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小专题复习《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的能力》(WORD含答案)
展开九年级中考物理小专题复习 《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的
能力》
1.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杨做了如图 1 所示的实验:在 2 个相同
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
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
图 1 表 1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和沙子__________(选填“吸热
多少”或“吸热能力强弱”)。
(2)在实验中,应不停地用搅拌棒搅动水和沙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
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可以推想,如果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则______(选填
“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会更高些。
2.小莉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
甲和乙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2:
(1)分析第 1、4 次,第 2、5 次或第 3、6 次实验数据,某同学认为:加热相
同的时间时,乙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乙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
判断是否正确?______;请说明理由 。
(2)分析第 2、3 次或第 5、6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
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 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 。(选填“多”或“少”)
1
(3)通过比较第 2、4 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与液体的 有
关, 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液体 次数 质量 m/kg 升高的温度△t/℃ 加热的时间 t/min
甲 1 0.1 5 1
2 0.1 10 2
3 0.2 10 4
乙 4 0.1 10 1
5 0.1 20 2
6 0.2 20 4
表 2
3.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言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食用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食用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的电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食用油的末温;
(1)步骤 A 存在的错误是: ,应改为 ;
(2)步骤 C 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使水和食用油 相同;
(3)步骤 B 和 D 是为了得出水和食用油的 ;
(4)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性质用______这
个物理量来描述。
4. 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在两
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如图 2 所
示,实验器材还有天平和钟表),收集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3,问:
2
物质 质量 初温 末温 时间/min
/g /℃ /℃
水 160 20 30 2
煤油 160 20 30 1
图 2 表 3
(1)此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一是______法;二是转换法,用______来表示液
体吸收的热量就是“转换法”;
(2)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小组同学控制了______和______不变;
(3)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
数有关。
5.在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大小”的实验中,小明选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且在
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
给它们加热,并记录得到了表 4 中的实验数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水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煤油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表 4
(1)两种液体相比较,温度升高比较快的是______;
图 3
(2)如图3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其中______(选填“A”或“B”)
表示的是水吸热升温情况。
3
(3)比较方法: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方法:①吸收
相同热量,比较______;②升高相同温度,比较______;
(4)如图 3 乙所示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
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 C 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根据上面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只是可知,曲线 C 表示的是______(“沿海”或“内
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c |
| 砂<c 水) |
4
九年级中考物理小专题复习
《探究不同物质吸放热的能力》 参考答案
温馨提醒: 认真做完才对答案哦!
1.(1)吸热多少 (2)使物质受热均匀 (3)大于 (4)沙子
2.(1)不正确;相同加热器,相同时间内两种物质吸收热量相同。
(2)质量 多 (3)种类 甲
3.(1)等体积 等质量 (2)吸收相同热量 (3)温度变化量
(4)比热容
4.(1)控制变量法 加热时间 (2)质量 温度变化 (3)物质种类
5.(1)煤油 (2)B (3)升高温度多少;吸收热量多少
(4)大 内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