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01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02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解析版)

    展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Cu 64 Fe 56 S 32 H 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可知,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常见吸热反应,运用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和常见吸热反应分析。
    【详解】A. 铝片和稀盐酸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A项错误;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B项错误;
    C.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C项正确;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放热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天然气、煤、石油均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而且使用时,对环境有污染;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均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已知H2(g)+Cl2(g)=2HCl(g) ΔH= -184.6kJ/mol,则H2(g)+Cl2(g)=HCl(g)的ΔH为( )
    A. +184.6kJ/mol B. -92.3kJ/mol
    C. -369.2kJ/mol D. +92.3kJ/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反应热亦不同;反应方向改变,焓变数值符号改变。
    【详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已知H2(g)+Cl2(g)=2HCl(g) ΔH= -184.6kJ/mol,化学方程式的系数除以2,则焓变也应除以2,得到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HCl(g) ΔH= -92.3kJ/mol。
    答案选B。
    4.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1>ΔH2是( )
    A. 2H2(g)+O2(g)=2H2O(l)ΔH12H2(g)+O2(g)=2H2O(g)ΔH2
    B. S(g)+O2(g)=SO2(g) ΔH1S(s)+O2(g)=SO2(g) ΔH2
    C. C(s)+1/2O2(g)=CO(g)ΔH1C(s)+O2(g)=CO2(g)ΔH2
    D. H2(g)+Cl2(g)=2HCl(g)ΔH11/2H2(g)+1/2Cl2(g)=HCl(g)Δ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故ΔH1<ΔH2;
    B、气态硫参加反应时比固态硫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
    C、生成CO时比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少,ΔH1>ΔH2;
    D、ΔH1=2ΔH2<0,即ΔH1<ΔH2;
    答案选C。
    5.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
    D. 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正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为吸热反应,正确;B错误;C、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能改变反应热,错误;D、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固定,则反应热固定,与反应途径无关,错误,答案选A。
    6.已知:2H2O(l)===2H2(g)+O2(g)ΔH=+571.6 kJ•mol-1,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当1 g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对其热量变化的下列描述:①放出;②吸收;③2.44 kJ;④4.88 kJ;⑤88 kJ。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和⑤ B. ①和③
    C. ②和④ D. ②和③
    【答案】D
    【解析】当1g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热,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液态水变化为气体吸收的热量;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2H2O(l)=2H2(g)+O2(g);△H1=+571.6kJ/mol,②2H2(g)+O2(g)=2H2O(g);△H2=-483.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2H2O(l)=2H2O(g);△H3=+88kJ/mol,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当1g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热2.44kJ,所以②③正确;故选D。
    7.已知:①C(s)+O2(g)=CO2(g) ΔH1=-393.5kJ/mol
    ②CO(g)+O2(g)=CO2(g) ΔH2=-283.0kJ/mol
    对于反应C(s)+O2(g)=CO(g),ΔH3应为( )
    A. +110.5kJ/mol B. -110.5kJ/mol
    C. +221.0kJ/mol D. -221.0kJ/mol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运用盖斯定律分析。
    【详解】由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ΔH2=-393.5-(-283.0)kJ/mol =-110.5kJ/mol ,B项正确;
    答案选B。
    8. 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①4P(白磷,s)+5O2(g)===2P2O5(s) ΔH=-akJ/mol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b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
    A. a C. a>b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①-②可得到4P(白磷,s)=4P(红磷,s)△H=(-a)-(-b)kJ/mol,结合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判断a、b的大小。
    【详解】① 4P(白磷,s)+5O2(g)=2P2O5(s) △H=−a kJ/mol,
    ② 4P(红磷,s)+5O2(g)═2P2O5(s) △H=−b kJ/mol,
    由①−②可得到4P(白磷,s)=4P(红磷,s) △H=(−a)-(−b) kJ/mol,因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则△H=(−a)-(−b) kJ/mol<0,所以a−b>0,即a>b,故答案选C。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 C2H5OH(l)+3O2=2CO2+3H2O △H=-13670kJ•mol-1 (燃烧热)
    B. 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kJ•mol-1 (中和热)
    C. S(S) +O2(g) =SO2(g) △H=-296.8kJ•mol-1 (反应热)
    D. 2NO2=O2+2NO △H=+116.2kJ•mol-1 (反应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水的状态必须为液态,反应中生成的水为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故A错误;
    B项、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H应小于0故B错误;
    C项、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放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正负号、数值、单位,故C正确;
    D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注明物质聚集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1/2O2(g)SO3(g) △H=-98.32kJ·mol-1,在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 )
    A. 等于196.64kJ B. 等于196.64kJ·mol-1
    C. 小于196.64kJ D. 大于196.64kJ
    【答案】C
    【解析】
    【分析】SO2(g)+1/2O2(g)SO3(g) 是可逆反应;SO2(g)+1/2O2(g)SO3(g) △H=-98.32kJ·mol-1,指生成1mol SO3(g)放热98.32kJ。
    【详解】SO2(g)+1/2O2(g)SO3(g) △H=-98.32kJ·mol-1,指生成1mol SO3(g)放热98.32kJ;SO2(g)+1/2O2(g)SO3(g) 是可逆反应,在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充分反应,生成SO3(g)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所以最终放出的热量小于196.64kJ,故选C。
    11.在2A+B3C+4D(A、B、C、D均是气体)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υ(A)= 0.5 mol/(L•s) B. υ(B)= 0.3 mol/(L•s)
    C. υ(C)= 0.8 mol/(L•s) D. υ(D)= 1 mol/(L•s)
    【答案】B
    【解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在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大小。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如果都用物质A表示,则反应速率分别是0.5 mol/(L•s)、0.6 mol/(L•s)、0.53mol/(L•s)、0.5 mol/(L•s),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12.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 工业上由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的(合成氨是放热反应)
    C.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 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可知,本题考查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详解】A. Fe(SCN)3溶液中存在可逆过程Fe3++3SCN-Fe(SCN)3,加入固体KSCN后,KSCN电离出SCN-,使反应物浓度增加,平衡向正方向移动,Fe(SCN)3浓度增加,颜色变深,所以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项正确;
    B. 升高温度平衡会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但合成氨是放热反应,高温会使平衡逆向移动,所以高温能使合成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项错误;
    C. 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对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项错误;
    D. I2和H2生成HI的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所以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项错误;
    答案选A。
    13.反应3 H2+N2 2 NH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 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C. 增大N2的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D. 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之比一定等于3: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项正确;B.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正确;C.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C项正确;D.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与起始加入量有关,不一定等于3:1:2,D项错误;答案选D。
    14.反应2A(g)+B(g)2C(g)(放热反应);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 )
    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2A(g)+B(g)2C(g)(放热反应)可知,本题考查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详解】A. 低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低压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不有利于生成C,A项错误;
    B. 低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高压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有利于生成C,B项正确;
    C. 高温平衡向逆方向移动,高压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不有利于生成C,C项错误;
    D. 高温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低压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不有利于生成C,D项错误;
    答案选B。
    15.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Ⅰ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 同一种气体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体积分数不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综合运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
    【详解】A.由平衡特征可知,反应达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项不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Ⅰ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B项不选;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一瞬间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不变,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与图示不符,满足题意,C项选;
    D. 反应由平衡态Ⅰ改变条件后,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态Ⅱ,所以同一种气体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体积分数不相等,D项不选;
    答案选C。
    16.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生成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V(NH3)=0.010mol·L-1·s-1 B. V(O2)=0.0010mol·L-1·s-1
    C. V(NO)=0.0010mol·L-1·s-1 D. V(H2O)=0.045mol·L-1·s-1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平均速率V(x)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运用分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半分钟后,
    A. ,A项错误;
    B. ,B项错误;
    C. ,C项正确;
    D. ,D项错误;
    答案选C。
    17.在一密闭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 B. SO2为0.25 mol•L-1
    C. SO2、SO3均为0.15 mol•L-1 D. SO3为0.4 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反应物、生成物一定共存。
    【详解】A、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变为0.4mol/L、0.2mol/L,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故A错误; B、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变化量为0.2mol/L,实际变化为0.05mol/L,小于0.2mol/L,故B正确; C、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一个减小,另一个一定增大,故C错误; D、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变为0.4mol/L,实际变化应小于该值,故D错误.
    18.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气体和2 mol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完全相同
    C.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
    【答案】A
    【解析】
    19.下列哪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 )
    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 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3个N—H键形成
    D. 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答案】A
    【解析】
    【详解】A.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表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项正确;
    B. 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项错误;
    C. 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3个N—H键形成,正反应速率不等于逆反应速率,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错误;
    D. 1个N≡N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都是逆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项错误;
    答案选A。
    20.对于mA(g)+nB(g)pC(g)+qD(g)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从26变为2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p+q,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m+n>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m+n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方程式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详解】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摩尔质量从26变为29,说明吸热反应方向气体计量数之和减小。
    A. 如果m+n>p+q,升高温度时平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
    B. 如果m+n>p+q,升高温度时平衡应该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项正确;
    C. 如果m+n<p+q,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C项错误;
    D. 如果m+n<p+q,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B。
    21.体积可变容器中,可逆反应A(g)+2B(g)nC(g)(正反应放热)生成物C的浓度随压强变化并建立平衡的关系图,则n值与压强p1、p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p2>p1,n<3 B. p2>p1,n>3
    C. p1>p2,n<3 D. p1>p2,n>3
    【答案】D
    【解析】
    【详解】其他条件相同下,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化学越快达到平衡。有P1>P2,压强增大,C的浓度减小,说明反应逆向移动,根据已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1+2 答案选D。
    22.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KClO3(s)===2KCl(s)+3O2(g) ΔH=-78.03 kJ/mol ΔS=1 110 J/(mol·K)
    B. CO(g)===C(石墨,s)+1/2O2(g) ΔH=+110.5 kJ/mol ΔS=-89.36 J/(mol·K)
    C. 4Fe(OH)2(s)+2H2O(l)+O2(g)===4Fe(OH)3(s) ΔH=-444.3 kJ/mol ΔS=-280.1 J/(mol·K)
    D. 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ΔH=+37.301 kJ/mol ΔS=184.05 J/(mol·K)
    【答案】B
    【解析】A. ΔH<0,ΔS>0,△H –T△S<0,故A一定能自发进行;B. ΔH>0,ΔS<0,△H –T△S>0,故B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 ΔH<0,ΔS<0,故C低温时,△H –T△S<0,能自发进行,高温时,△H –T△S>0,不能自发进行;D. ΔH>0,ΔS>0,故D低温时,△H –T△S>0,不能自发进行,高温时,△H –T△S<0,能自发进行。故选B。
    2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6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转化率变小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D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c+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6倍,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
    【详解】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1.6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A项正确;
    B. 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项错误;
    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可能减小,C项错误;
    D.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a 答案选A。
    二、填空题
    24.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
    (1)写出热化学方程式___。
    (2)上述反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
    【答案】(1). 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25 kJ/mol (2). 生成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解析】
    【分析】(1)根据反应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关系找出定量关系,进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结合燃烧产物的特点回答。
    【详解】(1)0.4mol液态肼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32g肼燃烧放热641.625kJ;肼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25 kJ/mol。故答案为:N2H4(l)+2H2O2(l)=N2(g)+4H2O(g) ΔH=-641.625 kJ/mol
    (2)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水,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生成的物质无污染。
    故答案为:生成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
    25.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0.50mol/L盐酸跟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填“相等”“不相等”),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隔热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 (3). 偏小 (4). 不相等 (5). 相等 (6). 偏小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装置图可知,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运用测定中和热的步骤,计算中和热的方法分析。
    【详解】(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答案为:隔热保温减少热量的损失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有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小;
    (4)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所以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但是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所求中和热相等;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因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用氨水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故答案为:不相等; 相等; 偏小。
    26.在某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6molH2O(g)和0.4mol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
    (1)若反应2min后,容器中CO仅剩0.2mol,则0~2min间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__;CO的转化率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 0.05mol·L-1·min-1 (2). 增大 (3). 减小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运用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详解】(1)根据题意知

    故答案为:0.05mol·L-1·min-1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27.(Ⅰ)已知在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___;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
    (2)该反应为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H2)正=V(H2O)逆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判断此时温度为___℃。
    【答案】(1). (2). (3). 吸热 (4). BC (5). 830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及化学平衡移动,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公式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详解】(Ⅰ)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故答案为:;
    (Ⅱ)(1)CO2(g)+H2(g)═CO(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故答案为:;
    (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答案为:吸热;
    (3)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下,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故A错误;
    B. 到达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混合气体中c(CO)不变,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正确;
    C. V(H2)正=V (H2O) 逆说明氢气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C正确;
    D. 平衡时CO2、CO浓度关系与CO2转化率有关,平衡时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意味着平衡常数=1,对照表格得知此时的温度为830℃,故答案为:830。
    28.现有可逆反应.2NO2(g)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4时刻采取的措施。

    t2: ;
    t3: ;
    t4: 。
    【答案】t2 :增大生成物N2O4的浓度; t3 :降低压强; t4 :加入催化剂
    【解析】试题分析:t2 是只有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说明是增大生成物N2O4的浓度;t3 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说明是降低压强;t4 时,正逆速率都加快,但加快后仍相等,平衡不移动,所以说明是加入催化剂。
    29.N2+3H22NH3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X的化学式为___;
    ②图中条件选定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___;
    A.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
    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
    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③改变反应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如图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代号)___,当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___。

    【答案】(1). NH3 (2). BC (3). C (4). a
    【解析】
    【分析】根据题中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可知,本题考查合成氨原理及影响合成氨的因素,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详解】①由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可知,原料氮气和氢气经过氨的合成、氨的分离,在冷却设备和分离器中得到最终产物,所以X为氨气,化学式为NH3。
    故答案为:NH3;
    ②A.合成氨是放热反应,升温会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不利于合成氨,因此选择500℃的温度比较合适;增大压强,能加快反应速率,也能使反应正向移动,但是过高的压强会提高反应成本,因此选择20MPa~50MPa的压强,A项错误;
    B.实际生产中采用400℃~500℃的高温,催化剂铁触媒活最高,B项正确;
    C.工业生产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所以工业生产受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C项正确;
    故答案为:BC;
    ③合成氨工业的原理是:N2+3H22NH3,H<0,因△H<0,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看,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合成氨,增加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百分含量减少;正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所以压强越大,越有利于合成氨,增大压强时平衡向右进行,氨气的百分含量增大,结合图象可以知道c符合要求.又因为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可以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氨气减少的方向移动,结合图象可以知道a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C ; a 。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