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导学案
展开
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学案【知识梳理】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⑴概念:一种或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的 、 混合物叫做溶液。⑵基本特征: 、 、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 色,FeSO4溶液为 色,Fe2(SO4)3溶液为 色 b.溶质可以是 、 或气体。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物质溶于水,水为 。 ②固体、气体物质溶于液体物质, 物质是溶剂。③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 物质的是溶剂。溶液溶 质溶 剂溶 液溶 质溶 剂碘酒 氧化钙溶于水所得溶液 盐酸 Mg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 稀硫酸 石灰水 注意:CuSO4或CuSO4▪5H2O溶于水,其水溶液中,溶质均是CuSO4,溶剂为H2O3.乳化现象⑴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⑵乳浊液特征: 、 、 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⒈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⒉判断方法: 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 ② ③ 不饱和 饱和 ① ② ⒋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 ②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如20℃时,100g中溶解0.17gCa(OH)2就不能再溶解了,溶液中的溶质含量很少,是稀溶液,但却是饱和溶液。⒌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①溶于水温度显著升高: 、 、 ②溶于水温度显著降低: 、 ③溶于水无变化: 三、溶解度⒈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外因: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蒸发结晶:主要适用于溶解度 的固态物质,如 (4)结晶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主要适用于溶解度 的固态物质,如 (5)溶解度曲线 例: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3℃时A的溶解度为 。 ②P点的的含义: 。 ③N点为t3℃时A的 溶液,可通过 、 、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④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⑤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⑥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⑦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是 ,无晶体析出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 ⑧除去A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2.气体的溶解度⑴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⑵影响因素: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 ;温度越低,气体溶解度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 ;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 ) 四、溶质的质量分数⒈概念: 与 之比-----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⒉公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 100%⒊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⒋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⑴用固体配制:①步骤: 、 、 、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⑵用浓溶液稀释(依据:稀释前后 质量不变。浓溶液质量分数× = ×稀溶液质量)①步骤: 、 、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练习与反馈】 :( )1.溶液一定是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 B.蒸馏水 C.碘酒 D.汽水(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5.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析出晶体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降温时一定不析出晶体( )7.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 )8.要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压降温 B.加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减压升温( )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喝下汽水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 C.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10.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 g,需要20%的NaOH溶液: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11.从100g 10%的某盐溶液中取出20ml,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 B.80% C.10% D.无法确定( )12.(2012)将50g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 B.10.2% C.10.8% D.19.6%( )13.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4. 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 B.硝酸铵固体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固体 15.汽油除去油污与洗涤剂除去油污有本质不同,汽油除去油污是由于汽油 油污,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 功能。 16.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在t3 ℃时溶解度为 。(2)P点表示 。(3)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要从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A物质,可用的方法是 ,要从 B物质 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可用的方法是 。(5)如果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和C物质,可用 的方法得到较纯的A物质。 17.(2013)实验室需配置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1)查阅硝酸钾溶解性。由下图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在该温度下配制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2)计算。配置4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所需硝酸钾质量为 g,所需蒸馏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mL)。(3)称量。分别在天平左右两盘放上纸片,调节平衡后, (填字母)。A.先移动游码到所需位置,再添加硝酸钾直到天平平衡B.先添加所需的硝酸钾,再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4)量取。量取所需蒸馏水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5)溶解。将称量好的硝酸钾和蒸馏水混合溶解。(6)稀释。20℃时,将20mL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4%的硝酸钾溶液。从下表中找出需要用到的数据: g/mL。硝酸钾溶液的密度(单位1g/mL)质量分数/% 温度/℃20406041.0231.0161.007101.0631.0541.04418.(2015)测定石灰石中的碳酸钙的含量,取出2.5克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aCO3+2HCl CaCl2+H2O+CO2↑,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g;(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3)计算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18.(2011)已知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40℃时,100g蒸馏水中溶解______g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至90℃,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3)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全溶? (填“是”或“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