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牢青春反诈防线——高一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筑牢青春反诈防线——高一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电信网络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给学习、生活和社交带来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电信诈骗手段也日益猖獗、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高中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因社会阅历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已逐渐成为电信诈骗的高危目标群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高中生单纯善良、渴望独立以及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诈骗陷阱,如网络兼职刷单骗局、冒充熟人诈骗、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等,导致部分学生及其家庭遭受财产损失,甚至引发心理创伤。
加强高中生的防电信诈骗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开展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作案手法和防范要点,有效提升学生的识骗防骗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切实维护学生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如网络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等,深入理解每种诈骗类型的作案流程和核心手段。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电信诈骗情境时,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电信诈骗的严重危害性,增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警惕性和审慎态度,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信息和承诺,形成抵制电信诈骗的坚定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全面系统地讲解常见电信诈骗的类型、特点及作案手法,如网络刷单诈骗中骗子如何以小额返利为诱饵,逐步诱导学生陷入大额刷单陷阱;冒充公检法诈骗时,骗子怎样利用学生对司法机关的敬畏心理,通过伪造法律文书、虚拟电话等手段实施诈骗;网络交友诈骗中,骗子如何伪装身份,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进而骗取钱财等。
详细阐述防电信诈骗的实用技巧和应对方法,如遇到可疑信息或电话时,如何保持冷静,不盲目相信;如何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避免被骗子利用等。
(二)教学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诈骗分子作案手段的持续更新,电信诈骗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的趋势。如何引导学生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诈骗手段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并有效防范,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帮助学生克服在日常生活中因疏忽大意、贪图小便宜、盲目信任等心理弱点而容易陷入电信诈骗陷阱的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时刻保持警惕、审慎对待各类信息的行为习惯,也是本次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收集整理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电信诈骗案例,如“大学生网络刷单被骗万元学费”“高中生遭遇冒充熟人诈骗”等,通过对案例的详细剖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电信诈骗的作案过程和危害后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防范意识。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电信诈骗话题,如“如何避免在网络购物中遭遇诈骗”“假如你收到陌生的中奖信息,你会怎么做”等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电信诈骗场景中的不同角色,如诈骗分子、受害者、警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再现电信诈骗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电信诈骗的手段和危害,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情景模拟法:设置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电信诈骗情景,如“接到自称银行客服的电话,要求你更新银行卡信息”“在网络游戏中,有人向你低价出售珍稀装备”等,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进行应对处理,检验学生对防电信诈骗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包括电信诈骗的定义、类型、作案手法、防范技巧等,使学生对电信诈骗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论认识,为学生的实践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广泛收集各类电信诈骗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如从公安机关官方网站、新闻媒体报道、网络安全论坛等渠道获取真实案例,并进行整理和分类,确保资料的典型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时,收集与电信诈骗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权威机构发布的防诈骗指南等资料,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制作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课件内容应包括电信诈骗的基础知识、案例展示、分析讲解、防范技巧总结等板块,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准备道具:为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环节准备相应的道具,如模拟电话、银行卡、身份证、法律文书、工作证等,使模拟场景更加逼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
布置教室:在教室黑板上书写“筑牢青春反诈防线——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的标题,并绘制一些与电信诈骗相关的简笔画,如骗子的形象、警示标志等,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同时,将教室桌椅摆放成小组讨论的形式,方便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电信诈骗的新闻视频,视频内容为一名高中生因轻信网络兼职刷单信息,被骗取了数千元的生活费。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电信诈骗事件发生?”引导学生思考电信诈骗的危害,并分享自己的见闻,从而引出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防电信诈骗。
通过展示一些电信诈骗的数据统计图表,如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的数量增长趋势、不同年龄段受骗人群的比例分布、各类电信诈骗类型的占比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信诈骗的严峻形势,认识到电信诈骗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防电信诈骗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知识讲解
电信诈骗的定义: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电信诈骗的定义,即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电信诈骗的特点:详细阐述电信诈骗的特点,如作案手段的隐蔽性,犯罪分子往往利用网络虚拟身份和远程通信技术进行作案,难以追踪和抓捕;诈骗方式的多样性,包括网络刷单、冒充熟人、网络交友、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等多种诈骗方式;目标对象的广泛性,电信诈骗的目标对象涵盖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群体,但以防范意识薄弱的人群为主,如学生、老年人等;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电信诈骗不仅会给受害者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受害者心理创伤、家庭破裂等严重后果,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网络刷单诈骗
- 展示案例详情:某高一学生小李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则“轻松刷单,日赚百元”的兼职广告,广告声称只需按照商家要求在网上购买商品并给予好评,就能获得高额佣金。小李心动不已,便添加了广告中的客服微信。客服先给小李安排了几单小额刷单任务,小李顺利完成后,很快收到了佣金。尝到甜头的小李放松了警惕,按照客服的要求开始进行大额刷单。然而,在小李完成一笔 5000 元的刷单任务后,客服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并要求小李继续刷单才能解冻资金。小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却已无法挽回损失。
- 分析作案手法:引导学生分析网络刷单诈骗的作案手法,骗子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的刷单兼职广告,以高额佣金为诱饵吸引受害者。然后,骗子会先给受害者安排几单小额刷单任务,并按时支付佣金,让受害者尝到甜头,建立信任。当受害者放松警惕后,骗子便会诱导受害者进行大额刷单,随后以各种借口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如系统故障、任务未完成、账户冻结等,要求受害者继续刷单或支付解冻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 总结防范要点:提醒学生牢记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任何网络刷单兼职信息。正规的电商平台不会通过刷单来提高店铺信誉,也不会要求用户先垫付资金进行刷单。如果遇到网络刷单广告,应立即拒绝,并向相关平台举报。同时,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和银行卡信息,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避免被骗子利用。
案例二:冒充公检法诈骗
- 展示案例详情:高二学生小王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小王涉嫌参与一起重大洗钱案件,要求小王立即配合调查。随后,对方通过微信给小王发送了一份带有小王照片和个人信息的“逮捕令”,并要求小王将自己的所有资金转移到指定的“安全账户”,否则将对其进行逮捕。小王看到“逮捕令”后,惊慌失措,按照对方的要求将自己的 2 万元积蓄全部转到了指定账户。事后,小王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
- 分析作案手法:剖析冒充公检法诈骗的作案手法,骗子会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然后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给受害者打电话,以涉嫌违法犯罪为由,对受害者进行恐吓和威胁。为了让受害者相信,骗子会通过微信、QQ 等社交软件向受害者发送伪造的“逮捕令”“通缉令”“传票”等法律文书,进一步增加诈骗的可信度。最后,骗子会以配合调查、资金安全等为由,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移到指定的“安全账户”,从而骗取受害者的钱财。
- 总结防范要点:告诫学生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办理案件,也不会要求当事人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如果接到自称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的电话,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是诈骗。遇到此类情况,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可以直接拨打 110 报警电话进行核实,或者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咨询。同时,要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避免被骗子利用。
实际案例:
河南渑池红包返利诈骗案:2025年1月17日,河南渑池县城关镇的学生杨某扫码进入“新年红包群”QQ群,群内有人称私聊可领大额红包,杨某添加对方QQ号并扫码支付3.91元。随后对方称杨某系未成年人违规操作,让其添加退款人员QQ号处理,否则扣60000元,杨某信以为真,向对方账户转账,共计被骗127000元。
江苏泗洪游戏送皮肤诈骗案:2025年1月2日,江苏泗洪县某学校三年级学生小文玩“ZEPETO”小游戏时,收到游戏好友称“可以免费送皮肤”的信息,添加QQ好友后,对方谎称“未成年人操作违规,要扣家长银行卡的钱,必须拿家长手机来操作解除违规”,小文拿家长手机按指示扫码、提供验证码,家长银行卡内7000余元被转走。
江苏泗洪冒充警察诈骗案:2025年1月4日,江苏泗洪县某学校初中学生小乐在家玩平板电脑时,同意陌生QQ好友添加申请,对方自称警察,发来警官证照片(几秒后撤回),称小乐的QQ号违规,涉嫌诈骗5万元,不允许告诉家长,否则家长坐牢5年。小乐害怕,拿家长手机按对方要求操作,家长发现时已损失17000余元。
兴化虚假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案:2025年1月22日,兴化某小学生在家用父母手机打游戏时收到赠送“游戏皮肤”的链接,信以为真,按陌生人“指导”下载“飞鸽”远程控制APP,并提供手机银行密码,被转走卡上余额19000余元。
泰兴冒充公检法诈骗案:2025年1月25日,泰兴一中学生在家中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接到冒充公安机关办案民警的电话,骗子谎称孩子父亲涉嫌洗钱案件,威逼恐吓,要求孩子下载“飞鸽”远程控制APP并骗取银行卡支付密码,转走卡上余额5800余元。
闽侯红包返利诈骗案:2025年,闽侯15岁男孩小江看到好友发布的抽奖群二维码,扫码进入QQ群。群内管理员称可参与“支付8.88元返利288元”活动,小江转账后,对方称其是未成年人转账导致公司账户冻结,需配合解冻,否则监护人受处罚。小江在对方视频电话引导下,打开父母微信、支付宝和手机银行查看余额,并将验证码发送给对方,父亲卡内40576.65元被转走。
(四)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 - 6 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讨论提纲,讨论提纲包含以下几个问题:
- 除了网络刷单诈骗和冒充公检法诈骗,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
- 如果不幸遭遇了电信诈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各小组围绕讨论提纲展开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参与小组讨论,给予指导和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精彩发言,同时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完善,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防电信诈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总结与防范技巧
总结常见电信诈骗类型:与学生一起回顾前面讲解和讨论过的常见电信诈骗类型,包括网络刷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网络购物退款诈骗、冒充老师诈骗家长等,再次强调每种诈骗类型的特点和作案手法,加深学生的记忆。
总结防范技巧:系统地总结防电信诈骗的实用技巧,如“不听不信不转账”,对于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网络信息,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说辞,更不要随意转账汇款;“多方核实保安全”,遇到可疑情况时,要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商量,或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如拨打正规客服电话、向相关部门咨询等;“保护隐私不泄露”,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不要随意在网上或向陌生人透露,避免被骗子利用;“谨慎使用网络平台”,在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游戏平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筑牢安全防线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共筑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防范电信诈骗,共筑和谐校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