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优秀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镇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与城镇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镇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镇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镇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
2.城镇主要的功能分区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城镇主要功能区的区位要求及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播放《小麦进城》主题曲。
新课导入:城镇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更是人们生活向往的地方,《小麦进城》讲述了农村女人小麦在北京近三十年的奋斗史,最终通过诚实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大家生活在现代化的城镇之中,请大家先谈谈自己对城镇的了解和认识。
承转: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镇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集聚,人地关系和用地也趋于紧张,在乡村和城镇内部的土地都是如何利用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看个究竟吧。
(板书)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投影的图片(图2.3浙江兰溪诸葛村的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分析相关问题。
问题设置:乡村的土地利用是怎么样的?它是如何形成与变化的?
总结归纳:
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居住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提问导入:城镇的内部空间结构是怎样的?
城镇包括城镇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镇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承转:不同的城镇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必将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镇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各种城镇功能区。
探索问题一:城镇功能分区的形成──认识城镇功能区
1.教师分别投影“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代表性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给各功能区的景观图片取个名字,简要解释同类功能活动的集聚效应形成功能区,指出城镇的功能分区并无明确的界限。
2.列举你所认识的城镇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
总结归纳: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镇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各种功能区。
1.景观图片1、2、3功能区分别为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例如,居住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只是商店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较低面已。
2.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有些大城镇因为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如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
探索问题二:城镇功能区的特点和类型
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有关的问题。
问题设置:
1.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镇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说说我们所在的城镇的商业区的分布。
2.随着城镇的发展,居住区会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居住区有什么差异?
3.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它和一般的商业区有什么不同?
4.工业区在位置上有哪些要求?为什么?
互动讨论学习:
归纳总结:
列表归纳三种功能区的基本特点:
其他功能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镇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镇共有的功能区,有些城镇还有行政区和文化区,而中小城镇这些部门占地面积小,或是分散布局,不能形成相应的功能区。
活动探究:了解唐代长安城的内部空间结构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规划的思想。唐代长安城(现西安市)的规划是我国古都规划的一个典范(图2.6),至今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靠近宫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官贵人;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
1.读图2.6,找出唐代长安城的行政区(宫殿区)、商业区(市)和居住区(坊)的分布。
2.说明唐代长安城西市比东市繁荣的原因。
3.讨论东市和西市的布局特点,领悟唐代长安城规划的思想。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这在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镇土地的供应是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面。
思考: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有何异同?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
图2.7 某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读图指导提示:指导学生从横纵坐标的意义入手解读A、B两交点的含义以及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特点及布局。
过渡:实际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非常复杂。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环境等因素也会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例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是随着城镇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在城镇发展的初期,地域范围狭小,它的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五、布置作业
活动:调查学校附近某一功能区的形成和变化
收集学校所在城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土地利用规划图,分组调查离学校最近的一个商业区或工业区、居住区。
1.调查该功能区的范围和形成过程。
2.讨论该功能区的形成条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
3.各组将自己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在全班交流。城镇主要功能区
1.引导学生读图“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说一说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
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
2.引导学生读教材图2.5《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说一说图中所示的香港主要功能区有哪几种。(香港主要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混合功能区)
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
思考:香港高级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居住区: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
1.课件投影图片《香港的中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让学生从图中两种居住区的居住环境、单位面积房屋售价、公共设施的配备是否齐全等方面对城镇居住区的类型进行判断,从而得出──在建筑质量上,城镇居住区出现了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的分化。
2.通过读图,让学生讨论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分布的位置特点,从而得出──高级居住区多分布在城镇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居住区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进而得出──在位置上,高级居住区与低级居住区出现背向发展的趋势。
“香港的中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
商业区
1.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2.5“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香港商业区分布在城镇的什么位置。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商业区位于中环和尖沙咀及维多利亚湾两岸,是香港的市中心位置。进而得出──商业区多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2.结合商业活动的特点及商业活动的集聚效应,引导学生分析商业区一般分布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的原因。从而得出,商业区分布应遵循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的原则。
工业区
1.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2.5《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香港工业区在城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位置。由图可见,香港工业区位于港口附近,并且位于城镇的郊区。从而得出,城镇工业区分布的特点──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分布的位置──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2.依据工业生产的集聚效应和工业生产运输量大的特点以及工业生产对城镇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区多分布在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的原因。
位置
功能区特征
形态
商业区
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居住区
高级居住区与城镇外缘、文化区联系;低级居住区与内城、工业区联系
质量上,中高级和低级居住区分化、位置上,高级和低级居住区背向发展
分布最广泛,成片状或团状
工业区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趋向市区外缘或沿河流、交通干线分布
集聚成片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等奖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等奖表格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乡村的土地利用,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案及反思,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知导入,新知讲解,城镇的主体是,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生产区,乡村中心,居住区,公共空间,位置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问引导,展示图片,教师讲解,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分组讨论,补充讲解,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