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7-2018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7-2018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第1页
    2017-2018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第2页
    2017-2018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7-2018学年北京101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

    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共25个小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Ⅰ卷  选择题(共42分)1. 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硅太阳能电池B. 锂离子电池放电C. 火箭的燃料燃烧D. 葡萄糖提供能量2. 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速率最快的是A. υ(C)=0.5 mol / L·s             B. υ(D)=0.4 mol / L·s C. υ(B)0.6 mol / L·s                D. υ(A)0.15 mol / L·s3.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酒精    ②硫酸铜    ③水    ④醋酸    ⑤镁   ⑥氨水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⑥     D. 全部 4. 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状态时缩小容器容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SO3的浓度增大                      D. 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5. 关于常温下pH=12的稀氨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溶液中c (OH-1.010-2  mol·L-1        B. 由水电离出的c (OH-1.010-12 mol·L-1C. 加水稀释后,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D. 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pH变大 6. 25℃时,水中存在电离平衡:2H2OH3O++OHΔH>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向水中通入HCl,抑制水的电离B. 向水中加入少量氨水,促进水的电离C. 向水中加入少量Na2CO3固体,促进水的电离D. 将水加热,Kw增大7. 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片反应时,为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 加入适量的6 mol/L的盐酸          B. 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C. 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        D. 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8.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方程式不符合的是A. 自然界中正常的雨水呈酸性:H2O+CO2H2CO3 ,H2CO3H++HCO3B. “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 (红棕色)N2O4 (g) (无色)  ΔH<0C.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D.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出现浑浊:S2O322H+S SO2 H2O9. 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反应需在300 ℃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  C. 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D. 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10. 对反应2A(g)+2B(g)3C(g)+D(?),下列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①                      图②A. 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则ΔH<0B. 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C. 依据图②,P1>P2             D. 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  11.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 90 oC,纯水的pH<7 B.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C. 氢气、碘蒸气、碘化氢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 重铬酸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橙色变黄色 12. 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生成2 mol AB分子,需要吸收b kJ热量B. 加入催化剂,(a-b)的差值减小C. 该反应的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D. 若反应生成AB为液态,每生成2 mol AB分子,需要吸收的热量大于(a-b) kJ13. 以下三个反应均可获取O2光催化分解水制氧气:2H2O(l)2H2(g)O2(g)        ΔH1+571.6 kJ·mol1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2O2(l)2H2O(l)O2(g)   ΔH2196.4 kJ·mol1一氧化氮分解制氧气:2NO(g)N2(g)O2(g)     ΔH3180.5 kJ·mol1由此得出的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 是热能转化为光能的反应         B. 在常温下一定可以实际发生C. 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D. 都是熵减少的反应 14. 下列有关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和对应的实验目的均正确的是                A. 测定中和热                       B. 比较Cu2+、Fe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比较醋酸和硼酸的酸性强弱         D. 比较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5. 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 1 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 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D. 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16. 新制氢氧化铜存在平衡:Cu(OH)2+2OHCu(OH)42(深蓝色)。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中出现蓝色沉淀B. ③中现象是Cu(OH)2+2OHCu(OH)42正向移动的结果C. ④中现象证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D. 对比②和④可知Cu(OH)2氧化性强于Cu(OH)4217. 温度为T时,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PCl5,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反应过程中c(Cl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在0 ~50 s 的平均速率υ(Cl2)=1.6×103 mol/(L·s)B.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025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若平衡时c(PCl3)=0.11 mol/L,则该反应的ΔH >0D. 反应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PCl5,该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c(Cl2)>0.2 mol/L18. 某温度下,CO(g)+H2O (g)CO2(g)+H2(g)的平衡常数K=1。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CO(g)和H2O(g)的起始浓度及5 min时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5min时浓度起始浓度5min时浓度c(CO)/mol/L0.10.080.2xc(H2O)/mol/L0.10.080.2y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x=y=0.16                          B. 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C. 平衡时,乙中的c(CO)是甲中的2倍    D. 平衡时,乙中H2O的转化率是50%19. 将粗硅转化成三氯硅烷(SiHCl3),进一步反应也可以制得粗硅。其反应为:SiHCl3(g)H2(g)Si(s)3HCl(g)。不同温度下,SiHCl3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物的投料比(反应初始时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 横坐标表示的投料比应该是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SiHCl3的利用率,可以适当增大压强20. 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 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 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 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B. 增大c(CO),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C. 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D.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υ生成[Ni(CO)4]=4υ生成(CO)21. 已知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a mol 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物质CH3OHCH3OCH3H2O浓度/(mol·L10.440.6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CH3OH的物质的量a1.64 B. 此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C. 若起始时加入2a mol CH3OH,则达到平衡时CH3OH的转化率减小D.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则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22. (16分)研究弱电解质的电离,有重要的实际意义。Ⅰ. 醋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1)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2)保持温度不变,向醋酸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氨气,下列量将变小的是        A. c(CH3COO      B. c(H+     C. c(OH-     D. CH3COOH电离平衡常数(3)向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水稀释c(CH3COO/ c(CH3COOH)的比值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的是            (填字母)。A. 相同温度下,浓度均为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对比:盐酸>醋酸B. 1 mol·L1 CH3CO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 25℃时,1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约为2D. 10 mL 1mol·L1CH3COOH溶液恰好与10 mL 1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 对比酸性的相对强弱(5)现有a. CH3COOH  b. HCl两种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填“>”、“<”或“=”)将pH相同的种酸溶液分别稀释100倍后,pH的大小关系为a       bpH相同、体积相同的种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体积大小关系为a       b 将体积相同、pH=2的醋酸和pH=2的盐酸分别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的pH的大小关系为a       b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关系为a       b。(6)些弱酸的电离常数如下:化学式CH3COOHHSCNHCNHClOH2CO3电 离常 数1.8×10-51.3×10-14.9×10-103.0×10-8K1=4.4×10-7K2=4.7×10-11①下列反应可以发生的是          (填字母)。A. CH3COOH+Na2CO3=NaHCO3+CH3COONaB. CH3COOH+NaCN=CH3COONa+HCNC. CO2+H2O+2NaClO=Na2CO3+2HClO  D. NaHCO3+HCN=NaCN+H2O+CO2②25℃20 mL 1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 mL 1 mol·L-1 HSCN溶液分别与20 mL1 mol·L-1 NaHCO3溶液混合,画出产生的CO2气体体积(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并注明对应酸的化学式。23. (12分)NOx、CO、SO2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和利用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1)已知I. II. 2NO(g)O2(g) 2NO2(g)    ΔH12SO2(g)O2(g) 2SO3(g)    ΔH2 =-196.6 kJ·mol-1① ΔH1 =                kJ·mol-1② 写出NO2气体与SO2气体反应生成SO3气体和N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2)煤炭燃烧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燃烧过程中加入石灰石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了脱硫效率。发生的两个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Ⅰ:CaSO4(s)+CO(g)CaO(s)+SO2(g)+CO2(g)  ΔH1=+218.4 kJ·mol-1反应Ⅱ:CaSO4(s)+4CO(g)CaS(s)+4CO2(g)   ΔH2=-175.6 kJ·mol-1资料:①反应Ⅰ和反应Ⅱ同时发生    ②反应Ⅰ的速率大于反应Ⅱ的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① 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② 图1为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反应体系中CO初始体积百分数与平衡时固体产物中CaS质量百分数的关系曲线。则降低该反应体系中SO2生成量的措施有         (填字母)A. 向该反应体系中投入石灰石      B. 在合适的温度区间内控制较低的反应温度C. 提高CO的初始体积百分数      D. 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图2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体系中c(SO2)随时间t变化的总趋势图。请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c(SO2)先增加后降低的原因       24.(16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CO、C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都可以合成甲醇。. 工业上一般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ΔH(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字母)。A. CH3OH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B. 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C. 氢气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2)为研究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反应物投料比及温度的关系,研究小组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模拟反应,并绘出图。①反应热△H       0(填“>”或“<”),判断依据是                          ②若其条件相同,Ⅰ、Ⅱ曲线分别表示投料比不同时的反应过程。a. 投料比:Ⅰ      Ⅱ(填“>”、“<”或“=”)。b. 若Ⅱ反应的n(CO)起始10 mol、 投料比为0.5,A点的平衡常数KA =        ,B点的平衡常数KB       KA (填“>”、“<”或“=”)。③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 升温               b. 加入催化剂            c. 增大压强          d. 加入惰性气体          Ⅱ. 用C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某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氢气和1 mol二氧化碳,测得混合气体中甲醇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下图中Q点的速率υ       υ(填“>”、“<”或“=”)。(2)解释T0~T1内甲醇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 (14分)已知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某小组同学对该反应进行实验探究。(1)甲同学首先进行了实验1。实验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ⅰ. 取2 mL 1 mol·L-1 KI溶液, 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3滴(1滴约为0.05 mL,下同)。ⅰ. 溶液呈棕黄色。ⅱ. 向其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ⅱ. 溶液不显红色。 ① 写出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                                       ③ 甲同学认为溶液不显红色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c(Fe3+太低,改进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实验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ⅰ. 取2 mL 0.1 mol·L-1 KI溶液, 滴加0.1 mol·L-1 FeCl3溶液3滴。ⅰ. 溶液呈棕黄色。ⅱ. 向其中滴加2滴0.1 mol·L-1 KSCN溶液。ⅱ. 溶液显红色。ⅲ. 继续加入2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ⅲ. 液体分层,上层红色消失,变为棕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本实验改用0.1 mol·L-1 KI溶液的目的是                                         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实验2中加入CCl4后上层溶液红色消失的原因                (2)甲同学认为“用CCl4萃取后上层溶液仍为棕黄色”的原因是I2未被充分萃取,但乙同学查阅资料得到信息:I2、I3在水中均呈棕黄色,两者有如下关系:I2+II3。于是提出假设: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① 为验证假设,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实验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ⅰ. 取1 mL实验2中棕黄色的上层清液,再加入2 mL CCl4, 振荡、静置。ⅰ. 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 ⅱ. 取1 mL饱和碘水,加入2 mL CCl4, 振荡、静置。ⅱ.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 实验3的结论是                                 ② 甲同学依据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思路,选用实验2中的试剂,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更加严谨的实验,证明了平衡I2+I I3的存在。请你补充完整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将实验2中下层紫红色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分装于两支试管中,向试管1中加入1 mL水,振荡、静置;向试管2中                 。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参考答案I卷    选择题(共42分)1234567891011AABDDBBCABC12131415161718192021 CCCADDAC AB II卷    非选择题(共58分)22. (16分)(1)CH3COOHCH3COOH+(2)B(3)变大(4)AC (5)①<      ②>               (6)BC       23. (12(1)113②NO2(g)SO2(g)SO3(g)NO(g)      ΔH=-41.8 kJ·mol-1(2)2CaCO32SO2O2=2CaSO42CO2(3)AA B C因为,反应Ⅰ较快,先生成大量的SO2,所以SO2浓度先增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因为反应Ⅱ的限度大(平衡向正向进行的程度大),消耗CO,使反应Ⅰ的CO浓度降低,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SO2浓度减小24.(16分)Ⅰ.(1)AC (2)①<;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了,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a.<     b. 1,③c                                     Ⅱ.(1)>(2)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了,所以T0~T1内甲醇的体积分数降低25.(14(1)① 2Fe3+2I- 2Fe2+I2  ②检验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Fe3+③提高平衡时溶液中的c(Fe3+   加入CCl4后,I2被CCl4萃取,平衡2Fe3+2I2Fe2+I2正向移动,c(Fe3+)降低,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c[Fe(SCN)3]降低,所以红色消失(2)①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加入1 mL 0.1 mol·L-1 KI溶液,振荡、静置  试管1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呈紫红色,试管2中液体分层,上层呈黄色,下层呈紫红色(或紫红色变浅)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