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 (2份,原卷版+教师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 声现象 2.3声的利用(2份,原卷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 声现象 2.3声的利用(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声现象23声的利用教师版docx、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声现象23声的利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图为094型核潜艇,它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水下航行时是通过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感知附近海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感知附近海域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潜艇上的舰员能够听见超声波
2.(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3.(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12—27日,50多部小戏小剧优秀作品在人民广场轮番上演,唱“红”了沂蒙时代新旋律。关于戏剧演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演员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空气传来的
C.女高音演员清脆的歌声的音调低D.男中音演员高亢的歌声是超声波
4.(2023·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公共场所交谈要轻声,是指要控制声音的音调
B.弹奏吉他时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5.(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D.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6.(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开始时,全体起立,高唱国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唱出的国歌声是由嘴唇的振动产生的
B.“高唱国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国歌伴奏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入参会人员耳朵的
D.参会人员听到“全体起立”的指令都站起来,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7.(2022·广西河池·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是指音调低B.响度与振动频率有关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超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8.(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音叉可以改变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C.“暮鼓晨钟”里的鼓声和钟声主要是依据音色来分辨的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时,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9.(2021·贵州毕节·统考中考真题)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10.(2021·河北·统考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二、填空题
11.(2023·辽宁丹东·统考中考真题)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1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万米级海试。潜水器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系统,声学系统由母船部分和潜水器本体部分组成,为“奋斗者”号实现了水声通信、精细探测和定位导航。
水声通信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也无法通过一根连接母船的线缆来进行通信。所以科学家为“奋斗者”号量身定制了一套数字水声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它将语言和文字等信息编码调制后,通过换能器进行发射和接收,实现数据交互,把所有的关键数据语潜水器准确、高效地与母船进行沟通。
精细探测为“奋斗者”号在水下航行和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尽管马里亚纳海沟两侧都是非常陡峭的海山,但是“奋斗者”号安装有前视成像声呐设备,可对前方海山的距离和轮廓进行实时探测,帮助它精准避开障碍物。
定位导航使“奋斗者”号水下作业精准高效。由于水下没有卫星定位,必须使用声学定位。下潜之前,科学家通过设备的标定实验,使声学系统可以输出精确的速度等关键数据,再将定位与多普勒测速仪、惯性导航设备组合后进行导航,就能实现万米海底“大海捞针”,“奋斗者”号仅半小时就收回了之前在海底布放的一些目标物。
(1)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因此 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方式;
(2)前视成像声呐设备能发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让潜水器在漆黑的万米深海中精准避障。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请写出“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一个优点: 。
13.(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两位同学通过用棉线连接的“土电话”进行对话。此游戏反映声音可通过 传播,还说明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4.(2022·辽宁·统考中考真题)《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是由于鼓面 产生的,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 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可以传递 。
15.(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6.(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选填“音调”或“音色”)。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
17.(2021·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 。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
18.(2021·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近期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声波交流。
19.(2021·河南·统考中考真题)豫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图演唱时常用梆子进行伴奏,梆子受敲击时由于 而发声;人们听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唱词,就知道是《花木兰》选段,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三、综合题
20.(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人眼对观察到的景物有暂时的“记忆”,在外界景物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这种特征叫视觉暂留.例如在一张白色卡片纸的正、反面分别画上鸟笼和鸟,让卡片纸快速旋转,当正、反两面交替出现在眼前的时间间隔在0.1s之内时,人眼就能看到鸟在笼中的现象(图甲)。
一些城市地铁行驶在某些区间时,乘客能看到窗外出现清晰的动态广告,往往也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的原理。某段地铁内隧道广告的制作方法如下:在隧道侧壁与车窗相同高度处,沿运行方向每经过距离d,安装一块大小相同的广告灯箱,如图乙。灯箱采用频闪方式实现亮、暗交替,且工作时各灯箱亮、暗同步变化(人的视觉暂留时间以0.1s计算)。
(1)要实现时长15s的广告效果,至少需要安装 块广告灯箱;
(2)灯箱安装好后,调节灯箱发光频率f,控制地铁速度v,当它们满足下述哪种情况时,乘客能看到流畅稳定的广告画面?答: 。
A.,且
B.,且
C.,且
D.,且
(3)座位上乘客发现正常显示的广告画面突然向地铁前进方向缓慢移动,可能原因是 (写出一种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0 电与磁 20.5磁生电(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0电与磁205磁生电教师版docx、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0电与磁205磁生电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0 电与磁 20.2电生磁(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0电与磁202电生磁教师版docx、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20电与磁202电生磁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13 内能 13.2内能(2份,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13内能132内能教师版docx、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项练习专题13内能132内能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