相同
B. 小行星带位于M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D. 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 有人想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下列哪些信息最重要
① 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 M星球上是否有液态水
③ 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 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 M星球是否围绕太阳公转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判断,图中地球和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M星和木星组成太阳系,天体级别不同,A错误。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判断,M是火星,小行星带处于火星和木星之间,B正确。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不是行星,C错误。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M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可参考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所以需要了解M星球上是否有液态水、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和温度,②③④正确。M星球是否有火山活动与是否存在生命没有关系,①错误。M是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公转,但不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⑤不符,故选A。
下图为“太阳黑子相对数量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据图推知黑子活动高峰年时,温带乔木的年轮会
A. 变得密集 B. 变得稀疏 C. 变得均匀 D. 没有变化
4. 此图所反映的是
A. 太阳活动能扰乱地球生态平衡
B. 太阳活动能够直接影响树木的生长
C. 太阳活动与地球的降水状况有相关性
D. 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
5. 你认为下列哪些产业最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
①通信产业
②航天产业
③石油产业
④建筑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3. B 4. C 5. A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知太阳黑子数量多的年份,乔木的年轮宽度增加,故黑子活动高峰年时,年轮会变得稀疏,B正确。
【4题详解】
树木年轮的宽窄变化受到地球水热状况的直接影响,此图表明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水热状况,从而间接影响树木生长,故B错误,C正确。太阳活动并没有扰乱地球生态平衡,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现象与本题无关,故排除A、D。
【5题详解】
太阳活动产生的磁暴会干扰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高能粒子流对人造卫星上的某些仪器设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通信部门与航天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关注太阳活动的预报,故选A。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6.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不确定
7. 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A. 盆地 B. 峡谷 C. 大洋 D. 山地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图示①圈层是地壳; ②圈层是地幔; ③圈层是外地核。选B正确。
【7题详解】
地壳圈层的厚度不均,大洋地壳平均厚度6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海洋地壳较陆地地壳薄,C正确。故选C。
自然界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常用环流模式图来表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若该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且甲代表岩浆,乙、丙、丁代表三大类岩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一定是岩浆岩 B. 丁一定是沉积岩
C. 环节①一定代表内力作用 D. 乙一定是变质岩
9. 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甲、乙是地球表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 ③代表水汽输送
C. 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D. ②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且甲代表岩浆,丙为岩浆岩,①为重熔再生作用:②为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丙是岩浆岩,A错;岩浆岩可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也可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BD错;三大类岩石在地球内部通过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故C对。
【9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AD错;①为地表径流:②为水汽蒸发;③为降水;④为水汽输送,B错。目前人类对地表径流影响最大,答案选C。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从成因上看,M地属于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11. 以下地形区中,是由该图所示形成的是
A. 华山 B. 喜马拉雅山 C. 阿尔卑斯山 D. 安第斯山
【答案】10. C 11. A
【解析】
该题考查山地的形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M山地为断层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C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11题详解】
我国的庐山、华山、泰山均为断层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安第斯山属于这褶皱山。A正确,故选A。
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在它们背面。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 甲——冰川侵蚀 B. 乙——断层下陷
C. 丙——风力侵蚀 D. 丁——流水侵蚀
13. 甲地所受侵蚀作用最强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壶口瀑布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A错;泰山是断层上升,B错;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C错;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D正确。
【13题详解】
春季,壶口瀑布所在的地区是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侵蚀作用不是最强烈的季节,故不符合题意;壶口瀑布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黄河在夏季水位最高,所以流水的侵蚀作用最强烈,B正确;秋季,壶口瀑布所在的地区是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侵蚀作用不是最强烈的季节,故C不符合题意;冬季,壶口瀑布所在的地区是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侵蚀作用不是最强烈的季节,故D不符合题意。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25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回答下列各题。
14. 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 一直递减 B. 一直递增
C. 递增→递减 D. 递减→递增
15. 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主要集中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探空气球从对流层到平流层。对流层的气温分布规律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分布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增加,故D正确。
【15题详解】
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故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逐步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部署。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读下图“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短波辐射
B. 天空呈现出蔚蓝色是因为③的缘故
C.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②比较强
D. 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是因为晴天时④较多
17.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①为北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故A正确;天空呈现出蔚蓝色是因为大气的散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故B错;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错;白天晴天比阴雨天气温高,是因为晴天时对太阳辐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作用多,①较多,D错。
【17题详解】
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 ④是大气逆辐射。减少CO2排放可以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③减弱,使得大气逆辐射④减弱,从而使得近地面升温减弱,也就是④减弱、③减弱。据此分析选C。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
读下图“某地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8. 图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
A. a B. b C. c D. d
19. 该气压场位于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垂直,D正确。
【19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始方向,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图中风向向右偏,是北半球,B正确。
20.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A. 海沟 B. 裂谷 C. 岛弧 D. 海岸山脉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即板块的张裂地带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故B正确,ACD是板块的挤压而形成,可排除。
21.下图中代表近地面北半球反气旋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风在水平面上由高压吹向低压,故应由中心流向四周,AC错,北半球的向右偏,呈顺时针方向辐散,故只有D正确。②是南半球的反气旋,B错。
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23. 此时A地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22. D 23. A
下图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是
A. a B. b
C. c D. d
25. 下列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比较厚
B.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C.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
D.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比较薄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表土作用的结果,据此结合图示选C。
【25题详解】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氧化分解作用弱,不利于有机质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能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氧化和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风化壳逐渐加厚,ACD错,据此选B。
26.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B. 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
C.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答案】D
【解析】
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ABD错误,故选C。
27.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其主要原因是
A.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C. 地势的起伏
D. 沿岸洋流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即南北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故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读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8. 图中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
A.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9. 决定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水热状况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30. 该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 坡向朝南,温度高 B. 海拔高,降水多
C. 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D. 坡度大,纬度低
【答案】28. B 29. A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呈东西方向更替,可排除A;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呈垂直方向更替,B正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呈南北方向更替,C错;地方性分异规律,又被称为非地带性规律,很明显是错误的。
【29题详解】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决定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热状况,A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3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热量更充足,降水更多,故自然带更丰富,C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分析题(共4小题,共50分。国际部同学只做31和32题。)
31.2019年2月5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春节”这一天,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______(a、b、c、d)点。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并且向________(南/北)移动。
(2)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纬度是_________,哈尔滨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
【答案】 (1)d 南 北 (2)23.5︒N 昼长夜短
【解析】
【详解】(1)①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②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③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④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春节”这一天,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d点。春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2)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纬度是北回归线(23°26′N,也可以写成是23.5°N),夏至日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哈尔滨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32.读 “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_,近地面的空气运动方向是______。(用字母说明)
(2)甲、乙两地比较,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可能伴有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气温昼夜温差较小的是_________。
【答案】 (1). C (2). 由C向D (3). 乙 (4). 乙 (5). 乙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读。等压线向高处凸,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高,等压线向低处凹,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低,故气压C>D,B>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四地气压中C最大,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的空气运动方向是由C向D。
(2)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甲、乙两地比较,气温较高的乙。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可能伴有阴雨天气的是乙地,阴雨天气白天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昼夜温差小,气温昼夜温差较小的是乙。
33.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1) 图a中A气压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 。
(2)图a中C所在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___,在其影响下,大陆西岸气候比较_________(湿润/干燥)。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甲/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形成此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图b中乙所示季节南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__。
【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2) 西南 湿润 (3)甲 西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西南
【解析】
【详解】(1) 图a中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
(2)图a中C所在风带是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风向是西南风,在其影响下,大陆西岸气候比较湿润。
(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即为北半球的冬季,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甲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形成此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图b中乙所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南亚地区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34.下图为“太平洋海区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洋流名称:②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甲处是________渔场,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只考虑顺风条件,轮船从A城驶往B城应主要借助的风带是__________。
(4)对流经地区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是图中的_____和_____(填数字代码)。
【答案】 (1)秘鲁寒流 北太平洋暖流 (2) 北海道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饵料丰富 (3)东北信风 (4) ① ②
【解析】
【详解】(1)图中数字所代表洋流名称:①是加利福尼亚寒流,②是秘鲁寒流, ③是南赤道暖流,④是北太平洋暖流。
(2)甲处是北海道渔场,它形成的原因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饵料丰富。
(3)若只考虑顺风条件,轮船从A城驶往B城应主要借助的风带是东北信风,因东北信风是东北风。
(4)对流经地区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的洋流是寒流,对应图中的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