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广元市高2019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均能为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提供能量
B.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神经递质都在核糖休上合成,都是內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
C.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都能产生[H],但两者的化学木质不同
D. DNA和RNA可以作为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TP水解为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提供能量,ADP形成ATP需要能量,A错误;血红蛋白、血浆蛋白都在核糖休上合成,但是血红蛋白不是內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红细胞内的成分,B错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都能产生[H],呼吸作用产生的是还原性辅酶I,光合作用产生的是还原性辅酶II,两者的化学本质不同,C正确;同一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者是RNA,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B. 细胞膜、线粒体膜上均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C. 分解尿素的细菌分泌脲酶的过程与该菌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D. 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核具有双层膜,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但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如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A正确;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葡萄糖不能直接进线粒体,B错误;分解尿素的细菌分泌脲酶的过程与该菌的核糖体有关,但是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无关,因为细菌是原核细胞,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C错误;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生长素处埋二倍体香茄幼苗可获得四倍体番茄
B. 给植物同时提供H218O和C18O2,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C. 验证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结果的鉴定
D. 低温诱导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需用蒸馏水冲洗两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和苯等,所以我们用丙酮作为提取液来提取色素,由于层析液也是有机溶剂,如果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结果不明显。
2、卡尔文利用标记C的同位素来追踪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
3、光反应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一旦停止光照就不能形成ATP和[H],但暗反应(不需要光照)的二氧化碳固定照常进行合成C3;同时,由于ATP、[H]的减少,C3的还原去路受阻,所以导致C3的含量突然上升。
4、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5、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生长素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会导致子房细胞的染色体变异,A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正确;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只能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蔗糖无论水解与否遇碘都不会产生颜色反应,C错误;低温诱导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需用95%酒精冲洗两次,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能无限增殖,并且尖去了原细胞的所有特点
B.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C. 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关,但与其功能有关
D. 受伤的细胞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能无限增殖,但没有失去原来细胞的所有特点,A错误;细胞分化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的,B错误;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无关,但与其功能有关,C正确;因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5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E2F2段
B. 图2中D2E2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C1D1段变化相同
C. 雌性激素只能促进图3~图5中的图4细胞的形成
D. 图3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1C1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1E1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图2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A2B2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C2D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3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4:图4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5:图5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图5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中的E2F2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图2中D2E2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数目加倍的行为变化;图1中的C1D1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正确;雄性激素能促进精子的形成,即促进图3~图5中图4的形成,C错误;图3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析图,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6.下图为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左图中合成mRNA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B. 右图中X在MN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所用的原料是氨基酸
C. 通过右图过程在一个MN分子上直接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不相同
D. 左图和右图反映了细菌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左图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为DNA分子,②是RNA分子,③是密码子,④是氨基酸,⑤是核糖体。
分析图:右图表示翻译过程,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详解】左图中转录形成mRNA时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A错误;右图表示翻译过程,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向右,故右图中X核糖体在MN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所用的原料是氨基酸,B正确;通过右图过程在一个MN分子上直接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相同,C错误;左图和右图反映了真核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细菌是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7.研究小组将某绿色植物置于一密闭、恒温的透明玻璃容器内,依次经黑暗和适宜强度的光照处理后,测得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中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时间点为_____________点,在OA时间段内,曲线的斜率可以表示__________。
(2)在光照强度、温度均适宜、不含放射性等环境条件下,用H218O浇灌该植物,则一段时间后植物周围空气中的__________(填“氧气”“二氧化碳”或“氧气和二氧化碳”)含有18O,原因是__________。
(3)把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突然给予黑暗处理,短时间内C5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或呼吸强度) (3). 氧气和二氧化碳 (4). 植物利用H2180参与光反应生成了含18O的氧气,利用H2180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了含18O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扩散到植物周围空气中 (5). 减少 (6). 光照减弱,C3还原减少,CO2的固定正常进行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O~A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A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
【详解】(1)A时后到B时,氧气量增加,说明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而B时后,氧气量不再增加,说明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OA时间段内,曲线的斜率可以表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或呼吸强度)。
(2)植物利用H2180参与光反应生成了含18O的氧气,利用H2180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了含18O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扩散到植物周围空气中。
(3)把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突然移至黑暗环境,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H],故暗反应过程中首先受到影响的是C3的还原,C3的还原减弱,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CO2的固定正常进行,C5含量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8.下图甲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图中神经元均为兴奋性神经元,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图乙为人的血糖调控模式;图丙为某人餐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结构①叫____________,在该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箭头回答)。
(2)利用图甲中A和B两试验点以及M和N两电流计来探究兴奋在结构①处的传递特点(简要写出实验思路,不要求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此人的血糖浓度处于图丙中C点时,如果机体通过图乙中途径①→③→⑤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突触 (2).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 刺激A点,观察电流计N的偏转情况刺激B点,观察电流计M的偏转情况 (4). 低血糖状态,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上升 (5). 体液调节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掌握: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3、过度兴奋如何刺激血糖水平升高;4、糖尿病患者表现之一是高血糖;糖尿病患病的原因。
【详解】(1)图甲中结构①有一个神经元的胞体和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组成突触结构,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刺激A点,观察电流计N的偏转情况,发生N电流计偏转;再刺激B点,观察电流计M的偏转情况,发生M电流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突触①处是单向传递的。
(3)通过图示可知,低血糖状态,血糖浓度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是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上升。此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
【点睛】本题考查了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和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调节过程和糖尿病等血糖平衡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题意,学会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9.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具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图中蛇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如果鸟的食物60%来自草,那么鸟增重100g,需要草至少__________g。
(2)在草原牛态系统中,草地会遭受有害动物的破坏,对有害动物进行防控的技术有多种。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有害动物的雄性个体,破坏有害动物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降低了种群密度,这种防治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性引诱剂属于__________信息。
【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 捕食与竞争 (3). 1300 (4). 性别比例 (5). 既控制了有害动物的数量,也减少了有毒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6). 化学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包含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图中鹰捕食蛇,故两者有捕食的关系,同时鹰和蛇竞争共同的食物鸟,故存在竞争关系。草→鸟;草→蝗虫→鸟,能量传递效率按照20%计算,如果鸟的食物60%来自草,那么鸟增重100g,需要草至少100×60%÷20%+100×(1-60%)÷20%÷20%=1300g。
(2)利用性引诱剂捕杀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下降,从而可以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降低了种群密度。此种方法的优点是既控制了有害动物的数量,也减少了有毒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及自动调节能力。
10.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和乙遗传病患者,系谱图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调查人样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需在__________中随机调查统计。据图可推测甲病的遗传方式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Ⅱ2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婚配则所生子女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2)据图可推测乙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Ⅱ5和Ⅱ6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 (1). 广大人群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 Ⅰ1和Ⅰ2生出Ⅱ2的女性是甲病患者 (4). 1/12 (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6). 7/9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1)研究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取样,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Ⅰ-1和Ⅰ-2都正常,Ⅱ-2女儿患甲病,属于无中生有,故甲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前面的分析,Ⅱ2的基因型为aa。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则人群中a基因频率=2/10,A基因频率=8/10,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64/100,Aa的基因型频率=32/100,人群中某正常男性(A_)是携带者的可能性为32/100÷(64/100+32/100)=1/3,由此推算Ⅱ2与婚配则所生子女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1/2×1/3×1/2=1/12。
(2)由于系谱图中只有患乙病的男孩,所以只能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还不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但一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因为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患病。故乙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I-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的基因型是A_XTY,Ⅱ6基因型为A_XTX—,子代患甲病的概率是2/3×2/3×1/4=1/9,患乙病的概率是1/2×1/4=1/8,同时患两病概率为1/72,子女正常的概率为:1-(1/9+1/8-1/72)= 7/9。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甲、乙两种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
11.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植物中的诈多有效成分能满足我们生活的需求。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葡萄酒、葡萄醋酿制生产流程示意图
图中甲、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最显著的区别__________。甲过程可抑制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其产物可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产生的颜色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塑料袋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但是由于环境中能分解朔料袋的微生物数量很少,塑料袋不易被降解,也常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生物兴趣小组欲寻找土壤中可以降解塑料袋的微生物。(已知塑料袋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CH2-CH2]n-)]
要寻找土壤中能降解塑料袋的微生物,需要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某实验室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lmL样品稀释l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lmL稀释液;经正确操作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50、158和1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_____________(填“至多”或“至少”)为__________个。
(3)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各种疾病。在胡萝卜素的提取中,所用的有机萃取剂应该具有__________(填“较高ˆ或“较低”)的沸点,以利于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在加热萃取过程中,为了防止有机溶剂挥发,还需要在瓶冂安装__________。
【答案】 (1). 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 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而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这些环境 (3). 橙色变成灰绿色 (4). 富含聚乙烯 (5). 至少 (6). 1.55×108 (7). 较高 (8). 回流冷凝装置
【解析】
【分析】
1、胡萝卜素是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荻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提取流程为: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石油醚)→过滤→浓缩→胡萝卜素→鉴定(纸层析法)。
【详解】(1)果酒制作需要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果醋的制作需要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故图中甲、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最显著的区别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果酒生产利用缺氧、酸性的发酵条件,酵母菌能大量繁殖,这样其他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这些环境。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溶液从橙色变成灰绿色。
(2)筛选降解聚乙烯的目的菌株,一般需要到富含聚乙烯的环境中采集土样,这样筛选出目的菌株的概率较大。某实验室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lmL样品稀释l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lmL稀释液;经正确操作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50、158和1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至少为(150+158+157)÷3÷0.1×100×1000=1.55×108个。
(3)在胡萝卜素的提取中,所用的有机萃取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溶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萃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果醋的制作以及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特定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