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3月份月考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如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 甲和乙 B. 乙和丁 C. 丙和乙 D. 乙和丙
2. 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 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型,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根据图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甲是原始型,乙是过渡型,丙是传统型,丁是现代型,所以分别对应的是乙和丁,B对。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不是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①错。是因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水平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②对。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③对。与人们受教育水平高关系不大,④错。结合答案选C项。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 年轻劳动力过剩 B. 老龄化趋势显著
C. 自然增长率上升 D. 人口出生率较高
4. 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 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 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 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 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5. 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 中国 B. 日本 C. 印度 D. 泰国
【答案】3. B 4. A 5.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题详解】
该国由1980年→2000年→202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底部变窄,上部变宽,说明老年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即老龄化趋势显著。B正确。
【4题详解】
根据图中60~80岁老年人口比重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老龄化趋势显著,且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A正确。
【5题详解】
从2000年和2025年人口金字塔图看出,各年龄段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几乎相等,这是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增长类型的突出特点。只有日本是发达国家,C正确。虽然中国目前已属于现代型,但在1980年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过渡型,予以排除。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是( )
A. 男性多于女性 B. 人口迁移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
C. 以青壮年为主 D. 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7.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是( )
A. 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B. 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使当地人口性别结构更加合理 D. 加大了当地基础设施的压力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反映,人口迁入的女性人口显然多于男性人口;人口迁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以务工为主,说明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有利于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利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但是增加了就业压力,A、B错误;给当地的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就业、交通、城市环境质量、社会治安等方面,D正确;。由于人口迁入的性别比例失衡,从而会导致人口性别结构更不合理,C错误。故选D项。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出地:
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迁入地:
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
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8.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的特点。
【详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区地价逐渐升高,城市内部环境污染加重,工业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不断向城市外围移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不是为了靠近交通干道,和拓展城市范围无关。
【点睛】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10. 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 )
A. 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
B. 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
C. 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
D. 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答案】9. C 10.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租理论(城市功能分区)。
【9题详解】
地租高低的最基本规律: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10题详解】
市中心最适宜商业区的布局。若市中心附近出现住宅区,则说明商业在那些位置不愿付较高的租金(而选择住宅),说明还区位条件不太优越。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除距市中心的距离,还有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说明可能是因为交通不便,影响了地租水平。
11.我国某省区分布的城市有三类:①省会②地级市,③县和县级市,其数目多少关系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空间结构。
【详解】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故县和县级市数目应最多,其次为地级市,最少的是省会城市;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故省会城市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故县和县级市数目应最多,其次为地级市,最少的是省会城市。故①<②<③。故选B。
【点睛】扩展延伸: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中心地概念: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使城市,也可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市场原则是中心地布局的重要原则,在理想化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近的中心地,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呈正六边形,中心地位于正中。
3、中心地等级的划分:
高级中心地:提供高级商品,职能较多,不仅提供相应等级的商品或服务,还供应低于该等级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少,服务范围大,相互距离远。
低级中心地:提供低级商品,职能较少,无法提供高于该等级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多,服务范围小,相互距离近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里的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更方便居民
B. 城市里的大酒店比快餐店少,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C. 小城镇上有快餐店,但可能没有大酒店,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D. 城市等级越大,提供的服务也越大,因而必须淘汰快餐店,多建大酒店
【答案】C
【解析】
在城市等级体系中,城市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提供服务的种类越多。
13.有关目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 )
A.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详解】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目前很多城市出现逆城市化,城市化速度减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水平较低,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发达:起步早,处于后期趋缓阶段,城市化水平高70% 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起步晚,大多数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40%左右,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1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 )
A. 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 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原因:一是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市中心环境污染严重,而郊区环境优美;二是乡村和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5.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的规定,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 ( )
A. 城市住房紧张 B. 城市热岛效应
C. 城市水体污染 D.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城市的建筑影响了废弃热的扩散,建筑物越高,废弃热扩散越慢,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显著,所以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故选B。
考点:城市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建筑对热岛效应的影响,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读下面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下面小题。
16. 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A. 2012年 B. 2010年
C. 2000年 D. 1995年
17. 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 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 总量呈下降态势
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总量呈增长态势
【答案】16. B 17. D
【解析】
试题分析:
【16题详解】
读图,左侧分别是全国和黑龙江的人口死亡率,右侧分别是黑龙江与全国的人口出生率。根据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可以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黑龙江与全国同期的差异大小。1995年相差2.6‰,2000年相差3.6‰,2010年相差2.4‰,2012年相差3.6‰,故2010年相差最小。B对。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A错。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人口总量仍呈增长趋势,B、C错,D对。
【考点定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 。
“单独二胎”政策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下图为我国2013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注:图中比例表示该年龄段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我国于2013年底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出生率趋于回升
②老龄化程度降低
③死亡率趋于上升
④公共资源压力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9. 影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克服独生子女问题 B. 平衡男女比例失衡
C. 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D. 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20.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将( )
①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
②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③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
④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18. C 19. C 20. A
【解析】
【分析】
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18题详解】
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实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出生率趋于回升、老龄化程度降低、公共资源压力增大、死亡率趋于下降,因此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正确答案选C,可以巧妙地运用排除法。
【19题详解】
我国经济水平低,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社会养老负担过大,老人需要依靠子女养老,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主要是人口老龄化问题,C对。我国仍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只是进行了调整,用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要改变独生子女政策,A错。平衡男女比例、提升幸福指数不是主要原因,B、D错。
【20题详解】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①对。婴儿增加,从事婴儿培养教育的职业人口也会增加,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②对。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③对。生二胎,出生率提高,但不能人为决定出生婴儿性别,所以不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④错。所以A对。B、C、D错。
【点睛】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后还是鼓励生育的,直到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出现,节制生育的声音开始出现;80年代,中国正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潮开始出现。几波生育高峰带来的结果是,中国劳动力人口爆发式增长,迎来“人口红利”期,也为承接世界工业制造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奠定基础,而中国的经济实力也跃居世界第二。
21.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下图完成下题。
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最主要的是( )
A. 商业区 B. 仓储区 C. 铁路 D. 公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老城区是受河流影响发展的,后来公路的发展出现了新城区,在靠近老城区的新城区处形成了商业区。铁路修建后,新城区沿铁路线两侧发展,居住区布局在铁路两侧,工业区布局在铁路南面,新城区西南部是受主导风向的影响。所以城市布局的现状是受铁路的影响最大,C对。A、B、D错。
考点:城市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及变化。
22.读人口密度和商业服务范围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 )
A. 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大
B. 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C. 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服务范围越小
D. 人口密度与商业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城市服务范围越小,A错C对;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城市服务范围越大,B错;人口密度与城市服务范围之间有直接关系,D错。
23.我国“五一黄金周”,大批山东游客前往青岛旅游,这种现象属于( )
A. 国际人口迁移 B. 国内人口迁移
C. 省内人口迁移 D. 人口流动
【答案】D
【解析】
人口迁移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因此旅游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D正确。
24.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环境因素 B. 婚姻家庭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于迁移者个体对较高经济收入、较好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追求。自然环境因素、婚姻家庭因素均不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不属于自发性的,故A、B、D三项错误,C为正确选项。
考点: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自发性人口迁移原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5.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
A. 国际人口迁移 B. 由农村到城市
C. 由城市到农村 D. 由城市到城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当前发展中国家大多处在城市化阶段,故人口由乡村到城市的转移。
26.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普通服务点 乙家具商店 丙星级宾馆
B. 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C. 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电器
D. 甲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答案】C
【解析】
图中乙城市级别最高,所以应对应汽车销售,丙城市级别较低,所以应对应高级家电器,甲级别最低,所以应对应服务范围最小的早点铺。故选C。
27.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 )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存条件的改变导致了死亡率的下降,因此转变过程首先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然后出生率下降,最终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故正确的排序为②③①。
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28.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生育率
【答案】B
【解析】
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从原始型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到传统型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所以首先变化的是死亡率。选择B项。
29.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 亚洲、欧洲 B. 非洲、欧洲
C. 非洲、北美洲 D. 拉美、大洋洲
【答案】B
【解析】
【分析】
难度较易,基础知识考查。
【详解】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非洲国家全部属于发展中国家,欧洲主要属于发达国家.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30.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 )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
【答案】C
【解析】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综合题(40分)
31.下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分别是:A国__________。B国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A国____________;B国_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分别是:A国___________;B国___________。
【答案】(1)人口老龄化 青少年占人口比重太大
(2)社会负担重,劳动力缺乏 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
(3)鼓励生育和移民 计划生育
【解析】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A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反映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B国0-14岁人口比重大,儿童人口比例较高,反映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较快。
(2) A国人口问题导致该国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B国人口问题导致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的影响是人们生活困难、就业不足。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社会负担过重。
(3)针对各自的人口问题,A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鼓励计划生育,接纳移民。B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2.下图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布状况(单位:元/平方米),读图回答: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 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A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2)B、C、D、E 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
(3)ADGF
(4)居住 G尽管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路,通达性较低,不是商业区和工业区的最佳区位
【解析】
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某城市等地租线为背景,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试题涉及地租高低的比较和形成原因、城市功能区的判断等,侧重对学生读图判图能力的考查。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根据图中地租等值线可知,A处地租最高。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是距市中心远近,其次为交通通达度,图中A处位于市中心,且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
(2)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图中地租次高峰是B、C、D、E四地。上述四地距市中心较远,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均位于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3)根据图中等地租线的数值可判断出四地的地租高低。
(4)G地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路,通达度较低,不会形成商业区和工业区。图中市中心处为商业区,城市外围为工业区,G地距离市中心距离适中,既方便购物又方便上下班,因此最可能形成居住区。
33.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 _____________的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__污染、_________污染、
_______污染、________污染等。
(3)该过程中城市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
(5)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2)大气、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噪声、光
(3)占用耕地良田(耕地面积减少)、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1)图示反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故属于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特征表现在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2)城市由于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建筑物高大稠密,故产生严重的“工业三废”、噪音和光污染等。(3)城市规模的扩大,占用大量农业用地;且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过程中会使环境污染向郊区扩展。(4)城市规模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上升,故郊区适宜发展乳、肉、蛋、禽、蔬菜、园艺等郊区农业。
34.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向____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部 中部 中部 东北
(2)西部 中部 东部 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解析】
(1)人口净流入量是流入人口总数与流出人口总数的差。
(2)我国中西部地区民工流入东部地区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