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我国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初步统计,2017年春运40天,全国共运送旅客29.8亿人次。下图是“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 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主要流动的方向分别为
A. 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 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 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 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
C. 生态环境因素 D. 经济因素
3. 由上述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春运的旅客主要是民工和大中专院校学生, 春节前人员由城市流向农村回家过年, 春节后流向城市外出务工和求学。故选A。
【2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答案选D。
【3题详解】
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提高经济收入,C正确;缩小流出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但会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D正确。故选B。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①起步晚,发展快
②起步早,水平高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对应②和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5.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6.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5. C 6. A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体现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6题详解】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芜、浪费,A对。无人耕种,不能带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B错。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考点定位】本题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的原因及影响。
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63万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只有12.43‰。2018年两会,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递交实行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议案。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全国人大代表递交实行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议案,试分析代表提出议案的理由
A. 人口老龄化严重 B. 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C. 男女性别比失衡 D. 二孩政策效果不明显
8. 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比2016年减少63万人的原因有
①“全面二孩”政策宣传不到位
②小孩抚养成本高
③生育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④重男轻女观念严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二年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 0.52‰,说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效果和预期有着很大的差距,不仅没有引起人口的井喷,人口出生率还是在下降。所以才有全国人大代表递交实行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议案。故答案选D项。
【8题详解】
2017 年我国出生人口比 2016 年减少 63 万人,说明虽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出生率没有明显增加, 还下降了,说明我国妇女不愿意多生小孩,这是与生育价值观念发生改变、小孩抚养成本高有直接关系,因此②③正确;“全面二孩”政策宣传是到位的,大家都知道的,重男轻女观念严重会促进出生率提高,①④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40年来建成区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 促进该城市建成区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 城郊农业发展 B. 人口自然增长
C. 建筑工业发展 D. 社会经济发展
10. 建成区面积变化对该市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 热岛效应加剧 B. 植被覆盖增加
C. 地价房租上涨 D. 雨水下渗增多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
【10题详解】
注意题干要求是对该市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不是人文环境,因此排除C;建成区面积增加,会导致绿地面积减少;热岛效应加剧;城市路面硬化,雨水下渗减少。故A正确,B、D错误。
【点睛】本题组解答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要求。第一小题要求 “根本原因”;第二小题要求“自然环境”。
下图是“某城市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 B. 城市绿地面积小
C. 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余热 D.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12. 下列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完善城市道路网
③提倡坐出租车
④加强城市管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11. C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能够作为凝结核增强城市“雨岛效应”,同时尘埃能够削弱太阳辐射,使气温降低,故A错误;城市绿地面积小,调节气候作用弱,对热岛效应的形成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不仅仅是城市,故D错误;城市人口多、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等使得城市近地面气温高于郊区,即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释放的大量余热,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题详解】
扩大绿地面积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故①正确;完善城市道路网有利于提高道路通畅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故②正确;提倡出租车出行会增加交通压力,加重汽车尾气排放,不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故③错误;加强城市管理有利于城市良好发展,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故④正确,所以①②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下图是某城市某方向上地租水平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小题。
13. 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乙和丙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A. 地形平坦 B. 降水丰富
C. 交通便捷 D. 传统工业集聚
14. 丁地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A. 低级住宅区 B. 商业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答案】13. C 14. B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影响地租水平的是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度;丁地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而地租水平较高,是因为交通便捷,与地形和气候无关,不是工业集聚。选C正确。
【14题详解】
甲地处市中心,交通便利,地租水平高,宜作商业用地,可建中心商务区。低级住宅区宜建在城市中地价低的地方;工业区宜向郊外布局;文教区宜在距城市中心远近适中、环境较优越的地方,不宜在市中心。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区及影响因素。
15.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 甲普通服务店 乙家具商店 丙星级宾馆
B. 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C. 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用电器
D. 甲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答案】C
【解析】
图中乙城市级别最高,所以应对应汽车销售,丙城市级别较低,所以应对应高级家电器,甲级别最低,所以应对应服务范围最小的早点铺。故选C。
16.下列不属于促进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的是
A. 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
B. 拥有发达的铁路网
C. 位于河流三角洲,地势平坦
D. 能源矿产丰富
【答案】D
【解析】
【详解】上海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拥有发达的铁路网,位于河流三角洲,地势平坦,但能源矿产贫乏。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有利条件的选项,故选D。
【点睛】注意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项。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乡人口迁移推力的是
A. 自然灾害 B. 文化设施齐全
C. 收入低 D. 社会服务短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设施齐全应属于城乡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能够吸引人口迁入,B对;社会服务短缺、收入水平较低、自然灾害多发都属于推力因素,促使人口迁出,A、C、D错,故该题选B。
截止2017年11月底,成都市共享单车(自行车)总数约为130万辆,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成都市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①吸引外来游客
②缓解交通拥挤
③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④倡导低碳出行
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19. 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
①高架路口
②学校、医院
③地铁站口
④住宅小区
⑤隧道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成都市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缓解交通拥挤,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②对。自行车不能吸引外来游客,①错。对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有影响,不是主要目的,③错。有利于倡导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④⑤对。D对,A、B、C错。
【19题详解】
共享单车主要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场所是学校、医院,②对。地铁站口、住宅小区,方便人们短距离交通,③④对。高架路口、隧道口距人们生活、工作场所远,车速快,不适合设置共享单车,①⑤错。C对,A、B、D错。
下图是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合理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不同功能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图中丙对应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文化区
21. 推测该城市的最小风频风向是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丙功能区位于城市的外缘,交通方便,应为工业区。故C正确。
【21题详解】
工业区应建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图中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部,因此最小风频应为东南风。故A正确。
“二月灰霾、三月风沙、四月柳絮、五月杨树毛儿”是北京春季常见的地理现象,下图为“不同性质气团运动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22. 图示四种气团运动情况中,最有可能引发北京三月风沙天气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3. “柳树吐絮、杨树飞毛”,说明柳树和杨树原产地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22. B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北京的三月多冷气团活动,且冷气团势力较强,易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会形成大风天气,如果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则不会形成降水,强对流空气会卷起沙尘,带来大风沙暴天气。
故答案选B项。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和分布。四月柳树吐絮,五月杨树飞毛的 现象说明春季柳树和杨树发芽出嫩叶,意味着这两种植物均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其原产地的自然带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选B。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24. 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
A. 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垂直地域分异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5. 甲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较丁山地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 B. 纬度低
C. 降水多 D. 地处沿海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 形成基础 | 影响因素 | 分布规律 | 主要分布地区 |
从赤道向两极 | 热量 | 太阳辐射 |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
从沿海向内陆 | 水分 | 海陆分布 |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 中纬度地区 |
山地的垂直分异 | 热量,水分 | 海拔高度 |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 海拔较高的山地 |
水平方向上地表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5题详解】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复杂。根据分析两山的海拔高度相同,但是甲山的纬度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二、综合题(共3题;共50分)
26.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模式,分析该地比较突出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 B. 经济因素
C. 家庭婚姻 D. 求学
(3)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1)-0.2;现代型;问题:人口老龄化;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2)B
(3)有利:人口迁入,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先进技术和人才流入;推动城市化发展。
不利:大量的人口迁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解析】
【详解】(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由表中数据计算结果可知B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低,为现代型模式。B地人口出现负增长,因此突出的人口问题为老龄化。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主要有: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2)由人均GDP以及人口增长状况可判定A为发展中地区,D为发达地区。因此人口由A迁往B主要是经济原因。
(3)影响类问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考虑。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可能带来有利影响:人入,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先进技术和人才流入;推动城市化发展。不利:大量的人口迁入,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2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C城市中商业区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
(2)在C城市的①-④四处中,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
(3)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
【答案】 (1)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2)③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城区河流下游的,对城区污染小;有公路、铁路经过,靠近河流,交通便利。 (3)B 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
【解析】
【详解】(1)结合图例,由右图可知:C城市中商业区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会,交通便利,方便消费者进入,能够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2)工业区应布局在城郊交通便利的地区;同时为减少对城区的污染,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结合图中盛行风向、河流流向、交通线等信息可知③是布局工业区最合理地方。
(3)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水运,早期城市多临河而建。B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因而形成较早。
28.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从1968~1990年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1990~2000年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3)针对第(2)小题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措施(不少于3点)。
【答案】(1)城镇面积由小变大;城市工业区由少到多;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多,使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2)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社会治安差等
(3)鼓励自主创业;合理规划交通;建立卫星城;治理污染等
【解析】
【详解】(1)结合图例,读图可知: 1968~1990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出现了商业区。1990~2000年:郊区新建绿化带;修建了高速公路;工业区由少到多且外迁;商业区增多;出现了卫星城。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社会治安差等;图中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也可能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
(3)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卫星城镇,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化面积。针对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应鼓励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