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巴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9页。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24年9月18日,中国科研人员在海南尖峰岭发现一种罕见植物,该植物为水玉杯属新物种,鉴于该物种的花色金黄,花形类似于古代金色酒樽,故命名为“金樽水玉杯”(如右图所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 科研人员用肉眼看该植物形态的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比较法
2. 金樽水玉杯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构成该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3. 金樽水玉杯花色金黄,花形如杯,非常漂亮, 由此推测该物种属于( )
A. 苔藓植物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
4. 金樽水玉杯的外形与水螅有几分相似,下列属于水螅的主要特征的是( )
A. 有口有肛门B. 体表有刺细胞
C. 能开花结果D. 体呈两侧对称
【答案】1. A 2. A 3. D 4. B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即生物体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功能,而功能的实现又依赖于特定的结构,这种适应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1题详解】
A.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进行考察和描述的方法。科研人员用肉眼观察植物形态,就是直接运用自身感官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有目的的查看和记录,故A符合题意。
B.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通常涉及对多个对象或多个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不仅仅是对植物形态的肉眼观察,比如对某一地区植物种类、分布情况的调查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从而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用肉眼看植物形态并没有对植物进行人为的控制或干预等实验操作,故C不符合题意。
D.比较法是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发展规律的方法。仅用肉眼看植物形态,若没有与其他植物或该植物在其他条件下的形态进行对比分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题详解】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金樽水玉杯作为植物,其生长、发育、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基础进行的。细胞通过分裂实现生长和繁殖,通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构成植物的各个器官,故A符合题意。
B.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植物有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不同类型的组织。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它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构成器官的基本组成部分,不能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是在细胞和组织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但不是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故C不符合题意。
D.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再由器官直接构成植物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题详解】
A.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植株矮小,没有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靠孢子繁殖后代。而金樽水玉杯有花,故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也没有花和果实等器官。金樽水玉杯有明显的花,故B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它们通常有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如银杏、松、柏等。金樽水玉杯具有花这一器官,故C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部分组成,种子被果皮包被,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金樽水玉杯花色金黄、花形如杯,具备被子植物花的特征,属于被子植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题详解】
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螅的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刺细胞内有刺丝和毒液,是水螅用于捕食和防御的重要结构。当猎物或敌害靠近时,刺细胞会发射刺丝,释放毒液,将猎物麻醉或杀死,或者抵御敌害,故B符合题意。
C.水螅是动物,不具备植物的开花结果这一特征。开花结果是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方式,通过花的传粉、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以繁衍后代,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型有利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进行捕食和防御等活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俗语或诗句中描写的生物具有变异特性的是( )
A. 朵朵葵花向太阳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答案】D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A.朵朵葵花向太阳,这是向日葵对光刺激的反应,描写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了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故B不符合题意。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写了亲子间的相似性,属于生物具有遗传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描述了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特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 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所在位置,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 移动玻片标本B. 转动目镜
C. 转动转换器D. 转动反光镜
【答案】D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 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上,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上; 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详解】A. 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上,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上,该操作是有效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转动目镜,若污点跟着转动,说明异物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该操作是有效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转动转换器换一个洁净的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若污点不消失,说明污点不在物镜上,该操作是有效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视野中的污点不会出现在反光镜上,因此转动反光镜无法判断污点所在位置,该操作是无效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下列生物材料需要浸润在生理盐水中的是( )
A. 彩椒外表皮细胞B. 黑藻叶片细胞
C.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D. 番茄果肉细胞
【答案】C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在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详解】ABD.彩椒外表皮细胞、黑藻叶片细胞、番茄果肉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其细胞具有细胞壁,可以维持细胞的形态,因此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清水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ABD不符合题意。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直接将细胞放在清水中,由于清水的浓度低于细胞内的液体浓度,细胞会吸水涨破,导致形态改变甚至破裂。因此,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将其浸润在与细胞内液体浓度相近的生理盐水中,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C符合题意。
故选C。
8. 一种“披着树叶的小羊”的海洋生物是一种海蛞蝓,被形象地称为“叶羊”。它出生的时候是透明的,但当它吞食藻类后,会“夺取”藻类中的细胞结构而变成绿色,变绿过后的叶羊可以短时间不进食,晒晒太阳就能存活。这是由于它体内保留了藻类细胞中的( )
A. 细胞核B. 细胞质C. 叶绿体D. 线粒体
【答案】C
【分析】动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
【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然而,叶羊作为动物,其细胞内已经含有自己的细胞核,因此它不需要从藻类细胞中“夺取”细胞核,故A错误。
B.细胞质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但它不能直接进行光合作用,无法满足题目中“晒太阳存活”的能力需求,故B错误。
C.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当叶羊吞食了藻类之后,它“夺取”了藻类中的叶绿体,这些叶绿体能够在叶羊的细胞内继续工作,使叶羊能够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从而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故C正确。
D.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它负责为细胞提供能量。虽然叶羊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但它可以通过自己的线粒体来产生能量,而不需要从藻类细胞中“夺取”线粒体,故D错误。
故选C。
9. 某实验小组通过调整某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玻片标本四次,记录如下图所示,其中放大倍数最大且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
【详解】根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特点来分析,放大倍数最大且视野最暗的图像应该是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细胞数目最少的那一幅。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B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将一粒小麦种子放在火上烧,种子充分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 )
A. 脂质B. 无机盐C. 蛋白质D. 糖类
【答案】B
【分析】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和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有机物是含有碳的化合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详解】种子的营养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等。有机物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其中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种子中的水在种子燃烧的过程中散失掉,剩余的灰烬就是无机盐。因此,如果把一粒浸软的小麦种子穿到铁丝上,放在火上烧,剩下的灰烬将是无机盐,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款新型植物茎流传感器(如图),可直接贴附在茎秆、叶片等表面,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及分配情况。由此推测,该传感器可监测的植物组织是( )
A. 保护组织B. 输导组织
C. 分生组织D. 营养组织
【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
【详解】A.植物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的细胞排列成管状,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因此,监测植物体内水分的动态传输和分配过程的传感器监测的是输导组织,B符合题意。
C.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营养组织虽然可能含有水分,但它主要负责储存营养物质和进行光合作用,不直接参与水分的运输和分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在广口玻璃瓶中,放入培养基质、苔藓和蕨类等植物,就制作出一个漂亮的微景观生态瓶。下列关于苔藓和蕨类植物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从培养基质中吸收养料
B. 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 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 适宜生活在背阴潮湿环境中
【答案】C
【分析】(1)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无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详解】A.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叶可从周围吸收养料;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根可从培养基质中吸收养料,A正确。
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正确。
C.苔藓植物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没有根;蕨类植物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C错误。
D.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依靠孢子繁殖,孢子落到阴暗潮湿的环境才能萌发,因此,苔藓和蕨类植物适宜生活在背阴潮湿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13. 屠呦呦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人,其团队研究的青蒿素是消灭疟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最有效的药物。下列生物与疟原虫结构最相近的是( )
A. 草履虫B. 青蒿C. 涡虫D. 蛔虫
【答案】A
【分析】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疟原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
【详解】A.草履虫生活在水中,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A符合题意。
B.青蒿属于多细胞被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涡虫属于多细胞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C不符合题意,
D.蛔虫属于多细胞线形(线虫)动物,寄生在人体小肠内靠吸食人体半消化的食物为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2024年4月25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并搭载斑马鱼,其具有个体小、繁殖快、胚胎和幼鱼全身透明等适于实验研究的特性。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游泳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B. 斑马鱼的特性由遗传物质决定
C. 斑马鱼在水中能通过鳃进行呼吸
D. 斑马鱼属于“四大家鱼”之一
【答案】D
【分析】鱼类大多数体被鳞片、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在水中游泳,属于变温的脊椎动物。
【详解】A.斑马鱼和大多数鱼类一样,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通过尾部和躯干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产生向后的推力,推动身体前进,故A不符合题意。
B.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特性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基因在遗传中起着关键作用,控制着斑马鱼个体小、繁殖快、胚胎和幼鱼全身透明等特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斑马鱼属于鱼类,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它们通过鳃与水进行气体交换,从水中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故C不符合题意。
D.“四大家鱼” 指的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并不包括斑马鱼,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萌萌在做完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观察实验后,结合下图作了一些记录。小组讨论时,芳芳指出了一项错误,这项错误是( )
A. 菜豆种子的主要部分由①②③④构成
B. 玉米结构中的⑤由果皮和种皮组成
C. 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④中
D. 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④上会呈现蓝色
【答案】D
【分析】图中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⑤种皮,⑥胚乳。
【详解】A.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主要部分,由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构成,故A正确。
B.玉米种子的⑤确实是由果皮和种皮紧密相连组成,果皮与种皮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易分开,习惯上称之为种皮,起到保护作用,玉米粒实质上是果实,故B正确。
C.菜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④子叶中,故C正确。
D.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⑥胚乳中,胚乳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而玉米种子的④是子叶,子叶不储存大量淀粉,所以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④上不会呈现蓝色,故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不适于中华秋沙鸭飞行的特点的是( )
A. 前肢变成翼B.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 有发达的胸肌D. 心跳频率慢
【答案】D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详解】A.前肢变成翼,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适于空中飞行,故A正确。
B.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利于飞行,故B正确。
C.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空中飞行,故C正确。
D.鸟类的心脏很发达,心脏搏动快且有力,使血液循环快速而充分,保证运动系统的氧气供给,故D错误。
故选D。
17. 长江江豚体型似鱼,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 大熊猫”。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繁育后代
B. 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C. 体温可以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D. 可通过肺从外界获取足够的氧气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等。
【详解】A.长江江豚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胎生、哺乳。长江江豚妈妈每胎只会怀一个宝宝,妊娠期约12个月,小江豚出生后还要接受半年的母乳喂养,故A正确。
B.作为较为高等的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长江江豚需要适应复杂的水生环境,在寻找食物、躲避危险、交流等过程中,都需要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它有着较好的听觉等感官能力用于回声定位等,故B正确。
C.长江江豚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能保持相对稳定,这有助于其维持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稳定进行,故C错误。
D.长江江豚的肺发达,用肺呼吸,身体常常浮出水面,借助头顶的呼吸孔进行呼吸,故D正确。
故选C。
18.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出了桂花的标识牌并挂牌。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牌中的学名包含了属名和种加词
B. 标识牌中的分类等级涉及了四个
C. 桂花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别名
D. 桂花可选做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答案】B
【分析】在生物分类单位中,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A.在生物学中,每种生物学名都是采用双名法命名,由属名和种加词组成,所以桂花的学名也不例外,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生物分类单位中,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标识牌中提到桂花属于木犀科木犀属,故B符合题意。
C.桂花在不同地区确实有不同的别名,例如木犀、岩桂等,故C不符合题意。
D.桂花因其花香浓郁、树型优美,常被选作观赏植物,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中,如道路两旁、公园、小区等都常见桂花的身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时,能清楚地看到有的酵母菌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
A. 分裂生殖B. 孢子生殖
C. 出芽生殖D. 芽孢形成
【答案】C
【分析】酵母菌的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属于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在良好的营养环境条件下生长时,可以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条件不好时,可以进行孢子生殖。
【详解】酵母菌在良好的营养环境条件下生长时,会在母体上长出许多芽体,这些芽体发育成熟后就会脱落母体形成新的酵母菌,这是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因此,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时,能清楚地看到有的酵母菌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芽体),这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关于流感病毒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动物病毒B. 细胞结构简单
C. 不能独立生活D. 内部有遗传物质
【答案】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可引起人、禽、猪、马、蝙蝠等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能使人或动物患流感,所以属于动物病毒,故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并非细胞结构简单,故B符合题意。
C.流感病毒没有代谢系统和完整的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合成机制,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开展生命活动,离开宿主细胞后在外界环境中很脆弱,难以维持生命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玫瑰花的颜色丰富且香气浓郁,其花瓣常常用来提取精油。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玫瑰花瓣进行横切后,制作出临时装片进行显微观察。
(1)图1为显微镜部分结构示意图。调焦观察时需上升镜筒,此时左眼应该看图1中的_____(填字母)。如果要看到图2中部分区域的清晰物像,则需要进一步旋转图1中的_____(填字母)。
(2)图2中甲区域的细胞有重叠,原因可能是在临时装片制作时_____(填字母)。
A. 选用试剂错误,滴加了生理盐水
B. 取材时切得太厚,导致透光性差
C. 盖盖玻片时不规范,产生大量气泡
D. 没有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3)图2中的乙细胞呈多边形,对其形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结构是_____,该细胞内富含色素的结构是_____。
(4)有同学推测图2中丙细胞内含有精油成分,若用特定染料对精油成分进行染色观察,他最好选择_____(选填“白玫瑰”或“红玫瑰”)的花瓣。
【答案】(1)①. a ②. c (2)B
(3)①. 细胞壁 ②. 液泡
(4)白玫瑰
【分析】图1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物镜。
【详解】(1) 显微镜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 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因此,图1为显微镜部分结构示意图。调焦观察时需升镜筒,此时左眼看a目镜,旋转b粗准焦螺旋,直至看到物像,如果要看到图2中部分区域的清晰物像,则需要进一步旋转图1中的c 细准焦螺旋。
(2)A.选用试剂错误,滴加了生理盐水,细胞会出现缩小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是根据光学原理成像的,所以在显微镜下用于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便于光线透过。因此,取材时切的太厚,导致透光性差,视野部分区域物像重叠,不清晰,B符合题意。
C.甲区域没有出现大量气泡,C不符合题意。
D.没有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是会出现污点,而不是细胞有重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所以图2中乙细胞呈多边形,对其形态起支持作用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该细胞内富含色素的结构是液泡。
(4)白玫瑰花瓣无色素,染色效果最明显,因此,若用特定染料对精油成分进行染色观察,最好选择白玫瑰的花瓣。
22. 因国宝大熊猫数量少,在自然状况下很难相遇,雌性一年仅排卵一次,繁殖后代比较困难,故科学家尝试利用下列方法来繁育大熊猫,过程示意图如下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新组合细胞”是在_____(填“体内”或“体外”)培养的,胚胎最终被移植到熊猫C的_____内发育。
(2)新生熊猫D与熊猫_____十分相像。若熊猫A是雄性,熊猫B和熊猫C都是雌性,则推测新生熊猫D的性别为_____性。由此可知,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存在于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3)图中繁育大熊猫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有_____(写一项即可)。
【答案】(1)①. 体外 ②. 子宫
(2)①. A ②. 雄 ③. 细胞核
(3)体细胞克隆技术##克隆技术##克隆##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写出其中一项即可)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 再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遗传物质相同的动物。它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
【详解】(1)根据题图信息可知,新组合的细胞在体外融合并培养形成早期胚胎,故新组合的细胞是在体外培养的。胚胎最终被移植到熊猫C的子宫内发育。
(2)根据图示,熊猫A的体细胞核与熊猫B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形成新组合细胞。新生熊猫D继承了熊猫A的遗传物质,因此与熊猫A相像。若熊猫A是雄性,熊猫B和熊猫C都是雌性,则推测新生熊猫D的性别为雄性。由此可知,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3)由图可以看出,在大熊猫克隆过程中运用到的生物技术有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等。
23. 在天宫课堂上,航天员为大家展示了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跳动的画面,由此表示人体细胞在太空中也可以完成原有的功能,这为科学家进行深入的生理学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下图A~E为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受精卵经过图中的_____(填序号)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进行_____,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
(2)科学家利用来自人体胚胎的多能干细胞培养出了心肌细胞,这个过程类似于图中的_____(填序号)过程,使细胞在结构、形态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
(3)在失重条件下,成片的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仍然有节律地跳动着,说明由这些心肌细胞构成B中的_____组织在太空中仍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另外,心脏的表层分布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推测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
(4)与绿色开花植物体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_____(填字母)。
【答案】(1)①. ①② ②. 复制
(2)③ (3)①. 肌肉 ②. 器官
(4)D
【分析】图中①②表示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④细胞生长,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E人体。
【详解】(1)受精卵经过图中的①②过程,即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可使细胞数目增多。在这个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保持一致,这样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
(2)科学家利用来自人体胚胎的多能干细胞培养出了心肌细胞,这个过程类似于图中的③过程。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干细胞培养出心肌细胞,细胞在结构、形态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变化,属于细胞分化。
(3)在失重条件下,成片的心肌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仍然有节律地跳动着,说明由这些心肌细胞构成B中的肌肉组织在太空中仍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心肌细胞构成的是肌肉组织中的心肌组织,其主要功能就是收缩和舒张,为心脏的跳动提供动力。另外,心脏的表层分布有上皮组织,心脏壁中分布有神经组织等,由此推测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心脏由多种组织构成,属于器官。
(4)与绿色开花植物体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D(系统)。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人体有系统这一层次,而植物体没有。
24. 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某种微生物发酵获得的发酵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小明想尝试为家人做酸奶,他在网上查到相关制作方法如图所示:
(1)小明在完成步骤d时忘记了密封,故其制作酸奶失败。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瓶子内出现了一些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且呈白、褐、红、绿等不同颜色的菌落,可判断这是_____(选填“细菌”或“真菌”)菌落。于是他取用该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细胞内具有明显的细胞核,由此推测该生物属于_____生物。
(2)请结合字母和箭头将图中的步骤按照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进行正确排序:c→_____。
(3)步骤b中加入的微生物是_____,这一步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步骤中的_____。
(4)步骤c中煮沸牛奶的目的是_____。
【答案】(1)①. 真菌 ②. 真核
(2)a→b→d→e (3)①. 乳酸菌 ②. 接种
(4)杀死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防止其他杂菌的污染(意思接近即可)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如酒精、乳酸、醋酸等的过程。
【详解】(1)细菌菌落一般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而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且呈现不同颜色。真菌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为: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然后对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步骤 c),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冷却后(步骤 a)再接种(步骤 b),最后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或者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步骤 d),最后获得成品(步骤 e)。
(3)制作酸奶需要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牛奶中的乳糖等分解为乳酸,使牛奶变成酸奶。在培养细菌和真菌的过程中,向培养基中加入微生物的操作就是接种。
(4)高温可以使细菌和真菌的蛋白质等物质变性,从而杀死牛奶中原本存在的各种杂菌,避免杂菌与乳酸菌竞争营养物质或产生其他不利于酸奶制作的物质,保证乳酸菌发酵的顺利进行。
25.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于研学期间到某一自然保护区去调查了以下生物,并对这些生物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归类,请分析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请将图甲中相关信息补充完整:即B处应填_____,E处应填_____(选填“胎生”或“卵生”)。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对E、F和G进行分类时,F属于_____动物(填动物类群名称)。同学们在该自然保护区观察生物时恰逢大雨,有同学发现在大雨过后,许多F会爬到地面上来,是因为它依靠_____来进行气体交换,当土壤积水时会影响它的正常呼吸。
(3)金翅雀在林间栖息、飞翔,脚趾非常有力,该特征使它能更好地抓住和攀爬小树枝。根据金翅雀的生活环境及习性,推测图乙中与金翅雀的足特征相符的是_____(填序号)。
(4)若你是该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为了提醒游客保护动植物,请你在下列横线上写一条“游客须知”_____。
【答案】(1)①. 孢子 ②. 胎生 (2)①. 环节 ②. 体壁/湿润的体壁
(3)②
(4)请爱护野生动物,不要触摸、捕捉或干扰它们;遵守动物保护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与自然和谐相处,给动物留下自由的栖息地;不要随便折断树枝等等(答案合理即可)
【分析】(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析图中信息可知,图A处应填能制造有机物,B处应填孢子;C种子外无果皮包被;D种子有果皮包被;E胎生;F蚯蚓;H金翅雀。(2)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详解】(1)B处应填的是与A处“能制造有机物”相对应的植物的繁殖方式。由于图中A处指向的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这类植物通常通过孢子和种子进行繁殖,因此B处应填“孢子”。
E处描述的是某种动物的繁殖方式。根据图中信息,E处与哺乳动物相关,而哺乳动物通常具有胎生的繁殖方式,即幼崽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生。因此,E处应填“胎生”。
(2)F蚯蚓体内无脊柱,属于环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大雨过后,由于土壤中水含量增加,氧气含量降低,为了呼吸,蚯蚓经常会爬到地面上。
(3)图①脚掌有蹼,可以游泳,与生活湿地湖泊相适应;图②趾端有爪能攀附树干,这与金翅雀在树林生活相适应。
(4)为了提醒游客保护动植物可以书写如下游客须知:请爱护野生动物,不要触摸、捕捉或干扰它们;遵守动物保护相关规定和注意事项;与自然和谐相处,给动物留下自由的栖息地;不要随便折断树枝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期末]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