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优秀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pptx、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专练docx、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师版docx、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结合城乡规划图,说明乡村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分布,以及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和分布。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合理规划城镇空间的意义。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目标1 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目标2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乡村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乡村的土地利用(1)乡村:是以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2)乡村土地利用①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 等不同类型。②公共设施:提供祭祀、聚会、娱乐、 、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外围: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_____
公共服务设施:位于村落的_____居住用地:住宅由村落中心向外 分布
将下列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地类型连线。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1)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 为主的地区。(2)功能区①形成:因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 ,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③特点: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 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 的用地。(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①定义: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 。
商业区:集中在 两岸居住区: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居住区
工业区:围绕交通线路呈扇状或块状分布在城市的 两侧居住区:集中在 及其外缘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分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然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如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1.[综合思维]指出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答案 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为居住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2.[综合思维]由于经济原因,城市中的居住区开始出现高级和低级的分化现象,高级居住区应主要分布在城市什么方位,试简述理由。
答案 东北。理由: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城市河流上游;靠近文化区。
3.[人地协调观]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
答案 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均位于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而①处有天然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2022·湖北武汉期末)川西平原分布有很多竹木繁茂、形状如盘的小型村庄聚落,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形态独特,历史悠久。下图为“该区域内此类乡村聚落的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序号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甲—菜地 乙—水田 丙—林地B.甲—水田 乙—菜地 丙—林地C.甲—菜地 乙—林地 丙—水田D.甲—林地 乙—菜地 丙—水田
2.图示乡村聚落形成的背景主要有①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②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③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④人多地少,耕地不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某城市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在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如图为“该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该功能区为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居住区
4.“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两个功能区A.人口密度的差异B.人口数量的时间差异C.地租水平的差异D.汽车拥有数量的差异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1) 因素: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其影响表现为 和_____ ,其中,地租水平由 和 决定,付租能力由各类经济活动的收益决定。
②交通便捷程度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_____ 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城镇中心 ,土地租金也越高。城市内部地租分布如右图所示。市中心地租 ,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 ,在道路 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1.经济因素是影响所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2.我国目前许多城镇的开发区建设主要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
2.发展变化(1)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 自然集中。(2)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的兴起,城镇中心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 ,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城镇内部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3.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如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1.[综合思维]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答案 分布规律:①地租由市中心向周围递减;②等值线在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向郊区凸出,地租较高。原因: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主要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干线两旁,交通便捷程度相对较高,地租较高。
2.[综合思维]图中①②③④中,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的是________,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理由:地处市中心;多条公路交会,交通便捷;地租较高,商业付租能力强。
3.[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绘出甲乙之间的地租剖面图简图。
答案 要求:能够绘出两个峰、一个谷,甲地地租高于乙地即可。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当住宅地租水平变化由Ⅰ变成Ⅱ时,居住区可拓展到A.一环路 B.二环路C.三环路 D.环城路
2.近年来该城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市逐渐从市中心向二环、三环路附近迁移,主要原因是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③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④二环、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⑤市中心交通拥堵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022·辽宁沈阳期末)如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近些年该城市重点发展方向最可能是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向东
如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乡村聚落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该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有①聚落规模大 ②聚落规模小 ③呈团块状分布 ④呈带状沿河分布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乡村聚落最主要的农业用地类型是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水域
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3~4题。3.图中③所示狭长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最有可能是A.居住用地 B.商业用地C.绿化用地 D.工业用地
4.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A.西北风 自南向北流B.东北风 自北向南流C.东南风 自北向南流D.西南风 自南向北流
(2022·山西太原市期中)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例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C.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D.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6.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A.有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读“武汉市大型零售商场、超市分布统计表(单位:个)”,完成7~8题。
7.武汉市中心无商业区分布,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A.自然、经济 B.社会、资源C.历史、行政 D.社会、自然
8.影响从②~⑥区域超市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便利度 B.居住人口密度C.地价差异 D.环境质量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空中连廊(也被称为人行天桥系统)已成为世界各地许多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下图为“深圳福田区某城市功能区局部空中连廊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中的空中连廊所在的功能区最可能是A.居住区 B.工业区C.商业区 D.文化区
10.深圳建设空中连廊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城市功能分区 B.充分利用城市空间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下图示意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 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此完成11~13题。11.据图可知,该村庄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 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 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
12.该村庄的传统民居特征,体现出当地A.土层深厚,透水性强 B.植被茂密,四季常绿C.干燥少雨,日温差大 D.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13.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庄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此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海南地理)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14.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A.公园 B.工业园区C.住宅 D.物流园区
15.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三是某类城市功能用地不变。下图为“2003~2012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16.下列关于该城市2003~2007年功能用地的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居住用地面积变化不大B.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最多C.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面积增加明显D.商业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减少
17.2003~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①环境污染较重 ②基础设施落后 ③远离消费市场 ④土地价格较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8.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镇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P处的城镇功能区最可能是__________,说明理由。(3分)
答案 理由: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
(2)该城镇规划建设一个化工园区,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合的位置是______,并简述理由。(7分)
答案 理由:远离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小;位于城市外围,地价低。
(3)该城市建成区相对分散,评价该布局模式的利弊。(6分)
答案 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弊:增加居民出行距离和时间;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及城市建设成本。
19.读“某县城区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1)判断甲、乙、丙三地的城镇功能分区。(3分)
答案 甲:工业区;乙:居住区;丙:商业区。
(2)影响甲功能区布局的主要经济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2分)
(3)指出该规划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分)
答案 ①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有绿地隔离;②沿河打造生态走廊;③绿地面积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课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经济,公共服务设施,非农业经济,旅游休闲,付出租金,交通便捷,自然集中,降低成本,土地资源,传统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堂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配套练习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docx、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件高一地理同步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文课件ppt,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我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素养培优,当堂检测,乡村空间结构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