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江西省樟树中学等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届江西省樟树中学等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19届江西省樟树中学等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19届江西省樟树中学等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江西省樟树中学等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分宜中学 玉山一中 临川一中2019年江西省    南城一中 南康中学 高安中学    高三联合考试彭泽一中 泰和中学 樟树中学理综生物试卷(理科)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C. 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0、ND. 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而发生变性【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详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基本单位依次为: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均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生物体内的糖大多以多糖形式存在,B错误;磷脂、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C正确;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变性,D正确。故选B2.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中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膜结构上B. 植物细胞中C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基质中C. 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能产生H2O的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D. 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既生成H2O又消耗的H2O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氧气,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暗反应阶段消耗二氧化碳。【详解】植物细胞中氧气的利用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正确;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B正确;动物细胞中核糖体可以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产生水,但核糖体无膜结构,C错误;动物细胞中线粒体中既可以消耗水,又可以生成水,为双层膜,D正确。故选C3.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即只有一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SY14。是将天然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通过15轮染色体融合而形成,且具有正常细胞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Y14的诞生表明人工创造了新物种B. SY14一条线型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对等位基因C. SY14的染色体DNA只有一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D. SY14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呈线性排列【答案】B【解析】【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含有多条线型结构的染色体。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在结构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细胞生长跟原来一模一样,功能也几乎都是一样的。【详解】SY14的诞生并未人工创造了新物种,因为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由于由多条染色融合成一条染色体,所以SY14一条线型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对等位基因,B正确;SY14的染色体DNA上应该有多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C错误;SY14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是将天然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通过15轮染色体融合而形成,且具有正常细胞的功能,再根据题意作答。4.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种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C. 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 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A错误;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B错误;仅存在地理隔离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5.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起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101:103。下列对此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 此病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C. 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D. 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答案】D【解析】【分析】该病在雌雄中发病率相同,故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为后代中发病率较低,故可能为隐性遗传病。【详解】该病在雌雄中发病率相同,故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发病率较低,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B正确;新引入的羊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故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C正确;致病基因的频率不会降为0,因为杂合子表现正常,D错误。故选D。6.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B. 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C. 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D. 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分析】Ⅰ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在接近K值处徘徊,为最佳模式;Ⅱ一开始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下降接近K值,为第二理想模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详解】Ⅰ人口数量在K值处徘徊,是最佳模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故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Ⅰ、Ⅱ、Ⅲ,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正确;如今环境被破坏,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C正确;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D错误。故选D。7.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植物光合日变化曲线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单峰型,另一种为双峰型,即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果树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受温度、光照、水分等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品种、叶龄、叶位、光合色素等自身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大多数果树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某种猕猴桃净光合作用(Pn)与测定时间的关系曲线,大约8:00以前净光合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2)研究发现,果树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大多呈双峰型,叶片的光合能力的强弱与叶龄有密切关系。图2表示叶龄与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展叶初期,叶片结构发育不全,导致叶的________,且叶肉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导致Pn较低。由图2推测,当叶龄高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究叶龄高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光照强度曾加(或温度升高)    (2). 叶面积小,受光面积小    (3). 叶绿体少(或基粒少或色素含量少或光合作用酶量少或酶的活性低)    (4). 叶龄高时,叶片衰老,叶肉细胞中大部分叶绿素分解    (5). 取等质量的成熟叶和衰老叶研磨得到色素的提取液,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分析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带的宽度;结果是衰老叶片得到的叶绿素带比成熟叶片叶绿素带窄【解析】【分析】1:午休现象的原因是中午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引起光合速率下降。2:成熟叶的光合速率最大。【详解】(1)由图可知,8点前光照增强,光合速率会加快。2)图2中,幼龄叶子叶片未发育完全,叶面积较小,受光面积较小,且细胞中叶绿体较少,故光合速率较低。成熟叶片光合速率较大,老叶中叶绿素被分解,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光合速率下降。3)为了确定老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否是叶绿素含量下降所致,可以提取等量成熟叶和老叶叶片的色素,再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得到色素带,经过比较两组色素带上叶绿素的宽度即可获得结果,若老叶的叶绿素条带较成熟叶片较窄,说明是老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点睛】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8.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一是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图二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一中a线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________Mv;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__________传导(填双向或单向),兴奋在图二反射弧中传导_____(填双向或单向)。(2)图二中的1表示___________,该结构由__________(细胞器)形成。(3)假如图二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此时突触后膜电位___________(填有或无)变化;这也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答案】    (1). 钾离子的外流    (2). 0    (3). 双向    (4). 单向    (5). 突触小泡    (6). 高尔基体    (7). 抑制    (8). 有    (9). 高级中枢(或大脑皮层)【解析】【分析】图一中:a点是静息电位,其维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受刺激后会发生钠离子内流,引发动作电位。图二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详解】(1)图一a点是静息电位,依赖于钾离子的外流;b点时膜内外的电位差为0,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兴奋单向传递。2)图二中,1表示突触小泡,里面含有神经递质,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3)若大脑皮层做出的指令是不反应,则其释放的神经递质应该是抑制性递质,会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此时突触后膜会发生阴离子内流,膜电位会发生改变。低级中枢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点睛】易错点: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9.一种鹦鹉中羽毛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生成,显性基因B指导蓝色素的生成,黄色素和蓝色素共存时羽毛显示为绿色,无色素是显示为白色。一只绿色的鹦鹉和一只黄色的鹦鹉杂交后,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绿色:蓝色:黄色:白色=12:4:13:4.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杂交的绿色鹦鹉和黄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杂交后代的结果能否说明这两对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让F1中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随机交配得F2,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假设鹦鹉另一对相对性状无尾(M)对有尾(m)是显性。现用普通有尾鹦鹉杂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化小鹦鹉,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少量的胰岛素,孵化的鹦鹉表现为无尾性状。无尾性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只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请你写出探究的思路(不要求写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涉及的是单个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事实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控制着生物的性状。【答案】    (1). AaBb、Aabb    (2). 是    (3). F1中两对性状的分离比分别为3:1和1:1,F1中四种性状的分离比为3:1:3:1    (4).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24:3:8:1    (5). 让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鹦鹉,成熟后,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性状的表现    (6). 基因与环境【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绿色的基因型是A-B-,黄色的基因型是A-bb,蓝色的基因型是aaB-,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详解】(1)一只绿色的鹦鹉A-B-和一只黄色的鹦鹉A-bb杂交后,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绿色A-B-:蓝色aaB-:黄色A-bb:白色aabb=12:4:13:4=3:1:3:1,根据白色aabb1/8=1/4×1/2,可以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2)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后代中的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Bb、2/3 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均为:2/6AB、2/6Ab、1/6aB、1/6ab,根据棋盘法计算可知,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蓝色:黄色:白色=24:3:8:1。(3)正常有尾的基因型应该是mm,若无尾性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则其基因型为Mm,若只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则基因型仍为mm,故可以取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鹦鹉,成熟后,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性状的表现,若后代中全部为有尾,说明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若后代中无尾:有尾=3:1,说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影响生物的性状。【点睛】当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已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先把两对性状拆开分别推出对应亲本的基因型,再进行合并。10.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食物以及这些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Crooked湖的食物营养关系示意图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____________。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2)图中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共同的流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与鄱阳湖相比,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假设该湖中存在某一条食物链,那么能量在两种相邻的生物间的传递效率一定在10%-20%之间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    (4). 被分解者利用    (5).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6). 较低    (7). 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    (8). 不一定   因为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的比值,而某一条食物链中的两种相邻的生物不是相邻的两个营养级【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食物链有3条:①鞭毛藻→枝角类动物;②鞭毛藻→桡足类动物;③鞭毛藻→变成虫等原生动物→枝角类动物。生态系统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1)据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同化的能量一般有三个流向: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但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会被下一营养级所利用,因此,图中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共同的流向有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利用。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组分越多,食物链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与鄱阳湖相比,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原因是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4)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假设该湖中存在某一条食物链,那么能量在两种相邻的生物间的传递效率不一定在10%-20%之间,因为某一条食物链中的两种相邻的生物不是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以及自我调节能力与抵抗力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再根据题意作答。11.回答下列问题: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的真菌,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1)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各种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至少写两个),并进行________灭菌。(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从物理状态来看,应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3)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时需倒置,原因是____________。(4)在对酵母菌的扩大培养过程中,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经台盼蓝染液(体积忽略不计)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0.1mm3)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___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4×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答案】    (1). 温度、pH、氧气、无菌等    (2). 高压蒸汽(湿热)    (3). 平板划线法    (4). 稀释涂布平板法    (5). 固体    (6). 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    (7). 无    (8). 80【解析】【分析】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有:①充足的营养;②适宜的温度;③合适的酸碱度;④必要的其他环境;⑤无菌的条件;⑥适宜的渗透压等【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需要有机营养和无机营养,还要考虑温度、pH、氧气、无菌和渗透压等条件,并进行高压蒸汽(湿热)灭菌。(2)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是纯化菌种时,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两种接种方法。从物理状态来看,应属于固体培养基。(3)为了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因此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倒置。(4)活细胞不能被染色,因此统计的是无色细胞,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0.1mm3)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则计数板的体积为0.1÷103=10-4mL,计数板共有400个小格,25个中格,则5个中格有80个小格,稀释倍数为1000。假设5个中格中的无色细胞的个数为n个,其计算方法为:4×109=(n/80)×(400/10-4)×103,n=80个。【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血细胞计数板的规格是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0.1mm3),则400个小格的体积是0.1mm3,再根据题意作答。12.生物技术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1)哺乳动物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新手段,该项技术为研究隐性基因功能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如图表示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获取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方法。请分析回答。①方法一中,研究人员需对实验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从而获得更多的_______________,在体外选用特制的培养液培养至____________________期,并从_____________中分离、筛选出胚胎干细胞。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称为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②采用方法二可获得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受精阶段,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是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M中的______________原核,再对处理后的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分离和筛选。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在转基因或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地遵守科学研究道德,如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上,如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受体鱼一般培育为__________(填二倍体或三倍体)。【答案】    (1). 卵母细胞    (2). 囊胚    (3). 内细胞团    (4). 卵细胞膜反应    (5). 雌    (6). 发育的全能性    (7). 特定缺陷    (8). 三倍体【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方法一用单纯的卵母细胞的培育成的单倍体,培养至囊胚阶段可以从内细胞团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方法二中,经过受精,但人为除去其中的雌原核,只留下雄原核,发育成至囊胚阶段,从内细胞团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详解】(1)①方法一中,需要用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可以从内细胞团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②精子入卵的两道屏障: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方法二中人工去除雌原核,再经早期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可以分离出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分化出各种组织细胞。(2)转基因技术一般应用于有遗传缺陷的生物,如原本缺乏生长激素,可以通过基因工程转入生长激素基因,为了避免对其他生物造成基因污染,受体细胞常选择三倍体,因为三倍体不育。【点睛】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全能性的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