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化学题化学(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6分)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 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D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最的变化,A正确;B.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B正确;C.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错误;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最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D正确,答案选C。
2.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
B.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化石原料
C. 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
D. 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原始社会不会利用天然气,A项错误;
B. 农村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化石燃料能源、柴草能源等,B项错误;
C. 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新型能源,C项正确;
D.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D项错误;
答案选C。
3.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aq) +(aq)+Ba2+ (aq)+2OH(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
B. KOH(aq)+H2SO4(aq)=K2SO4(aq)+H2O(l);ΔH=-57.3kJ/mol
C. C8H18(l)+O2(g)=8CO2(g)+ 9H2O(g);ΔH=-5518 kJ/mol
D. 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518 kJ/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详解】A. 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是2mol水,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A错误;
B. 符合中和热的定义,B正确;
C. 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C错误;
D.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是1mol可燃物的燃烧,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放热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放热,以此解答。
【详解】A.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X的能量与M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A项错误;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Y的能量与N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B项错误;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C项正确;
D. 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5.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B. CCl4和NH3都是只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C. Na2O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
D. CaO和NaCl晶体熔化时要破坏离子键
【答案】A
【解析】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即是离子化合物。
6.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活泼金属跟酸反应 B. 制造水煤气
C. 酸碱中和反应 D. 镁条燃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D、镁条燃烧这三种反应的热效应都是放热反应。
7.共价键的本质是( )
A. 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B. 在原子间有电子的得失
C. 在原子间形成了静电斥力 D. 在原子间形成了静电引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故合理选项是A。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2的电子式:H+[]2-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188O2— D. HClO的结构式H-Cl-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每个O原子又分别与一个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
B. 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项错误;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18,表示为: ,故C项正确;
D. HClO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故其结构式为H-O-Cl,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9.“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 煤炭、石油、潮汐能 B. 水能、生成物、天然气
C. 太阳能、风能、沼气 D.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阴影部分三者共有,既是来自太阳的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A. 煤炭、石油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潮汐能不是来自太阳能,A项错误;
B. 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B项错误
C. 太阳能、风能、沼气符合三者条件,C项正确;
D. 地热能、核能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D项错误;
答案选C。
10.复印机工作时,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转化为臭氧:3O2=2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 1mol 臭氧比 1mol 氧气的能量高
C. 空气中臭氧比氧气更稳定
D. 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会放出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O2、O3不同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臭氧性质活泼,能量高,1mol 臭氧比 1mol 氧气的能量高,故B正确;
C.臭氧性质活泼,空气中臭氧不如氧气稳定,故C错误;
D.断键吸收能量,所以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会吸收能量,故D错误。
答案选B。
11.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以此解答。
【详解】A.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只能通过吸收能量才能实现,属于吸热反应,A项正确;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
C. 浓H2SO4溶于水放出热量,且此过程为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项错误;
D. Zn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热是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 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D.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来决定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A项错误;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项错误;只有在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才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项错误;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的差值,也可以根据断键时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大小判断,D项正确。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也不相同
D. 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答案】B
【解析】标准状况是指0℃、101 kPa,而热化学方程式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指的是25℃、101 kPa。
14.已知H2(g)+Cl2(g)=2HCl(g) ΔH= -184.6kJ/mol,则H2(g)+Cl2(g)=HCl(g)的ΔH为( )
A. +184.6kJ/mol B. -92.3kJ/mol
C. -369.2kJ/mol D. +92.3kJ/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反应热亦不同;反应方向改变,焓变数值符号改变。
【详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已知H2(g)+Cl2(g)=2HCl(g) ΔH= -184.6kJ/mol,化学方程式的系数除以2,则焓变也应除以2,得到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HCl(g) ΔH= -92.3kJ/mol。
答案选B。
15.已知①H2(g)+O2(g)===H2O(g) ΔH1=a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
③H2(g)+O2(g)===H2O(l) ΔH3=ckJ/mol
④2H2(g)+O2(g)===2H2O(l) ΔH4=dkJ/mol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d>0
C. 2a=b<0 D. 2c=d>0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于放热反应来说,为负,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越小。(放出的热量加上负号才是的数值)。氢气燃烧,无论生成气态水还是液态水,均为放热反应,也就是说,题目中四个反应的均小于0,a、b、c、d均为负值。由此可判定,B、D选项有误;
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物比生成物多出的能量,即为反应放出的热量;反应物能量相同时,生成物能量越低,则放热越多,反应①和反应③对比,反应物的能量相同,而生成物中,③中的比(1)中的能量更低,因此反应③放热更多,更小,,c<a;由此可知,A选项有误;
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两倍,相应地,焓变也应为①的两倍,即,b=2a,结合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可知2a=b<0,C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已知:①101kPa时,2C(s)+O2(g)=2CO(g) △H=-221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
B. 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1
C. 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燃烧热为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由反应①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110.5kJ,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继续放出热量,则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kJ,燃烧热在用文字叙述时用正值,不用带“-”,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A项错误;
B. 反应热包含符号,①反应的反应热为-221kJ·mol-1,B项错误;
C. 中和热为放热反应,叙述中和热时不用带“-”,C项错误;
D. 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过程吸收热量,因此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D项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的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Cl为共价化合物,H、Cl之间形成共价键,不能用阴、阳离子表示,A项错误;
B. NaBr为离子化合物,Na、Br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不能用共价键的形式来表示,且没有用“弯箭头”表示电子转移,B项错误;
C. Br-应该写在Ca2+的两边,不能合并来写,且没有用“弯箭头”表示电子转移,C项错误;
D. 二氧化碳中氧原子与碳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D项正确;
答案选D。
18.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2
MgCl2
HCl
NaOH
所含化学键类型
共价键
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键
离子键、共价键
所属化合物类型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 CO2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A项正确;
B. MgCl2中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
C. HCl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错误;
D. 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19.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断裂和中的化学键放出x kJ的能量
C. 断裂2 mol AB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 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和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 断裂和中的化学键要吸收x kJ的能量,故B错误;
C. 断裂2 mol AB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故C正确;
D. 2 mol AB总能量低于和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0.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2S的电子式为 B. HCl的电子式为
C. CaCl2的电子式为 D. Cl2的电子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S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项错误;
B. HCl中只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B项错误;
C. CaCl2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C项错误;
D. Cl2为双原子分子,两个Cl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D项正确;
答案选D。
21.下列变化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 )
①碘的升华 ②液氨汽化 ③烧碱熔化 ④氯化钠溶于水 ⑤氯化氢溶于水 ⑥过氧化钠溶于水 ⑦氯化铵受热分解
A. ③⑥ B. ④⑦ C. ①②⑤ D. 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碘的升华、②液氨汽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③烧碱熔化、④氯化钠溶于水破坏离子键;⑤氯化氢溶于水破坏共价键;⑥过氧化钠溶于水、⑦氯化铵受热分解均发生化学反应,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
答案选D
22.1molH2(g)与1molI2(g)反应生成HI(g)释放出8.7kJ热量,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和I2的总能量低于HI的能量
B. 破坏1molH—I键需要的能量是298.7kJ
C. 1molHI(g)完全分解生成H2(g)和I2(g)时吸收4.35kJ热量
D. H2(g)中H—H键比HI(g)中的H—I键牢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H2和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g)+H2(g)2HI(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1molH2(g)和1molI2(g)的总能量高于2molHI(g)的能量,A项错误;
B. 设破坏1molH-I键需要的能量为xkJ,则有2x kJ-436kJ-152.7kJ=8.7kJ,解得x=298.7,B项正确;
C. 生成2molHI(g)释放出8.7kJ热量,则1molHI(g)完全分解生成H2(g)和I2(g)时吸收的热量=4.35kJ,C项正确;
D. 破坏1molH—H键需要能量436kJ,根据B项计算破坏1molH—I键需要能量298.7 kJ,所以H2(g)中的H一H键比HI(g)中的H—I键牢固,D项正确;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4分)
23.如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
能量(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A.HF B.HCl C.HBr D.HI
(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______。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
【答案】(1). A (2). A (3). 放热反应 (4). Cl2
【解析】
【分析】(1)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则说明物质越稳定,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
(2)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则说明物质越稳定;
(3)根据新键生成放热情况和旧键断裂吸热情况来计算回答;
(4)根据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来判断。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高,则说明氢气最稳定,具有的能量最低,故答案为:A;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高,则说明HCl最稳定,故答案为:A;
(3)反应X2+H2=2HX,若X2为Cl2,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243kJ+436kJ=679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432kJ×2=864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5kJ,
反应X2+H2=2HX,若X2为Br2,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193kJ+436kJ=629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366kJ×2=732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03kJ,
反应X2+H2=2HX,若X2为I2,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151kJ+436kJ=587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298kJ×2=596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kJ,因此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反应;
(4)因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以氯元素为例计算断开1molCl−Cl键和H−H键需吸收能量:243kJ+436kJ=679kJ,而形成2molHCl放出的能量为2×432kJ=864kJ,所以在Cl2+H2=2HCl反应中放出864kJ−679kJ=185kJ的热量,同理可计算在Br2+H2=2HBr、I2+H2=2HI反应中分别放出103kJ、9kJ的热量。故答案为:Cl2。
2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中重要途径
(1)液化气是一种重要的家庭燃料,下列示意图与液化气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最相符的是( )
A. B. C.
(2)"冰袋"可用于短时间保鲜食物。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用线绳绑住塑料袋中间那部分,使两种晶体分开,做成“冰袋”。使用时将线绳解下,用手将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由此判断: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的总能量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可用来照明,这个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和_____;人们普遍使用的干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
(4)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
③炸药爆炸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5)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要放出463 kJ的能量,试计算2H2+O2=2H2O反应中的ΔH=___kJ·mol-1。
【答案】(1). A (2). 低于 (3). 光能 (4). 热能 (5). 电能 (6). ②③④⑤⑥ (7). ① (8). -484
【解析】
【分析】(1)液化气燃烧过程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据此特征分析图象;
(2)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分析判断,温度降低,反应吸热,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
(3)依据变化过程中的特征和能量变化形式分析判断,化学能可以转化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
(4)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置换反应(如C和H2O)、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据此解答;
(5)根据焓变△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进行计算。
【详解】(1)液化气燃烧过程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符合液化气燃烧的能量变化关系,A项正确;
B.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符合液化气燃烧放热,B项错误;
C. 反应物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能量,不符合液化气燃烧放热,C项错误;
故答案为:A;
(2)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说明环境温度降低能量减小,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两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的总能量低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低于;
(3)根据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特征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学能可以转化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点蜡烛来照明,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同时释放热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人们普遍使用的干电池,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光能;热能;电能;
(4)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是分解反应,属于常见的吸热反应;
②燃烧木炭取暖是物质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常见的放热反应;
③炸药爆炸要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要放热热量,属于常见的放热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是化合反应,放出热量,属于常见的放热反应;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要放热热量,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②③④⑤⑥;①;
(5)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36.4kJ能量,拆开1molO2中化学键需要消耗498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1molH−O键释放462.8kJ能量,
则2H2+O2=2H2O中△H=436.4kJ/mol×2+498kJ/mol−462.8kJ/mol×4=−480.4kJ/mol,
故答案为:-484
25.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如果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答案】(1)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56.8 kJ·mol-1 偏大 (4)ABE
【解析】试题分析:(1)铜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热量损失大,因此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温度差分别是23.7℃—(20.2℃+20.3℃)÷2=3.45℃、23.8℃—(20.5℃+20.3℃)÷2=3.4℃、24.9℃—(21.5℃+21.6℃)÷2=3.35℃,所以三次实验的平均值是3.4℃,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100g×4.18 J·(g·℃)-1×3.4℃=1421.2J=1.4212kJ。又因为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则该反应的中和热ΔH=—1.4212kJ÷0.025mol=-56.8 kJ/mol。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则如果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
(4)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则称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时起始温度偏高,则测量值偏低,A正确;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热量损失,则测量值偏低,B正确;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对实验没有影响,C错误;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则读数偏高,则放出放热热量增加,测量值偏高,D错误;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热量损失,则测量值偏低,E正确,答案选ABE。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6分)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
C 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
D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最的变化,A正确;B.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B正确;C.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错误;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最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D正确,答案选C。
2.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正确的是( )
A. 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
B.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化石原料
C. 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
D. 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原始社会不会利用天然气,A项错误;
B. 农村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化石燃料能源、柴草能源等,B项错误;
C. 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新型能源,C项正确;
D. 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D项错误;
答案选C。
3.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H+(aq) +(aq)+Ba2+ (aq)+2OH(aq)=BaSO4(s)+2H2O(l);ΔH=-57.3 kJ/mol
B. KOH(aq)+H2SO4(aq)=K2SO4(aq)+H2O(l);ΔH=-57.3kJ/mol
C. C8H18(l)+O2(g)=8CO2(g)+ 9H2O(g);ΔH=-5518 kJ/mol
D. 2C8H18(g)+25O2(g)=16CO2(g)+18H2O(l);ΔH=-5518 kJ/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详解】A. 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是2mol水,不符合中和热的定义,A错误;
B. 符合中和热的定义,B正确;
C. 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的水是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C错误;
D.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是1mol可燃物的燃烧,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B。
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放热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放热,以此解答。
【详解】A.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X的能量与M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A项错误;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Y的能量与N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B项错误;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C项正确;
D. 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5.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有离子键
B. CCl4和NH3都是只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C. Na2O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
D. CaO和NaCl晶体熔化时要破坏离子键
【答案】A
【解析】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即是离子化合物。
6. 下列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活泼金属跟酸反应 B. 制造水煤气
C. 酸碱中和反应 D. 镁条燃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活泼金属跟酸反应,C、酸碱中和反应,D、镁条燃烧这三种反应的热效应都是放热反应。
7.共价键的本质是( )
A. 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B. 在原子间有电子的得失
C. 在原子间形成了静电斥力 D. 在原子间形成了静电引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而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故合理选项是A。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H2O2的电子式:H+[]2-H+ B. Cl-的结构示意图:
C. 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188O2— D. HClO的结构式H-Cl-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双氧水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每个O原子又分别与一个H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故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
B. 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8个电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项错误;
C.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核中有10个中子的氧离子的质量数为18,表示为: ,故C项正确;
D. HClO中O原子分别与H原子和Cl原子形成共价键,故其结构式为H-O-Cl,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C。
9.“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 煤炭、石油、潮汐能 B. 水能、生成物、天然气
C. 太阳能、风能、沼气 D. 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阴影部分三者共有,既是来自太阳的能源又属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A. 煤炭、石油是化石能源,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潮汐能不是来自太阳能,A项错误;
B. 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B项错误
C. 太阳能、风能、沼气符合三者条件,C项正确;
D. 地热能、核能不是来自太阳的能源,D项错误;
答案选C。
10.复印机工作时,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转化为臭氧:3O2=2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 1mol 臭氧比 1mol 氧气的能量高
C. 空气中臭氧比氧气更稳定
D. 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会放出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O2、O3不同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臭氧性质活泼,能量高,1mol 臭氧比 1mol 氧气的能量高,故B正确;
C.臭氧性质活泼,空气中臭氧不如氧气稳定,故C错误;
D.断键吸收能量,所以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会吸收能量,故D错误。
答案选B。
11.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以此解答。
【详解】A.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只能通过吸收能量才能实现,属于吸热反应,A项正确;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
C. 浓H2SO4溶于水放出热量,且此过程为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项错误;
D. Zn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热是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 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D.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来决定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A项错误;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B项错误;只有在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才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项错误;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的差值,也可以根据断键时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时放出的能量大小判断,D项正确。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B. 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C. 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也不相同
D. 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答案】B
【解析】标准状况是指0℃、101 kPa,而热化学方程式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指的是25℃、101 kPa。
14.已知H2(g)+Cl2(g)=2HCl(g) ΔH= -184.6kJ/mol,则H2(g)+Cl2(g)=HCl(g)的ΔH为( )
A. +184.6kJ/mol B. -92.3kJ/mol
C. -369.2kJ/mol D. +92.3kJ/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反应热亦不同;反应方向改变,焓变数值符号改变。
【详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已知H2(g)+Cl2(g)=2HCl(g) ΔH= -184.6kJ/mol,化学方程式的系数除以2,则焓变也应除以2,得到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HCl(g) ΔH= -92.3kJ/mol。
答案选B。
15.已知①H2(g)+O2(g)===H2O(g) ΔH1=akJ/mol
②2H2(g)+O2(g)===2H2O(g) ΔH2=bkJ/mol
③H2(g)+O2(g)===H2O(l) ΔH3=ckJ/mol
④2H2(g)+O2(g)===2H2O(l) ΔH4=dkJ/mol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
C. 2a=b<0 D. 2c=d>0
【答案】C
【解析】
【详解】对于放热反应来说,为负,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越小。(放出的热量加上负号才是的数值)。氢气燃烧,无论生成气态水还是液态水,均为放热反应,也就是说,题目中四个反应的均小于0,a、b、c、d均为负值。由此可判定,B、D选项有误;
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物比生成物多出的能量,即为反应放出的热量;反应物能量相同时,生成物能量越低,则放热越多,反应①和反应③对比,反应物的能量相同,而生成物中,③中的比(1)中的能量更低,因此反应③放热更多,更小,,c<a;由此可知,A选项有误;
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两倍,相应地,焓变也应为①的两倍,即,b=2a,结合反应放热焓变为负,可知2a=b<0,C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已知:①101kPa时,2C(s)+O2(g)=2CO(g) △H=-221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H=-57.3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
B. 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1
C. 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
D. 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燃烧热为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由反应①可知,1mol碳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110.5kJ,C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继续放出热量,则1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kJ,燃烧热在用文字叙述时用正值,不用带“-”,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A项错误;
B. 反应热包含符号,①反应的反应热为-221kJ·mol-1,B项错误;
C. 中和热为放热反应,叙述中和热时不用带“-”,C项错误;
D. 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过程吸收热量,因此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D项正确;
答案选D。
1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的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HCl为共价化合物,H、Cl之间形成共价键,不能用阴、阳离子表示,A项错误;
B. NaBr为离子化合物,Na、Br之间形成的是离子键,不能用共价键的形式来表示,且没有用“弯箭头”表示电子转移,B项错误;
C. Br-应该写在Ca2+的两边,不能合并来写,且没有用“弯箭头”表示电子转移,C项错误;
D. 二氧化碳中氧原子与碳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D项正确;
答案选D。
18.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
CO2
MgCl2
HCl
NaOH
所含化学键类型
共价键
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键
离子键、共价键
所属化合物类型
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 CO2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A项正确;
B. MgCl2中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B项错误;
C. HCl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错误;
D. 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19.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断裂和中的化学键放出x kJ的能量
C. 断裂2 mol AB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 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和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 断裂和中的化学键要吸收x kJ的能量,故B错误;
C. 断裂2 mol AB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故C正确;
D. 2 mol AB总能量低于和的总能量,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0.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2S的电子式为 B. HCl的电子式为
C. CaCl2的电子式为 D. Cl2的电子式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 Na2S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项错误;
B. HCl中只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B项错误;
C. CaCl2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C项错误;
D. Cl2为双原子分子,两个Cl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D项正确;
答案选D。
21.下列变化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 )
①碘的升华 ②液氨汽化 ③烧碱熔化 ④氯化钠溶于水 ⑤氯化氢溶于水 ⑥过氧化钠溶于水 ⑦氯化铵受热分解
A. ③⑥ B. ④⑦ C. ①②⑤ D. 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碘的升华、②液氨汽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③烧碱熔化、④氯化钠溶于水破坏离子键;⑤氯化氢溶于水破坏共价键;⑥过氧化钠溶于水、⑦氯化铵受热分解均发生化学反应,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
答案选D
22.1molH2(g)与1molI2(g)反应生成HI(g)释放出8.7kJ热量,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和I2的总能量低于HI的能量
B. 破坏1molH—I键需要的能量是298.7kJ
C. 1molHI(g)完全分解生成H2(g)和I2(g)时吸收4.35kJ热量
D. H2(g)中H—H键比HI(g)中的H—I键牢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H2和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g)+H2(g)2HI(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1molH2(g)和1molI2(g)的总能量高于2molHI(g)的能量,A项错误;
B. 设破坏1molH-I键需要的能量为xkJ,则有2x kJ-436kJ-152.7kJ=8.7kJ,解得x=298.7,B项正确;
C. 生成2molHI(g)释放出8.7kJ热量,则1molHI(g)完全分解生成H2(g)和I2(g)时吸收的热量=4.35kJ,C项正确;
D. 破坏1molH—H键需要能量436kJ,根据B项计算破坏1molH—I键需要能量298.7 kJ,所以H2(g)中的H一H键比HI(g)中的H—I键牢固,D项正确;
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34分)
23.如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物质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
能量(kJ)
243
193
151
432
366
298
436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
A.H2 B.Cl2 C.Br2 D.I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A.HF B.HCl C.HBr D.HI
(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______。
(4)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
【答案】(1). A (2). A (3). 放热反应 (4). Cl2
【解析】
【分析】(1)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则说明物质越稳定,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
(2)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越高则说明物质越稳定;
(3)根据新键生成放热情况和旧键断裂吸热情况来计算回答;
(4)根据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来判断。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高,则说明氢气最稳定,具有的能量最低,故答案为:A;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破坏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最高,则说明HCl最稳定,故答案为:A;
(3)反应X2+H2=2HX,若X2为Cl2,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243kJ+436kJ=679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432kJ×2=864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5kJ,
反应X2+H2=2HX,若X2为Br2,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193kJ+436kJ=629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366kJ×2=732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03kJ,
反应X2+H2=2HX,若X2为I2,旧键断裂吸收的热量:151kJ+436kJ=587kJ,新键生成释放的热量:298kJ×2=596kJ,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kJ,因此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反应;
(4)因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即为反应热,反应热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之和的差,以氯元素为例计算断开1molCl−Cl键和H−H键需吸收能量:243kJ+436kJ=679kJ,而形成2molHCl放出的能量为2×432kJ=864kJ,所以在Cl2+H2=2HCl反应中放出864kJ−679kJ=185kJ的热量,同理可计算在Br2+H2=2HBr、I2+H2=2HI反应中分别放出103kJ、9kJ的热量。故答案为:Cl2。
2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中重要途径
(1)液化气是一种重要的家庭燃料,下列示意图与液化气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最相符的是( )
A. B. C.
(2)"冰袋"可用于短时间保鲜食物。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用线绳绑住塑料袋中间那部分,使两种晶体分开,做成“冰袋”。使用时将线绳解下,用手将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由此判断: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的总能量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可用来照明,这个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和_____;人们普遍使用的干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
(4)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木炭取暖
③炸药爆炸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5)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要放出463 kJ的能量,试计算2H2+O2=2H2O反应中的ΔH=___kJ·mol-1。
【答案】(1). A (2). 低于 (3). 光能 (4). 热能 (5). 电能 (6). ②③④⑤⑥ (7). ① (8). -484
【解析】
【分析】(1)液化气燃烧过程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据此特征分析图象;
(2)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分析判断,温度降低,反应吸热,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高;
(3)依据变化过程中的特征和能量变化形式分析判断,化学能可以转化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
(4)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置换反应(如C和H2O)、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据此解答;
(5)根据焓变△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进行计算。
【详解】(1)液化气燃烧过程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A.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符合液化气燃烧的能量变化关系,A项正确;
B.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符合液化气燃烧放热,B项错误;
C. 反应物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能量,不符合液化气燃烧放热,C项错误;
故答案为:A;
(2)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说明环境温度降低能量减小,依据反应前后能量守恒,两晶体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的总能量低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低于;
(3)根据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特征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学能可以转化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的能量,点蜡烛来照明,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同时释放热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人们普遍使用的干电池,利用的是原电池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光能;热能;电能;
(4)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是分解反应,属于常见的吸热反应;
②燃烧木炭取暖是物质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常见的放热反应;
③炸药爆炸要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
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要放热热量,属于常见的放热反应;
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是化合反应,放出热量,属于常见的放热反应;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要放热热量,属于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②③④⑤⑥;①;
(5)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36.4kJ能量,拆开1molO2中化学键需要消耗498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1molH−O键释放462.8kJ能量,
则2H2+O2=2H2O中△H=436.4kJ/mol×2+498kJ/mol−462.8kJ/mol×4=−480.4kJ/mol,
故答案为:-484
25.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 。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 。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1计算]。如果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答案】(1)Cu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2)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
(3)-56.8 kJ·mol-1 偏大 (4)ABE
【解析】试题分析:(1)铜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热量损失大,因此实验时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次实验中温度差分别是23.7℃—(20.2℃+20.3℃)÷2=3.45℃、23.8℃—(20.5℃+20.3℃)÷2=3.4℃、24.9℃—(21.5℃+21.6℃)÷2=3.35℃,所以三次实验的平均值是3.4℃,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100g×4.18 J·(g·℃)-1×3.4℃=1421.2J=1.4212kJ。又因为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则该反应的中和热ΔH=—1.4212kJ÷0.025mol=-56.8 kJ/mol。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则如果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
(4)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则称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时起始温度偏高,则测量值偏低,A正确;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热量损失,则测量值偏低,B正确;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对实验没有影响,C错误;D.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则读数偏高,则放出放热热量增加,测量值偏高,D错误;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热量损失,则测量值偏低,E正确,答案选ABE。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