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厦门双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期中考地理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4:30~16:30)
说明:请把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把II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Ⅰ卷(选择题,56分)
本卷共40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A. 1月的山顶
B. 1月的山麓
C. 7月的山顶
D. 7月的山麓
2. 该山位于
A. 浙江省
B. 四川省
C. 青海省
D. 吉林省
3. 导致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 晴天多,降水较少
C. 山谷风出现频率低
D. 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体气温垂直变化及影响因素。
【1题详解】
由图可知,1月份,该山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20°C, 1月份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7月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10°C,7月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2题详解】
根据图中曲线,该山1月份山麓地带平均气温大于0°C,小于4°C,说明该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根据山脉海拔高度约4000米,说明该山海拔较高,而东南沿海的山脉海拔低,可推测该山应在四川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浙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海拔较低,故A错误。青海在我国西北地区,吉林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下。故CD错误。
【3题详解】
冬季风影响显著导致近地面地区气温下降严重,最可能会导致温度垂直变化小,故D项正确。A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是1月气温低的原因,不会影响气温垂直变率,故A项错误。B项, 晴天多,降水较少是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差值大的原因。但无法解释1500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小,故B项错误。C项,山谷风出现频率低是与昼夜的温差变化相关,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山体的纬度位置,一般通过山麓自然带来进行判断,该题中没有自然带,便依据山麓地带的气温来进行判断。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下左图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下右图示意该地采用攀爬网种植山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甲、乙、丙、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
B. 有利于田间排水
C. 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D. 便于果实的收获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特征可知,丁处西北部有山丘,对冬季风有阻挡;南部为谷地地形,光照条件好,且位于缓坡,便于排水,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甲、丙位于山的北坡,光照条件差,乙位于山谷,排水条件差。所以选D。
【5题详解】
攀爬网由网状物构成,利于山药生长过程中缠绕,同时山药吸光,攀爬网对太阳光照的阻挡小,利于芍药的充分采光。所以选C。
【点睛】等高线图判读是要关注以下几个特征:①等高线数值大小,反映地势高低;②等高线数值变化,反映地势变化;③等高线形状和走向,反映地形类型;④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大小。
中山站(69022'S,76022'E)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下图示意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
速日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1月,中山站一天中平均风速最小时
A. 惠灵顿(41017'S,174046'E)烈日当空
B. 朗伊尔(78013'N,15033'E)阳光明媚
C. 上海(31014'N,121029'E)夕阳西下
D. 伊基托斯(3042'S,73012'W)旭日东升
7. 中山站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原因主要是7月
A. 平均气温较高 B. 气温日较差较小
C. 极地高压较强 D. 副极地低压较弱
8. 导致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天气状况 B. 太阳辐射 C. 海拔高度 D. 地面状况
【答案】6. D 7. C 8. B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山站经度是76022'E,位于东5区。1月,中山站一天中平均风速最小时区时是16时。此时,惠灵顿(41017'S,174046'E)的区时是23时,正值夜晚,A错。朗伊尔(78013'N,15033'E)位于北极圈内,此时是极夜现象,B错。上海(31014'N,121029'E)的区时是19时,1月份日落在18点前,已经是晚上,C错。伊基托斯(3042'S,73012'W)的区时是6时,位于赤道附近,可能是旭日东升,D对。
【7题详解】
中山站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原因主要是7月南半球是冬季,极地高压势力的影响强,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C对。冬季平均气温较低,A错。气温日较差不是风速季节差异有主要原因,B错。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风速强弱的原因,D错。
【8题详解】
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对。天气状况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海拔高度、地面状况没有季节差异,C、D错。
考点:区时计算,区域风速季节差异的原因,风速日变化的主导因素。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四季多年平均天数,图中的季节是依据候(连续平均气温的高低为指标)来划分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城市中,最早进入春季的是( )
A. 武汉 B. 上海
C. 郑州 D. 青岛
10. 北京秋季起始日期大约为( )
A. 8月中旬 B. 9月上旬
C. 9月下旬 D. 10月中旬
11. 福州冬季天数远少于南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较低
B. 海拔较低
C. 受海洋调节明显
D. 冬季风影响较弱
【答案】9. A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的季节是以候(连续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为指标来划分的,纬度越低,候温值越高,根据图示纬度,选项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武汉,最早进入春季的是武汉,A对。其它城市纬度较高,进入春季较晚,B、C、D错。
【10题详解】
7月份是北半球最热月,代表北半球夏季。我国夏季一般指6-8月,北京夏季长102天,超出天数一半在9月份,约在9月初,北京秋季起始日期大约处于9月上旬,B对。A、C、D错。
【11题详解】
福州西侧有武夷山,山脉阻挡,冬季风对福州的影响小,气温较高,冬季天数远少于南昌的最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影响较小,D对。福州纬度位置较低也是影响因素,不是冬季天数差异大的主要原因,A错。海拔高度、海洋调节作用影响造成的差异小,B、C错。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处等积温线弯曲主要原因是
A. 位于河流谷地 B. 海拔高度较大
C. 年降水量较少 D. 受夏季风影响
13. 图中东部与西部相比
A. 人口密度较小 B. 水热条件较差
C. 环境人口容量小 D. 自然带较单一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分析,图示区域为横断山区到四川盆地之间,甲处位于川西高原山区,山高谷深。甲处等积温线向低值区弯曲,积温较东西两侧高,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河谷地区海拔低,温度较高,积温高,故A项正确,B项错误。年降水量较少及夏季风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故CD项错误。综合分析,A项正确。
【13题详解】
图中东部四川盆地与西部川西高原山地相比
A. 东部海拔低、地形较平坦,环境容量较大,人口密度较大,A项错误;
B. 东部海拔低积温高,水热条件较好,B项错误;
C.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C项错误;
D. 东部地形较单一,地势起伏较小,垂直差异不明显,自然带较单一,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下图是福建省气象台2015年4月9日8时发布的未来4天(96小时)福建省降水量预报。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4. 造成此次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热带气旋 D. 反气旋
15. 制作该天气预报图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和RS B. GIS和GPS
C. GIS D. RS
【答案】14. A 15. C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降水天气过程从西北部或北部向东南部或南部逐渐推移,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应是冷气团,南部是暖气团,所以该天气系统是冷气团推着暖气团移动,应是冷锋天气,A对。暖锋降水是暖气团推动前进,B错。气旋降水应是由沿海向内陆移动,且降水量差异形态呈环形,C错。反气旋不带来降雨,D错。
【15题详解】
制作该天气预报图需要对各地的降雨量情况进行分析、处理,需要将政区图,降水量图等图层进行叠加。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C对。GPS功能是定位、导航,RS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信息,A、B、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某地质科考队前往内蒙古巴丹湖(39.2°N,101.6°E)考察,2018年1月7日到达时恰逢日落。考察发现:巴丹湖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图a),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图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科考队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
A. 16:00 B. 17:00 C. 18:00 D. 19:00
17. 与西湖相比,东湖( )
A. 盐度较低,水位较高 B. 盐度较低,水位较低
C. 盐度较高,水位较高 D. 盐度较高,水位较低
18. 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推断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 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B. 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 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D. 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答案】16. C 17. A 18.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6题详解】
1月7日科考队到达时恰逢日落,1月份是冬季,该地纬度约40°N,日落时间约17点。该地纬度是101°E,北京时间约为18:00,C对。其它时间差距较大,A、B、D错误。
【17题详解】
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与西湖相比,东湖位于沙丘的东南方向,是背风坡,风力弱,蒸发慢,盐度较低,水位较高,A对。西湖表面风力强,蒸发快,盐分积累多,所以盐度较高,水位较低,B、C、D错。
【18题详解】
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迎风坡一侧是缓坡,背风坡一侧是陡坡。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D对。A、B、C错
【点睛】1月份北半球是冬季,该地纬度约40°N,日落时间约17点。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只有从风力影响湖水蒸发的角度分析。沙丘形态迎风坡一侧是缓坡,背风坡一侧是陡坡。
下表为石家庄、武汉、杭州、福州四个城市4月16日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9. 表中数字所代表的城市正确的是( )
A. ①—武汉 B. ②—杭州
C. ③—石家庄 D. ④—福州
20. 该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如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答案】19. B 20. C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7.由题干可知,此时为4月1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从表中可以计算出①昼长为12:47,②为12:56,③为12:56,④为13:12,因此①可能为福州,④可能为石家庄。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15:30,武汉市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则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动车朝太阳方向前进,所以C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
A. 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 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 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 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23. 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
A. 河流输沙量增大 B. 湖泊面积减少
C. 植被覆盖率提高 D. 降水强度变大
【答案】21. A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比较1880—1945年,的沙洲0米线位置,①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A对。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扩大,说明堆积速率大,B、C、D错。故答案选A。
【22题详解】
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拓宽,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 ,A错。沙洲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B错。北航道泥沙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C错。 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D对。故答案选D项。
【23题详解】
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C对,B错误;河流输沙量减小,A错。与降水强度无关,D错。故答案选C项。
“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些诗句常常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强降雨。这面的山坡大雨倾盆,那面的山坡却风和日丽,说得夸张一些,就是“牛背雨”。它由夏季降雨云团分布不均、地面受热不均造成 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高大复杂的地形或地物容易使其生成,现在一些城市的“牛背雨”日趋显著。
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24. “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A. 午夜到日出 B. 日出到正午
C. 午后到傍晚 D. 日落到午夜
25. 城市更容易生成“牛背雨”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小气旋 B. 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小型反气旋
C.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加剧蒸腾作用 D. 城市湿地增加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加
【答案】24. C 25. 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24题详解】
“牛背雨”是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一天中正午过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故午后到傍晚“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故选C。
【25题详解】
城市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对流运动强烈,小气旋更容易生成“牛背雨”。反气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减少。故选A。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河口堆积着大量天然冰川泥,冰川泥泥质细腻,被公认为世界上品质最优的天然“绿色”泥类面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区域南部沿海的自然带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苔原带
27. 该区域冰川广布的原因是( )
A. 水汽充足 B. 河流众多
C. 森林密布 D. 地势高峻
28. 甲河河口天然泥泥质细腻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岸暖流顶托作用
B. 冰川搬运作用强
C. 河口沼泽沉降强
D. 甲河河口流速较慢
【答案】26. A 27. A 28. D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河流地貌
【26题详解】
图中区域南部位于40°~60°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
【27题详解】
形成冰川的条件是降水丰富,气温低,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A正确;从图中等高线数值会判断出该地地势并不高峻;河流众多、森林密布不是冰川形成的条件
【28题详解】
由材料“甲河河口堆积着大量天然冰川泥”可知,河口天然泥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原因是河口流速较慢,颗粒较细,D正确。
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下图示意1950—2010年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及其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9. 中国大陆沿海岸线总长度减少最明显的时段为
A. 1960—1970年 B. 1970—1980年 C. 1980—1990年 D. 1990—2000年
30. 导致自然岸线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海水侵蚀增强 C. 海湾岸线开发 D. 流域植被破坏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1960~1970年自然岸线长度明显减少,但自然岸线比例基本不变,说明人工岸线也同步明显减少,所以中国大陆沿海岸线总长度减少最明显的时段为1960~1970年。
【30题详解】
由于我国海湾岸线开发速度加快,人工海岸增多,导致我国自然岸线比例变化不断下降。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澳大利亚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31. 拍摄者位于树的 ( )
A. 东侧 B. 西侧 C. 南侧 D. 北侧
32. 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
A. 5:00 B. 9:30 C. 16:30 D. 19:00
【答案】31. A 32. C
【解析】
考查方向的判读,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太阳方向与物影的关系。
【3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正午太阳多在北部天空。已知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拍摄者正面朝向图片,即图中右侧树叶茂盛,可以判断右侧是正北方向。故拍摄者位于树的东侧,A正确。故选A。
【3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拍摄者正面朝向图片,树木右侧是正北方向。则树影此时朝向东南,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是下午时间,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16:30,C对。故选C。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在该水源地内
A. 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 水田海拔高度都低于旱地
C. 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 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34. 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 扩大高山灌丛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控制水田面积 D. 扩大梯田面积
35. 该水源地,最有可能位于
A. 长江三峡谷地 B. 青藏高原 C. 汉江谷地 D. 江南丘陵
【答案】33. A 34. B 35. C
【解析】
【33题详解】
A项,阴坡所有覆被比重均小于阳坡,且阴坡水田和砾石地比重非常小,说明其地势较陡,不适宜开辟水田,故A项正确;
B项,由题中的统计图分析,当地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阴坡和阳坡,旱地也是主要分布在河谷、阴坡和阳坡,所以阴坡、阳坡的水田海拔可能会高于河谷的旱地,故B项说法错误;
C项,根据材料,石砾地大部分分布于河谷之中,并非大多分布于山坡上,故C项错误;
D项,根据材料,河谷中的阔叶林面积比重最小,但不能说河谷中的阔叶林的面积最小,还要看河谷、阴坡、阳坡的面积大小,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4题详解】
A项,阳坡的高山灌丛面积最大,不适宜再扩大,A项错误;
B项,该地阳坡有大面积的裸地、旱地、石砾地,对水土的保持能力有限,遇到暴雨时期,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应该是防治水土流失,B项正确;
C项,阳坡水田面积比重较小,因此造成其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水田开发, C项错误;
D项,扩大梯田面积,增加开垦,破坏植被,易加重水土流失,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35题详解】
A项,长江三峡谷地山高谷深,河流水量大,水位高,河谷地区不利于耕地开发,与题干中土地利用类型不一致,A项错误;
B项,南水北调西线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耕地面积小,无箭竹分布,图示该地有较大的耕地面积及箭竹等亚热带植物,所以不可能是西线工程所在的青藏高原。B项错误;
C项, 该地水田和旱田并存,阔叶林和灌丛面积类似,可以判断该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汉江谷地。C项正确;
D项,该水源地有高山灌丛草甸,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所以不可能为东线工程,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大洲沿35°纬线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①、⑤两地沿岸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洋流 B. 地形 C. 植被 D. 大气环流
37. 有关图中序号所在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受暖流影响 B. ②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 ③区为潘帕斯草原,畜牧业发达 D. ⑤处沿海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36. D 37. A
【解析】
根据图中的地形分析,该大洲西部为高大的高原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结合纬度为350分析,只有北美洲大陆符合这一地形特征。
【36题详解】
①地位于北美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⑤地为该纬度的大陆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所以两地沿岸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不同,故D项正确。
【37题详解】
根据分析,该地为北美大陆。
A. ①地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气候受暖流影响,A项正确;
B. ②地是阿巴拉契亚山,位于美洲板块内部,B项错误;
C. ③区为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项错误;
D. ⑤处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D项错误。
综合分析,A项正确。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P值为
A. 16 B. 20 C. 24 D. 28
39. 该月,甲地
A. 受沿岸暖流影响,气温高于乙地 B. 受温暖西风影响,气温高于乙地
C. 因地势比乙高,气温低于乙地 D. 因气压比乙高,气温低于乙地
40. 与黄河相比,M河
A. 流域面积较小 B. 径流量较小
C. 水位变化较大 D. 含沙量较小
【答案】38. B 39. C 40. D
【解析】
【38题详解】
由图中数值分析, P位于200C到240C之间的闭合等温线,因P区域位于河流源头,为美国西部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根据“高高、低低”原则,P值应该和低值相等,所以为200C,故B项正确。
【39题详解】
甲地位于等温线200C以北,低于200C,乙地位于等温线200C以南,高于200C,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故AB项错误;甲地位于西部山地,乙地位于东部沿海,因甲地地势比乙高,气温低于乙地,C项正确;因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所以同一水平面气压比乙高。原说法因果倒置,故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40题详解】
与黄河相比,图中M河为密西西比河。
A. 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322万Km2比黄河75万Km2较大,A项错误;
B. 密西西比河径流量5800亿立方米较黄河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大,B项错误;
C. 流域降水多,水位变化较小,C项错误;
D. 密西西比河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Ⅱ卷(综合题,44分)
本卷四大题,共44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隆宝湿地是黑颈鹤的高原繁殖地,每年秋季黑颈鹤克服重重障碍飞往纳帕海越冬,次年春季又返回隆宝湿地,两地间往返时间约1个月,如图所示。
(1)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
(3)推测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纳帕海迁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答案】(1)为淡水湿地,水面宽广,水深适宜,夏半年水草繁盛,食物丰富,利于黑颈鹤栖息;海拔高,人烟稀少;天敌较少。
(2)隆宝湿地海拔较高,冬季寒冷,食物短缺。纳帕海纬度与海拔较低,冬季水温较高;冬季为枯水期,水深适宜,利于黑颈鹤摄食。
(3) 穿越崇山峻岭,多恶劣天气;人为偷猎捕杀;(大型雕类等)天敌威胁;人类活动导致沿途食物减少。
【解析】
(1)根据材料提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习性,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所以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需要从湿地环境、天敌情况、食物丰富程度等方面回答。
(2)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主要原因,通过对比两地冬季气温、食物和水深等方面的不同,读图可知纳帕海纬度低冬季温度较高,食物较丰富,纳帕海的冬季为枯水期,水深60cm,与隆宝湿地的水深差不多,利于黑颈鹤摄食。
(3)读图可知,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纳帕海迁徙过程中,需要穿越崇山峻岭,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多恶劣天气,同时还会遇到人为偷猎捕杀和天敌威胁,人类活动导致沿途食物减少也会成为重要的障碍。
42.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示意某黑土优质区。21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
【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因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美国中部黑土区的分布、形成及保护等信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的成因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经纬度,图示黑土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西北部,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分析有机质来源、有机质分解等因素。该地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来源广;纬度高,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最终形成肥沃的黑土。
(2)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种植面积扩大,过度开垦导致森林、草地破坏,植被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失去植被保护,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形成黑风暴。初夏汛期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从而导致黑土侵蚀严重。
(3)滴灌为节水灌溉,有利于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度干燥,抑制沙尘,减轻风力对土壤侵蚀。滴灌便于控制水量,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冲刷土壤。
【点睛】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高分解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温度低分解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
4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1)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2)分析珀斯冬季多大风的原因。
(3)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
【答案】(1)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2)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S~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3)图示地区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风能密度低、不稳定,风电成本较高。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珀斯位于大陆西岸,西临海洋,东连大陆上面积广大的沙漠。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陆地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2)珀斯位于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3)图示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根据图例,图示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开发成本低。区域的风能密度低,不稳定,风电成本高。
【考点】区域风向日变化特点的成因,冬季风力强的原因,风能开发比重小的原因。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答案】(1)当地光照强,冬暖夏热,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降水丰富,阴雨天气多,挡风、避雨;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可以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廊屋的作用。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而且由于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因此,桥梁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同时由于该地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建设廊屋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本题主要考查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甲处山洪的强度来分析,分析中侧重主从该地的降水、河道和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梁能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峭,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林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读图分析可知,采伐区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因此木材的运输主要靠水路运输,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流速快,便于运输;秋季该地降水少,气候干燥,降水少,利于木料晾干。
【点睛】桥梁加廊屋的作用可从当地的气候及桥梁建筑材料入手分析,侧重方便行人及桥梁本身的养护。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甲处山洪的强度来分析,分析中侧重主从该地的降水、河道和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夏伐秋晾”的安排主要考虑气候条件对伐木运输及晾晒的影响。
厦门双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期中考地理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4:30~16:30)
说明:请把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把II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Ⅰ卷(选择题,56分)
本卷共40题,每小题1.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A. 1月的山顶
B. 1月的山麓
C. 7月的山顶
D. 7月的山麓
2. 该山位于
A. 浙江省
B. 四川省
C. 青海省
D. 吉林省
3. 导致该山1500m以下l月气温垂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
A.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B. 晴天多,降水较少
C. 山谷风出现频率低
D. 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体气温垂直变化及影响因素。
【1题详解】
由图可知,1月份,该山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20°C, 1月份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7月山顶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10°C,7月山麓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约8°C。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2题详解】
根据图中曲线,该山1月份山麓地带平均气温大于0°C,小于4°C,说明该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根据山脉海拔高度约4000米,说明该山海拔较高,而东南沿海的山脉海拔低,可推测该山应在四川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浙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海拔较低,故A错误。青海在我国西北地区,吉林在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下。故CD错误。
【3题详解】
冬季风影响显著导致近地面地区气温下降严重,最可能会导致温度垂直变化小,故D项正确。A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是1月气温低的原因,不会影响气温垂直变率,故A项错误。B项, 晴天多,降水较少是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差值大的原因。但无法解释1500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小,故B项错误。C项,山谷风出现频率低是与昼夜的温差变化相关,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山体的纬度位置,一般通过山麓自然带来进行判断,该题中没有自然带,便依据山麓地带的气温来进行判断。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其地下根茎可食、可入药,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下左图示意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下右图示意该地采用攀爬网种植山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甲、乙、丙、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
B. 有利于田间排水
C. 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D. 便于果实的收获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特征可知,丁处西北部有山丘,对冬季风有阻挡;南部为谷地地形,光照条件好,且位于缓坡,便于排水,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甲、丙位于山的北坡,光照条件差,乙位于山谷,排水条件差。所以选D。
【5题详解】
攀爬网由网状物构成,利于山药生长过程中缠绕,同时山药吸光,攀爬网对太阳光照的阻挡小,利于芍药的充分采光。所以选C。
【点睛】等高线图判读是要关注以下几个特征:①等高线数值大小,反映地势高低;②等高线数值变化,反映地势变化;③等高线形状和走向,反映地形类型;④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大小。
中山站(69022'S,76022'E)位于南极大陆沿海地区。下图示意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
速日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1月,中山站一天中平均风速最小时
A. 惠灵顿(41017'S,174046'E)烈日当空
B. 朗伊尔(78013'N,15033'E)阳光明媚
C. 上海(31014'N,121029'E)夕阳西下
D. 伊基托斯(3042'S,73012'W)旭日东升
7. 中山站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原因主要是7月
A. 平均气温较高 B. 气温日较差较小
C. 极地高压较强 D. 副极地低压较弱
8. 导致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天气状况 B. 太阳辐射 C. 海拔高度 D. 地面状况
【答案】6. D 7. C 8. B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山站经度是76022'E,位于东5区。1月,中山站一天中平均风速最小时区时是16时。此时,惠灵顿(41017'S,174046'E)的区时是23时,正值夜晚,A错。朗伊尔(78013'N,15033'E)位于北极圈内,此时是极夜现象,B错。上海(31014'N,121029'E)的区时是19时,1月份日落在18点前,已经是晚上,C错。伊基托斯(3042'S,73012'W)的区时是6时,位于赤道附近,可能是旭日东升,D对。
【7题详解】
中山站7月平均风速大于1月的原因主要是7月南半球是冬季,极地高压势力的影响强,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C对。冬季平均气温较低,A错。气温日较差不是风速季节差异有主要原因,B错。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因素形成,不是风速强弱的原因,D错。
【8题详解】
中山站1月和7月平均风速日变化差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对。天气状况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海拔高度、地面状况没有季节差异,C、D错。
考点:区时计算,区域风速季节差异的原因,风速日变化的主导因素。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四季多年平均天数,图中的季节是依据候(连续平均气温的高低为指标)来划分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下列城市中,最早进入春季的是( )
A. 武汉 B. 上海
C. 郑州 D. 青岛
10. 北京秋季起始日期大约为( )
A. 8月中旬 B. 9月上旬
C. 9月下旬 D. 10月中旬
11. 福州冬季天数远少于南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较低
B. 海拔较低
C. 受海洋调节明显
D. 冬季风影响较弱
【答案】9. A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的季节是以候(连续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为指标来划分的,纬度越低,候温值越高,根据图示纬度,选项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武汉,最早进入春季的是武汉,A对。其它城市纬度较高,进入春季较晚,B、C、D错。
【10题详解】
7月份是北半球最热月,代表北半球夏季。我国夏季一般指6-8月,北京夏季长102天,超出天数一半在9月份,约在9月初,北京秋季起始日期大约处于9月上旬,B对。A、C、D错。
【11题详解】
福州西侧有武夷山,山脉阻挡,冬季风对福州的影响小,气温较高,冬季天数远少于南昌的最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影响较小,D对。福州纬度位置较低也是影响因素,不是冬季天数差异大的主要原因,A错。海拔高度、海洋调节作用影响造成的差异小,B、C错。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处等积温线弯曲主要原因是
A. 位于河流谷地 B. 海拔高度较大
C. 年降水量较少 D. 受夏季风影响
13. 图中东部与西部相比
A. 人口密度较小 B. 水热条件较差
C. 环境人口容量小 D. 自然带较单一
【答案】12. A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分析,图示区域为横断山区到四川盆地之间,甲处位于川西高原山区,山高谷深。甲处等积温线向低值区弯曲,积温较东西两侧高,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河谷地区海拔低,温度较高,积温高,故A项正确,B项错误。年降水量较少及夏季风影响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故CD项错误。综合分析,A项正确。
【13题详解】
图中东部四川盆地与西部川西高原山地相比
A. 东部海拔低、地形较平坦,环境容量较大,人口密度较大,A项错误;
B. 东部海拔低积温高,水热条件较好,B项错误;
C.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C项错误;
D. 东部地形较单一,地势起伏较小,垂直差异不明显,自然带较单一,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下图是福建省气象台2015年4月9日8时发布的未来4天(96小时)福建省降水量预报。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4. 造成此次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热带气旋 D. 反气旋
15. 制作该天气预报图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GPS和RS B. GIS和GPS
C. GIS D. RS
【答案】14. A 15. C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降水天气过程从西北部或北部向东南部或南部逐渐推移,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应是冷气团,南部是暖气团,所以该天气系统是冷气团推着暖气团移动,应是冷锋天气,A对。暖锋降水是暖气团推动前进,B错。气旋降水应是由沿海向内陆移动,且降水量差异形态呈环形,C错。反气旋不带来降雨,D错。
【15题详解】
制作该天气预报图需要对各地的降雨量情况进行分析、处理,需要将政区图,降水量图等图层进行叠加。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IS,C对。GPS功能是定位、导航,RS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信息,A、B、D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某地质科考队前往内蒙古巴丹湖(39.2°N,101.6°E)考察,2018年1月7日到达时恰逢日落。考察发现:巴丹湖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图a),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图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科考队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
A. 16:00 B. 17:00 C. 18:00 D. 19:00
17. 与西湖相比,东湖( )
A. 盐度较低,水位较高 B. 盐度较低,水位较低
C. 盐度较高,水位较高 D. 盐度较高,水位较低
18. 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推断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 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B. 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 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D. 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答案】16. C 17. A 18.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6题详解】
1月7日科考队到达时恰逢日落,1月份是冬季,该地纬度约40°N,日落时间约17点。该地纬度是101°E,北京时间约为18:00,C对。其它时间差距较大,A、B、D错误。
【17题详解】
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与西湖相比,东湖位于沙丘的东南方向,是背风坡,风力弱,蒸发慢,盐度较低,水位较高,A对。西湖表面风力强,蒸发快,盐分积累多,所以盐度较高,水位较低,B、C、D错。
【18题详解】
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迎风坡一侧是缓坡,背风坡一侧是陡坡。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D对。A、B、C错
【点睛】1月份北半球是冬季,该地纬度约40°N,日落时间约17点。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只有从风力影响湖水蒸发的角度分析。沙丘形态迎风坡一侧是缓坡,背风坡一侧是陡坡。
下表为石家庄、武汉、杭州、福州四个城市4月16日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9. 表中数字所代表的城市正确的是( )
A. ①—武汉 B. ②—杭州
C. ③—石家庄 D. ④—福州
20. 该日北京时间15:30,王先生在武汉某动车站拍摄照片(如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启动出发,据图判断该列车的行驶方向是(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南 D. 西北
【答案】19. B 20. C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7.由题干可知,此时为4月1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从表中可以计算出①昼长为12:47,②为12:56,③为12:56,④为13:12,因此①可能为福州,④可能为石家庄。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京时间15:30,武汉市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则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动车朝太阳方向前进,所以C正确。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
A. 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 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 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 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23. 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
A. 河流输沙量增大 B. 湖泊面积减少
C. 植被覆盖率提高 D. 降水强度变大
【答案】21. A 22. D 23.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比较1880—1945年,的沙洲0米线位置,①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A对。②、③、④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扩大,说明堆积速率大,B、C、D错。故答案选A。
【22题详解】
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拓宽,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 ,A错。沙洲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B错。北航道泥沙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C错。 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D对。故答案选D项。
【23题详解】
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C对,B错误;河流输沙量减小,A错。与降水强度无关,D错。故答案选C项。
“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些诗句常常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强降雨。这面的山坡大雨倾盆,那面的山坡却风和日丽,说得夸张一些,就是“牛背雨”。它由夏季降雨云团分布不均、地面受热不均造成 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高大复杂的地形或地物容易使其生成,现在一些城市的“牛背雨”日趋显著。
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24. “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A. 午夜到日出 B. 日出到正午
C. 午后到傍晚 D. 日落到午夜
25. 城市更容易生成“牛背雨”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小气旋 B. 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小型反气旋
C.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加剧蒸腾作用 D. 城市湿地增加使空气中的水汽增加
【答案】24. C 25. 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应用。
【24题详解】
“牛背雨”是小范围内空气对流此强彼弱引起。一天中正午过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故午后到傍晚“牛背雨”出现概率最大。故选C。
【25题详解】
城市气流受高楼大厦阻挡形成,对流运动强烈,小气旋更容易生成“牛背雨”。反气旋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城市绿地湿地面积减少。故选A。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河口堆积着大量天然冰川泥,冰川泥泥质细腻,被公认为世界上品质最优的天然“绿色”泥类面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区域南部沿海的自然带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苔原带
27. 该区域冰川广布的原因是( )
A. 水汽充足 B. 河流众多
C. 森林密布 D. 地势高峻
28. 甲河河口天然泥泥质细腻的主要原因是( )
A. 沿岸暖流顶托作用
B. 冰川搬运作用强
C. 河口沼泽沉降强
D. 甲河河口流速较慢
【答案】26. A 27. A 28. D
【解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河流地貌
【26题详解】
图中区域南部位于40°~60°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正确。
【27题详解】
形成冰川的条件是降水丰富,气温低,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A正确;从图中等高线数值会判断出该地地势并不高峻;河流众多、森林密布不是冰川形成的条件
【28题详解】
由材料“甲河河口堆积着大量天然冰川泥”可知,河口天然泥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原因是河口流速较慢,颗粒较细,D正确。
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下图示意1950—2010年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自然岸线长度及其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9. 中国大陆沿海岸线总长度减少最明显的时段为
A. 1960—1970年 B. 1970—1980年 C. 1980—1990年 D. 1990—2000年
30. 导致自然岸线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 B. 海水侵蚀增强 C. 海湾岸线开发 D. 流域植被破坏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1960~1970年自然岸线长度明显减少,但自然岸线比例基本不变,说明人工岸线也同步明显减少,所以中国大陆沿海岸线总长度减少最明显的时段为1960~1970年。
【30题详解】
由于我国海湾岸线开发速度加快,人工海岸增多,导致我国自然岸线比例变化不断下降。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澳大利亚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31. 拍摄者位于树的 ( )
A. 东侧 B. 西侧 C. 南侧 D. 北侧
32. 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
A. 5:00 B. 9:30 C. 16:30 D. 19:00
【答案】31. A 32. C
【解析】
考查方向的判读,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太阳方向与物影的关系。
【3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正午太阳多在北部天空。已知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拍摄者正面朝向图片,即图中右侧树叶茂盛,可以判断右侧是正北方向。故拍摄者位于树的东侧,A正确。故选A。
【3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拍摄者正面朝向图片,树木右侧是正北方向。则树影此时朝向东南,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应是下午时间,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16:30,C对。故选C。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下表为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在该水源地内
A. 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 水田海拔高度都低于旱地
C. 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 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34. 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 扩大高山灌丛面积 B. 防治水土流失
C. 控制水田面积 D. 扩大梯田面积
35. 该水源地,最有可能位于
A. 长江三峡谷地 B. 青藏高原 C. 汉江谷地 D. 江南丘陵
【答案】33. A 34. B 35. C
【解析】
【33题详解】
A项,阴坡所有覆被比重均小于阳坡,且阴坡水田和砾石地比重非常小,说明其地势较陡,不适宜开辟水田,故A项正确;
B项,由题中的统计图分析,当地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阴坡和阳坡,旱地也是主要分布在河谷、阴坡和阳坡,所以阴坡、阳坡的水田海拔可能会高于河谷的旱地,故B项说法错误;
C项,根据材料,石砾地大部分分布于河谷之中,并非大多分布于山坡上,故C项错误;
D项,根据材料,河谷中的阔叶林面积比重最小,但不能说河谷中的阔叶林的面积最小,还要看河谷、阴坡、阳坡的面积大小,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4题详解】
A项,阳坡的高山灌丛面积最大,不适宜再扩大,A项错误;
B项,该地阳坡有大面积的裸地、旱地、石砾地,对水土的保持能力有限,遇到暴雨时期,易发生水土流失,所以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应该是防治水土流失,B项正确;
C项,阳坡水田面积比重较小,因此造成其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水田开发, C项错误;
D项,扩大梯田面积,增加开垦,破坏植被,易加重水土流失,D项错误。
综合分析,B项正确。
【35题详解】
A项,长江三峡谷地山高谷深,河流水量大,水位高,河谷地区不利于耕地开发,与题干中土地利用类型不一致,A项错误;
B项,南水北调西线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耕地面积小,无箭竹分布,图示该地有较大的耕地面积及箭竹等亚热带植物,所以不可能是西线工程所在的青藏高原。B项错误;
C项, 该地水田和旱田并存,阔叶林和灌丛面积类似,可以判断该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汉江谷地。C项正确;
D项,该水源地有高山灌丛草甸,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所以不可能为东线工程,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大洲沿35°纬线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①、⑤两地沿岸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洋流 B. 地形 C. 植被 D. 大气环流
37. 有关图中序号所在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受暖流影响 B. ②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 ③区为潘帕斯草原,畜牧业发达 D. ⑤处沿海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答案】36. D 37. A
【解析】
根据图中的地形分析,该大洲西部为高大的高原山地,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结合纬度为350分析,只有北美洲大陆符合这一地形特征。
【36题详解】
①地位于北美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⑤地为该纬度的大陆西岸,形成地中海气候,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所以两地沿岸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不同,故D项正确。
【37题详解】
根据分析,该地为北美大陆。
A. ①地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经过,气候受暖流影响,A项正确;
B. ②地是阿巴拉契亚山,位于美洲板块内部,B项错误;
C. ③区为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项错误;
D. ⑤处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D项错误。
综合分析,A项正确。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7月等温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P值为
A. 16 B. 20 C. 24 D. 28
39. 该月,甲地
A. 受沿岸暖流影响,气温高于乙地 B. 受温暖西风影响,气温高于乙地
C. 因地势比乙高,气温低于乙地 D. 因气压比乙高,气温低于乙地
40. 与黄河相比,M河
A. 流域面积较小 B. 径流量较小
C. 水位变化较大 D. 含沙量较小
【答案】38. B 39. C 40. D
【解析】
【38题详解】
由图中数值分析, P位于200C到240C之间的闭合等温线,因P区域位于河流源头,为美国西部山地,海拔高气温较低。根据“高高、低低”原则,P值应该和低值相等,所以为200C,故B项正确。
【39题详解】
甲地位于等温线200C以北,低于200C,乙地位于等温线200C以南,高于200C,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故AB项错误;甲地位于西部山地,乙地位于东部沿海,因甲地地势比乙高,气温低于乙地,C项正确;因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所以同一水平面气压比乙高。原说法因果倒置,故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40题详解】
与黄河相比,图中M河为密西西比河。
A. 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322万Km2比黄河75万Km2较大,A项错误;
B. 密西西比河径流量5800亿立方米较黄河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大,B项错误;
C. 流域降水多,水位变化较小,C项错误;
D. 密西西比河流域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较小,D项正确。
综合分析,D项正确。
Ⅱ卷(综合题,44分)
本卷四大题,共44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隆宝湿地是黑颈鹤的高原繁殖地,每年秋季黑颈鹤克服重重障碍飞往纳帕海越冬,次年春季又返回隆宝湿地,两地间往返时间约1个月,如图所示。
(1)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
(3)推测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纳帕海迁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答案】(1)为淡水湿地,水面宽广,水深适宜,夏半年水草繁盛,食物丰富,利于黑颈鹤栖息;海拔高,人烟稀少;天敌较少。
(2)隆宝湿地海拔较高,冬季寒冷,食物短缺。纳帕海纬度与海拔较低,冬季水温较高;冬季为枯水期,水深适宜,利于黑颈鹤摄食。
(3) 穿越崇山峻岭,多恶劣天气;人为偷猎捕杀;(大型雕类等)天敌威胁;人类活动导致沿途食物减少。
【解析】
(1)根据材料提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习性,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雏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所以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需要从湿地环境、天敌情况、食物丰富程度等方面回答。
(2)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主要原因,通过对比两地冬季气温、食物和水深等方面的不同,读图可知纳帕海纬度低冬季温度较高,食物较丰富,纳帕海的冬季为枯水期,水深60cm,与隆宝湿地的水深差不多,利于黑颈鹤摄食。
(3)读图可知,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纳帕海迁徙过程中,需要穿越崇山峻岭,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多恶劣天气,同时还会遇到人为偷猎捕杀和天敌威胁,人类活动导致沿途食物减少也会成为重要的障碍。
42.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示意某黑土优质区。21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
【答案】(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种植面积扩大,导致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初夏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3)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因土壤过度干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美国中部黑土区的分布、形成及保护等信息,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的成因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经纬度,图示黑土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西北部,从气候角度分析,主要分析有机质来源、有机质分解等因素。该地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植被生长,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来源广;纬度高,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最终形成肥沃的黑土。
(2)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种植面积扩大,过度开垦导致森林、草地破坏,植被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失去植被保护,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形成黑风暴。初夏汛期时,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从而导致黑土侵蚀严重。
(3)滴灌为节水灌溉,有利于保持黑土水分,防止旱季土壤过度干燥,抑制沙尘,减轻风力对土壤侵蚀。滴灌便于控制水量,防止过度灌溉造成水土流失,冲刷土壤。
【点睛】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高分解快,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温度低分解慢,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
4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1)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2)分析珀斯冬季多大风的原因。
(3)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的原因。
【答案】(1)珀斯西临海洋,东连面积广大的沙漠(大陆);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2)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S~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3)图示地区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风能密度低、不稳定,风电成本较高。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珀斯位于大陆西岸,西临海洋,东连大陆上面积广大的沙漠。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白天,陆地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
(2)珀斯位于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
(3)图示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根据图例,图示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开发成本低。区域的风能密度低,不稳定,风电成本高。
【考点】区域风向日变化特点的成因,冬季风力强的原因,风能开发比重小的原因。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答案】(1)当地光照强,冬暖夏热,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降水丰富,阴雨天气多,挡风、避雨;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可以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廊屋的作用。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而且由于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因此,桥梁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同时由于该地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建设廊屋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本题主要考查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甲处山洪的强度来分析,分析中侧重主从该地的降水、河道和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梁能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峭,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林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读图分析可知,采伐区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因此木材的运输主要靠水路运输,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流速快,便于运输;秋季该地降水少,气候干燥,降水少,利于木料晾干。
【点睛】桥梁加廊屋的作用可从当地的气候及桥梁建筑材料入手分析,侧重方便行人及桥梁本身的养护。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甲处山洪的强度来分析,分析中侧重主从该地的降水、河道和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夏伐秋晾”的安排主要考虑气候条件对伐木运输及晾晒的影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