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上,伴随着各种精彩纷呈的冰雪赛事,各类智能机器人也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科技冬奥”的排头兵和中国智能科技的闪亮名片。但是这些机器人不属于生物,其主要原因之一是( )
A. 它不能生长和繁殖B. 它不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
C. 它不能自由的运动D. 它不能自己进行简单的维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机器人不能生长和繁殖,则不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
B.机器人能对人的指令做出反应,但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C.机器人能自由的运动,但不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
D.机器人能自己进行简单的维护,但不属于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包括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等五项。某学校要了解本校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应选用()
A. 调查法B. 测量法C. 实验法D. 观察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
A.调查法是指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方法,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调查方法。故某学校要了解本校学生“五项管理”的落实情况,应选用调查法,A正确。
B.测量法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B错误。
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错误。
D.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D错误。
故选A。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一山不容二虎B. 草盛豆苗稀C. 雨露滋润禾苗壮D. 草尽狐兔悲
【答案】C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其中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A.“一山不容二虎”的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
C.“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C符合题意。
D.兔吃草,狐吃兔,草没有了,影响兔和狐的生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厨余垃圾是从土壤里面种植出来的,可通过堆肥等生物处理方式重新回到土壤,这种生物处理方式主要依靠生态系统中的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转化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 (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在制造有机物。
A.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类和地衣。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生产有机物,而且也能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分解者指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餐厨垃圾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解者,C符合题意。
D.生物学中的转化是指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转化者则是执行这种相应变化的细胞、个体等对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具有“温泉之乡”之美誉的东温泉风景区内不仅有木耳山等著名的山,还有由南向北流经其间的五布河和富甲渝州的山泉、温泉。另外,由于受中心地区丰富的温泉地热的调节,该景区呈明显的冬暖夏凉气候,自然植被多为松、柏、杉、竹、蕨类。请你根据以上描述,判断下列选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五布河里的所有鱼B. 东温泉风景区的五布河
C. 木耳山上的所有植物D. 在东温泉泡温泉的所有人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A.五布河里的所有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东温泉风景区的五布河包括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木耳山上的所有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中的部分生产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在东温泉泡温泉的所有人,只包括了部分消费者,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在太空遥望地球,美丽的地球成蓝色、绿色和白色,其中蓝色的部分属于生物圈中的( )
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以上都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鸟类、细菌等;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岩石圈表面覆盖着土壤,生物种类十分丰富。从太空遥望地球,地球美丽图案中的蓝色、绿色和白色部分分别是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分析,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B. 农田生态系统C. 城市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通常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选项中“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都不如森林生态系统多,因此森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 将写有“生物学”字样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操作正确,则看到的图像应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成的倒立的像,即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生物学”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关于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的正确选项是( )
A. 细胞→组织→系统→人体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C. 细胞→器官→系统→人体D. 细胞→器官→组织→人体→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泡椒鸡爪是人们喜爱的小吃,鸡爪多“筋”,经切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筋”的细胞 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的作用。由此可见“筋”属于( )
A. 上皮组织B. 结缔组织C. 肌肉组织D. 神经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四大组织如下图:
A.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由上皮细胞构成,多分布在体表和体内管腔内表面等处,具有保护、分泌等作用,故A错误。
B.结缔组织:种类很多,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比较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所以“筋”属于结缔组织,故B正确。
C.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生理功能为收缩和舒张,能够使躯体产生运动,故C错误。
D.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人体四大组织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11. 图甲是小明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操作,图乙是他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
B. 步骤②为染色,所用的试剂是酒精
C. 步骤③的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便于观察
D. 若想将图乙中视野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上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简单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2、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图乙中细胞位于视野上方。
A.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可简单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所以正确的排序应是:④→③→①→②,A正确。
B.步骤②为染色,所用的试剂是碘液,B错误。
C.步骤③将表皮展开的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便于观察,C正确。
D.显微镜下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相反。图乙中细胞位于视野上方,需将玻片标本向上移动才能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正确。
故选B。
12. 下图为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辽辽、宁宁、小鞍和大山四名同学按发生分裂的先后做了排序,其中正确的是( )
A. 辽辽:a→b→c→dB. 宁宁:a→c→d→b
C. 小鞍:a→d→b→cD. 大山:c→d→a→b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加倍即a,然后细胞核由一个均等分成两个即c,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即d,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a→c→d→b,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 榴莲是热带水果之一,果实大如足球,果皮坚实,密生三角形刺,可食用果肉气味热烈,爱之者赞其香,厌之者怨其臭。由此判断榴莲属于
A. 被子植物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孢子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
A.题干中“果皮坚实”,证明榴莲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榴莲属于被子植物,A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榴莲有果皮,C不符合题意。
D.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榴莲用种子繁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野外采集的池塘水带回实验室后,他们用显微镜对该池塘水的水样进行观察,发现水样中存在着一种单细胞生物,且该生物的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则该生物最可能是( )
A. 变形虫B. 衣藻C. 水绵D. 海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动物细胞组成,没有叶绿体,A错误。
B.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具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和大液泡等结构,B正确。
CD.水绵、海带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CD错误。
故选B。
15. 日常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于种子的哪一结构?( )
A. 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B. 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
C. 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D. 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
【答案】A
【解析】
【分析】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
我们知道吃的面粉主要成分是淀粉,小麦为单子叶植物,小麦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花生油是来自于花生种子的脂肪,花生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的营养物质一般储存在子叶中,所以我们生活中做面包用的面粉和炒菜用的花生油,分别来自种子的胚乳和子叶,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下图是根尖不同部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②
B. 与幼根的生长密切相关的是①和④
C. 由根冠到成熟区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②④
D. ③对根尖起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③根冠、④分生区、①伸长区和②成熟区。
A.②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A正确。
B.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④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①伸长区细胞不断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B正确。
C.根据分析,由根冠到成熟区的正确排序是③根冠、④分生区、①伸长区和②成熟区,C错误。
D.③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17.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诗句中描述的是海红豆树春天萌发新枝的现象。新枝的萌发与叶芽的发育相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芽发育成幼叶B. 幼叶发育成叶C. 芽轴发育成芽D. 芽原基发育成茎
【答案】B
【解析】
【分析】芽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着生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按照发育结果的不同可以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混合芽能发育成带有花和叶的枝条。叶芽的结构包括生长点、幼叶、芽轴、芽原基等。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A.由图可知,叶芽发育成枝条,A错误。
B.幼叶发育成新枝条的叶,B正确。
C.芽轴发育成新枝条的茎,C错误。
D.芽原基发育成新枝条的芽,D错误。
故选B。
18. 下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几个步骤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在黑暗中耗尽叶片中的二氧化碳
B. 步骤②的处理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C. 步骤③是为了使淀粉分解,易于被碘液染色
D. 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原有淀粉,A错误。
B.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B正确。
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C错误。
D.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错误。
故选B。
19. 网购鲜花在运输过程中会少量脱水,购买者要做“醒花”处理:去掉茎基部包着的蓄水棉,保留叶子,用剪刀斜45度剪去茎3~5cm,把花头以外部分全部浸到清水里4个小时以上、醒好以后,插花瓶即可。对鲜花运输过程和醒花处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蓄水棉在运输过程中可提供少量水分
B. 保留叶子,利于吸水
C. 茎部斜剪45度,可增大吸水面积
D. 用清水浸泡,有利水由筛管向上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根、茎、叶等处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也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它们都属于输导组织。
A.蓄水棉在运输过程中可提供少量水分,利于鲜花的保鲜,A正确。
B.保留叶子,蒸腾作用强,能促进鲜花吸水,B正确。
C.茎部斜剪45度,可增大吸水面积,有利于鲜花吸水,C正确。
D.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可见,用清水浸泡,有利水由导管向上运输,D错误。
故选D。
2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使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为实现“碳中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 爱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B.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D.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废气物排放等都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爱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都是节能减排、利于减少碳排放的良好行为。 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会造成大材和纸张的浪费,大量利用植物,不利于减少碳排放。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本区某村庄建立了新型生态农业系统。该新型生态农业系统既可以解决部分资源粗放利用的问题,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又能避免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即具有无污染、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下图是该新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工作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由于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人和猪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_______。
(3)图中有_____条食物链,请你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该新型生态农业系统的一个优点:______________。
【答案】21. 非生物部分
22. 竞争23. ①. 3 ②. 农作物→人
24. 增加太阳能的利用率等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了物质的循环。
【小问1】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图中农作物为生产者;鸡、人、猪为消费者;分解粪便、秸秆等废弃物的微生物为分解者,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加上非生物部分。故图中缺少的组成成分为非生物部分。
【小问2】
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在该生态系统中,人和猪之间不但有捕食关系,人和猪都以农作物为食物,所以人和猪的种间关系还有竞争。
【小问3】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中有3条食物链:农作物→鸡→人;农作物→人;农作物→猪→人。其中最短的一条是:农作物→人。
【小问4】
农作物可以作为鸡、猪的饲料,鸡、猪的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又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22. 在本学期的生物学学习中,小明同学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非常感兴趣,于是他想将课堂中的所学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便于他对本部分知识有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
(1)今年冬季,小明家的果园里结了很多橙子,他喜欢榨橙汁喝,在喝橙汁的过程中,他立刻想到橙子的这些汁液主要来自于图甲中的[⑤]_______。
(2)小明联想到如今指纹识别已是使用手机的标配功能,不仅代替了密码,还方便了支付,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遗传信息。那么,控制指纹这种性状的遗传信息存在于图乙细胞的[ ]_____中。
(3)小明记得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角色扮演环节中,他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扮演了细胞的各个结构,当时小明大声地向大家说道:“我负责控制细胞的物质进出”,请你推测小明同学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图乙中的[ ]_______。
(4)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小明同学用超轻黏土等材料制作了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型(如图丙),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型,他制作的该植物细胞模型还缺少的结构是_______。
【答案】(1)液泡(2)④细胞核
(3)②细胞膜(4)细胞壁
【解析】
【分析】分析图: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图甲是植物细胞,图乙是动物细胞。
【小问1】
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所以这些汁液来自于图甲中的⑤液泡。
【小问2】
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含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故控制指纹这种性状的遗传信息存在于图乙细胞的④细胞核中。
【小问3】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小明同学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图乙中的②细胞膜。
【小问4】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最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小明制作的该植物细胞模型还缺少的结构是细胞壁。
23. 桃以其具有“肉质细嫩、香甜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等优良品质,而成为水果中的佳品。下图是桃花及其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序号)
(1)图一中①②③④⑤⑥是构成花的主要结构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桃树开花时常看到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是它们正忙着给桃花进行________,完成该过程需要结构⑤中的_______成功落到[①]______上。
(3)图二中⑦所指的结构是_______,结构⑧是由图一中的[ ]____发育而来。
【答案】23. 花蕊24. ①. 传粉 ②. 花粉 ③. 柱头
25. ①. 果皮 ②. ④胚珠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图一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壁,④胚珠,⑤花药,⑥花丝,图二中,⑦果皮,⑧种子。
【小问1】
雄蕊由⑤花药和⑥花丝组成,花药中含有花粉;雌蕊由①柱头,②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由③子房壁和④胚珠组成,雄蕊和雌蕊与结出果实和种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
【小问2】
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它们可以帮助桃花传粉。成熟的雄蕊⑤花药里有花粉,花粉散落出来,落到雌蕊的①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小问3】
图二是桃的果实示意图,果实由⑦果皮和⑧种子组成。图一中,雌蕊中的④胚珠发育成图二的⑧种子。
24. 端午节期间,小丽到本区巴文化公园观赏美丽的向日葵花海,欣赏完以后也想在家里种植向日葵。为了更好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她设计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探究实验,即先分别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放等量的棉花,再放上相同数量的向日葵种子(种子均饱满、完整且具有活力),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数日,记录种子发芽情况如下:
(1)该实验可以设置3组对照实验,通过甲组和乙组做对照,对照组是______组。
(2)通过甲组和丁组可探究____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则丁组的棉花状态应该是______________。
(3)丙组中的种子之所以没有发芽,是因为种子缺少了充足的_______,而不利于种子萌发。
(4)本实验中每组用了3粒种子,你认为是否科学_____(填是/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24. 甲25. ①. 温度 ②. 潮湿26. 空气
27. ①. 否 ②. 容易出现偶然性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
该实验可以设置3组对照实验:甲、乙两组的变量是水分;甲、丙两组的变量是空气;甲、丁两组的变量是温度。甲组和乙组做对照,对照组是甲组,实验组是乙组,其变量是水分。
【小问2】
对照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用实验材料及其数量也应该相同。甲组和丁组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丁组的棉花状态应该是潮湿。
【小问3】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分析丙组实验条件,可知,丙组中的种子之所以没有发芽,是因为种子缺少了充足的空气。
【小问4】
实验材料太少,会存在偶然性;因此,装置中每组都只有3粒种子,不科学(否),因为种子的数量太少,容易产生偶然性。
25.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袁隆平院士生前主持研发的耐盐碱海水稻,亩产超过620公斤,对国家和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图中①②③表示该水稻进行的某三个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
(1)插秧时应合理密植,这样有利于水稻充分利用光能,进行图中的[ ]______过程,提高产量。
(2)在图中水稻的①②③三个生理过程中,能够在夜晚进行的是_______(填序号)。
(3)图中所示的②过程主要是在水稻活细胞内的________结构上进行的。
(4)过程③表示_____作用,且该过程中的水蒸气和图中的其他气体可通过叶表皮的______结构进出。
【答案】25①光合作用
26. ②和③27. 线粒体
28. ①. 蒸腾 ②. 气孔
【解析】
【分析】分析图: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蒸腾作用。
【小问1】
插秧时要合理密植,这样有利于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光能,提高植物①光合作用效率。
【小问2】
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无光都能进行,故能在夜晚进行的是②呼吸作用和③蒸腾作用;①光合作用不能在夜晚进行。
【小问3】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②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小问4】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故过程③表示蒸腾作用。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装置
甲
乙
丙
丁
温度
25℃
25℃
25℃
0℃
种子数目
3粒
3粒
3粒
3粒
棉花状态
潮湿
干燥
水完全浸没种子
____________
发芽情况
全部发芽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没有发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期末]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