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三)(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三)(解析版)01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三)(解析版)02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三)(解析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三)(解析版)

    展开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三)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本试卷共28题,满分10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由人口增长模式Ⅰ转变人口增长模式Ⅱ的主要标志是(  )

    A.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B. 死亡率的明显下降

    C.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D.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 体现图示各人口增长模式特征的指标是(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模式Ⅰ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达到3%以上,为高-高-低模式;模式Ⅱ阶段出生率仍很高,但死亡率快速下降,为高-低-高模式,因此由模式Ⅰ转为模式Ⅱ的主要标志是死亡率的变化(死亡率明显下降),选B。

    【2题详解】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及其大小关系,选D。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因为生产力的下降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但其真正转变则要通过出生率的下降来实现。在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的前提下,死亡率开始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便由高--低转变为高--高模式。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3. 该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时期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已经历了图示全过程的是(  

    A. 中国 B. 俄罗斯

    C. 越南 D. 缅甸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则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读图,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为②,故②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最快,选B。

    【4题详解】

    该地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说明人口增长呈负增长,已进入低-低-低模式,越南、缅甸还处于高-低-高模式,中国虽已进入低-低-低模式但还没有出现负增长,A、C、D错,俄罗斯已出现负增长,B正确,故选B。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若图示表示某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增长率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则关于该城市中心人口出现图示增长状况的原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最可能是(  

    A. 城市环境恶化 B. 城市交通的发展

    C. 市中心地价上涨 D. 市中心经济萎缩

    6. M处最可能是该城市的(  

    A. 商业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行政区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该城市市中心人口增长率小于0,市中心人口数量减少,而城市中间地带和郊区人口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增加,说明出现了中心区人口外迁的现象,原因是市中心有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等问题,再加上交通的改善和私家车的普及,使人们得以快速往返于郊区和市区、乡村和城市,A、B、C对;人口迁出市中心并不是因为市中心经济萎缩,市中心往往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城市中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带,D错,符合题意。故选D。

    【6题详解】

    M位于城市中间地带,且人口数量增长快,应为住宅区,C对;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工业区多位于郊区,行政区混杂于商业、住宅和工业区之间且人口数量不会快速增长,A、B、D错。

    【点睛】逆城市化出现的原因有:(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3)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8.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①②③④四个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约为:15%、10%、20%、5%,③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说明③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选B。

    【8题详解】

    读出②国人口年龄结构为:0-14占60%、15-64岁占30%,65岁及以上占10%,青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大,反映了该国出生率高、人口增长速度快,应采取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等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选A。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于等于7%的现象(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于等于10%),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大则老龄化越严重。

     

    9.我国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流动的方向是(  

    ①由人口稠密地区流向人口稀疏地区 ②山区到平原、农村到城市、贫穷区到发达区 ③人口的基本流向是从东部、沿海城市流向中西部、内地、工矿区 ④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是人口主要输入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的流动方向是:从山区到平原、农村到城市、贫穷区到发达区、从中西部、内地流向东部沿海、工矿区,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是人口主要输入地,故②④对,③错;东部人口密集中西部人口较稀疏,①错,故选D。

    【点睛】建国后我国人口迁移可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人口迁移规模较小,以组织性迁移为主,迁移方向为由东部到中西部、边疆地区,由城市到农村地区;80年代中期以后,人口迁移和流动规模扩大,以自发性迁移为主,迁移方向为由中西部到东部、由内陆到沿海、由农村到城市。

    10.下列通常可作为衡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的是  

    A. 资源状况 B. 人类社会发展阶

    C. 消费水平 D. 科技发展水平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自然资源、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其中自然资源为首要影响因素,自然资源越丰富则人口容量越大,故选A。

    读“世界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由图中可知丙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其原因是  

    A. 历史悠久 B. 机械化水平高

    C. 社会福利好 D. 经济发展水平低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国城市化速度快于甲国

    B. 目前,乙国属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

    C. 甲国城市化水平呈现图示特征原因是人口较少

    D. 乙国城市化问题比丙国严重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城市化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丙国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城市化水平低,故选D。

    【12题详解】

    乙为美国,甲为中国,美国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但城市化速度慢于中国,A错,B对;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不是人口数量少,当前我国人口数量为世界第一大国,C错;美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少,丙国城市化水平过低,城市化发展过慢,D错。

    【点睛】城市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该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慢,城市化水平低;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同时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城市问题突出;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所属城市对应正确的是(  

    A. 甲普通小卖部       乙家具商店        丙五星级宾馆

    B. 甲早点铺            乙汽车销售        丙高级家具电器

    C. 甲珠宝行            乙家具商店        丙早点铺

    D. 甲五星级宾馆    乙珠宝行            丙早点铺

    14. 城市等级与数目、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甲乙丙三个城市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甲、丙、乙,则选项中对应的商业部门应该是甲级别最低、乙级别最高;五星级宾馆级别比家具店高,A错;早点铺级别低,汽车销售级别高于高级家具家电,B对;珠宝行级别高于家具店和早点铺,C错;五星级宾馆级别高于早点铺,D错。故选B。

    【14题详解】

    依据中心地理论,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故选A。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类城市功能付租能力最强

    B. b类城市功能用地总体上由市中心往城市外缘迁移

    C. a类城市功能用地受距离市中心远近影响最明显

    D. 城市中利用最广泛的是C类城市功能用地

    16. 若图中某类城市功能用地总趋向于由市中心往城市外缘迁移,则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保护城市环境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市中心地带a付租能力最强,b次之c最小,可以判断a为商业付租曲线,b为住宅付租曲线,c为工业付租曲线。c类在市中心付租能力最小,在郊区付租能力较强,A错;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不断外城市外缘移动的是工业区,B错;商业付租意愿随距离变化最大,受距离影响最明显,C对;城市用地规模最广泛的是住宅区,D错。故选C。

    【16题详解】

    由市中心往城市外缘迁移的是工业区,工业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有:郊区交通条件改善,靠近交通干道;居民对环境要求提高,迁往郊区有利于减轻城区环境污染,①④对;工业迁移到郊区的目的不是为了拓展城市范围,而是工业迁移后会使城市面积拓展,②错;郊区人口密度小,消费市场小,③错,故选D。

    【点睛】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上。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住宅次之;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与采用“植生滞留槽”后相比,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前(  

    A. 水汽蒸发较多 B. 大气降水量较多

    C. 地表径流较多 D. 地表水下渗增加

    18. 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的主要目的是(  

    A. 缓解城市内涝 B. 隔离人行道和车道

    C. 美化环境 D. 灌溉绿化带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植生滞留槽”与硬化路面相比,地面土壤、植被面积增加,城市降水后下渗量增加,使地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由于植被、土壤吸收了更多水分,水汽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后,城市降水量也可能增加。因此建设前水汽蒸发较少、降水量略少、地面径流较多、地下径流较小,选C。

    【18题详解】

    “植生滞留槽”使路面的水快速排走,促进了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量,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内涝,A对;隔离人行道和车道可建护栏,而建设滞留槽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因而隔离不是主要目的,B错;美化环境可植树种草,并不需要将水再排入蓄水池,C错;蓄积的雨水可用于灌溉绿化带,但同样不是“植生滞留槽”建设的主要目的,如果只是蓄水灌溉,可直接将蓄水池建在地面以减少工程量,D错。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与B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大致相同的是  

    A. 我国南方丘陵低山地区的立体农业 B. 乌克兰的商品谷物农业

    C. 美国西部的大牧场放牧业 D. 西欧国家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20. B区域农业生产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A. 当地地广人稀 B. 便利的交通运输

    C. 先进的科技 D. 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19. C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结合轮廓、年平均气温曲线(年均温10-20°C属温带、亚热带地区)和年降水量(200-1000mm)判断该地为阿根廷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天然草场面积大,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因此与B类型相同的为美国西部的大牧场放牧业,C对。

    20题详解】

    阿根廷潘帕斯的大牧场放牧业商品率高的原因是因为该地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A对;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产品外运,地形和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获得天然草场资源,但不是其商品率高的原因,B、D错;该地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不够先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C错。

    【点睛】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特征,学生应识记大牧场放牧业和其他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农业地

    域类型

    混合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分布地区(国家)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

    、南亚)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干旱、半干旱区

    牧牛(美国、澳大利亚)牧羊(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大城市周围地区

    典例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

    美国中部平原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西欧

    特点

    家庭农场经营;划区轮作;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①小农经营

    ②单场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科技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大

    ①生产规模大

    ②商品率高

    ③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高

    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昆明郊区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花卉业)独树一帜。2010年春节期间,很多城市包括哈尔滨市场上都有昆明的鲜花销售。花卉种植富了昆明花农,美了人们的生活。回答下列各题。

    21. 昆明郊区农业生产中“彩色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A. 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B. 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及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进步

    C. 气候条件优越,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 土地价格低廉,劳动力资源丰富

    22. 与荷兰的花卉业相比,昆明花卉种植还有很大差距,要使昆明花卉具有国际竞争的优势,目前适宜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A. 大量施用优质化肥农药,提高鲜花产量

    B. 生物技术上创新,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改进保鲜冷藏技术

    C. 加强在国外各大媒体上的宣传,提高昆明花卉的知名度

    D. 将鲜花种植技术向各大洲推广,在相关国家建立鲜花种植基地

    【答案】21. B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市场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昆明郊区“彩色农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花卉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使花卉销售的地域范围扩大,故选B。技术水平的提高、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价低、劳动力丰富等是花卉种植的有利条件,但不是花卉种植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22题详解】

    荷兰经济发达,花卉种植技术先进,花卉品种更丰富、质量更高,要提高昆明花卉的国际竞争力,应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培育、引进新品种,改进保鲜冷藏技术,使昆明花卉质优价廉,B对;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使花卉品质下降,竞争力变差,A错;提高知名度有利于促进花卉的销售,但荷兰花卉早已世界闻名,通过提高知名度来提高昆明花卉竞争力的作法效果不佳,C错;昆明鲜花种植技术较低,D错。

    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优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对环境无任何不良影响 ②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③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强 ④农民可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高效利用剩余劳动时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 澳大利亚东南部混合农业经营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 气候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B. 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源不足

    C. 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 

    D. 土壤贫瘠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该农业分布的地区为澳大利亚西南和东南部,应为混合农业,该农业的优点有:农场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强、农民可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高效利用剩余劳动时间。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较轻,但不是无任何不良影响;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小麦与绵羊的混合;①②错,③④对,故选D。

    【24题详解】

    东南部混合农业种植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西侧,属东南风的背风坡地带,降水少,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水源不足,B对;该地气候有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草原气候,并非全年炎热干燥,A错;该地地形为墨累-达令盆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D错。故选B。

    【点睛】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其中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最典型地区。学生应识记和理解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特征和优点:(1)区位条件: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墨累-达令盆地);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限制条件—灌溉水源;(2)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修建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3)优点: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③灵活的生产选择。

    25.读“世界咖啡主要产地分布图”,在人类的影响下,美国咖啡种植的最北界线已经比图中的标注北移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 政策 B. 市场 C. 交通 D. 科技

    【答案】D

    【解析】

    【详解】咖啡属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的生长对热量条件要求高,读图可知咖啡种植地区以热带为主。美国咖啡种植界线北移,说明北部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也能种植,原因是人们利用科技手段改善了北部种植地区的热量条件,故选D。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1850~2050年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简述图示时期中、英两国城市化特点。

    (2)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形成图示城市化特征的原因。

    (3)分析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英国;起步早,水平高;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中国:起步晚,水平低;速度较快

    (2)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改革开放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增大;国家户籍制度的改革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市区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便利。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进程和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运用所学城市化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英国为发达国家,其城市化发展特征为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减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特征为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较快。

    (2)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快,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快: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同时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不再限制农村人口转换为城市人口,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3)逆城市化是指人们离开大城市市中心地带前往郊区、中小城镇甚至农村地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城市市中心区出现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郊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和郊区、小城镇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

    27.读世界主要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甲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2)简述美国发展乙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答案】(1)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

    发展方向: 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2)自然条件:气候湿润,水热充足;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工业基础好,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考查农业地域类型,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征、区位和发展措施等问题的能力。

    【详解】(1)读图,甲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可判断甲为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该农业的特征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因此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

    (2)乙为美国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北部,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该农业的区位条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湿润,水热充足;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社会经济条件:该地地广人稀,可大规模生产;美国工业基础好,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美国农业政策优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3年春运从1月26日至3月6日,为期40天。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1)分别指出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及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答案】(1)春节前:城市→农村       影响因素:社会因素。

    春节后:农村→城市       影响因素:经济因素。

    (2)人口流动的特点: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

    有利影响: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人口流入地区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流动及其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为由农村到城市、由中西部内陆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区,春节前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城市返回农村,原因为返乡探亲(回家团圆),为社会文化因素;春节后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前往城市,原因为务工、经商等,为经济因素。

    (2)读图,我国流动人口由1.4亿增加到了2.3亿,流动人口数量增大。人口流动的有利影响有:提供大量廉价丰富的劳动力;提高了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带动了当地的消费需求,活跃了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3)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做答:当前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动以流出为主,大量人口流往城市有利于缓解农村人地矛盾,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大量人口流出,会导致农村人才不足和劳动力减少,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点睛】学生应理解和识记人口迁移的影响,包括对迁入地、迁出地的有利、不利影响。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