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生物期末考试卷自测卷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细胞结构都具有单层膜的是( )
A.溶酶体和内质网B.核糖体和中心体
C.叶绿体和细胞膜D.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2.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
B.神经递质和酶一样,发挥作用后都被降解
C.乙酰胆碱和5-羟色氨酸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D.若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甲神经元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减小
3.富硒蔬菜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研究表明缺硒将导致克山病,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急重病人可发生猝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富硒蔬菜有助于人类补充元素硒
C.克山病患者在生活中应大量摄入含硒药物D.硒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4.中国奥运健儿出征东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学膳食营养是完成高强度训练、维持最佳机能状态的基础保证。在膳食营养中,蛋白质的摄入尤为重要。根据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判断,下列物质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A.B.
C.D.
5.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可水解成多个葡萄糖
B.某些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C.两分子单糖可生成二糖,二糖可水解成两分子单糖
D.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体内特有的糖是核糖、蔗糖、麦芽糖
6.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核酸、细胞产生的抗体、激素等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排到细胞外
B.白细胞能吞噬细菌,该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7.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用含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进胰腺腺泡细胞,放射性先后出现在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内侧的小泡—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尔基体膜的结构组成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相似
B.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C.细胞膜内侧的小泡完成蛋白质的分类
D.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内质网内合成
8.如图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膜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E蛋白与跨膜运输有关,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Na+
B.减少细胞的氧气供应,对该细胞膜上Na+和K+的运输不会产生影响
C.图中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只具有运输功能
D.该细胞无法吸收Ca2+可能是缺少运输Ca2+的载体
9.达尔文父子研究向光性的实验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与②的结果证明幼苗向光弯曲与苗尖端有关
B.①与③④⑤的结果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C.若将实验条件改为完全黑暗,所有幼苗均不能生长
D.由实验可以推测有某种“影响”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部
10.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11.将花盆放入暗箱中,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则幼苗只能直立生长
B.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则幼苗向左弯曲生长
C.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则幼苗只能直立生长
D.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则幼苗向左弯曲生长
1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
B.使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
C.使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D.使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
13.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序号表示不同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生物的不同细胞中均有细胞核
B.②对进出细胞核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C.②的数量、①的大小与细胞代谢强度直接相关
D.结构④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14.某同学做了下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B.单侧光照射能够引起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C.生长素有促进幼苗生长的生理作用
D.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
1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群落在演替后一定能达到灌木群落阶段和乔木群落阶段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现象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
16.为研究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IAA是一种可在植物顶端合成,通过________到达根部,调节植物根生长的化学信号分子。
(2)由于IAA和GA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存在________作用,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拟南芥________(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甲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________
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降解可受GA调控。研究者向上述突变体中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用GA处理前,各组根细胞均出现了绿色荧光,说明无GA时,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
(3)综合上述实验,推测顶芽合成的IAA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17.图1是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加工、运输、分泌蛋白质的过程示意图,图2是上述过程中相关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图,图3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常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2)图2中的A、B、C依次代表的是_________的膜面积。
(3)图3中的c和g分别对应图1中的______(填数字序号)
(4)下列关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分泌蛋白最初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开始多肽链的合成的
B.核糖体附着到粗面内质网上后,肽链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
C.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D.抗体、肠肽酶、性激素都属于分泌蛋白
(5)以下关于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生物膜系统是由生物体内所有的膜结构组成的
B.细菌是原核生物,所以没有生物膜系统
C.生物膜的广阔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D.不同的生物膜之间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18.Ag/TiO2作为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不仅可杀灭饮用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降解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还能循环利用,因此被广泛使用。某研究小组制备了Ag/TiO2空心微球悬浊液,现欲探究不同载银量的Ag/TiO2空心微球的杀菌性能。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大肠杆菌: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适宜大肠杆菌生长,其制作流程为计算→称量→________→________→倒平板,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将大肠杆菌制备成菌悬液分离纯化。
(2)杀菌性能检测:挑取菌落制成菌悬液,用________(工具)接种于无菌平板表面,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用浸透了________的小滤纸片(实验组)和浸透了________的小滤纸片(空白对照),分别放在涂好菌的平板的不同位置;将平板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________。
(3)测定饮用水所含的大肠杆菌数目,还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将10mL饮用水均分为5组,每组饮用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加入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待菌落数目稳定时,统计每组黑色菌落的数目,若得到平均值为40,则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为________个/L。
参考答案
1.A
【分析】
1、各种细胞器的结构:(1)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2)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3)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2、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核膜。
3、细胞膜具有单层膜结构
【详解】
A、溶酶体和内质网都是单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
B、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
C、细胞膜具有单层膜结构,叶绿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C错误。
D、线粒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高尔基体是单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A。
2.A
【分析】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据图分析,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
【详解】
A、乙神经元兴奋,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氨酸,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A正确;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降解,酶发挥作用后不会被降解,B错误;
C、乙酰胆碱和5-羟色氨酸属于不同的神经递质,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C错误;
D、甲神经元能释放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若适度增加细胞外液Na+浓度,会使甲神经元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增大,D错误。
故选A。
3.C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
A、硒是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A正确;
B、富硒蔬菜可以为人类补充硒元素,B正确;
C、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缺硒可导致克山病,严重时会导致猝死,故硒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D正确。
故选C。
4.D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
ABC、该化合物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且氨基和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BC不符合题意;
D、该化合物含有两个羧基和一个氨基,但该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分析】
1、单糖不能水解,例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
2、二糖可水解两个单糖,例如蔗糖,麦芽糖,乳糖;
3、多糖可水解成多个单糖,先水解为多糖小分子,后水解为二糖,最后水解为单糖,例如淀粉,纤维素,糖原。
【详解】
A、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可水解成多个葡萄糖,A正确;
B、某些单糖可以脱水缩合形成二糖和多糖,二糖可以水解成单糖,多糖也可以水解形成二糖、单糖,因此某些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
C、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水解可得到两分子单糖,C正确;
D、动物细胞体内也有核糖,D错误。
故选D。
6.C
【分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详解】
A、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失到细胞外,抗体、激素等物质在细胞内合成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A错误;
B、白细胞能吞噬细菌,该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死亡后,细胞膜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被染色,因此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C正确;
D、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错误。
故选C。
7.A
【分析】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详解】
A、根据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高尔基体膜的结构组成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相似,不完全相同,A正确;
B、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
C、细胞膜内侧的小泡不能完成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发送由高尔基体完成,C错误;
D、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故选A。
8.C
【分析】
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
A、E蛋白应是Na+、K+的载体,将Na+运出需要消耗ATP,即通过主动运输方式排出Na+,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减少细胞的氧气供应,对该细胞膜上Na+和K+的运输不会产生影响,B正确;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很多,功能也很多。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错误;
D、该细胞无法吸收Ca2+可能是缺少运输Ca2+的载体,因为可运输Na+、K+,D正确。
故选C。
9.C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在单侧光照射下,顶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较快,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②去顶的幼苗,不产生生长素,幼苗不生长;③顶上加不透明的帽,顶端的生长素不发生横向运输,幼苗直立生长;④顶上加透明的帽,顶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较快,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⑤用不透明的帽将基部遮住,顶端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较快,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详解】
A、①与②的自变量是有无尖端,因变量为是否弯向光源生长,实验结果证明幼苗向光弯曲与苗尖端有关,A正确;
B、①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③顶上加不透明的帽,幼苗直立生长,④顶上加透明的帽,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⑤用不透明的帽将基部遮住,幼苗向光弯曲生长,①与③④⑤的结果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B正确;
C、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若将实验条件改为完全黑暗,具有尖端的幼苗均可以直立生长,C错误;
D、具有尖端的幼苗能够生长,没有尖端的幼苗不能生长,且弯曲部位在幼苗尖端下部,由此可推测苗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影响”并传递到了下部,D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其中甲和戊为生产者,它们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食物链共有七条:甲→乙→辛;甲→乙→丁→辛;甲→丙→乙→辛;甲→丙→乙→丁→辛;甲→丙→丁→辛;甲→丙→己→庚;戊→丁→辛;戊→己→庚。
【详解】
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甲和戊),它们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
B、由图可知甲到辛的食物链有5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
C、辛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C正确;
D、图中乙和丁、丙和乙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的关系,D错误。
故选D。
11.A
【分析】
判断胚芽鞘是否生长,看是否有生长素的来源,且生长素是否能到达作用部位;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
【详解】
A、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光只能由左边的小孔进入,幼苗向孔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较慢,因此幼苗向小孔弯曲生长,A错误;
B、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只有幼苗左侧能接受到光照,幼苗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较慢,因此幼苗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
C、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幼苗受光均匀,生长素在幼苗两侧分布均匀,则幼苗只能直立生长,C正确;
D、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只有幼苗左侧能接受到光照,幼苗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较慢,因此幼苗向左弯曲生长,D正确。
故选A。
12.C
【分析】
1、赤霉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②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③应用:促进矮生性植株茎秆伸长;接触种子休眠,提高用来播种。
2、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③应用: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3、乙烯:①合成部位: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②作用:促进果实成熟;③应用: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4、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菱蒿的叶片等;②作用:抑制细胞分裂, 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③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5、生长素: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②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已知生长;③应用:除草等。
【详解】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A正确;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提高芹菜的产量,B正确;
C、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发芽,会减低种子的萌发率,C错误;
D、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使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上市,D正确。
故选C。
13.A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②为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③为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④为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
A、真核生物的不同细胞不一定都有细胞核,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
B、②为核孔,核孔对进出细胞核的物质具有选择性,如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而DNA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B正确;
C、①核仁的大小和②核孔的数量与细胞代谢强度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细胞中的核仁越大和核孔的数目越多,C正确;
D、④为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正确。
故选A。
14.C
【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有无,应变量是幼苗的生长情况。甲有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幼苗直立向上生长,而乙幼苗前端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一段时间后没有向上生长。结论:说明生长素能促进幼苗生长。
【详解】
A、图中甲、乙幼苗的形态学位置是相同的,不能体现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A错误;
B、图中幼苗直立生长,没有体现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有无,由于甲幼苗直立生长,说明生长素能促进幼苗生长,C正确;
D、图中用的是切去尖端的幼苗,所以无法体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苗尖端,D错误。
故选C。
15.B
【分析】
1、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
A、群落演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一定能达到灌木群落阶段和乔木群落阶段,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现象中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也保留了植物的种子等,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
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都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有很多是有益的,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D错误。
故选B。
16.
(1)极性运输
(2) 协同 GA合成缺陷型 促进 减弱 IAA不能直接引起RGA蛋白降解 IAA通过赤霉素(GA)的调控降解RGA
(3)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的调控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分析】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是植物细胞产生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调控植物根生长的基质,实验的自变量为顶芽的有无、植物激素的种类等,因变量是拟南芥初生根的长度。
(1)
IAA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可在植物顶端合成,通过极性运输到根部,调节植物根生长的化学信号分子。
(2)
分析题图可知,IAA和GA都能促进细胞伸长,故IAA和GA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存在协同作用。
①以拟南齐GA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图甲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这样可以排除植物体自身产生的GA对实验的干扰,由图甲可知完整植株分别施加水和赤霉素作对照,发现施加赤霉素的一组初生根的长度明显增加,去顶芽后,植物体内没有生长素,再施加赤霉素后,植物初生根的长度明显缩短,去顶芽施加IAA及赤霉素的一组植物初生根与完整植物组结果一致,因此图中结果表明IAA能够促进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减弱。
②根据题干分析,“RGA是一种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蛋白质,该蛋白的降解可受GA调控”,研究者向上述突变体中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乙所示。从实验结果来看,图乙的未用GA处理之前,根尖内的都有RGA蛋白,说明单独的IAA不能使RGA降解,而去顶芽的一组实验表明,没有IAA时单独的GA也不能使RGA降解,而左侧和右侧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IAA时施加GA可以使绿色荧光消失,也即说明RGA被降解。说明RGA的降解是通过IAA作用于GA起作用的。因此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证明IAA通过GA降解RGA蛋白。
(3)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IAA通过GA促进根的生长和GA可促进RGA蛋白降解而促进根的生长,推测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调节根生长的作用机理是顶芽合成的IAA运输到根部,通过GA降解RGA蛋白,从而解除RGA蛋白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分析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17.
(1)同位素标记法
(2)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3)①②
(4)ABC
(5)BCD
【分析】
据图分析,图1是小鼠胰腺腺泡细胞合成、加工、运输、分泌蛋白质的过程示意图,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囊泡,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核糖体,⑤表示内质网。
图2中A表示内质网,B表示细胞膜,C表示高尔基体。
图3中a表示核膜,b表示细胞器膜,c表示细胞膜,d与e表示线粒体和叶绿体,f表示内质网,g表示囊泡,h表示高尔基体。
(1)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及分泌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如用3H表示氨基酸,然后观察放射性出现的顺序。
(2)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由此过程可知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即A、B、C依次代表的是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3)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再加工→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故图3中的f表示内质网、g表示囊泡、h表示高尔基体、c表示细胞膜,即c和g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和②。
(4)
A、分泌蛋白最初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A正确;
B、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B正确;
C、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说明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C正确;
D、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脂质),不属于分泌蛋白,D错误。
故选ABC。
(5)
A、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的,A错误;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也没有具膜细胞器,故没有生物膜系统,B正确;
C、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C正确;
D、不同的生物膜之间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直接联系如内质网与细胞膜、内质网与核膜直接相连,间接联系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实现膜成分的转化,D正确。
故选BCD。
【点睛】
对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细胞器、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等综合性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8.
(1) 溶化 灭菌
(2) 涂布器 不同载银量的Ag/TiO2空心微球悬浊液 无菌水 滤纸片周围抑菌圈(透明圈)大小(直径)
(3) 伊红美蓝 20000
【分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滤膜法是检测水样中大肠细菌群的方法。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大肠菌群菌落,依据过滤水样计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操作简单、快速,主要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
(1)
固体培养基制作流程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
接种方法中涂布平板法可以使菌种均匀生长,布满平板,所以使用涂布器接种;不同载银量的Ag/TiO2空心微球的杀菌性能,可以用其产生的抑菌圈大小来判断,具体为用滤纸片浸透不同载银量的Ag/TiO2空心微球的悬浊液,观察滤纸片周围抑菌圈(透明圈)大小(直径);空白对照用浸透了无菌水的小滤纸片。
(3)
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数量,利用大肠杄菌在伊红美蓝鉴别培养基出现黑色菌落,进行计数。根据实验推算每升水样中大肠杆菌数目为1000×40/2=20000个/L。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实验室的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明确实验原理,掌握计数的方法。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自测自评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自测自评生物试题,文件包含23德州自评自测-生物试题pdf、23德州自评自测-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度广东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度广东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共24页。
广西钦州三中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生物十二月月考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三中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生物十二月月考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