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命题人:唐诗江 解题人:唐诗江 2017.12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Na-23、Mn-55、S-32、Ba-137
一、选择题(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 B.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C.氯乙烷、氯乙烯常温下是气体 D.甲烷在1500℃高温下分解成炭黑和氢气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呈碱性的是:
A.NH3 • H2O B. AlCl3 C. NaHCO3 D.NaOH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B. CH4Si的结构式:
C.羟基(-OH)的电子式: D.含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
4.有关下列技术手段或仪器在化学研究中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历程
B.用元素分析仪确定有机物中所含的元素
C.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研究有机物的结构
D.用电子天平可直接称出某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
5.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下列防护方法中正确的是:
A.在精密机床的铁床上安装铜螺钉
B.在排放海水的钢铁阀门上用导线连接一块石墨,一同浸入海水中
C.在海轮舷上用铁丝系住锌板浸在海水里
D.在地下输油的铸铁管上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6.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
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新制的氯水放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溶液的pH会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实验室可用向浓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来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压缩容器的体积),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 ΔH >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 · mol-1,则任何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
反应生成1 mol H2O(l)的热效应均为57.3 kJ· mol-1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 2C(s)+O2(g)=2CO(g) ΔH2,则ΔH1< ΔH2
9.已知反应:X(s)+3Y(g)2Z(g) △H=+a kJ·mol-1。在一定条件下达化学平衡时,
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v(Z)正=2v(X)逆 B.吸收的热量可能为a kJ
C.n (X) : n (Y) : n (Y)不变 D.密闭容器中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10.已知反应:H2(g)+I2(g)2HI(g) △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 mol ,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温度不变、乙降低温度 B.甲中加入0.1 mol He,乙不改变
C.甲增加0.1 mol H2,乙增加0.1 mol I2(g) D.甲降低温度,乙温度不变
11.下列有关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凡是通式相同且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两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12.某有机物6.2 g在O2中充分燃烧,只生成8.8 g CO2和3.6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仅含有C、H两元素 B.该化合物中C、H个数比为2∶3
C.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该化合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13.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不可能生成2,2,3—三甲基戊烷的烃是:
A.HCCCH(CH3)C(CH3)3 B.CH2=CHC(CH3)2CH(CH3)2
C.(CH3)3CC(CH3)=CHCH3 D.(CH3)3CCH(CH3)CH=CH2
14.下列图示所表示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15.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与热的NaOH溶液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与热的浓硫酸、浓硝酸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在酸性KMnO4溶液中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热的NaOH醇溶液制环己烯;由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制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制苯甲酸和乙醇
16.2015年央视“3 • 15特别行动”又曝光了河南一些地方“瘦肉精”事件。“瘦肉精”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已知某种“瘦肉精”含有克伦特罗(Clenbuterol),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克伦特罗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17ON2Cl2
B.1 mol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最多消耗2 mol NaOH
C.该物质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有6个吸收峰
D.该物质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等
放 电
充 电
1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
电压。高铁电池总反应为:3Zn(OH)2+2Fe(OH)3+4KOH 3Zn+2K2FeO4+8H2O。
下列各种叙述中,其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3Zn(OH)2+6e-=3Zn+6OH-
B.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Fe(OH)3+10OH--6e-=2FeO4 2-+8H2O
C.放电时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导线→正极→电解质溶液→负极
D.放电时,若有1 mol Zn消耗,用该原电池电解水时,理论上产生22.4 L H2
18.已知 ①:CO(g)+CuO(s) CO2(g)+Cu(s); ②:H2(g)+CuO(s) Cu(s)+H2O(g);
在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 该温度下③:CO(g)+H2O(g) CO2(g)+H2(g)
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与反应①和②的平衡常数K1和K2关系为:K=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若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K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若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H2的浓度一定不变
19.已知反应:4CO(g)+2NO2(g)N2(g)+4CO2(g) ΔH<0。在一定温度下,向2 L密闭
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和NO2。 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的量对平衡时N2体积分数的影响
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
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1
A.一定温度、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可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平衡
B.在图1表示反应的能量图中,若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则E和ΔH 都减小
C.图2中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0.03 mol · L-1 · min-1,从11 min起其它
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 L,则n(NO2)的变化曲线为d
D.若图3中T1和T2表示温度,对应的温度下平衡常数为K1、K2,则:T1>T2,K1>K2
20.某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下列有关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c(HCl)>c(CH3COOH) B.c(Cl-)=c(CH3COO-)
C.等体积的上述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H2多
D.等体积的两溶液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盐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多
2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试剂
分离方法
①
乙烷(乙烯)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②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③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④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A.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22.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将硫酸铝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最后得到固体是硫酸铝(若该条件下硫酸铝不分解)
B.酸溶液与碱溶液完全反应时,反应后的溶液可能呈中性、酸性或碱性
C.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冶炼铝,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D.氯化铜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铁,可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pH值,过滤
23.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 一氯取代物只有1种 B. 中的所有C原子可能
处于同一平面中
C.结构为 最多只有5个C原子同一直线
D.萘结构简式: ,若其二元取代物有10种,则其六元取代物也有10种
24.常温下,向25 mL 0.1 mol · L-1弱碱MOH溶液中逐滴
滴加0.2 mol · L-1 的盐酸,溶液中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b点,离子浓度大小:c(OH-)>c(H+)>c(M+)>c(Cl-)
B.在d点,c(Cl-)=2c(MOH)+2c(M+)=0.1 mol · L-1
C.在c点,滴加盐酸的体积:V(HCl)>12.5 mL
D.在MOH溶液中,MOH的电离方程式为:MOH=M++OH-
25.常温下10 mL某气态烃与40 mL O2(足量)混合,烃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反应前的状况,
测得残余气体的体积为25 mL。则下列烃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CH4 B.C2H6 C.C3H6 D.C3H8
26.(9分)某有机物X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结构简式为:
(1)X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中含有官能团:酯基、 (写名称)。
(3)X可能发生多种反应,下列有关X发生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
B.在铜作催化剂时加热,可被氧气氧化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C.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D.在铁作催化剂时,可跟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4)写出X跟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方程式 。
(5)比X分子少2个C原子的同系物Y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一种结构简式 。
① 苯环上只有对位两个取代基; ② 水解产物遇氯化铁溶液显色;
③ 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 Cl原子不与苯环直接连接。
27.(9分)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来
温度[来
973 K
1173 K
① Fe(s)+CO2(g) FeO(s)+CO(g)
K1
1.47
2.15
② Fe(s)+H2O(g) FeO(s)+H2(g)
K2
2.38
1.67
③ CO(g) +H2O(g) CO2 (g) +H2(g)
K3
?
?
(1)反应②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关系,则K3 = (用K1、K2表示)。
(3)反应③能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4)反应①达到平衡时再加入少量铁粉,平衡将 (填“正向移动”、
“不移动”或“逆向移动”);铁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要使反应 ③ 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升高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设法减少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0 t1 t2 t / min
c(CO) / mol·L-1
2
1
(6)在反应③中保持一定的
温度和压强时,CO的浓度与
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
保持温度不变,在t1时刻将
容器的体积迅速地压缩到原来
的一半,到t2时刻达到新平衡。
在右图中画出t1至t2时刻CO2
浓度的变化曲线图。
28.按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题(本题有4小题,共12分):
(1)常温下,NaHCO3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原因(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
(2)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可能存在下列四种情况:
A.c(Cl-)>c(NH4+)>c(OH-)>c(H+) B.c(Cl-)>c(NH4+)>c(H+)>c(O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① 上述四种情况中肯定不存在的是 (填写编号)。
② 若只有一种溶质,则是哪种情况? (填写编号)。
③ C中的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分别是 (写化学式)。
(3)室温下,次氯酸、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Ka(HClO)=3×10-8;Ka1(H2CO3)=4.3×10-7、
Ka2(H2CO3)=5.6×10-11。写出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
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
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IO3-+5I-+3H2O。
① 直流电源的左端是 极(填“阴”、“阳”、“正”或“负”)。
② 写出该电解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
29.(10分)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新型漂泊、消毒剂,广泛应用与农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和饱和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过氧化尿素。反应的方程式为:
CO(NH2)2+H2O2 CO(NH2)2·H2O2。
分子式
外观
热分解温度
熔点
溶解性
CO(NH2)2·H2O2
白色晶体
45℃
75~85℃
易溶于水、有机溶剂
合成过氧化尿素的流程及反应装置图如图:
(1)仪器X名称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 (填“a”或“b”)口出来。
(2)该反应的温度控制30℃而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3)若实验室制得少量该晶体,普通过滤后需用冷水洗涤,洗涤操作是:
。
(4)准确称取1.000 g产品放入250 mL的锥形瓶中,加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再加入2 mL 6 mol· L-1 H2SO4,用0.2000 mol· 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
至终点时消耗了18.00 mL(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回答下列各问题:
① 滴定终点的判断: 。
② 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③ 若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得的过氧化尿素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0.(10分)某有机物E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有机物E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后,溶液显紫色,
且有机物E的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结构。有机物A在热的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
有机物N可转化为G、F,且生成产物G、F物质的量之比为1∶3,1 mol G与足量的金属钠
反应产生H2 33.6 L(标准状况)。各物质间的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无机产物省略):
已知:① —ONa连在烃基上不会被氧化; ②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OH不稳定。
(1)E的结构简式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B、F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化合物A、G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C.一定条件下,F与G反应生成N,还可生成分子组成为C7H12O5和C5H10O4的化合物
D.从A到M过程中,涉及到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和缩聚反应
(3)写出B转化为C和D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 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 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H3CHO
CH3COOH
CH3COOCH2CH3
O2
催化剂
CH3CH2OH
浓H2SO4
(5)已知:。设计以CH2=CHCH3为原料制备G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
参考答案:BCBDC CBDAD DDBCD DBBCB ACDBB
26.(9分)(1)C10H11O3Cl (1分) (2)氯原子、羟基(2分) (3)B、D(2分)
OOCH
Cl—CHOH
(2分) (5) (2分)
27.(9分)(1)放热(1分)
0 t1 t2 t / min
c(CO) / mol·L-1
2
1
K2
K1
(2) (1分)
(3)△H<0(1分)
(4)减小(1分)
(5)BD(2分)
(6)(2分)
28.(12分)(1)碱性(1分)
HCO3-+H2OH2CO3+OH-比HCO3-CO32-+H+程度高(2分)
(2)① A(1分) ② B(1分) ③ NH4Cl、HCl(2分)
(3)CO2+ClO-+H2O=HClO+HCO3-(2分)
通电
(4)① 正(1分) ② KI+3H2O KIO3+3H2↑ (2分)
29.(10分)(1)三颈烧瓶(1分) b (1分) (2)防止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2分)
(3)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晶体表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2分)
(4) ①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变(1分)
② 84.6% (2分) ③ 偏低(1分)
29.(10分)(1) (2分) (2)D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2017-2018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命题人:唐诗江 解题人:唐诗江 2017.12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Na-23、Mn-55、S-32、Ba-137
一、选择题(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5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 B.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C.氯乙烷、氯乙烯常温下是气体 D.甲烷在1500℃高温下分解成炭黑和氢气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呈碱性的是:
A.NH3 • H2O B. AlCl3 C. NaHCO3 D.NaOH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B. CH4Si的结构式:
C.羟基(-OH)的电子式: D.含8个中子的碳原子的核素符号:
4.有关下列技术手段或仪器在化学研究中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化学反应的历程
B.用元素分析仪确定有机物中所含的元素
C.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研究有机物的结构
D.用电子天平可直接称出某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
5.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下列防护方法中正确的是:
A.在精密机床的铁床上安装铜螺钉
B.在排放海水的钢铁阀门上用导线连接一块石墨,一同浸入海水中
C.在海轮舷上用铁丝系住锌板浸在海水里
D.在地下输油的铸铁管上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6.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
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7.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新制的氯水放置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溶液的pH会减小
B.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C.实验室可用向浓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来快速制取氨气
D.增大压强(压缩容器的体积),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
8.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 ΔH > 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H+(aq)+OH-(aq)=H2O(l) ΔH=-57.3 kJ · mol-1,则任何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
反应生成1 mol H2O(l)的热效应均为57.3 kJ· mol-1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 2C(s)+O2(g)=2CO(g) ΔH2,则ΔH1< ΔH2
9.已知反应:X(s)+3Y(g)2Z(g) △H=+a kJ·mol-1。在一定条件下达化学平衡时,
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v(Z)正=2v(X)逆 B.吸收的热量可能为a kJ
C.n (X) : n (Y) : n (Y)不变 D.密闭容器中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10.已知反应:H2(g)+I2(g)2HI(g) △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 mol ,乙中加入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温度不变、乙降低温度 B.甲中加入0.1 mol He,乙不改变
C.甲增加0.1 mol H2,乙增加0.1 mol I2(g) D.甲降低温度,乙温度不变
11.下列有关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凡是通式相同且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B.两种化合物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两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几种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12.某有机物6.2 g在O2中充分燃烧,只生成8.8 g CO2和3.6 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仅含有C、H两元素 B.该化合物中C、H个数比为2∶3
C.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D.该化合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13.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不可能生成2,2,3—三甲基戊烷的烃是:
A.HCCCH(CH3)C(CH3)3 B.CH2=CHC(CH3)2CH(CH3)2
C.(CH3)3CC(CH3)=CHCH3 D.(CH3)3CCH(CH3)CH=CH2
14.下列图示所表示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15.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与热的NaOH溶液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与热的浓硫酸、浓硝酸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在酸性KMnO4溶液中制苯甲酸
C.由氯代环己烷热的NaOH醇溶液制环己烯;由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制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在热的稀硫酸溶液中制苯甲酸和乙醇
16.2015年央视“3 • 15特别行动”又曝光了河南一些地方“瘦肉精”事件。“瘦肉精”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已知某种“瘦肉精”含有克伦特罗(Clenbuterol),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克伦特罗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2H17ON2Cl2
B.1 mol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最多消耗2 mol NaOH
C.该物质的1H核磁共振谱图中有6个吸收峰
D.该物质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等
放 电
充 电
1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
电压。高铁电池总反应为:3Zn(OH)2+2Fe(OH)3+4KOH 3Zn+2K2FeO4+8H2O。
下列各种叙述中,其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3Zn(OH)2+6e-=3Zn+6OH-
B.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Fe(OH)3+10OH--6e-=2FeO4 2-+8H2O
C.放电时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导线→正极→电解质溶液→负极
D.放电时,若有1 mol Zn消耗,用该原电池电解水时,理论上产生22.4 L H2
18.已知 ①:CO(g)+CuO(s) CO2(g)+Cu(s); ②:H2(g)+CuO(s) Cu(s)+H2O(g);
在相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 该温度下③:CO(g)+H2O(g) CO2(g)+H2(g)
的平衡常数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与反应①和②的平衡常数K1和K2关系为:K=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若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K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若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H2的浓度一定不变
19.已知反应:4CO(g)+2NO2(g)N2(g)+4CO2(g) ΔH<0。在一定温度下,向2 L密闭
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O和NO2。 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3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的量对平衡时N2体积分数的影响
图2表示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时
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1
A.一定温度、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可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平衡
B.在图1表示反应的能量图中,若加入适当的催化剂,则E和ΔH 都减小
C.图2中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CO)=0.03 mol · L-1 · min-1,从11 min起其它
条件不变,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 L,则n(NO2)的变化曲线为d
D.若图3中T1和T2表示温度,对应的温度下平衡常数为K1、K2,则:T1>T2,K1>K2
20.某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下列有关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c(HCl)>c(CH3COOH) B.c(Cl-)=c(CH3COO-)
C.等体积的上述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H2多
D.等体积的两溶液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盐酸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多
2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质
试剂
分离方法
①
乙烷(乙烯)
酸性KMnO4溶液
洗气
②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分液
③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④
苯(苯酚)
浓溴水
过滤
A.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22.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不正确的是:
A.将硫酸铝溶液加热蒸干、灼烧,最后得到固体是硫酸铝(若该条件下硫酸铝不分解)
B.酸溶液与碱溶液完全反应时,反应后的溶液可能呈中性、酸性或碱性
C.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冶炼铝,加入冰晶石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点
D.氯化铜溶液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铁,可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pH值,过滤
23.下列各种说法中,其中正确的是:
A. 一氯取代物只有1种 B. 中的所有C原子可能
处于同一平面中
C.结构为 最多只有5个C原子同一直线
D.萘结构简式: ,若其二元取代物有10种,则其六元取代物也有10种
24.常温下,向25 mL 0.1 mol · L-1弱碱MOH溶液中逐滴
滴加0.2 mol · L-1 的盐酸,溶液中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b点,离子浓度大小:c(OH-)>c(H+)>c(M+)>c(Cl-)
B.在d点,c(Cl-)=2c(MOH)+2c(M+)=0.1 mol · L-1
C.在c点,滴加盐酸的体积:V(HCl)>12.5 mL
D.在MOH溶液中,MOH的电离方程式为:MOH=M++OH-
25.常温下10 mL某气态烃与40 mL O2(足量)混合,烃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反应前的状况,
测得残余气体的体积为25 mL。则下列烃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CH4 B.C2H6 C.C3H6 D.C3H8
26.(9分)某有机物X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结构简式为:
(1)X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中含有官能团:酯基、 (写名称)。
(3)X可能发生多种反应,下列有关X发生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共热能发生消去反应
B.在铜作催化剂时加热,可被氧气氧化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C.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D.在铁作催化剂时,可跟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4)写出X跟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方程式 。
(5)比X分子少2个C原子的同系物Y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一种结构简式 。
① 苯环上只有对位两个取代基; ② 水解产物遇氯化铁溶液显色;
③ 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 Cl原子不与苯环直接连接。
27.(9分)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来
温度[来
973 K
1173 K
① Fe(s)+CO2(g) FeO(s)+CO(g)
K1
1.47
2.15
② Fe(s)+H2O(g) FeO(s)+H2(g)
K2
2.38
1.67
③ CO(g) +H2O(g) CO2 (g) +H2(g)
K3
?
?
(1)反应②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关系,则K3 = (用K1、K2表示)。
(3)反应③能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4)反应①达到平衡时再加入少量铁粉,平衡将 (填“正向移动”、
“不移动”或“逆向移动”);铁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5)要使反应 ③ 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
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升高温度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设法减少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
0 t1 t2 t / min
c(CO) / mol·L-1
2
1
(6)在反应③中保持一定的
温度和压强时,CO的浓度与
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若
保持温度不变,在t1时刻将
容器的体积迅速地压缩到原来
的一半,到t2时刻达到新平衡。
在右图中画出t1至t2时刻CO2
浓度的变化曲线图。
28.按要求回答下列各小题(本题有4小题,共12分):
(1)常温下,NaHCO3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原因(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
(2)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可能存在下列四种情况:
A.c(Cl-)>c(NH4+)>c(OH-)>c(H+) B.c(Cl-)>c(NH4+)>c(H+)>c(O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① 上述四种情况中肯定不存在的是 (填写编号)。
② 若只有一种溶质,则是哪种情况? (填写编号)。
③ C中的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分别是 (写化学式)。
(3)室温下,次氯酸、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Ka(HClO)=3×10-8;Ka1(H2CO3)=4.3×10-7、
Ka2(H2CO3)=5.6×10-11。写出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
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
蓝色逐渐变浅。已知:3I2+6OH-=IO3-+5I-+3H2O。
① 直流电源的左端是 极(填“阴”、“阳”、“正”或“负”)。
② 写出该电解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
29.(10分)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新型漂泊、消毒剂,广泛应用与农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和饱和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过氧化尿素。反应的方程式为:
CO(NH2)2+H2O2 CO(NH2)2·H2O2。
分子式
外观
热分解温度
熔点
溶解性
CO(NH2)2·H2O2
白色晶体
45℃
75~85℃
易溶于水、有机溶剂
合成过氧化尿素的流程及反应装置图如图:
(1)仪器X名称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 (填“a”或“b”)口出来。
(2)该反应的温度控制30℃而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
(3)若实验室制得少量该晶体,普通过滤后需用冷水洗涤,洗涤操作是:
。
(4)准确称取1.000 g产品放入250 mL的锥形瓶中,加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再加入2 mL 6 mol· L-1 H2SO4,用0.2000 mol· 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
至终点时消耗了18.00 mL(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回答下列各问题:
① 滴定终点的判断: 。
② 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③ 若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得的过氧化尿素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0.(10分)某有机物E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有机物E中滴加氯化铁溶液后,溶液显紫色,
且有机物E的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两种结构。有机物A在热的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
有机物N可转化为G、F,且生成产物G、F物质的量之比为1∶3,1 mol G与足量的金属钠
反应产生H2 33.6 L(标准状况)。各物质间的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无机产物省略):
已知:① —ONa连在烃基上不会被氧化; ② 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2个-OH不稳定。
(1)E的结构简式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B、F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化合物A、G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C.一定条件下,F与G反应生成N,还可生成分子组成为C7H12O5和C5H10O4的化合物
D.从A到M过程中,涉及到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和缩聚反应
(3)写出B转化为C和D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A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 含有苯环,且苯环上的一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② 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且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H3CHO
CH3COOH
CH3COOCH2CH3
O2
催化剂
CH3CH2OH
浓H2SO4
(5)已知:。设计以CH2=CHCH3为原料制备G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注:合成路线的书写格式参照如下示例流程图:
参考答案:BCBDC CBDAD DDBCD DBBCB ACDBB
26.(9分)(1)C10H11O3Cl (1分) (2)氯原子、羟基(2分) (3)B、D(2分)
OOCH
Cl—CHOH
(2分) (5) (2分)
27.(9分)(1)放热(1分)
0 t1 t2 t / min
c(CO) / mol·L-1
2
1
K2
K1
(2) (1分)
(3)△H<0(1分)
(4)减小(1分)
(5)BD(2分)
(6)(2分)
28.(12分)(1)碱性(1分)
HCO3-+H2OH2CO3+OH-比HCO3-CO32-+H+程度高(2分)
(2)① A(1分) ② B(1分) ③ NH4Cl、HCl(2分)
(3)CO2+ClO-+H2O=HClO+HCO3-(2分)
通电
(4)① 正(1分) ② KI+3H2O KIO3+3H2↑ (2分)
29.(10分)(1)三颈烧瓶(1分) b (1分) (2)防止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2分)
(3)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晶体表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2分)
(4) ①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变(1分)
② 84.6% (2分) ③ 偏低(1分)
29.(10分)(1) (2分) (2)D (2分)
(3)
(2分)
(4) (2分)
(5) (2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