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
1.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 (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X(s)+3Y(g)2Z(g),△H<0,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放热反应,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①错误;②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②正确;③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③正确;④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⑤加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⑤错误;⑥分离出Z,即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故⑥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加催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注意加入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容平衡不移动,恒温恒压,体积增大,平衡向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
B.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体积缩小,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
C.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
D.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答案】B
【解析】
在平衡体系中,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该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A项错误;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只要增大压强,各组分浓度同时增大,而减小压强,各组分浓度同时减小,B项正确;C项未指出是增压还是减压,如果是减小压强,则体积增大,气体浓度减小,该项不正确;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是比原来增大,但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D项错误。
3.在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带活塞的玻璃容器中,如分别注入1/4容积颜色相同的NO2和Br2(气),然后将活塞同时向外拉到1/2处(快速),过一会儿可以看到
A. A中颜色比B中浅 B. A中颜色比B中深
C. A、B中颜色深浅一样 D. A、B中颜色都比开始时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两种气体的变化情况不一样,对于Br2(g)只是物理变化,对于NO2(g)是一个平衡移动的过程2NO2N2O4,相当于压强减小,相当于压强减小,物理变化使之颜色变浅,但随之平衡又向生成NO2方向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
4.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g) +mB(g) pC(g) ΔH>0 处于平衡状态(又知n+m>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升高温度时,[B]/[C]的比值减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③加入B,A的转化率变大 ④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⑤充入C,则A、B的物质的量增大
A. 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全部
【答案】D
【解析】
5. 甲萘醌(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它可通过2—甲基萘的氧化而制得,反应中常用乙酸作催化剂,该反应放热,可表示为:
在某次合成反应中,用1.4g的2—甲基萘,才制得0.17g甲萘醌,已知该次合成反应的速率是快的,试判断导致其产率低的原因是
A. 使用了过量的氧化剂 B. 没有用乙酸,而是使用了其它催化剂
C. 把反应混合物加热 D. 所生成的甲萘醌是沉淀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知该反应的特点有:1.是一个氧化过程;2.正反应放热。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是平衡移动因此对产率无影响;从理论上讲,使用过量氧化剂可以提高产率(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从而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生成物的状态与产率无关;正反应放热,因此加热不利于产物的生成。
考点:化学平衡
6.在密团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3mol CO2(反应为CO+H2O(g) CO2+H2),当其他条件不变,充入的水蒸气改变为2mol时,平衡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 0.5mol B. 0.95mol C. 1mol D. 2/3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起始充入1molCO和1molH2O,当充入的水蒸气为2mol时,平衡向右移动,CO2的物质的量增加,但CO2不能等于1mol(将不存在平衡,因为CO将等于零),所以CO2有一个界限即大于2/3而小于1。答案为B。
考点:化学平衡
7.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改变某一条件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转化率增大 B. 平衡向逆向移动
C. 平衡没有移动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要是正反应速率增大,只要增大(任何物质)浓度、增大体系压强、升高温度、添加催化剂等。若增大B物质的浓度,A的转化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增压、正反应速率增大又p+q>m+n平衡向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又m+n=P+q平衡不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
8.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平衡会发生较大的影响。
如:CaAl2Si2O8(钙长石)+Mg2SiO4(镁橄榄石)=CaMg2Al2Si3O12(钙镁)石榴子石
摩尔质量(g/mol) 278 140.6 413.6
密度(g/cm3) 2.70 3.22 3.50
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
A. 钙长石生成 B. 镁橄榄石生成
C. 钙长石和镁橄榄石共存 D. (钙镁)石榴子石生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密度分析,压强越大,固体的密度越大,所以增大压强有利于生成密度大的固体。
【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压强越大,生成的固体物质的密度越大,所以高压应有利于向反应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有利于密度小的物质转化为密度大的物质,所以在地壳区域变质的高压条件下,有利于生成(钙镁)石榴子石,故答案选D。
9.对于反应A(g)+2B(g) 2C(g) ΔH<0,下面各图能正确反映反应时间t、温度T与平衡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生成物C的含量降低,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先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生成物C的含量降低,正确;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500℃比200℃先达到平衡,错误;D.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平衡时生成物C的含量在500℃比200℃的低,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知识。
【名师点睛】图像方法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经常使用。在使用时,要弄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含义,温度越高,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先出现拐点;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先出现拐点;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反应速率大大加快,因此比不使用催化剂速率加快,先出现拐点;由于催化剂对正反应、逆反应的速率影响相同,因此使用催化剂后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10.将V1 mL 1.00 mol·L-1HCl溶液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 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1
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该实验开始温度是21℃,故A错误;B、由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故B正确;C、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mL.
设恰好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n.
HCl+NaOH="NaCl+H"2O
1 1
1.0mol•L﹣1×0.03L n
则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浓度是:=1.5mol/L,故C错误;
D、只是该反应放热,其他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所以D错误.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二、填空题(共40分)
11.某学生想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和热。他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 0.55mol/L 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_________。
(2)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 实验中改用20 mL 0.50 mol/L的盐酸跟20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所求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若他测得Δt=3℃,则中和热ΔH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不相等 (5). 因为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有关 (6). 相等 (7). 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它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8). -50.16kJ/mol
【解析】
【分析】
(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缺少的仪器;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2).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计算和解答。
【详解】(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故答案为:偏小;
(3).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20mL0.50mol/L的盐酸跟2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减少,放出的热量偏少,但中和热是指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改用20mL0.50mol/L的盐酸跟2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H=-[40g×4.18×10-3kJ/(g ·℃)×3℃]÷0.01mol=-50.16kJ/mol,故答案为:不相等;因为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有关;相等;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它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0.16kJ/mol。
【点睛】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试题难度不大,注意中和热△H与酸、碱的物质的量无关,为易错点。
12.在100℃时,将0.100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L 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
时间/s 浓度/mol·L-1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c(N2O4) | 0.100 | c1 | 0.050 | c3 | a | b |
c(NO2) | 0.000 | 0.060 | c2 | 0.120 | 0.120 | 0.120 |
试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为_____% ;表中 c2_____c3____a____b(选填“ > ”、“ < ”、“ = ”)。
(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 c1=________mol·L-1,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mol·(L·s)-1;
(3)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二氧化氮的起始浓度是____mol·L-1。
【答案】 (1). N2O42NO2 (2). 60 (3). > (4). = (5). = (6). 0.070 (7). 0.0015 (8). 0.200
【解析】
【分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60s时反应达到平衡,根据反应方程式N2O42NO2计算△c(N2O4),进而计算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60s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2).20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起始浓度-△c(N2O4),根据v=计算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3).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为等效平衡,按化学计量数换算到四氧化二氮一边,满足c(N2O4)=0.100mol/L。
【详解】(1).四氧化二氮生成二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N2O42NO2,由表中数据可知,60s时反应达平衡,c(NO2)=0.120mol/L,
N2O4 2NO2
浓度变化:0.060mol/L 0.120mol/L
所以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为×100%=60%,60s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所以c3=a=b=(0.100-0.060)mol/L=0.040mol/L,40s时c(N2O4)=0.050mol/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此时c(NO2)=(0.100-0.050)mol/L×2=0.100mol/L,所以c2=0.100mol/L>c3=a=b=0.040mol/L,故答案为:N2O4 2NO2;60;>;=;=;
(2).由表中数据可知,20s时,c(NO2)=0.060mol/L,则
N2O4 2NO2,
浓度变化:0.030mol/L 0.060mol/L
所以20s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0.100mol/L−0.030mol/L=0.070mol/L;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2O4)==0.0015mol/(L⋅s),故答案为:0.070;0.0015;
(3). 若在相同情况下最初向该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气体,要达到上述同样的平衡状态,为等效平衡,按化学计量数换算到N2O4一边,要满足c(N2O4)=0.100mol/L,则
N2O4 2NO2,
0.100mol/L 0.200mol/L,故答案为:0.200。
13.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ΔH<0 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__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3)在850℃时,若设x=5.0和x=6.0,其他物质的投料不变,当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分别为a%、b%,则a____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1). 小于 (2). 逆反应 (3). x<3.0 (4). 小于
【解析】
【分析】
(1).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2).①.反应混合物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都为1,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浓度商Qc,根据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关系判断;②.用x表示出浓度商Qc,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应满足浓度商Qc<K,据此计算判断;(3). 加入6mol氢气所达到的平衡,可以看成在加入5mol氢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氢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再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判断。
【详解】(1). CO(g)+H2O(g)CO2(g)+H2(g)为放热反应,在850℃时,K=1,升高温度到950℃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即达到平衡时K小于1,故答案为:小于;
(2).①. 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当x=5.0时,因CO(g)+H2O(g)CO2(g)+H2(g)化学计量数均为1,可以利用物质的量代替平衡浓度求浓度商,Qc==>K=1,平衡逆向移动,故答案为:逆反应;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应满足Qc小于K,Qc=<1,x<3.0,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小于3.0,故答案为:x<3.0;
(3).加入6mol氢气所达到的平衡,可以看成在加入5mol氢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氢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移动的结果是降低这种增大的幅度,但平衡后氢气的体积分数还是大于原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即a%<b%,故答案为:小于。
14.一密封体系中发生下列反应:N2 +3H2 2NH3 ΔH<0,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曲线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时间段时,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答案】 (1). t0~t1、t2~t4、t5~t6 (2). 升高温度 (3). 加了催化剂 (4). 降低压强 (5). A
【解析】
(1)根据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知,在图中t0~t1、t2~t3、t3~t4、t5~t6反应都处于平衡状态;(2)根据图可知,t1时刻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可以判断是恒容条件下增加了氮气或是氢气;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同等程度的变大,平衡不移动,所以可以推断是使用了催化剂;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且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可以推断是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3)t0~t1和t2~t3这两个时间段相比,由于在t1时刻增加了氮气或是氢气,体系压强增大,氨气的百分含量升高,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同等程度的变大,平衡不移动,所以可以推断是使用了催化剂,氨气含量不变,t4时刻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氨气含量增加,所以氨的体积分数最高的是t5~t6,答案选D。
点睛:注意化学平衡图像的解答注意事项:先拐先平,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其次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15.现有反应A(g)+B(g)2C(g),已知1molA与1molB反应达平衡时生成0.4molC.
(1)同温同压下,2molA与2molB反应达平衡时生成_______molC。
(2)恒温恒容下,2molA与2molB反应达平衡时生成_______molC。
【答案】 (1). 0.8 (2). 0.8
【解析】
【分析】
该反应为等体积的可逆反应,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判断各小题。
【详解】(1). A(g)+B(g) 2C(g)为等体积的可逆反应,同温同压下,开始时通入2molA和2molB与开始时通入1molA和1molB,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为等效平衡,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所以同温同压下,2molA与2molB反应达平衡时生成0.8molC,故答案为:0.8;
(2). A(g)+B(g)2C(g)为等体积的可逆反应,恒温恒容下,开始时通入2molA和2molB与开始时通入1molA和1molB,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为等效平衡,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所以恒温恒容下,2molA与2molB反应达平衡时生成0.8molC,故答案为:0.8。
【点睛】本题考查等效平衡,根据等效平衡的含义和判断方法即可进行解答,除了利用等效平衡原理判断,还可以根据温度相同时,平衡常数不变,利用平衡三段式法计算得出结论,试题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