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试卷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试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 原始型 B. 现代型 C. 过渡型 D. 传统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C正确。原始型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过渡型为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的一种类型,故选C。
2.针对中国目前的人口现状,应采取的人口政策为
A. 降低出生率 B. 鼓励生育
C. 适度放开二胎政策 D. 接纳移民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已经完成,并且出现了老龄化问题,但我国还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的问题,为解决好我国的人口问题应对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但不是鼓励生育,更不是为此而大量吸引外来移民故排除A、B、D,而是适度放开“二胎政策”,所以C正确的。
下图为“江苏省某地2014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 经济 B. 婚姻家庭
C. 政治 D. 自然
4. 图中甲至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 甲、丙 B. 甲、乙
C. 乙、丁 D. 乙、丙
5. 近几年,由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大了运输压力 B. 加大迁入地环境压力
C. 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 D. 加大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答案】3. A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数据分析,人口迁移数量最大的是乙年龄段.该段人口年龄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老龄人口占的比重小,不是主要因素;婚姻家庭、政治因素不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故选A。
【4题详解】
不同年龄段中,青壮年迁入多的地区,由于婚姻新生儿比重大,甲乙的年龄差刚好在20岁左右,故甲和乙相关明显,故选B。
【5题详解】
人口迁移,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缩小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
(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回答下列小题。
6. 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出现逆城市化 B. 经济快速发展
C. 城市人口增加 D. 此过程为城市化
7. 有关a、b、c、d四类城市等级体系和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比d的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大
B. a城市等级最高,数目最多,服务范围最大
C. c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比b等级的城市之间距离远
D. d等级城市等级最低,但服务种类最多
【答案】6. A 7. A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城市化进程的理解。根据图示信息看出,由甲图到乙图城市数目明显增多,且部分城市等级提升,为城市化的过程而不是逆城市化,A错,D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较快,B对;城市人口增加是城市化的标志之一,C对。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数量的理解。根据图例读图可知,该区域城市等级由高低为a、b、c、d。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内,高等级城市,数目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大,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据此可知,A对,BCD错。故选A。
8.在市中心的附近出现住宅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住宅付租水平最高 B. 某些地段交通通达度低,租金低
C. 经济繁荣,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D. 人口密集,住宅的需求量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市中心最适宜布局商业区,在市中心的附近出现住宅区的最主要原因是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通达度低,租金较低。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市中心商业活动付租水平最高,A错;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常与文教区与科技区相联系,C错;人口密集的地区,商业活动需求更大,D错,故选B。
【点睛】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9.关于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沿河、沿海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B. 扬州是 “火车拉来的城市”
C. 宝鸡是靠铁路兴起的城市 D. 向交通便利地区区集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沿河、沿海可以形成城市轴线,A说法对;早期的扬州是个因大运河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并不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B说法错误;宝鸡是陇海线与宝成线的枢纽城市,是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C说法对;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区位集中,D说法对。所以本题故选B。
【点睛】早期城市起源主要考虑水源、农产品剩余和开阔的地形,所以多形成在大河中下游平原,发展期除上述因素,还有军事防卫等。现在城市发展进入成熟期,主要区位是气候、水源、交通、经济基础等,此外还有许多特殊功能的城市区位,如矿产、政治、宗教等。
10.大棚产出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 光照太强 B. 热量不足
C. 日温差较小 D. 年温差较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有机质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C正确。与自然条件相比,大棚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太阳辐射较弱,A错;大棚具有保温作用,热量更充足,B错;大棚里面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小,D错,故选C。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 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乳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水稻种植业
12. 该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区位优势是
A. 雨热同期 B. 科技发达
C. 机械化水平高 D. 地广人稀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阴影区主要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这些地区,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故选D。
【12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该农业分布区雨热同期,A对。科技水平低,B错。机械化水平低,C错。人口密集,D错。故选A。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及特点
下图为“某基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其中X、Y、Z表示的是三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
13. Y农业生产分布的最优区位范围是
A. 0~20km B. 20~80km
C. 20~60km D. 60~100km
14. 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A. 劳动力 B. 政策 C. 市场 D. 气候
【答案】13. C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纵坐标代表地租、横坐标代表与城市的距离,X农业生产分布的最优区位范围是0~20km,付租能力最强;Y农业生产分布的最优区位范围是20~60km,付租能力最强,20~60km;Z农业生产分布的最优区位范围是60~80km,付租能力最强,故选C。
【1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影响X、Y、Z三种农业布局的因素主要是付租能力的高低,因此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为市场。故选C。
15.关于混合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美国中部小麦区是混合农业典型 B. 我国没有此种类型
C.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有明显的忙季和闲季 D. 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即个别地区和个别农场,生产农作物和牲畜两种产品。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A、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区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典型代表;A错误;
B、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B错误;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优点是: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一年中没有忙季和闲季之分。C错误;
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投入生产资料较多,其产品大多是为了销售,属于密集型商品农业,D正确;
所以本题选择D。
16.宝鸡市某化工厂将迁往远郊地区,下图所示布局中最理想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源都有严重的污染,因此应该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图A、D中化工厂位于河流的上游,故排除;从风向来讲,北京为季风气候区,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因此工业区应该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对吹得郊外,及布局在东北部或西南部,故C错误;B正确。故选B项。
下图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工业部门从④→②→①的发展趋势,反映了
A. 原料影响增强 B. 劳力数量影响增强
C. 政策影响减弱 D. 劳力素质影响增强
18. 以图中①代表的工业部门为主的区域是
A. 鲁尔区 B. 美国硅谷
C. 鞍钢 D. 珠江三角洲
19. 下列符合工业部门④特点的工厂是
A. 制糖厂 B. 家具厂 C. 纺织厂 D. 钢铁厂
【答案】17. D 18. B 19. C
【解析】
试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17题详解】
图中工业部门从④→②→①,劳动力成本不断下降,科技成本不断上升,说明劳动力数量影响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增强,D正确。
【18题详解】
图中①工业科技成本最高,为技术导向型工业,B正确;鲁尔区和鞍钢最早是依靠丰富资源发展起来的,珠三角最初是依靠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发展起来的。
【19题详解】
图中④工业劳动力成本最高,为劳动力导向型,C正确;制糖厂是原料导向型、家具厂 是市场导向型、 钢铁厂最初是原料导向型,后来发展为市场导向型。
湖南有色金属丰富,发展了有色冶金工业,吸引相关加工业在此集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0. 当地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A. 组建高科技产业基地 B. 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C. 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D. 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答案】20. B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在所有工业投入中市场为主导因素,为市场指向型工业,②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③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④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对于能源需求量大,为动力指向型工业,故选B。
【21题详解】
工业集聚可以公用基础设施,减少运输成本,资源共享,获得规模效益,C对。会加剧当地环境污染,与高科技产业无关,当地铝制品的需求不大,故选C。
22.“民工荒”问题最突出的企业是
A. 劳动密集型 B. 技术密集型
C. 资金密集型 D. 资源密集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劳动密集型工业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大,用工荒问题最突出,故选A。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23.2013年12月西宝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地形
②西宝高铁的建设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③节能和减少污染是高铁建设的重点
④加快了西安宝鸡货运量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①错误;西宝高铁的建设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②正确;节能和减少污染是高铁建设的重点,③正确;西宝高铁是客运专线,不会加快了西岸、宝鸡货运量,④错误。故选C。
24.下列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 水土流失 B. 光化学烟雾
C. 雾霾 D. 土壤污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据此判断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光化学烟雾、土壤污染、雾霾属于环境污染。所以本题选A。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
A. 臭氧层变薄 B. 全球变暖
C. 酸雨扩散 D. 地震频发
26.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CO2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5. B 26. D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减少矿物燃料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针对全球变暖,B对。臭氧层破坏是由于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化合物对臭氧层破坏,A错。酸雨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导致降水酸性增强,与低碳经济无关,C错。地震主要是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与碳排放无关,D错。故选B。
【26题详解】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①对。开发清洁能源,②对。减少CO2的排放并不是禁止排放,③错。追求绿色GDP,④对。故选D。
考点:低碳经济
27.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 清洁生产 B. 围湖造田,增产粮食
C. 捕捉珍稀野生动物,人工饲养 D. 砍伐森林,增加耕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工业上应当发展清洁生产,A对。围湖造田会导致湿地环境效益下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B错。捕捉珍稀动物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砍伐森林会加剧全球变暖,D错。故选A。
28.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猎文明——改造自然 B. 工业文明——崇拜自然
C. 农业文明——征服自然 D. 现代文明——谋求人地协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采猎文明时期主要是崇拜自然,A错。工业文明主要是征服自然,B错。农业文明主要是改造自然,C错。现代社会主要是谋求人地协调发展,D对。故选D。
考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9.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环境问题因大气环流、水循环等影响具有地域联系。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因为中国的酸雨随大气环流已经影响到了日本;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郊区植树,因为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已经波及到韩国。这些都说明有些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①对;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因此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④对;根据材料无法据此说明污染物具有残留性和发达国家将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②③错。故选C。
30.“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质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会造成农药残留,故①错误;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会导致面粉受到污染,不利于身体健康,故③错误;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是生产“绿色食品”的有效措施,故D项正确。
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40分)
31.读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此图反映了 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它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除此之外,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还有哪些?它们与环境人口容量又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1)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适度的人口,一旦超过,资源和人口平衡就会被打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2)资源 呈正相关。科技水平呈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解析】
【详解】(1)本题侧重对知识理解和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由漫画可知:①人口在不断增多;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减少;③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人地矛盾逐渐激化。
(2)结合上题可知,漫画反映的人口容量与资源之间的关系,资源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关系;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科技水平、生活与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其中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水平就越,地区开发程度越大,可以从区域外进口资源,所以人口容量就相应增大; 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消费水平提高导致每个人消耗的资源增大,人口容量会降低。
32.阅读下列关于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问题。
(1)在1850—1890年等依次七个时间段中,英国和日本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快的时段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英、美、日等国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城市化在________年前发展缓慢。目前发展速度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
【答案】(1)1850-1890年;1950-1970年(2分)
(2)慢;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当高)(2分)
(3)1950;较快;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线段的斜率越大,说明变化越大,城市化的速度越快。读图可知,英国在1850-1890年间城市化水平发展最快。而日本在1950-1970年间城市化水平增速最快。
(2)由于发达国家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城市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
(3)读图可知,我国在1950年解放以前,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目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所以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发展速度加快。
【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 城市化进程
【名师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
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33.读某城镇工业布局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计划在该城市建设一个微电子工业基地,最适合布局在A~E地之间的____地,理由是____。
(2)计划在B、D、E、F中选择一个作为钢铁厂的建设用地,_____地最理想,理由是_____。
(3)把化工厂布局在该城市的B地是否合理?_____,理由是_____。
(4)该城市的自来水厂和纺织厂分别适合布局在图中的_____地和_____地。
【答案】(1)C 微电子工业应该布局在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C地远离城区和铁路交通线,且背靠山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2)D D地靠近铁矿,又有铁路与煤炭产地相连,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该地又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镇的大气污染较轻。
(3)合理 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对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都较轻。
(4)E A
【解析】
试题分析:(1)微电子工业应该布局在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的区域, C地远离城区和铁路交通线,且背靠山地,根据图中的风向和河流流向,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所以选择C处。
(2) D地靠近铁矿,又有铁路与煤炭产地相连,运输成本相对较低。该地又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镇的环境污染较轻。距水源较近且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市水源污染少。所以在D处。
(3)根据图中的风向和河流流向,B地位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对城镇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都较轻。所以布局合理。
(4)自来水厂应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区,图中的E处适合。纺织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污染少,应靠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方便人们工作、休息,图中A适合。
考点:工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34.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下图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1)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或产业基础)优势;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 (2)建设钢铁厂会占用大量土地,使城市用地紧张;钢铁厂产生大量废气、废渣和废水,造成环境污染;因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量大,也会加重交通负担,导致交通拥挤等问题。
【解析】
(1)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市场、交通、原料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与大冶相比,汉阳接近省城武昌,消费市场广阔,且具有人才技术优势。同时汉阳靠近长江主航线,与煤矿距离较近,方便燃料运入。
(2)建设钢铁厂对于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环境、土地及交通等方面分析。建设钢铁厂会占用土地;产生废气、废渣和废水,造成环境污染;因原材料和产品运输量大,也会加重交通负担。
35.读下图所示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由于________不断增长,以及________不断增加,世界耕地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有所减少。
(2)乙图所反映的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开发速度超过了资源的________能力,不利于走________发展道路。
(3)甲、乙两图共同反映的问题是:人类经济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时________了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从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性、________性原则。
【答案】 (1)人口 建筑 (2)再生 可持续 (3)损害 公平 持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由甲、乙两幅漫画可知:①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面积减少。②过度捕捞。
【详解】(1)从甲图中可直接看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住房、交通设施等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占用大量耕地,使得世界耕地面积已趋于零增长,甚至有所减少。
(2)乙图中过度捕捞反映了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使资源不能够持续利用,不利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耕地资源的破坏、资源的过度使用,都影响了后代人的资源利用,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枯竭,影响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而违背了公平性、持续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