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获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件pptx、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专练docx、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师版docx、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2.结合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说明各层大气的特点、成因,并举例说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目标2 大气的垂直分层
2.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 ,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例如:
1.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大气中臭氧减少。( )2.城市大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通常比农村多。( )
(2022·山西怀仁期末)如图所示是干洁空气的组成成分和体积占比。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对于各字母代表的成分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A—氧气,氧是生物体的基本元素B.A—氮气,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C.B—氧气,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D.B—氮气,吸收地面热量,具有保温作用
2.下列有关各大气成分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尽管含量少,但能够吸收紫外线,有“地球生命的 保护伞”之称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C.干洁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大,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D.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2021·北京昌平区月考)地球大气又称为“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 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3~4题。
3.地球大气又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氮气和氧气A.占25 km以下干洁空气总体积的99%B.占大气总体积的99%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4.目前,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动的主要因素是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被开垦成农田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划分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 和密度。2.在下图中填出对流层平均高度,并补绘对流层、平流层气温变化曲线。
1.宇宙飞船升空过程中,所穿越大气的温度一直降低。( )2.全球各地对流层的高度是一样的。(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天宫一号”空间站。材料二 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1.[区域认知]比较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海南文昌发射基地所在地区的对流层高度差异,总结对流层高度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原因。
答案 差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所在地区的对流层较低。规律: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原因:低纬度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以对流层较高(17~18 km)。
2.[综合思维]“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刚离开地面升空时,其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什么?
答案 火箭刚离开地面时,位于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3.[综合思维]“天宫一号”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有何特点?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案 特点:“天宫一号”空间站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大气密度很小,存在若干电离层。影响: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在不同的大气层中,有不同的自然现象。下列叙述与所在大气层对应正确的是A.以晴天为主,适合航空飞行——A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层C.“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层D.存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C层
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有①该层大气对流上升时,温度降低 ②水汽和杂质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 ③大气辐射弱,近地面降温快 ④二氧化碳和水汽绝大部分集中在此层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021·湖北省直辖县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 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如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3~5题。3.“嫦娥五号”进入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时位于A.对流层 B.平流层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4.“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 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5.“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 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的原因是A.臭氧增多,太阳辐射增强B.臭氧增多,地面辐射增强C.臭氧减少,太阳辐射减弱D.臭氧减少,地面辐射增强
1.大气的逆温现象在对流层中,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会出现下列情况:①高度上升,气温升高;②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0.6 ℃。这就是逆温现象。如下图中甲属于情况②,乙、丙、丁属于情况①。
(1)图a为对流层正常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多;离地面越远,降温越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2)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层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
(3)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图d),最终恢复正常(图e)。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冷却强烈,高空大气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2.逆温的影响有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2·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期末)在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一般为“上冷下热”,但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下图为“某地某时刻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C.增强了③层空气的对流上升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4.对流层高度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A.极地地区 B.寒带地区C.赤道地区 D.温带地区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 使气温升高B.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 基本原料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 物具有保护作用
(2022·北京海淀区月考)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1~2题。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主要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D.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2021·湖南郴州期末)某探险家在美国荒野距地面39 044米的高空,从氦气球上跳伞成功落地。据此完成3~5题。3.推测该荒野在跳伞当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晴朗无云 B.狂风暴雨C.风雪交加 D.雾霾严重
4.该探险家乘坐氦气球经过的大气层有①高层大气 ②平流层 ③对流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从氦气球上跳出到落地,该探险家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总体趋势是A.逐渐降低 B.先升高后降低C.逐渐升高 D.先降低后升高
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7.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A.气温降低 B.气压升高C.密度减小 D.湿度增大
8.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A.迅速进行迫降 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C.保持原有高度 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
下面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A.山地 B.谷地 C.平原 D.丘陵
(2022·湖南长沙月考)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完成11~13题。 1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1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 B.CO2气体C.臭氧气体 D.人类活动
13.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20 ℃左右
(2021·浙江温州期末)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下图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15.“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B.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C.丙—丁段空气对流显著D.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概括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 ;② 。(4分)
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 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为17~18 km,在高纬度为8~9 km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在该层22~27 km的高度范围内, 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 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分)
答案 补绘曲线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4)在图中50~85 km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 ,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 运动为主。(3分)
(5)C层中有 层, 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3分)(6)人类生活在 (填文字)层的底部。(1分)(7)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 。(1分)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在图中画出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界线(甲、乙在不同的大气垂直分层)。(4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圈层示意图,学习目标,遮阳和保温,流星现象,逆温现象,对流层,逆温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组成,二氧化碳,水汽和杂质,南极臭氧层空洞,CO2增多,气温升高,温室效应,过度砍伐森林,全球气候变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