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仿真卷(A卷)
展开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
期中考试仿真卷(A卷)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下图所示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当日远在纽约(西五区)的乔虹同学十分自豪地看完了央视国际频道的发射直播。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时,纽约区时为( )
A.3日7时43分 B.3日8时13分
C.4日9时43分 D.4日10时13分
2.与酒泉、太原和西昌比较,我国最大推力火箭选择地发射,主要考虑的是( )
A.发射窗口更优 B.发射纬度更低
C.交通条件更优 D.回收空间更广
3.下列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面积广阔,适宜发展热带农业
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东部适宜晒盐
C.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旅游度假休闲胜地是该岛合理发展方向
D.四面环海,环境自净能力强,不必重视环境保护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时间为11月3日20时43分,约30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此时为北京时间3日21点13分,纽约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计算可得,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时,纽约区时为3日8时13分,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任何一个发射基地都有最优发射窗口,故排除A;目前火箭发射我国还没有回收技术,可以排除D;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我国文昌发射基地,该地所处纬度较低,具有较高的发射初速度,可以节省燃料,而且临海,海运便利,有利于大推力火箭的运输。故选B。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岛屿为我国海南岛,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只在沿海地区有狭窄的平原,以山地丘陵为主,A错。该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西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适宜晒制海盐,B错。海南岛地处热带,水热充足,适合建设成为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旅游度假休闲胜地,C对。四面环海,自净能力强,但是一定要注重经济的同时还应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D错。故选C。
【答案】1.B 2.B 3.C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4~5题。
4.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5.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第4题,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小城上空有极光,则可知,丁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季进入冬即,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地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至秋的阶段,应位于北半球,且较乙地纬度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选B。第5题,由上题判断,丁地出现极夜现象,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选D。
【答案】4.B 5.D
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海平面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据此回答6~7题。
6.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 B.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
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 D.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
7.未来几天,乙地将要经历的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 )
A.大风降温,阴雨天气 B.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C.风和日丽,风力加大 D.湿度增加,风和日丽
【解析】第6题,根据图c中丙丁线的气压变化,可知丁地处于低压中心附近。根据图b可知甲乙线之间气压较低,可以判断丙丁线应为低压槽,而甲地位于低压槽的西北方向,降水概率较大,应为阴雨天气,乙地位于低压槽的东南方向,降水概率较小,为晴朗天气。可推断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故选D。第7题,根据上题结论可知,甲乙之间有冷锋天气系统,根据北半球锋面气旋呈逆时针运动,可知乙地将受冷锋天气影响,将会迎来大风降温、阴雨天气。故答案选A项。
【答案】6.D 7.A
读某地两日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日变化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据图分析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印度半岛 C.地中海沿岸 D.珠江三角洲
9.关于该地6月9日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呈正相关
B.该日降水不可能是对流雨
C.该日8:00左右地面辐射最强
D.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解析】第8题,该地1月盛行偏北风,6月盛行偏南风,说明位于季风气候区,不可能是地中海沿岸,C错。据图分析,该地最冷月气温大于0 ℃,小于15 ℃,不可能在温带或热带地区,A、B错。可能是亚热带气候区,位于珠江三角洲,D对。第9题,读图,该地6月9日降水多少与气温高低无正相关关系,A错。该日降水集中在午后,可能是对流雨,B错。该日10:00左右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地面辐射最强,损失热量最多,C错。12~13时气温降低是因为云层增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D对。
【答案】8.D 9.D
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回答10~12题。
10.推测①②③④最可能分别为( )
A.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水体
B.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
C.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
D.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
11.2010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台风影响 B.阴雨天气 C.湿度较大 D.天气晴朗
12.同一天不同下垫面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力性质 B.正午太阳高度 C.地形 D.天气
【解析】第10题,图中①地表气温最低,最可能是水体,A、B错。②表示植被覆盖地,气温较低。③表示裸地的气温较高,④表示城镇建筑用地多是水泥地面,气温最高,C对,D错。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四地的下垫面不同,2010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气晴朗,水体升温慢,其它地面升温快,建筑用地升温最快,导致差异大,D对。台风影响多暴雨天气,阴雨天气、湿度大,温差较小,A、B、C错。第12题,同一天不同下垫面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下垫面的热力性质不同,A对。同一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地形、天气没有明显差异,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答案】10.C 11.D 12.A
下图为苏州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鱼化石”岩石的类型属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形成“鱼化石”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沉积作用 C.侵蚀作用 D.冷凝作用
【解析】第13题,“鱼化石”属于大理石,大理石属于变质岩,在物质循环图中判断④是岩浆;③是岩浆岩,①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答案选B项。第14题,形成变质岩的作用为变质作用,答案选A项。
【答案】13.B 14.A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5~17题。
1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青藏高原 B.③为黄河谷地
C.②为四川盆地 D.④为喜马拉雅山
16.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具有广阔平原 B.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17.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D.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地堑,后经过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
【解析】第15题,①地是云贵高原地区,②地为四川盆地,③为汉中谷地,④为秦岭,⑤为渭河平原,⑥为黄土高原。因此正确的是C项。第1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故答案选B项。第17题,⑤地地形为渭河平原,是由于岩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地堑,后经过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平原,故答案选D项。
【答案】15.C 16.B 17.D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径流量(mm)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mm)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变成径流补给河流。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的径流系数。据此回答18~19题。
18.表中所列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的是( )
A.南岭地区 B.华北地区 C.云贵高原 D.江淮地区
19.调查发现南岭地区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说明该地区( )
A.地表侵蚀作用加强 B.地下水资源变得更丰富
C.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解析】第18题,径流系数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转化成径流补给河流。径流系数小的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转化成径流补给河流较少,那么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根据图表数据,华北径流系数最小,表明该地区降水量被蒸发或下渗较多。故选B。第19题,径流系数有增大表明下渗减少,汇集成的径流增加,说明该地植被涵养水源功能减少,植被遭到破坏,地表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径流系数增大,则下渗减少,地下水资源减少。故选A。
【答案】18.B 19.A
下图是某地区20 ℃(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海区洋流自南向北流
B.①海区洋流有增湿作用
C.②地区地形为山间盆地
D.②地区地形为高原
21.③海域有大范围渔场,图中用洋流剖面示意图(A、B图)和表层洋流分布图(C、D图)来解释其成因,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第20题,由图中海陆轮廓与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西海岸,①海区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海水自北向南流。②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年平均气温比两侧地区高,地势低。第21题,③海域洋流属加利福尼亚寒流,海洋表层没有两股洋流做相对或相反的运动。③海域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常年盛行东北信风,此处的东北信风为离岸风。
【答案】20.C 21.A
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据此完成22~23题。
22.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塔黄”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②花色艳丽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地面的热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22题,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沉积和风力沉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D正确。第23题,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适应强风与碎石环境,A正确。
【答案】22.D 23.A
我国某段盘山公路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一边是墨绿色的柳杉林;一边是秋天的丰收之景,一边是夏季的希塑之色,一路穿越两季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下表示意水杉、柳杉生长习性对比情况。据此完成24~25题。
24.影响公路两侧分别是水杉林和柳杉林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势 D.土壤
25.观赏此美景的最佳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解析】第24题,自然地理界线是模糊的,同一公路两侧热量、降水、地势没有区别,A、B、C错。植被分别是水杉林和柳杉林的主要因素是土壤,D对。第25题,观赏此美景的最佳季节是秋季,秋季色彩丰富,一边绿、一边黄,一边夏、一边秋,景色更美,C对。春季刚长新叶,夏季两侧都是绿色,冬季一边叶片枯落,景色都单调,A、B、D错。
【答案】24.D 25.C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读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此时A地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图中B地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
(2)a、b、c处能否形成锋面?若能,说明各自锋面的性质。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地,判断的理由是 。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5)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 和
等灾害性天气。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的气压最高,且周围等压线闭合,为高压中心(反气旋),中心附近气流下沉,所以天气晴朗。B处的气压最低,为低压中心(气旋),中心附近气流上升,多出现阴雨天气。
(2)a处为高压脊,不能形成锋面。c处为冷锋,b处为暖锋。
(3)等压线稠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就大。
(4)要作出正确的天气预报,一要准确定位,二要准确地判断天气系统。
(5)此时我国西北地区受高压控制,华北地区有冷锋过境,由于春季干旱,故有寒潮及沙尘暴天气。
【答案】(1)高 晴朗 低 阴雨天气
(2)a不能形成锋面;b和c处能形成锋面。b处为暖锋,c处为冷锋。
(3)②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C
(5)寒潮 沙尘暴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波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河流沿途地势平坦,下游地区沉积旺盛,河床高出地面6m,河道淤塞。波河三角洲是欧洲最为复杂的三角洲,至少有14个河口。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水位稳定。波河中下游平原地区没有大规模开发,只在一些支流上游兴建了一些水利工程。这里是无数候鸟冬季的栖息地和繁衍地。波河流域北部盛产乳酪,闻名于欧洲。下图为意大利波河流域示意图。
(1)简述波河三角洲成为候鸟冬季栖息地和繁衍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波河河口地区难以形成城市的原因。
(3)波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该地区地形平坦,沼泽、湖泊众多;地处沿海,水域面积广阔;冬季气候温暖,河口地区食物丰富;中下游地区城市分布少,受人类干扰少。
(2)河口海域泥沙淤积严重,水域浅,通航价值低;水域广,沼泽广布,城市建设困难;地势低平,易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3)波河中上游支流多,落差大,水流速度较快,侵蚀能力较强;人口分布于波河中上游地区,农业发达,植被破坏严重;雨季降水集中,坡面流水侵蚀强烈。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乌伦古湖为成水湖。上世纪60年代后,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由于湖面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沙堤、沙滩面积日渐增加。为缓解乌伦古湖进一步萎缩,当地人们挖穿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引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下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及阿勒泰水文站资料图。
(1)分析阿勒泰水文站5月~8月径流量变化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3)当地调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解析】(1)河流径流量影响因素,主要从补给、支出角度分析,读右图,5月积雪大量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大。6月到8月,虽然降水量略有增加,但融雪补给锐减,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径流量逐渐减少。
(2)乌伦古湖深居内陆,水汽输送量小,降水稀少,入湖径流量小。区域气候干燥,蒸发旺盛,没有径流流出湖泊,地表径流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3)额尔齐斯河支流多,水量大,引水对额尔齐斯河流量影响不大。引水可缓解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缓解乌伦古湖萎缩,保护生态环境。从受水区的角度分析,赞同引水补给。从水源地角度分析,引水会减少额尔齐斯河的水量,可能会破坏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污染物带入乌伦古湖,加剧水污染。控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规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所以不赞同。
【答案】(1)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增大;6月到8月,虽然降水量略有增加,但融雪补给锐减,加上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径流量逐渐减少。
(2)深居内陆,水汽输送量小,降水稀少,入湖径流量小;气候干燥,蒸发旺盛,没有径流流出湖泊,地表径流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3)赞同。理由:额尔齐斯河支流多,水量大,引水对额尔齐斯河流量影响不大;引水可缓解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缓解乌伦古湖萎缩,保护生态环境。(不赞同。理由:引水会减少额尔齐斯河的水量,可能会破坏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污染物带入乌伦古湖,加剧水污染;控制该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规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的知名产地(如下图),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某地理考察队为了探究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西纳。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途径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
(1)说明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
(2)分析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原石采集有明显季节性的原因。
(3)指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所见典型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玛瑙原岩经火山喷发到达地表;经流水冲刷磨圆,并搬运至河口;因河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沉积而成。
(2)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明显干湿季。湿季(丰水期)河流水位高,采集玛瑙原石难度大;干季(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涉滩裸露面积大,利于玛瑙原石采集。
(3)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为主。成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雨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