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 6 页,19 个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
    “条码粘贴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行保存。
    一、选择题(本大题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据美媒当地时间 2024 年 2 月 20 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 120 亿光年,以黑洞为核心的
    类星体,亮度是太阳的 500 万亿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体的体积和质量都巨大 B. 流星体属于天体
    C. 月球上的嫦娥六号属于天体 D. 夜空中发亮的天体一定是恒星
    2. 该类星体位于(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1. B 2. D
    【解析】
    【1 题详解】
    天体的体积和质量有大有小,A 错误;月球上的嫦娥六号属于月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C 错误;流星体
    是太阳系的微小自然天体,B 正确。夜空中发亮的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超新星、
    星系等。恒星是能够自行发光的天体,而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则是反射其他光源(如太阳)的光,D 错
    误。故选 B。
    【2 题详解】
    第 1页/共 13页
    根据材料:该天体来自距离地球大约 120 亿光年,太阳系直径约 4 光年,银河系直径约 10 万光年,所以该
    题天体应位于河外星系,D 正确,ABC 错误。故该题选 D。
    【点睛】河外星系是指在银河系以外,由大量恒星组成,但因为距离遥远,在外表上都表现为模糊的光点,
    因而又被称为“河外星云”。
    菲律宾坎拉翁火山于 2024 年 12 月 9 日 15 时左右喷发,灰柱高达 3000 米(如图 1)。图 2 为大气受热
    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该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 地核 B. 地幔 C. 地壳 D. 岩石圈
    4. 火山喷发导致该地区( )
    A. ①不变,②增强 B. ②增强,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①增强,④增强
    【答案】3. B 4. A
    【解析】
    【3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山灰”一般来自上地幔中软流层物质喷发,不是来源于地壳和地核,B 正确,AC 错
    误;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D 错误,故选 B。
    【4 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火山灰对①影响不大,D 错误;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火山灰会使得②增强,A 正确;③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火山灰会导致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③减少,火山灰会导致大气吸收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增强,BC 错误。故选
    A。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的过程为:(1)太阳暖大地。太阳
    射向地球的短波辐射,经过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了地面,地面吸收后升温。(2)大地暖
    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稳后,以长波辐射将能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同时近地面大气以对流、传导
    第 2页/共 13页
    的方式,逐层向上传播热量,温暖大气。(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小部分射向宇宙,即大气辐射。
    另外大部分射回地面,为地面增温,即大气逆辐辐射。
    浈江是珠江的一条支流,浈江流域现存河流阶地数量较多,类型丰富。图 1、图 2 分别是浈江流域内 N
    、P 两个不同时期的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 N、P 两时期阶地沉积物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时期杂乱无章、磨圆度高 B. P 时期分选性好、磨圆度差
    C. 均杂乱无章、磨圆度差 D. 均分选性好、磨圆度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时期河流流量大,沉积层厚度小 B. N 时期河流流量大,沉积层厚度大
    C. P 时期河流流速快,细粒粉砂层厚度大 D. N 时期河流流速慢,砾石层厚度大
    7. 浈江流域某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 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期)→流水下蚀(地壳下降期)
    B. 流水下蚀(地壳下降期)→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期)
    C. 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期)→流水下蚀(地壳抬升期)
    D. 流水下蚀(地壳抬升期)→流水沉积(地壳稳定期)
    【答案】5. D 6. B 7. C
    【解析】
    【5 题详解】
    N、P 两时期阶地均以不同的岩石粒径大小分层明显,分选好,且经过流水搬运和砂石间反复翻滚导致流水
    堆积物磨圆度较高,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6 题详解】
    据图可知:N 时期地层以砾石层为主且沉积层厚,说明此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搬运能力强;P 时期
    地层以细粒粉砂层为主且沉积层薄,说明此时河流流量小,流速慢,河流搬运能力弱,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 B。
    第 3页/共 13页
    【7 题详解】
    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凸岸形成河漫滩,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当
    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
    动是间歇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阶地的高程在不断升高,阶地呈现一层一层的堆积状态,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
    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
    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2022 年长江流域发生极端干旱事件。下表为 2022 年长江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状况及降水量距平百分
    率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项目 长江上游 长江中下游
    降水量/mm 233 602
    1—5 月
    距平(%) 21 11
    降水量/mm 319 369
    6—8 月
    距平(%) -29 -32
    降水量/mm 153 70
    9—10 月
    距平(%) -12 -56
    降水量/mm 17 98
    11—12 月
    距平(%) -40 -4
    (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时段降水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
    8. 2022 年长江流域干旱的时间分布特点是( )
    A. 夏秋连旱 B. 春旱 C. 冬旱 D. 全年干旱
    9. 2022 年长江流域出现极端干旱是因为( )
    ①降水较同期均量偏少 50%②上游较中下游降水偏多③高温少雨期长④全球变暖
    第 4页/共 13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8. A 9. C
    【解析】
    【8 题详解】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为负值说明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少,容易出现旱灾。据图中数据可知,1-5 月降水量距平百
    分率为正值,没有出现干旱;6-8 月距平(%)长江上游为-29,长江中下游为-32,9-10 月距平(%)长江
    上游为-12,长江中下游为-56,说明春夏季降水减少,地表径流较少,长江流域干旱 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
    连旱,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9 题详解】
    据图中数据可知,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时段降水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图中数据显示降水
    较同期均量小于 50%,①错误;上游较中下游降水偏少,②错误;高温导致蒸发旺盛,少雨导致径流量减
    少,高温少雨期长,③正确;全球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降水减少,④正确。综上,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 C。
    【点睛】降水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时段降水与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正值说明降水增加,负责表明
    降水减少,数值越大说明降水变率越大。
    冷池是指冷空气从山地较高处向下流动,在地势低洼的山谷汇集的冷空气池。浙江省西湖龙井产区为
    冷池易发区。下图为某年 2 月 20~21 日西湖龙井产区甲、乙两个气象站的气温变化曲线图,甲站位于谷底,
    乙站位于山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西湖龙井产区冷池强度最大的时间为( )
    A. 20 日 16:00 左右 B. 21 日 12:00 左右 C. 21 日 6:00 左右 D. 20 日 18:00 左右
    11. 西湖龙井产区发生冷池现象时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
    A. B. C. D.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 5页/共 13页
    A. 阴天比晴天易形成冷池 B. 冷池会增加当地逆温层的厚度
    C. 冷池使谷底 茶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 冷池使山谷的春茶萌芽期推迟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10 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 甲站位于谷底,谷底气温最低时,冷池强度最大,图中 21 日 6:00 左右气温值最低,说明冷
    池强度最大,C 正确;其他三个时间点气温均较高,冷池强度不是最大,ABD 错误。故选 C。
    【11 题详解】
    冷池是指冷空气从山地较高处向下流动,在地势低洼 山谷汇集的冷空气池。结合所学知识,夜晚,山坡
    降温快,形成高压,气流从较高处流向山谷,山谷降温慢,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运动,B 错误,D 正确;冷
    池出现在夜晚,AC 错误。故选 D。
    【12 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阴天时,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日较差较小,从山坡流向山谷的冷空气较弱,不易形成冷池
    现象,A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冷池出现时,垂直方向上山谷较暖气体上升运动,山坡冷空气流向山谷,
    故冷池会增加当地逆温层的厚度,B 正确,不符合题意;冷池出现时,冷空气从山地较高处向下流动,使
    谷底的茶树易受低温冻害影响,C 正确,不符合题意;冷池出现时,冷空气从山地较高处向下流动,导致
    山谷气温较低,热量不足使山谷的春茶萌芽期推迟,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点睛】在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
    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
    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
    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
    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
    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油樟,喜温喜暖,抗虫性较强,耐寒性较差。宜宾市叙州区,现有人工种植油樟林 35 万亩,人工种植
    的油樟林种群密度大于野生油樟林密度(下图)。每年叙州区村民会定期收集油樟落叶,用以获取樟油。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6页/共 13页
    13. 油樟属于( )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14. 人工油樟林取代野生油樟林后导致( )
    ①林内生物多样性增加②林内枯落树叶增多③林内地表接收 光照减少④林内杂草丛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3. B 14. B
    【解析】
    【13 题详解】
    宜宾位于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油樟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正确,排除 ACD。故选 B。
    【14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当地油樟为人工种植,人工种植的油樟林种群密度大于野生油樟林密度,油樟林种群密度大,
    遮阴效果好,林下光照弱,③正确;油樟根深叶茂,三年即可郁闭成林,生长速度较快,对土壤中水、肥
    的消耗量大,导致自然生长的杂草较少,生物多样减少,①、④错误;人工种植的油樟林种群密度大于野
    生油樟林密度,说明油樟林总体数量增多,提供的枯落树叶应该也增多,②正确,B 正确,ACD 错误。故
    选 B。
    【点睛】自然带的名称以气候、植被为标志,全球从低纬到高纬存在着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
    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草原
    带 、极地冰原带。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由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易遭受侵蚀。侵蚀类型主要有面蚀(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
    流冲走坡面表层土壤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沟蚀(由汇集在一起的地
    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及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和崩塌侵蚀(边坡上部岩石土
    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受流水作用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三种形式。研究表明土壤的抗侵
    蚀能力与土壤颗粒结构及坡度有很大关系。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第 7页/共 13页
    表 1:花岗岩风化壳各层的颗粒组成
    有机质(k/kg >0.25mm 团聚体含 >1mm砾石含量 <0.001mm 粘粒含 风化壳层次
    ) 量(%) (%) 量(%)
    土壤
    32.4 37.05 729.4 18.06 表层
    红土
    5.8 14.83 9.23 24.2



    砂土

    4.0 9.10 37.76 8.60 层
    碎屑
    3.3 3.88 51.9 4.19 层
    表 2:我国南方某地区水土流失分布统计表
    平坡 缓坡(5°~ 斜坡(8°~ 陡坡(15°~ 急坡(25°~ 险坡 坡度
    (<5°) 8°) 15°) 25°) 35°) (>35°)
    流失面积
    5701.81 6509.59 19713.52 20352.56 5259.87 650.01 (hm²)
    流失率
    9.80 11.19 33.88 34.98 9.04 1.12 (%)
    15. 有关缓坡各土层流水侵蚀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壤表层团聚体含量较高,以崩塌侵蚀为主
    B. 红土层粘粒含量较高,以沟蚀为主
    C. 砂土层受流水冲刷容易出现沟谷,以沟蚀为主
    D. 碎屑层由花岗岩节理发育形成,以面蚀为主
    16. 有关南方地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平坡和缓坡水土流失弱 B. 急坡和险坡水土流失弱
    C. 陡坡水土流失强 D. 斜坡水土流失弱
    第 8页/共 13页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 题详解】
    结合材料“花岗岩风化壳各层的颗粒组成”中各层成分的差异,具体分析不同土层对于流水侵蚀的抵抗能力差
    异。土壤表层和红土层团聚体含量及粘粒含量较高,抗流水冲刷能力强,土壤表层的植物根系有固定作用,
    以面蚀为主,侵蚀的深度较浅,AB 错误;砂土层抗流水冲刷能力弱,受流水冲刷容易出现沟谷,以沟蚀为
    主,侵蚀的深度较深,C 正确;碎屑层由花岗岩节理发育形成,受流水和重力作用岩石沿着节理容易发生
    崩塌,以崩塌侵蚀为主,侵蚀的程度最大,D 错误。故选 C。
    【16 题详解】
    结合材料“我国南方某地区水土流失分布统计表“中坡度变化和流失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平坡和缓坡,坡
    度缓,水流速度慢,流水侵蚀能力弱,水土流失程度弱,急坡和险坡坡度过于陡峻,岩石多裸露,基本没
    有土壤留存,水土流失程度也比较弱,AB 不合题意;陡坡和斜坡,坡度陡,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能力强,
    水土流失程度强,C 不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
    【点睛】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
    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二、综合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52 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徐霞客游记》中有大量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描写:“峭峰离立,分
    行竞奋”、“左崖之北,有双门坠峡而下,内洞北向,深削成渊”、“广西桂平石桥村,东有山自南抵北,
    从其西渐升而南,益迸穴,平地下陷,为峡为井”、“石俱玲珑透漏,光怪陆离”等。下图为常见的喀斯特
    地貌景观示意图。
    (1)材料中提到多种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请各举一例。
    (2)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原因。
    (3)简析制约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答案】(1)喀斯特溶蚀地貌:峰林、溶洞、落水洞、地缝等。喀斯特沉积地貌:石笋、石钟乳、石柱等。
    (2)石灰岩(可溶性岩石)广布;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或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地质条件复
    第 9页/共 13页
    杂,岩体破碎多节理发育。
    (3)地表崎岖,地块小;以高原、山地为主,耕地面积小;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下渗;水土流失严
    重,土壤层薄且贫瘠;多干旱发生。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示意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农业
    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
    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读《徐霞客游记》中大量关于喀斯特地貌的描写(“峭峰离立,分行竞奋”“内洞北向,深削成渊”“益
    迸穴,平地下陷,为峡为井”)、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左图可见,喀斯特溶蚀地貌有:峰林(基部断续相连的
    石灰岩山峰)、溶洞(地下水沿可溶性岩层的构造面(节理面、断裂面等)活动,使其剥离、崩塌而形成的
    地下洞穴)、落水洞(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表面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与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
    地缝(在石灰岩地区河床上通常会有漏斗和落水洞。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裂隙中的物
    质被水带走,裂隙向上开启、贯通形成地缝)等。读右图可见,喀斯特沉积地貌有:石笋(底部常见向上
    发育)、石钟乳(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石柱(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等。
    【小问 2 详解】
    读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在大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等参与下,
    经过流水溶蚀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石灰岩,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
    布广泛;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湿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大,具备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
    和气候条件;且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其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断裂
    发育,岩石破碎多节理发育。综上原因,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小问 3 详解】
    制约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从地貌、耕地面积、水源、土壤、自然灾害等角度来分析。
    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平,地表起伏大,地块小,不利于耕作;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以高原、山地为主,
    可耕地少,可耕地面积小,规模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西南喀斯特地貌区,岩层保水性能差,多地
    下溶洞和暗河,地下水丰富,地表水易渗漏,地表水缺乏,易发生旱灾;喀斯特地貌区,地表起伏大,易
    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肥力易流失,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作物生长;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从智利进口车厘子主要通过海洋运输。图 1 是 2024 年 11 月 15 日车厘子运输货轮的部分航线图,
    图 2 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第 10页/共 13页
    (1)航线上甲、乙两处海域表层水温高的是____处,并说明理由____。
    (2)满载车厘子的货轮在不同海域吃水深度不同。判断甲、乙、丙三处海域吃水深度最大的是____,并简
    析原因____。
    (3)说出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简析赤道海区比副热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答案】(1) ①. 甲 ②. 甲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表层海水获得的热量多;乙纬度较高,太阳辐
    射弱,表层海水获得的热量少。
    (2) ①. 甲 ②. 轮船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密切相关;甲地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密度较低,
    吃水深度大。(或甲地密度比乙地密度低,故密度较低的甲地吃水深度大)
    (3)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海区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
    蒸发量大,盐度较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从智利进口车厘子主要通过海洋运输航线图为材料,涉及海水的性质等相关知识,考
    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由已学知识可知,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较大,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多,水温较高,高纬度地
    区太阳高度较小,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水温较低,故海水表层温度大致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小,
    因此甲纬度较低,表层水温高。
    【小问 2 详解】
    轮船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密切相关,据图 2 可知: 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
    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因此甲、乙、丙纬
    度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加,吃水深度逐渐变浅,因此甲地吃水深度最大。
    【小问 3 详解】
    由图可知: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海区递减。赤道附近由赤道低压带
    控制,低压空气上升,形成降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副热带由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下沉,
    第 11页/共 13页
    不易形成降水,降水量低于蒸发量,所以盐度高。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丹吉林沙漠(图 1)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祁连山东北侧。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漠东南部有众多起伏
    较大的沙山,也有许多当地俗称为“海子”的湖泊。巴丹吉林沙漠不断向东南侵袭,是我国沙尘暴(图 2)的
    主要发源地之一。
    (1)从水循环角度说出 a、b 两河河流属于____环节,以及它们分别参与的水循环类型____。
    (2)分析巴丹吉林沙漠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3)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向东南扩张,请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 ①. 地表径流 ②. a:陆地内循环;b:海陆间大循环
    (2)地表多为沙漠,沙源丰富;春季气温回升,地表干燥,多松散物质;春季气温回升,对流增强,易扬
    沙;多大风天气;地表植被少。
    (3)东南边缘种植固沙植物,防风固沙;设置沙障,阻挡沙丘移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丹吉林沙漠为材料,涉及水循环类型、巴丹吉林沙漠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
    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 1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
    图中 a、b 两河河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a 属于内流河,参与水循环的类型为陆地内循环;b 属于外流河,河
    水最终流入海洋,故参与水循环的类型为海陆间大循环。
    【小问 2 详解】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地表多为沙漠,沙源丰富;春季白昼时间变长,气温
    回升快,蒸发量大,地表干燥,多松散物质;春季气温回升快,地面气温较高,对流运动增强,容易扬起
    风沙;距离风源地较近,春季冷空气南下频繁,多大风天气;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植被较少。
    第 12页/共 13页
    【小问 3 详解】
    植树种草,巴丹吉林沙漠东南边缘种植固沙植物,防风固沙;铺设草方格沙障,增加地表摩擦力,阻挡沙
    丘移动;种植耐旱作物,调整农业结构,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第 13页/共 13页

    相关试卷

    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浏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天体的是, 该实验室, 下列与图中地貌对应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