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物理(湖南省专用)专题十二 交变电流
展开专题十二 交变电流
【考情点睛】
课标解读 | 考情分析 | 备考指导 | |
考点 | 内容 | ||
交流电的产生和描述 | 1.通过实验,认识交变电流。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正弦交变电流。 2.用示波器或其他设备观察交变电流的波形,并测算其峰值和有效值。 | 本专题知识是电磁感应知识的应用和延伸,因此应学会运用电磁感应知识来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压器的原理。(1)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如交变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交变电流图像的考查;(2)交变电流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平均值的理解和计算;(3)变压器的原理、远距离输电的考查;(4)含有变压器的动态分析问题。这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交变电路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 从近几年命题看,高考对本专题内容考查命题频率较低,主要体现在“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像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 命题趋势:变压器结合电路分析仍将是今后命题的热点。 |
变压器、电能的输送 |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知道远距离输电时通常采用高压输电的原因。 2.观察常见的变压器,了解其作用。 3.探讨远距离输电中导致电能损耗的因素。 | ||
|
【基础训练】
考点一 交流电的产生和描述
1.(多选)如图所示,线圈ABCD匝数n=10,面积S=0.4 m2,边界MN(与线圈的AB边重合)右侧存在磁感应强度B= T的匀强磁场,若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绕AB边以ω=10π 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产生的是正弦交流电
B.线圈在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最大感应电动势为80 V
C.线圈转动 s时瞬时感应电动势为40 V
D.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40 V
2.图1中,单匝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转动。改变线圈的转速,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随时间分别按图2中图线甲、乙的规律变化。设线圈的电阻为1.0 Ω,则( )
A.图线甲对应线圈在t=0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
B.图线甲、乙对应的线圈在t=0.2 s时,线圈平面均平行于磁感线
C.图线甲、乙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5∶4
D.图线甲对应的线圈中交变电流的峰值为2.5π A
3.(多选)如图所示,空间有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在磁场中竖直放置两相对的相同金属圆环,两环相距L,用外力使一根长度也为L的金属杆沿环匀速率运动,用导线将金属杆和外电阻相连,整个过程中只有金属杆切割磁感线。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圆环半径为R,杆转动角速度为ω,金属杆和电阻的阻值均为r,其他电阻不计,则( )
A.在金属杆从圆环最高点向最低点转动过程中,流过外电阻的电流先变大后变小
B.在金属杆从圆环最高点向最低点转动过程中,流过外电阻的电流先变小后变大
C.流过外电阻的电流有效值为
D.流过外电阻的电流有效值为
考点二 变压器、电能的输送
4.(多选)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升压变压器T1和降压变压器T2均为理想变压器,n1∶n2 =1∶m,n3∶n4=n∶1(m、n都大于1)。输电线的总电阻为2r,升压变压器T1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U,T1的原线圈输入的电功率为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压变压器T2副线圈的电压为
B.输电线上的电流为
C.用电设备的数目增多,降压变压器T2原线圈的电压变大
D.用电设备的数目减少,输电线上的电流减小
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电灯与理想自耦变压器连接,其额定电压为U,已知原线圈和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当接上交流电源后,副线圈上三个电灯均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能正常工作
B.L1不能正常工作,且两端电压小于U
C.交流电源电压为2U
D.交流电源电压为3U
6.(多选)如图,矩形线圈abcd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侧,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圈面积为S,转动角速度为ω,匝数为N,线圈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原线圈触头P向上滑动时,灯泡变暗
B.电容器的电容C变大时,灯泡变暗
C.图示位置时,矩形线圈中瞬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D.若线圈abcd转动的角速度变为2ω,则变压器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NBSω
【综合训练】
拓展一 交流电有效值的求解
1.(2019长郡中学一模,14,6分)如图所示,在磁极和圆柱状铁芯间形成的两部分磁场区域的圆心角α均为π,磁感应强度B均沿半径方向。单匝矩形线圈abcd的宽ab=L,长bc=2L,线圈绕中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对外电阻R供电。若线圈电阻为r,电流表内阻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圈转动时将产生正弦式交流电
B.从图位置开始转过90°角时,电流方向将发生改变
C.线圈转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不变
D.电流表的示数为
2.(2019岳阳一中六检,9)先后用不同的交流电源给同一盏灯泡供电,第一次灯泡两端的电压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甲所示);第二次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若甲、乙图中的U0、T所表示的电压、周期值是相同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灯泡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
B.第二次,灯泡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
C.第一、第二次灯泡的电功率之比是1∶5
D.第一、第二次灯泡的电功率之比是2∶9
3.(2019岳阳一中一模,18,6分)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金属方框放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方框与磁场方向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0,保持方框不动,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经过时间t,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到B1,此时方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保持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不变,将 方框绕对称轴(图中虚线)匀速转动,经时间2t方框转过90°,方框中电流大小按正弦规律变化,方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也为Q,则磁感应强度B0和B1的比值为( )
A. B. C. D.
拓展二 交变电流“四值”的理解
4.(2019雅礼中学月考四,3,4分)(多选)如图所示,N匝矩形导线框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轴OO'匀速运动,线框面积为S,线框的电阻、电感均不计,外电路接有电阻R、理想电流表A和二极管D,电流表的示数为I,二极管D具有单向导电性,即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导线框转动的角速度为
B.导线框转动的角速度为
C.导线框转到图示位置时,导线框中的磁通量最大,瞬时电动势为零
D.导线框转到图示位置时,导线框中的磁通量最大,瞬时电动势最大
5.(2019岳阳一中二模,8,6分)如图甲所示,一圆形线圈面积S=π=100 cm2,匝数N=100,电阻不计,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正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导线框右边与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连接,已知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10,与副线圈连接的电阻R=100 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0.01 s时,圆形线圈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
B.t=0.005 s时,圆形线圈中有最大电流
C.变压器输入电压的最大值为10π V
D.R消耗的功率为200π2 W
【专题训练】
小专题一 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1.(2018长郡中学五调,11,4分)(多选)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有电压为U的交流电,副线圈接有电阻R1和光敏电阻R2(阻值随光照增强而减小),开关S开始时处于闭合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U增大时,副线圈中电流变大
B.当光照变弱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大
C.当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时,交流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D.当滑动触头P向下滑动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增加
2.(2019雅礼中学月考四,3,4分)有一理想变压器,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所示,灯L1、L2为规格相同的两只小灯泡。当S断开时,灯L1正常发光。S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B.灯L1、L2都能正常发光
C.原线圈的输入功率减小
D.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减小
小专题二 理想变压器负载电阻等效法
(2018湖南六校联考,15,6分)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8 Ω、1 Ω、3 Ω,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开关S断开时变压器输出功率与S闭合时变压器输出功率相等,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
A.2 B.3
C.4 D.5
小专题三 探究远距离输电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1.(2019长沙一中月考八,19,6分)(多选)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为U1、输电线的总电阻r,用户所用的电器(均为纯电阻)、降压变压器匝数均不变。若增大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升压变压器原线圈中的电流减小
B.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
C.输电线上的总电压增大
D.用户所用的电器的总电流减小
2.(2019长郡中学模拟卷10,18,6分)(多选)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研究远距离输电的相关规律,由于输电线太长,他将每100米导线卷成一卷,共有8卷来代替输电线路(忽略输电线路的自感作用)。第一次实验采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输电线与学生电源和用电器直接相连,测得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1,损失的电压为U1;第二次实验采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理想变压器T1与学生电源相连,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理想变压器T2与用电器相连,测得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P2,损失的电压为U2,两次实验中学生电源的输出电压与电功率均相同,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P2∶P1=∶ B.P2∶P1=n1∶n2
C.U2∶U1=n1∶n2 D.U2∶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