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8小题,共56分)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下图表示天体系统的不同级别。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天空中的白云 B. 地球上的陨石
C. 进入绕月轨道的“嫦娥三号”探测器 D. 安全回家的“神舟十号”宇宙飞船
2. 上图中①②③④天体系统分别表示的是( )
A.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B. 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C. 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 地月系、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答案】1. C 2. C
【解析】
【分析】
考查天体,天体系统层次。
【1题详解】
天空中的白云是地球上大气的一部分,不是天体,A错;地球上的陨石、安全回家的“神舟十号”宇宙飞船是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CD错误;进入绕月轨道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是在宇宙空间运行,是宇宙间存在的物质,属于天体,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天体系统层次关系可知,地月系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最高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图中①②③④天体系统分别表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4年9月16日报道,天文学家宣布发现首颗太阳系以外的岩石行星——Corot 7b,这为人类寻找宇宙生命燃起了新的希望。该行星在体积上与地球相当,但白天的温度高达1 500摄氏度,这意味着不大可能有生物在那里繁衍。然而,这项发现却提示人们,银河中或许存在像地球一样宜居的行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Corot 7b和地球同属于哪一天体系统(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行星
4.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下列关于地球上诞生生命的条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在地表形成适宜的温度
B.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较为稳定的大气层
C. 大小行星运行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地球所处环境相对安全
D. 地球上气态水的形成为生命的孕育提供必要条件
【答案】3. B 4. D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发现的这颗新的行星,与地球体积大致相当,是属于太阳系以外,但又属于银河系的行星,只是与地球不同一个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故选B.
【4题详解】
地球上有生命,主要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在地表形成了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能保持在大气层中形成的一定的大气,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给地球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空间环境,地表温度适中,利于生命的存活及液态水的存在,而不是气态水的存在,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中的宇宙环境的有关知识.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 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D. 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6. 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 e所在的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
C. 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
D. 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答案】5. C 6. D
【解析】
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5题详解】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属于地球地球内部圈层,C错误,故选C项。
【6题详解】
c圈层是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A错误;e所在的圈层因横波不能通过,可知物质状态为液态,B错误;d圈层是下地幔,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在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C错误;a圈层是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局部图,图中MN为晨昏线的一段,O点为北极点,MN与经线OM、ON分别交于M、N两点,其中M点位于赤道上,OM与ON的夹角为θ(0°≤θ≤9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若θ为60°,则( )
A. N点的昼长一定为4小时 B. N点一定2:00日出
C. N点一定位于高纬度 D. N点有可能位于高纬度,也有可能位于中纬度
8. 若ON为定值L( )
A. 二至日,θ最大,MN最短
B. 二分日,θ最小,MN最短
C. 二分日之后θ逐渐变大,MN逐渐变短
D. 二至日之后θ逐渐变小,MN逐渐变大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回答本题应该将图形补全。M点位于晨昏线上,M点位于赤道上,所以M点的地方时为6:00或18:00。若θ为60°,则MN的地方时相差4小时,则N点的时间为2:00或14:00,N点昼长或夜长可以达到20小时,所以N点的纬度较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8题详解】
若ON为定值L,则二分时,θ最小,MN最短,二至日,θ最大,MN最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近地面 B. 高空
C. 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D. 不考虑摩擦力
10. 上图中d代表的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风向 D. 摩擦力
11. 上图中的A地与B地相比(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B. 风向相反
C. A地风速小于B地 D. 摩擦力一定相同
【答案】9. A 10. D 11. C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读图,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共同作用,属于近地面大气运动的受力情况,A对。高空大气运动不考虑摩擦力,只有两个力影响,B错。C、D错。
【10题详解】
图中a与等压线 垂直,指向低压区,是水平气压梯度力,A错。b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略向右偏,是风向,B错。c与风向垂直,是地转偏向力,C错。d与风向相反,代表的是摩擦力,D对。
【11题详解】
图中的A地等压线稀疏,B地等压线较密集,说明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A错。风向在不断偏转,不相同,B错。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A地风速小于B地,C对。摩擦力的方向与风向相反,风向改变,摩擦力方向也在不断改变,不相同,D错。
【考点定位】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近地面与高空的差异。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甲位于30°N B. 乙位于30°N
C. 甲位于90°N D. 无法确定
13. 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冷性气流 B. ②是暖性气流
C. ①是西风带 D. ②是西南风
【答案】12. A 13. C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①②两股气流交遇形成锋面后,①沿锋面上升,可以肯定①从低纬方向来的暖气流,②是从高纬方向来的冷气流,进而可以肯定①、②所在的环流分别是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甲所在的纬度位置是在30°N附近,乙在900N附近。
【13题详解】
从30°N附近流向600N附近的①气流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西北风),是一股暖气流;从900N附近流向600N附近的②气流是北半球的极地东风(东北风),是一股冷气流。
考点: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利用600N附近的极锋两侧的气流来确定图示为三圈环流的中、高纬环流,再通过两股交遇后的气流在锋面上的上下关系来确定其冷暖性质,进而完成相应的判断,题目难度虽然不是太大,但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4.该天气系统是( )
A. 南半球气旋 B. 北半球气旋
C. 北半球反气旋 D. 南半球反气旋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处为暖锋 B. M处雨后气温上升
C. N处为冷锋 D. 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答案】14. B 15. D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该图为锋面气旋图示,说明中心为低气压,从气流情况看为气旋,图中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说明是北半球。答案选B。
【15题详解】
仔细判读北半球锋面气旋图,M处为冷锋,A错;M处雨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B错;N处为暖锋,C错;N处受暖锋控制,出现连续性降水,D对。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锋面气旋的相关规律。
读“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该山地分布在( )
A. 高原山地气候区 B. 温带季风气候区
C. 温带沙漠气候区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17. 北坡比南坡( )
A. 光照强 B. 坡度陡
C. 水分多 D. 林地少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图中山地的位置,该山地位于兰州和银川的东南方向,山地植被有落叶阔叶林,可以判断该山地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半球的山地北坡比南坡光照弱,坡度比南坡缓、林地比南坡多,说明北坡水分多。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甲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19. 读图甲和图乙,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 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 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 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 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20. 沿海各地没用此法获取淡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成本高 B. 破坏环境 C. 效率低 D. 技术不成熟
【答案】18. D 19. D 20. C
【解析】
考查水循环。
【18题详解】
水汽蒸发与薄膜凝结,然后流到中间,降落收集器中,体现了蒸发、凝结、降水环节,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显然无法体现,ABC错。取水管从集水器中取水,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径流。D正确。
【19题详解】
温度最高且膜上与膜下温差最大时最易获取淡水,看图可知为13时左右时段,AB错误。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 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D正确。
【20题详解】
此法收集淡水技术要求低、成本也很低,不破坏环境;但没有大规模推广,因为产水量很少,即效率低。因此,C正确,ABD错。故选C。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22. 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 渭河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台湾海峡
【答案】21. C 22. A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地壳下降,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和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
考点:地质构造
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 ①为生产规模过大
B. 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C. 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
D. ④为破坏生态环境
24. 该图所反映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 具有对立性
C. 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D. 向恶性循环发展
【答案】23. C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过大,从而滥采滥用自然资源,①、②正确;人口素质低会违背自然规律,通过破坏环境来获取资源,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③错误,④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C正确。
【24题详解】
该图说明人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使环境向恶性循环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B、C、D正确。通过停止人类的发展来恢复环境的原始面貌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不合理的,A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答案,故选A。
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 背斜、向斜、断层 B. 断层、向斜、背斜
C. 向斜、背斜、断层 D. 背斜、断层、向斜
26. 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
A. 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 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 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 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图示岩层形态,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断层,A对。B、C、D错。
【26题详解】
丁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A、B错。山岭的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C对。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有是峡谷,不是山岭,D错。
【点睛】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山岭的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28.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A. 日出前后 B. 中午前后 C. 日落前后 D. 午夜前后
【答案】27. D 28.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循环的环节和原理,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27题详解】
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显然无法体现,C正确。水汽蒸发与薄膜凝结,然后流到中间,降落收集器中,体现了蒸发、径流、降水环节,ABD错误。
【28题详解】
温度最高时最易获取淡水,看图可知为中午前后,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
29.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的山脉常年白雪皑皑,且该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则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则图中河流径流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使河流径流的________、________增大;使冲积扇和三角洲的面积________。
【答案】(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 大气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3)夏季 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4)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增大
【解析】
(1)图中包括蒸发(箭头向上),水汽输送(箭头向左),降水(箭头向下)、径流(向右的箭头),组成了逆时针方向的水循环过程。
(2)图中的山脉常年白雪皑皑,且该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则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主要为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下水及湖泊补给等多种类型。
(3)亚洲东部为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季风影响,大陆东部的河流在夏季径流量最大。
(4)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更大,同时由于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使得冲积扇及三角洲的面积增大。
【点睛】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垫面的状况来影响降水的,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退田还湖,扩大水面和湿地都将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开垦排干沼泽会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干旱季节增加局部地区降水的有效形式。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左图为某地季节景观图,下右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气候类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示意图。
(1)左图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右图中的________(填“③”或“④”)地。
(2)右图中甲气压带是____________,乙风带盛行风向是________。
(3)①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其在欧洲西部分布较广主要受___________因素影响;②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 。
(4)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北半球正值____季。该季节,②地气候特征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 (1) ④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南风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形、洋流、海陆轮廓 地中海气候 (4)冬 温和湿润(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
(1)据左图可知,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应对应右图中④,③为热带沙漠气候。
(2)据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可知,甲为30°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0°-30°S的信风带,实际风向东南风。
(3)据图可知,①为西欧地区,终年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因欧洲地势地平,以平原为主,且轮廓破碎,以及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因此该气候在欧洲西部分布较广。②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4)据右图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全部移到南半球,可判断气压带风带南移,应为北半球的冬季。该季节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点睛】本题考查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以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非洲气候带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原因在于赤道穿过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因此,纬度地带性明显。
气候带以热带雨林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2)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频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3)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规律的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1.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质构造是岩层受到__________方向的__________(挤压或拉伸)力而形成的。
(2)从地质构造来看,图中甲处是__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__。
(3)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甲处是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
(4)假如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地还是丙地?为什么?
【答案】(1)南北 挤压 (2)背斜 断层 (3)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而成谷地 (4)甲地 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解析】
(1)据图中方向可知,地质构造是岩层受到南北水平方向挤压力影响而形成。
(2)据图可知,甲处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乙处两侧岩块发生错动、位于,可判断为断层。
(3)据图可知,甲处海拔较低,为山谷,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而成谷地。
(4)据图可知,甲地为背斜部位,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因此适合修建隧道。
【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做题需明确:(1)地质构造有两种类型:褶皱和断层。褶皱有两大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一般情况下背斜岩层上拱,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而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是各种工程建设避开的地方。
32.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援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加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 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 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 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 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 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 。
【答案】(1)地中海;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丙 (3)乙;湿带荒漠;温带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海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