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荒漠化
C. 盐碱化 D. 沙尘暴
2. 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降水量减少 B. 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 植被较少 D. 蒸发量增大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示得知,甲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的黄土高原上,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强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A正确。荒漠化主要出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半干旱区,B不选。盐碱化主要分布在我国滨海区和东北、华北、西北等地,C不符。沙尘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华北一带,是荒漠化的一种标志,D错误。
【2题详解】
题目要求选取的是人为原因,其中降水量和蒸发量是自然原因,排除AD。植被较少,若代表自然植被覆盖率,属于自然原因;若表述成“植被破坏”则属于人为原因,但植被覆盖率与径流量减少关系不大,C不符。黄河流经乙区即宁夏平原附近,由于人类大量引水灌溉,导致黄河径流量减少,B正确。
我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牧区到农区的变化过程,逐步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平原四大肉牛生产优势区。下图示意我国l980~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过程中( )
①集约化程度加大 ②良种率变化不大
③圈养比重上升 ④在肉类消费结构中,牛肉超过猪肉
⑤牛肉商品率提高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4. 影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牧区土地荒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 B. 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
C. 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D. 农区土地撂荒现象日益增多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肉牛生产优势区域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牧区到农区的变化过程,农区主要是以圈养为主;形成了东北、西北、西南和华北平原四大肉牛生产优势区,因此养殖集约化程度加大,这也使得牛肉的商品率提高;在这些集约化的产区加大了科技的投入,不断培育良种牛,但是在生活中这些地区的肉类消费依然以猪肉为主,根据以上所述,该题答案选B项。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变化的原因。由图可知,1980~2011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由甘肃省转移到山西省,再转移到河北省,即肉牛产业发展重心逐渐向东北转移。由此可判断出吸引肉牛产业发展重心移动的主要地区是人口众多、对牛肉需求量大的东北平原和黄淮海平原。答案选C项。
下图为世界某岛国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5. 该岛国( )
A. 地处太平洋中,靠近白令海峡 B. 多亚寒带针叶林分布
C. 多火山,地形以台地为主 D. 有极光和极昼现象
6. 该岛国天气多变,忽而风和日丽,忽而雨雪霏霏,主要原因是( )
A. 反气旋活动频繁 B. 气旋活动频繁
C. 多台风活动 D. 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7. 该岛国最发达的农业部门是( )
A. 林果业 B. 畜牧业
C. 种植业 D. 渔业
【答案】5. C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由经纬度分布可确定该岛国为冰岛,并不位于太平洋中;冰岛纬度高,多苔原植被;根据等高线整体稀疏,多在1000 m以下,沿海等高线密集,可推断沿海平原少,该岛地形以台地为主;由所学知识可知,冰岛多火山;因纬度高,有极光现象,但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现象。故选C。
【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岛国为冰岛,地处冰岛低压中心附近,气旋过境频率大,过境时雨雪霏霏,过境后风和日丽;反气旋控制地区天气晴朗;冰岛不受东南信风控制;纬度高,无台风活动。故选B。
【7题详解】
冰岛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合种植业及林果业发展,可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冰岛沿岸有大西洋东北部渔场,渔业优势更明显。故选D。
下表示意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2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2 2 | 2 2 | 3 3 | 3 3 | 1 1 |
3 4 | 1 3 | 1 3 | 1 1 | 1 4 |
1 1 | 1 1 | 3 4 | 3 3 | 2 2 |
3 3 | 1 2 | 1 1 | 3 3 | 2 2 |
3 2 | 1 4 | 1 4 | 1 4 | 3 3 |
图例 1.湖泊 2.居民区 3.耕地 4.农家乐
8. 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 空气湿度明显增大 B. 湖泊水质日渐变差
C.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D. 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
9. 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A. 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
B. 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C. 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
D. 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例,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湖泊湿地面积减小,转变成耕地、居住区、农家乐,净化能力下降,排放的污水增多,这种变化会导致湖泊水质日渐变差,B对。空气湿度明显减少,A错。耕地面积大量增加,C错。居民区分布趋于分散,D错。
【9题详解】
图中数字显示,农家乐增加最多,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C对。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也是必要措施,控制排污是当前的首要措施,A错。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是长期措施,不能立即见效,B错。居民区数量变化小,不是最主要污染源,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不是首要任务,D错。
下面左图为黄河干流图,下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 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C. 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 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11. 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B. 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 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 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12. 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上游修水库 B. 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 小流域综合治理 D. 下游挖入海新河
【答案】10. C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兰州到河口段,年径流总量在减少,主要是因为该河段流经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两个灌溉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11题详解】
黄河干流沿程含沙量的变化的判断:一是要明确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故河口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陡增;二是要明确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部分泥沙在河床沉积,含沙量呈下降趋势;三是明确含沙量的多少与植被覆盖、流水侵蚀、流水沉积的关系。
【12题详解】
黄河上游应修建水库,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该保持水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下游地区挖入海新河是海河的治理措施,黄河下游要加固堤坝。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对图中各地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矿区地势低洼 B. ②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
C. ③为迎风坡,降水丰富 D. ④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关
14. 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 )
A. 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 B. 湖泊数量少,入海泥沙多
C. 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 D. 林地分布多,水土保持作用弱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①区为河流支流上游,地势较高,故A错误。图示中②附近支流流向相反,说明该区为两流域重要分水岭,山区地势较高,以流水侵蚀为主,土层较薄,B错误。图示中得知甲河和乙河的分水岭在林区分界线南段附近,那么③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C不选。④河流交汇处,取水方便,河运便利,城市的形成与河流有关,D正确。
【14题详解】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和河流入海口处地势的高低、泥沙量的大小有关。河流污染与三角洲的形成没有影响,A不选;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与三角洲的形成关系不大,C错误。湖泊数量少,泥沙沉积作用弱,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口的泥沙多,逐渐沉积形成三角洲,B正确。林地分布多,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能力强,河流泥沙含量少,D错误。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 2%,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39%,下图是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西电东送是把西部的水电和坑口电站的火电输往东部,图中坑口电站主要分布在( )
A. b B. d
C. c D. a
16.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提高地下水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7. 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这是因为( )
A. 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和使用量减少
B. 使东部电价升高,其他能源消耗增多
C. 使东部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
D. 使东部工业成本降低,有能力改善环保条件
【答案】15. D 16. D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坑口电站是在煤炭产地建设火力发电站,主要布局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读图可知,a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以及陕西交界处,是我国煤炭主要产地,坑口电站最多,b处为黄河上游地区的水电站,c为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渡河的水电,d为长江中游三峡等地的水电,故选D。
【16题详解】
河流上游的梯级开发,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①对。水电站的建设只是调节径流量,对于总径流量影响不大,②错。水电站的修建可以增加枯水期水量,增强其枯水期的自净能力,对于枯水期的水质有改善作用,③对。由于建坝蓄水,下游水流减少,地下水水位可能降低,④错。故选D。
【17题详解】
西电东送使得输入地煤炭使用量减少,从而减轻环境 污染,A对。电力输送至东部地区,电价不一定会升高,B错。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电价影响不大,C错。电价不变,工业成本不会降低,D错。故选A。
福建省莆田市萩芦镇建有福建省最大的山区风电场,首次选用直径90 m的大叶片风机,且朝向东北(如下图所示)。下右图为海峡两岸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设计该地风电设施的密度和叶片朝向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的分布 ②年降水量 ③风频 ④地形 ⑤日照时数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19. 该省大力发展风电的原因是( )
①减少酸雨的危害 ②发电量大且稳定
③因地制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 ④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风电设施的密度大小,取决于用电市场的大小,所以,人口的分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地形状况既影响人口的分布,又影响风电设施的建设;风频的大小取决于叶片朝向。结合选项,A项正确。
【19题详解】
风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酸雨危害;同时,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开发风能的巨大潜力。但是风能稳定性差,所以,短时间还不能全面替代常规能源,B项正确。
抽水蓄能电站是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在上水库中蓄水,相当于储存了电能,当上水库的水向下流时,可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释放能量。读“我国某地抽水蓄能电站景观图”和“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作用是( )
A. 提高水的势能,增加发电量
B. 提高水的下流速度,增加发电效率
C. 调节电力供应
D. 蓄积山区雨水,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
21. 下列关于抽水蓄能电站水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水库主要的作用是蓄积上水库向下流动的水
B. 下水库海拔较低,落差较小,发电量少
C. 上水库海拔高,库容的面积更大
D. 上水库工程建设的难度一般比下水库更大
22. 在一天中,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答案】20. C 21. D 22. D
【解析】从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电站将水从低处水库抽到高处水库,提高水的势能,增加下流速度,从而实现发电,相当于储存了电能。
【20题详解】
由相当于储存了电能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量高峰时期,而在水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从而调节不同时期的电力供应,C正确。
【21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上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蓄积由下水库所抽调的水,A错误;而下水库蓄水量大,主要作用是发电,发电量大,B错误;上水库主要为蓄能,发电量小,库容面积小,C错误;上水库海拔高,工程建设的难度较大,D正确。
【22题详解】
根据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量高峰时期,而在水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因此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电量较少的后半夜,D正确。
下图为 “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 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 山间低地 B. 山谷地带
C. 盆地中部 D. 山前冲积扇
24.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答案】23. D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该位置有众多发源于山地冰雪融水的河流,水源充足,所以D正确。
【24题详解】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有冰雪融水所形成的河流,水源充足,因此使城镇和交通线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带。
加那利群岛位于大西洋,是著名的火山群岛,面积7273平方千米,人口209万。下图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加那利群岛( )
A. 位于非洲西北部 B. 基岩中多化石
C. 全年高温多雨 D. 河流流域面积广阔
26. 加那利群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A. 暖寒流交汇 B. 上升流带来深层营养物质
C. 位于河流入海口 D. 港阔水深
27. 加那利群岛炼油工业发达,其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地处国际石油运输航线 B. 石油资源丰富
C. 炼油技术发达 D. 本地市场广阔
【答案】25. A 26. B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示经纬线和海陆位置克制,加那利群岛位于非洲的西北部,A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为火山群岛,多为岩浆岩,B错误;从纬度上来讲,该地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侧,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再加上沿岸寒流的影响,形成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气候干燥,降水少,河流少,D错误。故答案选A。
【26题详解】
加那利群岛,位于信风带的西岸,受东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导致沿岸海水偏离海岸,形成离岸流,这样深层海水上泛补偿,形成寒流,冷水上泛过程中带来深层营养物质,从而导致浮游生物增多,鱼的饵料增多,渔业资源丰富,故答案选B项。
【27题详解】
加那利群岛位于非洲的西北部,近邻直布罗陀海峡国际石油运输航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A正确;加那利群岛石油资源并不丰富,B错误;加那利群岛,经济落后,炼油技术并不发达,C错误;本地石油主要是输出国外,本地市场并不广阔,D错误。故答案选A。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8. 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迁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交通便捷,进入市场快 B. 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 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 D. 基础设施完善
29. 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环境改变较小 B. 地租更加便宜
C. 接近原料产地 D. 协作条件较好
30.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 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B. 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C. 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D. 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答案】28. C 29. D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太康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不如南通交通便捷,A错。中原地带,经济水平低,消费水平低,南通经济发展快,水平较高,消费市场更强,B错。太康劳动力丰富且质优价廉,C对。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仍不如发达地区,D错。故选C。
【29题详解】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相关企业间具有生产上的联系,协作条件好,D对。企业转移,分散与抱团转移,环境改变没有差异,对原料地远近没有影响,地租也没有变化,所以ABC错。故选D。
【30题详解】
纺织和服装等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后有利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A错。企业转移,并不是人口也一起转移,B错。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短期内可能导致部分劳动力失业,D对。不能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所以不能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错。故选D。
二、综合题(共4小题 ,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冰碛湖指冰川消退时,冰川携带物质形成的凹地或阻塞河床、冰川谷积水而成的湖泊。北欧简图(下左图)和某冰碛湖形成过程图(下右图)。
材料二 挪威于1971年开始开采北海石油,估计到2020年北海石油将枯竭,挪威石油城斯塔万格将受到影响。
材料三 地源热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地源热泵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源(如地下水、河流和湖泊)和土壤源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采用热泵原理,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地源热泵在北欧各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下图是地源热泵技术示意图。
(1)北欧冰川湖泊众多,简述图示冰碛湖的形成过程。
(2)从天气角度,简述北海油田开采难度大的原因。
(3)针对资源枯竭,尝试为斯塔万格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推测北欧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并简述该季节其工作原理。
【答案】(1)冰川对所经过地区进行侵蚀,携带碎石和泥沙,堆积堵塞河道(山谷),积水形成冰碛湖。
(2)多阴雨天;风力强劲(风浪大)。
(3)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冬季。浅层水源和土壤源吸收了太阳能和地热能温度高于地表温度,地源热泵将土壤或地下水中的热能提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室内采暖。
【解析】
(1)北欧冰川湖泊众多,冰碛湖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冰川侵蚀、河道堵塞等方面回答。
(2)北海油田开采难度大的原因,可以从风力大、降水多等方面回答。
(3)斯塔万格应对资源枯竭,发展经济的措施,可以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回答。
(4)推测北欧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然后从太阳辐射、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回答其工作原理。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参喜冷凉,不耐旱,忌强光照射,怕水涝,对土壤肥力消耗大,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材。野山参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地区,随着森林破坏,东北野山参几乎绝迹。东北地区人工种参约有400多年历史,5-6年可收获一次。
材料二 下图示意东北野人参分布图。
(1)分析东北野生人参分布区域适宜人参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东北地区野山参几乎绝迹的原因。
(3)有人建议人参产区的农民扩大人参种植规模,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黑龙江
(2)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温度较低,气候冷凉;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光照弱;地处(长白)山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排水;黑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深厚肥沃。
(3)野山参自然生长慢,生长周期长;价格昂贵,被大量采集;森林破坏,造成野山参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
(4)同意:自然条件优越,可种植人参面积广(或种植人参的自然条件优越);扩大人参种植规模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同意:导致人参产量大于市场需求量,造成人参价格下降,降低农民收入;过度消耗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种植到收获时间长,大规模种植风险大。
【解析】
(1)A是我国最北的省份黑龙江。
(2)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温度较低,气候冷凉,适合人参喜冷凉特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湿润,适合人参不耐旱的特性;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光照弱,适合人参忌强光照射的特性;地处(长白)山区,地势起伏大,有利于排水,适合人参怕水涝的特性;黑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深厚肥沃,适合人参对土壤肥力消耗大的特性。
(3)东北地区野山参几乎绝迹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野山参自然生长慢,生长周期长是自然原因;价格昂贵,被大量采集;森林破坏,造成野山参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是人为原因。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同意或不同意,只要理由充分都可。
答同意的理由主要从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地自然条件优越,可种植人参面积广;扩大人参种植规模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答不同意的理由主要从扩大种植规模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及价格下跌等方面进行分析:扩大种植规模,会导致人参产量大于市场需求量,造成人参价格下降,降低农民收入;过度消耗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人参生长周期长,从种植到收获时间长,大规模种植风险大。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东北人参种植区位及发展。东北野生人参分布区域适宜人参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要结合材料中人参的生活习性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东北地区野山参几乎绝迹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自然原因主要是其生长周期长;人为方面是过度采摘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造成。对于开放性题目答同意或不同意,只要理由充分都可;答同意的理由主要从当地自然条件适应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答不同意的理由主要从扩大种植规模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及价格下跌等方面进行分析。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区域生态用水需求,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决策强调要把创新驱动力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基点,把雄安建成国家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通过集聚科研院所和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
(1)雄安新区发展与北京市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试说明其具体表现。
(2)简述雄安新区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原因。
(3)说明北京产业向雄安转移,对雄安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雄安新区发展可以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和交通(用水、用地)压力;北京市发展为雄安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2)生态环境优良,政府政策支持,京津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
(3)促进雄安经济发展,促进雄安产业升级(与北京形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增加就业岗位,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
(1)雄安新区发展与北京市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表现主要从相互促进角度分析。雄安新区发展可以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和交通(用水、用地)压力;北京市发展为雄安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2)雄安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原因主要从雄安新区的环境、政策、交通、技术等角度分析。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优良,政府政策支持,京津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有利于高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3)北京产业向雄安转移,对雄安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产业转移对于产业升级、社会效益及城市化的角度分析。北京产业向雄安转移,可以促进雄安经济发展促进雄安产业升级,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与北京形成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入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利影响。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热带雨林就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秘鲁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和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秘鲁农业人口比重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不能自给,需要进口。
(1)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益。
(2)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小了约20%。虽然亚马孙河流域的降水量减小了,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发生的频率反而增大了,简述其原因。
(3)为了解决秘鲁粮食不足问题,有人建议在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大规模种植水稻,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答案】(1)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2)由于植被破坏,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所以流入江河的水量增大,洪涝灾害增加(3)赞成。理由:东部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地势平坦,终年高温多雨,复种指数高,水稻产量大。(或不赞成。理由: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秘鲁劳动力不足,不适宜发展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破坏所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区域农业发展评价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气候的环境效益。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
(2)亚马孙河流域有世界上范围最大的亚马孙热带雨林,近年来森林被大量砍伐,所以土壤保水能力下降,所以虽然流域水量减少,,但是由于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下降更为严重,所以造成流入江河的水量和洪水量增加。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反对的原因主要从大规模种植水稻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来进行分析。在东部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垦殖,砍伐热带雨林,影响其再生,同时,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导致水分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