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01
    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02
    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昌平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展开
    昌平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生 物 试 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核糖体失活蛋白作用于核糖体RNA使其脱嘌呤。下列关于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核糖体上合成 B. 将碱基与脱氧核糖分离
    C. 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 D. 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核糖体失活蛋白能使核糖体脱嘌呤而使核糖体无法发挥正常功能。
    【详解】核糖体失活蛋白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上,A正确;核糖体含RNA,其中含有核糖,不含脱氧核糖,B错误;核糖体失活蛋白使核糖体RNA脱嘌呤,故能破坏核糖体的结构,C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核糖体失活蛋白会破坏核糖体,故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2.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 进而抑制ATP的合成。下列关于寡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影响光合作用
    B. 影响主动运输
    C. 影响细胞有氧呼吸
    D. 影响细胞无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TP的合成,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可见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影响细胞内ATP的合成。影响能量的供应,据此答题。
    【详解】A、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TP的合成,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TP 的合成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光合作用过程也会受到影响,A正确;
    B、主动运输需要ATP 供能,而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抑制ATP的合成,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B正确;
    C、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合成较多的ATP,而寡霉素与ATP合成酶的Fo部位结合后,可抑制H+的运输,进而抑制ATP的合成,故影响有氧呼吸,C正确;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合成ATP,该阶段不需要通过H+的运输来合成ATP,故寡霉素不影响细胞无氧呼吸,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合成场所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3.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突变影响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B. 该突变不影响钾离子跨膜运输
    C. 该蛋白空间结构受h基因调控 D. 该蛋白与静息电位的形成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紧扣题干信息“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答题。
    【详解】A、该突变不会影响转录和翻译过程,A错误;
    B、该突变使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异常并滞留在内质网,因此导致钾离子无法运输,B错误;
    C、h基因突变可导致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折叠异常,这说明该蛋白空间结构受h基因调控,C正确;
    D、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而该蛋白是运输钾离子的膜蛋白,因此该蛋白与静息电位的形成有关,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神经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例;掌握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后期促进复合物(APC)通过消除姐妹染色单体间着丝粒的粘连,促进有丝分裂进程。以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形成
    B. 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APC含量最高
    C. 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将会分离
    D. APC在分裂细胞中的含量可能有周期性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姐妹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形成,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APC含量最高,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APC含量最高,其他时期相对较低,有丝分裂会呈现周期性变化,因此APC在分裂细胞中的含量可能有周期性变化,D正确。
    故选B。

    5.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熟个体内不存在细胞分化 B.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始终同步进行 D. 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A、细胞分化贯穿整个生命历程,A错误;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B错误;
    C、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不同步进行,C错误;
    D、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特征,能正确区分三者,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6.将水稻中的籼稻和粳稻进行杂交,F1代花粉母细胞形成成熟花粉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ORF2基因编码的毒蛋白对全部花粉的发育有毒害作用,ORF2-基因编码无毒蛋白。下列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A. 推测ORF3基因可能编码解毒蛋白
    B. ORF2与ORF3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杂种F1代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 敲除F1代ORF2基因不能解决花粉败育问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分析题图: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含有ORF2与ORF3基因的花粉可育,而含有ORF2-基因的花粉败育。
    2、紧扣题干信息“ORF2基因编码的毒蛋白对全部花粉的发育有毒害作用,ORF2-基因编码无毒蛋白”答题。
    【详解】A、ORF2基因编码的毒蛋白对全部花粉的发育有毒害作用,但含有ORF2基因和ORF3基因的花粉可育,由此推知ORF3基因可能编码解毒蛋白,A正确;
    B、ORF2与ORF3在一条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由图可知,杂种F1代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C错误;
    D、花粉败育是由于ORF2基因编码的毒蛋白对全部花粉的发育有毒害作用,因此敲除F1代ORF2基因能解决花粉败育问题,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属于信息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文和题图,能紧扣题干信息“ORF2基因编码的毒蛋白对全部花粉的发育有毒害作用,ORF2-基因编码无毒蛋白”和图中信息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7.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PCR技术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
    C. 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遗传信息不同
    D.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详解】A、PCR技术的原理是DNA的体外复制,A错误;
    B、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
    C、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遗传信息不同,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点睛】此题综合考查了PCR技术、受精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8.下图表示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推测A蛋白具有RNA聚合酶的功能
    B. 可利用该技术研究基因的功能
    C. RNA干扰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利用该技术可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题图,考查RNA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RNA的名称、基本组成及种类,能根据题图信息推断RNA干扰技术的原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A蛋白结合在核糖体上,说明其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是翻译过程中参与合成蛋白质的酶,A错误;由于利用RNA干扰技术后,SiRNA可干扰翻译过程,不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进而研究相应的基因的功能,B正确;据图可知RNA干扰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进行RNA干扰后,翻译无法进行,因此利用该技术可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D正确。

    9.喜马拉雅兔初生时全身毛色是白色的,随着成长身体各个末端部分的毛呈黑色。原因是机体深部温度较高导致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失去活性,身体末端的温度较低,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保持催化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喜马拉雅兔的毛色受环境因素影响
    B. 较高温度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C. 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其活性对温度敏感
    D. 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喜马拉雅兔毛色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知:喜马拉雅兔体色受环境的影响,若机体深部温度较高导致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失去活性,体色出现白色,若身体末端的温度较低,合成黑色素相关的酶保持催化活性,则为黑色。
    【详解】A、由分析可知:喜马拉雅兔的毛色受环境因素影响,A正确;
    B、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较高温度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其活性对温度敏感,C正确;
    D、喜马拉雅兔体色不仅受基因的影响,还受环境(温度)的影响,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主要考查生物体性状的控制,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共同进化 B.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详解】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A正确;
    B、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研究表明水稻茎秆基部节间缩短与GA2氧化酶有关,GA2氧化酶可以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敲除GA2氧化酶基因的水稻具有抗倒伏性
    B. 可利用赤霉素合成基因缺陷突变体培育抗倒伏水稻
    C. 不抗倒伏水稻的GA2氧化酶在茎秆基部节间高表达
    D. 高活性GA2氧化酶使得茎秆基部活性赤霉素含量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 ,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防止植物衰老 。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主要生功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主要生理功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的脱落;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敲除GA2氧化酶基因的水稻,不能合成GA2氧化酶,不能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这样的水稻,植株高,不抗倒伏,A错误;
    B、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可利用赤霉素合成基因缺陷突变体培育抗倒伏水稻,B正确;
    C、不抗倒伏水稻,赤霉素保持活性,GA2氧化酶表达量较少,C错误;
    D、“GA2氧化酶可以将活性赤霉素转化为非活性赤霉素”,高活性GA2氧化酶使得茎秆基部活性赤霉素含量下降,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审清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B. 剧烈运动导致内环境的pH急剧下降
    C.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A错误;
    B、人体进行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乳酸,由于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内环境的pH值略有下降,但不会急剧下降,B错误;
    C、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C正确;
    D、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明确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和调节机制是解题的关键。

    13.乳腺上皮泌乳细胞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蛋白异常,进而引起细胞周期调控的紊乱并导致细胞癌变。下列关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内分泌腺合成并分泌 B. 通过体液运输到乳腺上皮泌乳细胞
    C. 与特定受体蛋白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 D. 可缩短乳腺上皮泌乳细胞的细胞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孕激素: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生殖功能的激素;
    2、性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
    【详解】A、动物激素由内分泌腺合成并分泌,A正确;
    B、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乳腺上皮泌乳细胞,B正确;
    C、激素与特定受体蛋白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两种激素的受体蛋白异常才会引起细胞癌变,而两种激素并没有此功能,并且乳腺上皮泌乳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该细胞没有细胞周期,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各种激素的作用,识记激素的作用特点,明确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增殖的能力。

    14.光信号通过调控生物钟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从而调控机体的繁殖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决定动物的繁殖行为 B. 下丘脑是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
    C. 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 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性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 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 可以这么理分级调节是具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而反馈调节则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普遍方式。分级调节属于反馈调节过程中的一部分。

    性激素分泌的过程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类似,据此答题。
    【详解】A、环境影响动物的繁殖行为,而不是决定动物的繁殖行为,A错误;
    B、下丘脑中存在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而不是下丘脑是感受器,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再结合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可知,该过程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正确;
    D、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并能进行迁移应用,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TS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呈递抗原和分泌淋巴因子)的活性,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TS细胞可间接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 增强TS细胞的功能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
    C.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TS细胞的功能
    D. TS细胞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
    2、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由T细胞引起的。
    3、紧扣题干信息“TS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呈递抗原和分泌淋巴因子)的活性”答题。
    【详解】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TS细胞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因此其可间接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正确;
    B、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由T细胞引起的,因此增强TS细胞的功能,即抑制T细胞的活性,这有利于移植器官的成活,B正确;
    C、由B选项可知,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是升高TS细胞的功能,C错误;
    D、TS细胞的功能异常可导致免疫低下或自身免疫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紧扣题干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6.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森林凋落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 B. 森林凋落物中的能量循环流动
    C. 分解森林凋落物的生物属于分解者 D. 分解森林凋落物可促进物质循环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
    【详解】A、森林凋落物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A正确;
    B、能量不能循环,B错误;
    C、分解森林凋落物的生物属于分解者,C正确;
    D、分解森林凋落物可促进物质循环,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和物质循环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海星捕食附着在岩石上的藤壶、贻贝、帽贝等多种动物以及藻类,科学家在实验区移除了所有的海星,藤壶的数量迅速上升,接下来其优势又被贻贝取代。帽贝和藻类只能迁移到别的地方生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 海星至少占有2个营养级
    C. 利用样方法调查帽贝的数量 D.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群落:
    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
    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
    【详解】A、群落指的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题干中所指的生物并不能包括该地域的所有生物,A错误;
    B、海星捕食附着在岩石上的藤壶、贻贝、帽贝等多种动物以及藻类,故海星至少占有2个营养级,B正确;
    C、贻贝附着在岩石上,活动范围小,可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
    D、移除了所有的海星,藤壶的数量迅速上升,接下来其优势又被贻贝取代。帽贝和藻类只能迁移到别的地方生存,可见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群落的概念、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的共同进化等多个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18.把一种缺乏组氨酸合成能力的缺陷型细菌接种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培养基表面得到了少量的菌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所用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
    B. 化学诱变剂处理缺陷型细菌可变为野生型
    C. 用划线法接种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
    D. 少量缺陷型细菌通过基因重组具备了合成组氨酸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实验材料、实验用具都要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稀释涂布法计算活菌的数目,常用平板分离法分离细菌和定量测定。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很多,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本题考查了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A、由于要观察菌落,所以实验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A错误;
    B、题干所述现象说明化学诱变剂处理缺陷型细菌可以变为野生型,B正确;
    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C错误;
    D、少量缺陷型细菌通过基因突变具备了合成组氨酸的能力,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测定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来源于细菌的蓝色色素(谷氨酰胺蓝靛素)合成酶基因在白色玫瑰的花瓣中成功表达,观察到玫瑰花瓣呈现蓝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目的基因为谷氨酰胺蓝靛素基因
    B. 花瓣中的蓝色化合物是谷氨酰胺蓝靛素
    C. 可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玫瑰细胞
    D.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培育蓝色玫瑰的核心步骤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目的基因为谷氨酰胺蓝靛素合成酶基因,A错误;花瓣中的蓝色化合物是谷氨酰胺蓝靛素,B正确;由分析可知,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C正确;基因工程有四个步骤,其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培育蓝色玫瑰的核心步骤,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克隆抗体具有无限增殖、灵敏度高等特点
    B. 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定尿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
    C. 用CaCl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
    D.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白菜—甘蓝新品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2、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详解】A、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的特点,其不能无限增殖,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A错误;
    B、用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B错误;
    C、用CaCl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C正确;
    D、采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白菜-甘蓝新品种,D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工程、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基因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的优点;识记尿素分解细菌鉴定原理;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21.生长于热带干旱地区的仙人掌,经过长期适应和进化形成独特的固定CO2的方式如图1所示。

    (1)仙人掌在夜间开放气孔吸收CO2,固定CO2形成苹果酸存储于__________中,从而导致细胞液酸度上升。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CO2用于__________。这种特殊的代谢方式,以避免白天由于气孔关闭而导致__________供应不足。
    (2)科研人员测定了仙人掌在24小时内CO2的吸收率和细胞液的酸度,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导致两组植物二氧化碳吸收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细胞液酸度变化趋势相同的原因是:白天苹果酸通过转化为__________而被消耗掉。
    (3)综合以上分析,某研究小组欲测定仙人掌的光合速率,他们在白天测定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是不准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你认为该小组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
    【答案】 (1). 液泡 (2). 光合作用(暗反应) (3). CO2 (4). 水分是否充裕 (5). 丙酮酸和CO2 (6). 理由一:植物在水分缺乏时,大部分时间不吸收CO2理由二:苹果酸脱羧产生的CO2也用于光合作用 (7).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有机物的增量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仙人掌在夜间开放气孔吸收CO2,形成苹果酸存储于液泡中,以避免白天由于气孔关闭而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分析图2:该图表示在水分是否充裕时,仙人掌在24小时内CO2的吸收率和细胞液的酸度,由图可知,在水分不充裕时,仙人掌在夜间CO2的吸收率更快,细胞液酸度变化趋势相同。
    【详解】(1)由图可知:仙人掌在夜间开放气孔吸收CO2,固定CO2形成苹果酸存储于液泡中,从而导致细胞液酸度上升。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CO2用于暗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这种特殊的代谢方式,以避免白天由于气孔关闭而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由分析可知:导致两组植物二氧化碳吸收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是水分是否充裕,细胞液酸度变化趋势相同的原因是白天苹果酸通过转化为丙酮酸和CO2。
    (3)由于植物在水分缺乏时,大部分时间不吸收CO2,同时苹果酸脱羧产生的CO2也用于光合作用,故欲测定仙人掌的光合速率,在白天测定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吸收CO2的量是不准确的,应测定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有机物的增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形的分析与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22.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由于机体产生了大量不能进一步分化的不成熟白细胞所致。

    (1)粒细胞由__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CML患者的免疫功能比正常人__________。
    (2)对患者的癌细胞进行染色体形态分析,发现由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相互________产生费城染色体(图1)。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费城染色体上产生了ABL/BCR融合基因,指导合成的融合蛋白P210能够催化ATP分子(A—Pα~Pβ~Pγ)的_________(α/β/γ)位置磷酸基团转移,而使蛋白质磷酸化最终导致CML。
    (3)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地黄多糖(RPS)处理患者的癌细胞,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RPS能够_________融合基因mRNA水平,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作用效果最显著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
    (4)治疗CML的药物——格列卫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但没有影响融合基因mRNA的水平,综上推测格列卫治疗CML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 (1). 造血干 (2). 低 (3). 易位 (4). γ (5). 降低 (6). 200μg·mL-1RPS处理12h (7). 药物抑制融合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药物抑制P210的活性(药物抑制磷酸基团转移);药物抑制蛋白质磷酸化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进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详解】(1)由题意知,粒细胞是血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由于白细胞不能正常分化,使人体白细胞数目减少,抵抗力降低。
    (2)由题图可知,该变异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远离ATP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因此ATP的γ部位的磷酸基团更容易发生转移;
    (3)由柱形图可知,随着RPS浓度增大,融合基因mRNA水平降低,说明RPS能够降低融合基因mRNA水平,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由题图可知,作用效果最显著的实验处理是200μg•mL-1RPS处理12h。
    (4)治疗CML的药物--格列卫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但没有影响融合基因mRNA的水平,可能是影响翻译过程或药物抑制210的活性。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及癌细胞的预防,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和题图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23.家蚕(2n=56)是古代劳动人民最早从野蚕“驯化”而来,通常家蚕的体色为较浅的素色,但偶有黑色斑的突变体出现。
    (1)家蚕与野蚕(2n=54)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研究发现子一代依然可育,使用显微镜观察_________细胞,发现_________个二价体(两条染色体联会),一个三价体(三条染色体联会)。
    (2)为研究家蚕体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黑色斑(黑蚕)与素色(素蚕)进行正反交实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杂交结果不能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应该选择F1代_________相互交配,若子代_________,则该性状表现为显性。
    实验二:将F1代黑蚕相互交配及F2代黑蚕相互交配,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据此可知,黑色斑与素色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推测存在_________才导致后代出现特殊的分离比。
    (3)综合以上实验统计,F1—F3代黑蚕做母本时蚕受精卵的孵化率_________。
    (4)已知家蚕的黄血对白血是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该基因不存在纯合致死现象),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P:黑蚕白血×素蚕黄血
    ②P:黑蚕黄血×素蚕白血
    ③F1:黑蚕黄血×素蚕黄血
    ④F1:黑蚕黄血×素蚕白血
    ⑤F2:黑蚕黄血:黑蚕白血:素蚕黄血=1:1:2
    ⑥F2:黑蚕黄血:素蚕白血=1:1
    以上实验组合__________可说明黑色斑(素色)基因也在2 号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只需从F2代性状表现描述即可)
    【答案】 (1). 55 (2). 初级卵(精)母 (3). 26 (4). 相同性状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个体) (5). 出现性状分离 (6). 黑色斑 (7). 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8). (逐代)显著降低 (9). ①③⑤ (②④⑥) (10). F2代没有素蚕白血个体出现(F2代没有黑蚕白血和素蚕黄血个体出现)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一表格:素色与黑色进行正反交,子代比例都是1:1,故无法判断显隐性;
    分析实验二表格:F1代黑蚕相互交配与F2代黑蚕相互交配,子代出现素色,说明黑色斑为显性性状,又因为子代黑蚕:素蚕=2:1,说明黑色斑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详解】(1)由题意知:家蚕(2n=56)与野蚕(2n=54)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数为28+27=55条,若使用显微镜观察初级卵(精)母细胞。会看到26对同源染色体,一个三体。
    (2)实验一表格数据可知,素色与黑色进行正反交,子代比例都是1:1,故无法判断显隐性,应该选择F1代表现型相同的个体相互交配,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性状表现为显性。由实验二表格数据可知:F1代黑蚕相互交配与F2代黑蚕相互交配,子代出现素色,说明黑色斑为显性性状,又因为子代黑蚕:素蚕=2:1,说明黑色斑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3)综合以上实验数据即(2)可知,F1-F3代黑蚕做母本时蚕受精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
    (4)要判断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若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与控制血色的基因型相互连锁,遵循分离定律,若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此再结合题文可知①③⑤组合中,F2代没有素蚕白血个体出现,②④⑥组合中F2代没有黑蚕白血和素蚕黄血个体出现,即发生连锁,说明明黑色斑(素色)基因也在2 号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数据进行逆推,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4.生活在热带海域珊瑚礁中的锥形蜗牛,通过一套快速的毒液注射系统进行捕食。
    (1)研究发现,毒液的成分中含有不同__________序列组成的多肽分子,某些多肽分子可作用于图所示结构,通过阻碍猎物轴突膜上Na+通道开放,从而阻止兴奋的__________;也可通过阻碍Ca2+通道开放,使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不能由__________释放,阻止兴奋的__________,进而发挥麻痹猎物的效果。

    (2)研究发现,将毒液成分中的Con-InsG1蛋白注入到猎物体内后,会导致猎物血糖浓度降低,推测Con-InsG1蛋白结构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Con-InsG1蛋白还能够结合人类胰岛素受体,并且Con-InsG1蛋白与人类胰岛素受体结合速率比胰岛素结合速率快,据此推测该毒液蛋白__________。
    (4)基于上述研究,你认为能够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哪些类型的新药物?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 (1). 氨基酸 (2). 产生与传导 (3). 突触前膜 (4). 传递 (5). 与猎物胰岛素结构相似 (6). 比胰岛素更快速降低人体血糖浓度 (7).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神经性病变的药物;麻醉剂类药物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毒液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其作用原理是阻碍猎物轴突膜上Na+通道开放,从而阻止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也可通过阻碍Ca2+通道开放,使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不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阻止兴奋的传递,进而发挥麻痹猎物的效果。
    【详解】(1)毒液的化学本质是多肽,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作用原理是阻碍猎物轴突膜上Na+通道开放,从而阻止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也可通过阻碍Ca2+通道开放,使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不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阻止兴奋的传递,进而发挥麻痹猎物的效果。
    (2)将毒液成分中的Con-InsG1蛋白注入到猎物体内后,会导致猎物血糖浓度降低,说明Con-InsG1蛋白结构与猎物胰岛素结构相似。
    (3)研究发现Con-InsG1蛋白还能够结合人类胰岛素受体,并且Con-InsG1蛋白与人类胰岛素受体结合速率比胰岛素结合速率快,说明毒液蛋白比胰岛素更快速降低人体血糖浓度。
    (4)该毒蛋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可治疗神经性病变的药物和麻醉剂类药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5.家犬皮毛的颜色和斑纹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科研人员对家犬黑灰色杂斑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1)研究发现,PMEL基因控制犬类皮毛基础色为黑色,该基因中SINE(逆转录转座子)的插入导致基础色改变,从而出现了黑灰色杂斑。SINE是由DNA转录为RNA,再经__________为cDNA形成。SINE可插入到PMEL基因中,导致形成新基因,该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黑灰色杂斑家犬的四种表现型进行了PMEL基因测序。表结果显示,四种类型的不同在于__________不同。
    黑灰色杂斑表现型
    SINE中多聚胸腺嘧啶的数量
    隐藏型

    25-55碱基
    浅色型

    66-74碱基
    标准型

    78-86碱基
    斑驳型

    81-105碱基

    ①皮毛基础色随着多聚胸腺嘧啶长度的增加而逐渐__________,推测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SINE中增长的多聚胸腺嘧啶增加了剪切位点,使PMEL蛋白结构异常程度增加,导致合成的色素__________。
    ②当多聚胸腺嘧啶长度大于__________个碱基时,深色斑块在浅色皮毛上就会出现,形成标准型和斑驳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一些体细胞中越长的多聚胸腺嘧啶导致频繁而随机的基因剪切,使PMEL基因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表达出__________,进而合成黑色色素表现出深色斑块。
    (3)由上述分析可知,隐藏型与浅色型__________(是/不是)相对性状。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 (1). 逆转录 (2). 基因突变 (3). SINE中多聚胸腺嘧啶的数量 (4). 变浅 (5). 减少 (6). 77 (7). 正常PMEL蛋白 (8). 是 (9). 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PMEL基因的多种突变所引起的表现型的改变)
    【解析】
    【分析】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2、图表分析:家犬的四种表现型与SINE中多聚胸腺嘧啶的数量有关,并且随着SINE中多聚胸腺嘧啶的数量增加,家犬皮毛的颜色变浅。
    【详解】(1)SINE是由DNA转录为RNA,再经逆转录为cDNA形成。SINE可插入到PMEL基因中,导致形成新基因,该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由图表可知,家犬四种类型的不同在于SINE中多聚胸腺嘧啶的数量不同。
    ①皮毛基础色随着多聚胸腺嘧啶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变浅,推测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SINE中增长的多聚胸腺嘧啶增加了剪切位点,使PMEL蛋白结构异常程度增加,导致合成的色素减少。
    ②由图表信息可知,当多聚胸腺嘧啶长度大于77个碱基时,深色斑块在浅色皮毛上就会出现,形成标准型和斑驳型,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一些体细胞中越长的多聚胸腺嘧啶导致频繁而随机的基因剪切,使PMEL基因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表达出正常PMEL蛋白,进而合成黑色色素,表现出深色斑块。
    (3)由上述分析可知,隐藏型与浅色型是相对性状。判断理由是:它们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向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水体中投喂人工合成饲料时,容易过量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蟹的生存。若改为投放有机碳源,可促进水体中异养需氧细菌的繁殖,细菌絮凝成可被蟹摄食的团状菌体蛋白。研究人员分别对不同絮凝物浓度和不同摄食条件下蟹的摄食效率进行了研究。
    摄食时间
    肠道充塞度
    摄食条件
    0.5h
    1.0h
    1.5h
    2h
    对照组
    1级
    2级
    4级
    4级
    曝气无水草
    0级
    1级
    2级
    4级
    无曝气无水草
    0级
    1级
    2级
    4级
    曝气有水草
    0级
    1级
    3级
    4级

    注:肠道饱满指数与肠道充塞度的大小均代表摄食效率的高低

    (1)在自然生存环境下,中华绒螯蟹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为食。
    (2)在曝气无水草的摄食条件下测定蟹肠道饱满指数随絮凝物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在探究适合蟹摄食条件的实验中(表),实验组应该以絮凝物浓度__________mg/L喂养,既可以满足蟹的需求,也能防止投放过多堵塞蟹的鳃部造成呼吸不畅。对照组在曝气无水草的摄食条件下投喂__________。
    (3)由表1可知,__________摄食条件下更利于蟹的摄食,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
    (4)蟹和小龙虾经常错时混养,以降低二者之间的__________作用。小龙虾会因感染W病毒而死亡,处于同一养殖塘中的蟹随后死亡。可依据__________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检测引物,以死蟹体内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__________,根据电泳结果确诊蟹是否感染W病毒。
    【答案】 (1). 分解者和消费者 (2). 500~600 (3). 人工合成饲料 (4). 曝气有水草 (5). 曝气和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均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利于细菌繁殖;水草具有固定絮凝物的作用 (6). 竞争 (7). W病毒 (8). PCR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絮凝物浓度和不同摄食条件,因变量为蟹的摄食效率,可以看出在500-600mg/L喂养,既可以满足蟹的需求,也能防止投放过多堵塞蟹的鳃部造成呼吸不畅。
    【详解】(1)在自然生存环境下,中华绒螯蟹作为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
    (2)由分析可知:500-600mg/L喂养,既可以满足蟹的需求,也能防止投放过多堵塞蟹的鳃部造成呼吸不畅,要在曝气无水草的摄食条件下测定蟹肠道饱满指数随絮凝物浓度变化情况,对照组在曝气无水草的摄食条件下投喂人工合成饲料。
    (3)在曝气和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均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利于细菌繁殖,同时水草具有固定絮凝物的作用,说明在曝光有水草摄食条件下更利于蟹的摄食。
    (4)蟹和小龙虾经常错时混养,以降低二者之间的竞争用。小龙虾会因感染W病毒而死亡,处于同一养殖塘中的蟹随后死亡,可依据W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检测引物,以死蟹体内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根据电泳结果确诊蟹是否感染W病毒。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和图形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形和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