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展开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年级月考(二)理科综合试题-化学
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监考老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S-32 Cl-35.5 Cu-64 Sn-119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物理小识》中说:“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
B. 青矾宜密闭保存,防止氧化变质
C. 青矾燃烧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
D. “青矾厂气”可能是CO和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青矾”是绿矾,化学式为FeSO4·7H2O,《物理知识》中考查FeSO4·7H2O受热分解,FeSO4·7H2O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
【详解】“青矾”是绿矾,化学式为FeSO4·7H2O,《物理知识》中考查FeSO4·7H2O受热分解,FeSO4·7H2O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2FeSO4·7H2OFe2O3+SO3↑+SO2↑+14H2O;
A、根据绿矾分解方程式,赤色固体可能为Fe2O3,故A说法正确;
B、+2价Fe容易被氧气氧化,因此青矾密闭保存,防止氧化变质,故B说法正确;
C、过程中Fe的化合价升高,部分S的化合价降低,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发生转移,故C说法正确;
D、青矾厂气为SO2和SO3,故D说法错误。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CH3COOC2H5在稀硫酸中水解可得到的乙醇分子数为NA
B. pH=1的H2SO3溶液中,含有0.1 NA个H+
C. 1 mol Fe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3NA
D. 常温常压下,56g丙烯与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4NA个碳原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酯的水解反应与酯化反应互为可逆反应,酯不能完全水解,所以1 mol CH3COOC2H5在稀硫酸中水解得到的乙醇分子数小于NA,A错误;
B.pH=1的H2SO3溶液中c(H+)=1mol/L,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H+的数目,B错误;
CFe与稀硫酸反应产生FeSO4,1 mol Fe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转移2NA个电子;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Fe(NO3)3,1 mol Fe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C错误;
D.丙烯与环丁烷最简式都是CH2,式量是14,常温常压下,56g丙烯与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最简式的物质的量为56g÷14g/mol=4mol,所以其中含有的C原子数为4NA个,D正确;
故合理选项D。
3.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等的酚类物质可来源于煤的干馏
B.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全部变为了氨基酸
C. 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直馏汽油
D. 涤纶、有机玻璃、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煤的干馏可得到煤焦油,煤焦油分馏可得到酚类物质,A正确
B.豆浆煮沸,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水解,蛋白质水解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B错误;
C.苯和直馏汽油都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因此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C错误;
D.光导纤维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无机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KIO3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利用“KIO3氧化法”制备KIO3包括以下两个反应:①11KClO3+6I2+3H2O=6KH(IO3)2+3Cl2↑+5KCl
② 2KH(IO3)2+KOH=2KIO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表明氧化性:KH(IO3)2>KClO3
B. 反应①中每转移4mol电子生成2.24L Cl2
C.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碘盐,溶液会变蓝
D 可用焰色反应实验证明碘盐中含有钾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所以反应①物质的氧化性:KClO3>KH(IO3)2,A错误;
B.Cl2所处的外界条件不知,无法由物质的量计算气体的体积,B错误;
C.淀粉与碘单质变蓝,而与碘盐不变蓝,C错误;
D.焰色反应用于检验不同金属元素,钾的焰色为紫色,所以可用焰色反应实验证明碘盐中含有钾元素,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实验室用含有杂质(FeO、Fe2O3)的废CuO制备胆矾晶体,经历了下列过程(已知 Fe3+在 pH=5时沉淀完全).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 步骤②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
B. 步骤②不能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
C. 步骤④为过滤,步骤⑤蒸发结晶
D. 步骤③用 CuCO3代替CuO也可调节溶液的pH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步骤②为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故A正确;
B. 若步骤②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引入杂质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等,难以除去,同时会生成NO气体,所以步骤②不能用氯水、硝酸等强氧化剂代替H2O2,故B正确;
C. 步骤④为过滤,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晶体步骤应该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不是蒸发结晶,所以步骤⑤蒸发结晶错误,故C错误;
D. CuCO3和CuO都与溶液中H+反应,起到调节溶液pH的作用,并不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点睛】制备胆矾晶体流程:样品与足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加入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铁,然后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使Fe3+水解而生成Fe(OH)3沉淀,得到硫酸铜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
B | 将铜粉加入1.0mol/L Fe2(SO4)3溶液中 |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C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无液态铝滴落 | 金属铝的熔点高 |
D | 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 | 溶液中出现凝胶 | 酸性:HCl>H2SiO3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生成硝酸亚铁;
B.Cu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铜离子;
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l的外面;
D.盐酸酸性强,可生成硅酸。
【详解】A.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生成硝酸亚铁,则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血红色,A错误;
B.由于Fe3+氧化性强,Fe3+与Cu会发生反应:2Fe3++Cu=2Fe2++Cu2+,与金属活动性无关,不能比较金属性强弱,B错误;
C.氧化铝的熔点高,Al的熔点比较低,Al2O3包裹在Al的外面,使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C错误;
D.试管里出现凝胶说明盐酸酸性强,生成了难溶性的硅酸,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7.实验室处理含FeBr3废催化剂的溶液,可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3。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制取Cl2 | 使Br-转化为Br2 | 分离出溴的苯溶液 | 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干获得无水FeCl3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备Cl2时必须使用浓盐酸,稀盐酸还原性弱,不与二氧化锰反应,A错误;
B.通入氯气使Br-转化为Br2时,进气导管应该为长导管,图示操作方法不合理,B错误;
C.苯的密度小于水,混合液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用装置丙分液时,先放出下层的水层,到两层液体分界面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从上口倒出溴的苯溶液,该操作方法合理,C正确;
D.Fe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HCl,HCl易挥发,直接加热促进了铁离子水解,最后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无法获得无水FeCl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二、非选择题
8.四氯化锡可用作媒染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备四氯化锡(部分夹持装置略去)。
有关信息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2)用甲装置制氯气,MnO4-被还原为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将装置如图连接好,检查气密性,慢慢滴入浓盐酸,待观察到______(填现象)后,开始加热丁装置,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继续加热丁装置,此时继续加热丁装置的目的是: ①促进氯气与锡反应; ②_________。
(4)乙装置的作用 __________,如果缺少乙装置,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己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防止空气中CO2气体进入戊装置
B.除去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C.防止水蒸气进入戊装置的试管中使产物水解
D.防止空气中O2进入戊装置的试管中使产物氧化
(5)反应中用去锡粒1.19g,反应后在戊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2.04g 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3). 丁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 (4). 使SnCl4气化,利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5).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6). Sn+2HCl=SnCl2+H2↑ (7). BC (8). 78%
【解析】
【分析】
在甲装置在用高锰酸钾晶体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通过乙装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杂质,然后在丙装置中干燥氯气,在丁装置中Cl2与Sn反应制取SnCl4,SnCl4极易水解,应在无水环境下进行进行,反应生成SnCl4为气态,在戊处冷凝收集得到液态SnCl4,干燥管中碱石灰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收集SnCl4的试管使其水解,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由仪器装置图可知A为蒸馏烧瓶;
(2)A中发生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3)当整个装置中充满氯气时,即丁装置充满黄绿色气体,再加热熔化锡粒合成SnCl4,加热丁装置,促进氯气与锡反应,使生成的SnCl4气化,有利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便于在戊处冷却收集;
(4)乙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杂质HCl气体,如果缺少乙装置,可能产生的后果是:HCl与Sn反应,发生Sn+2HCl=SnCl2+H2↑,导致SnCl4产率降低,且氯气与氢气反应可能发生爆炸;己装置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同时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防止进入收集SnCl4的试管使其水解,故选项合理序号是BC;
(5)反应消耗Sn的质量是1.19g,其物质的量n(Sn)==0.01mol,根据Sn原子守恒,则理论生成SnCl4物质的量为0.01mol,则SnCl4的产率为=78%。
点睛】
9.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业流程如图:
(1)步骤I中将卤水酸化,再通入Cl2,是为了防止Cl2与碱反应,写出Cl2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2)步骤I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II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__________。
(3)实验室保存液溴时,通常在盛液溴的试剂瓶中加少量的水,这与液溴的_____性质有关(填写序号)。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挥发性 D.密度比水大
(4)步骤II中将吹出的溴蒸汽用纯碱溶液吸收时还有CO2生成,写出吸收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5)步骤II中通入热空气吹出的Br2用纯碱溶液吸收前先经过NaBr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6)步骤III中蒸馏出工业溴后残留液的主要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7)步骤III中若使用硝酸酸化,缺点是_________。
【答案】 (1). Cl2+2OH-=ClO-+Cl-+H2O (2). 富集溴元素 (3). CD (4). 3CO32-+3Br2=3CO2+5Br-+BrO3- (5). 除去未反应完的氯气 (6). Na2SO4 (7). 可能会生成氮氧化物气体污染空气
【解析】
【分析】
(1)Cl2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l-、ClO-和H2O;
(2)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浓度很低,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3)溴单质具有易挥发性和在水中溶解度比较小分析;
(4)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结合转移电子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
(5)根据Cl2与NaBr反应制取Br2,从Cl2反应程度上分析;
(6)NaBr、NaBrO3、H2SO4发生归中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分析;
(7)根据硝酸的强氧化性分析。
【详解】(1)Cl2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产生Cl-、ClO-和H2O,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O-+Cl-+H2O;
根据流程分析可知:海水通过一定方法淡化得到淡水和卤水,卤水加入氧化剂氧化溴离子为单质溴,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的是溴单质的易挥发性,再利用酸溶液中溴酸根离子和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溴单质,
(2)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浓度很低,如果直接蒸馏,生产成本较高,不利于工业生产,步骤Ⅰ中已获得游离态的溴,步骤Ⅱ又将之转变成化合态的溴,其目的是富集溴元素,降低成本;
(3)溴单质在室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易挥发,由于其密度比水大,且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实验室保存液溴时,通常在盛液溴的试剂瓶中加少量的水形成水封,故合理选项是CD;
步骤Ⅱ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就是利用溴的挥发性,故答案为:C;
(4)根据流程图及题目叙述可知Br2在Na2CO3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产生NaBr、NaBrO3、CO2,该反应中Br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5价,其最小公倍数是5,再结合原子守恒或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O32-+3Br2=3CO2+5Br-+BrO3-;
(5)上述流程中吹出的溴蒸气是Cl2与NaBr反应产生的,因此溴蒸气中可能含有过量的未反应的氯气,步骤II中通入热空气吹出的Br2用纯碱溶液吸收前先经过NaBr溶液,可以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除去未反应完的氯气;
(6)步骤II反应产生的NaBr、NaBrO3与硫酸混合,发生反应:5NaBr+NaBrO3+3H2SO4=3Na2SO4+3Br2+3H2O,反应产生的Br2被蒸出,所以步骤III中蒸馏出工业溴后残留液的主要溶质是Na2SO4;
(7)步骤III中若使用硝酸酸化,由于硝酸不仅具有酸性,而且还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将NaBr氧化为Br2或更高价态的化合物,HNO3被还原产生NO、NO2等氧化物,导致环境污染。
【点睛】本题考查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涉及物质的保存、氧化还原反应、物质成分的判断等知识点,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基本理论是解答关键。从整体上分析流程,明确每一步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基本操作,再逐一分析判断。
10.铍铜是广泛应用于制造高级弹性元件的良好合金。某科研小组从某旧铍铜元件(含25%BeO、71%CuS、少量FeS和SiO2)中回收铍和铜两种金属的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i.铍、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能形成BeO22-;ii.常温下部分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物 | Cu(OH)2 | Fe(OH)3 | Mn(OH)2 |
溶度积常数(Ksp) | 2.2×10-20 | 4.0×10-38 | 2.1×10-13 |
(1)用NaOH溶液溶解铍铜元件步骤中提高溶解率的措施是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滤液A的主要成分除NaOH外,还有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I中含铍化合物与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写出反应I中生成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滤液C中含NaCl、BeCl2和少量HCl。为提纯BeCl2,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填字母)。
a.加入过量的氨水 b.通入过量的CO2 c.加入过量的NaOH
d.加入适量的HCl e.洗涤 f.过滤
(4)MnO2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元素氧化为硫单质,写出反应II中Cu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该小组从1kg该种旧铍铜元件中回收得到433g Cu,则该流程Cu的产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搅拌、升温加热、将元件研磨成粉末、增加碱液的浓度(写出两种即可) (2). Na2BeO2、Na2SiO3 (3). BeO22-+4H+=Be2++2H2O (4). Na2SiO3+2HCl=2NaCl+H2SiO3↓ (5). afed (6). 2H2SO4+CuS+MnO2=S+MnSO4+CuSO4+2H2O (7). 91.5%
【解析】
【分析】
废旧铍铜元件(含25%BeO、71%CuS、少量FeS和SiO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过滤,根据题目信息可知BeO属于两性氧化物,CuS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因此滤液A成分是NaOH、Na2SiO3、Na2BeO2,滤渣B为CuS、FeS,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得到固体为硅酸,溶液中为BeCl2,向溶液C中先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Be(OH)2沉淀,然后过滤洗涤,再加入适量的HCl生成BeCl2,在HCl气氛中对BeCl2溶液蒸发结晶得到晶体,滤渣B中加入硫酸酸化的二氧化锰,MnO2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元素氧化为单质硫,酸性介质中二氧化锰被还原为锰盐,过滤得到溶液D为硫酸铜、硫酸铁、硫酸锰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稀氨水调节pH可依次分离,最后得到金属铜。
【详解】(1)用NaOH溶液溶解铍铜元件,BeO、Si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而CuS、FeS不能反应,步骤中提高溶解率的措施有将元件研磨成粉末、增加碱液的浓度、搅拌、升温加热等。所以滤液A的主要成分除NaOH外,还有BeO、Si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的Na2BeO2、Na2SiO3。
(2)反应I中得到的含铍化合物Na2BeO2与过量盐酸反应产生BeCl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eO22-+4H+=Be2++2H2O,Na2SiO3则会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难溶性的硅酸和NaCl,所以反应I中生成固体的化学方程式:Na2SiO3+2HCl=2NaCl+H2SiO3↓。
(3)①利用铍、铝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向溶液C中先加入过量的氨水,生成Be(OH)2沉淀,然后过滤洗涤,再向沉淀物中加入适量的HCl生成BeCl2,故合理的步骤为:afed;
(4)MnO2能将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元素氧化为单质硫,酸性介质中二氧化锰被还原为锰盐,反应Ⅱ中Cu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CuS+MnO2=S+MnSO4+CuSO4+2H2O;
(5)混合物中CuS 含量是71%,则1kg该种旧铍铜元件中含有CuS质量是1000×71%=710g,理论上得到Cu的质量是=473.3g,实际得到Cu质量是433g,所以该流程Cu的产率为 =91.5%。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离提纯的过程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转化率的计算等,明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充分利用题干信息,结合已有物质的进行分析。
11.氨甲环酸(G)别名止血环酸,是一种已被广泛使用半个世纪的止血药,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和试剂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
(2)G在NaOH催化下发生双分子脱水形成仅含两个环的有机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3)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
(4)E中不含N原子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
(5)氨甲环酸(G)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6)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a.含苯环 b.含硝基 c.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7)写出以和CH2=CHCOOCH2CH3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无机试剂任性)
【答案】 (1). CH2=CHCH=CH2 (2). 2-氯-1,3-丁二烯 (3). (4). ④⑤ (5). 酯基、碳碳双键 (6). C8H15O2N (7). 15 (8).
【解析】
【分析】
根据A分子式及B结构简式知,A为CH2=CHCH=CH2,A→B的反应为加成反应;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C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F发生还原反应生成G。
(7)以和为CH2=CHCOOCH2CH3原料制备,先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然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再与CH2=CHCOOCH2CH3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目标产物。
【详解】(1)根据A的分子式及A与Cl2在260—300℃时发生加成反应产生B,根据B的结构简式可知A结构简式是CH2=CHCH=CH2;C的结构简式是,选择含有2个碳碳双键在内的碳链为主链,把-Cl原子作取代基,给机物命名,可知C的化学名称是2-氯-1,3-丁二烯;
(2)G结构简式是,G分子中含有-COOH和-NH2,在NaOH催化下发生分子之间的取代反应,一个分子的羧基脱去-OH,另一个分子的氨基脱去H原子,羟基与氢原子结合形成H2O,剩余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含两个环的有机物,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在上述反应中,①是加成反应,②是消去反应,③是加成反应,④是取代反应,⑤是酯的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⑥是还原反应,所以①~⑥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④⑤;
(4)E结构简式是,E中不含N原子的官能团名称为是酯基和碳碳双键;
(5)氨甲环酸(G)结构简式是,根据C原子价电子数目是4个,知G分子式为C8H15NO2;
(6)E是,E的分子式是C9H11O2N,E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
a.E的不饱和度是5,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苯环的不饱和度是4,说明含有一个双键;
b.分子含有硝基;c. 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符合条件两个取代基可能为-NO2、-CH2CH2CH3;-NO2、-CH(CH3) 2;-CH3、-CH2CH2NO2;-CH3、-CHNO2CH3;-CH2NO2、-CH2CH3五种情况,两个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有邻、间、对三种位置,所以E的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是5×3=15种;
(7)以和为CH2=CHCOOCH2CH3原料制备,首先是与Cl2按1:1发生1,2-加成反应生成,然后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再与CH2=CHCOOCH2CH3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故合成路线为:。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与推断,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分析推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注意采用知识迁移方法进行(7)的合成路线设计,难点是(6)E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的判断,找出取代基的种类,根据二者在苯环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