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走进细胞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走进细胞试题含答案第1页
    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走进细胞试题含答案第2页
    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走进细胞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走进细胞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1讲走进细胞试题含答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研究方法——归纳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
    1.通过阐明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认同生物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生命观念)
    2.通过观察与实证,通过归纳和概括,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科学思维)
    3.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学会显微镜的使用,认识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科学探究)
    考点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主要内容
    (2)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3)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①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细胞和生物圈。
    ②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③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的。
    ④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但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能繁殖,产生与亲代相同的子代病毒,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病毒属于生物。
    3.病毒的结构和分类
    (1)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由于它的结构与高等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完全不同,所以生物学家在分类时将它作为特殊的一类,单独列为病毒界。病毒形体极其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一般可以通过细菌滤器(一般的直径为1~10 μm,而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 nm左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衣壳对核酸有保护作用,是任何病毒所必需的基本结构。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
    (2)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这也是病毒分类的依据之一。如DNA病毒有噬菌体、乙肝病毒、天花病毒等。RNA病毒有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3)病毒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寄生生活。不同的病毒只能寄生在特定的宿主细胞内,具有专一性,这也是病毒分类的另一个重要依据。如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中的称为动物病毒(如HIV等),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中的称为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等),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称为细菌病毒(如噬菌体等)。
    (4)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以核酸的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和均等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以高中生物学中最常见的噬菌体为例: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即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1、病毒相关知识整合
    2.理清细胞学说中的2个“只是”
    (1)细胞学说只是涉及了动植物,不涉及原核生物、真菌和病毒。
    (2)细胞学说只是揭示了动植物具有统一性,没有揭示差异性、多样性。
    3.细胞学说中的3个“未涉及”和2个“统一了”
    4.研究方法——归纳法
    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根据依据事实的不同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者之间的区别是:
    题型1 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及内容辨析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创立过程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而细胞的发现者是英国科学家胡克
    B.“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由魏尔肖总结的
    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
    题型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相互关系
    2.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任何生物个体都具有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
    D.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题型3 病毒的结构、代谢及生活方式
    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一种单链RNA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B.流感病毒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C.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呈单链,容易发生变异
    D.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4.抗病毒药物研发较为困难,可能的原因是( )
    A.病毒变异快B.病毒自我复制不受干扰
    C.病毒借用细胞的代谢装置自我复制D.病毒的外壳蛋白不易变性
    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图1属于原核细胞,图2属于真核细胞(均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2)写出图1大肠杆菌细胞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拟核;③细胞壁;⑤核糖体;⑥鞭毛。
    (3)图1蓝细菌中无图2细胞中的⑥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4)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分析
    (1)细胞的多样性体现及原因
    (2)细胞的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题型1 真、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5.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核膜但不一定具有中心体
    B.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含有遗传物质但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和RNA中
    6.如图为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5N1病毒无图示任何结构,但其体内也存在遗传物质
    B.大肠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体内都没有核膜包被的⑧
    C.硝化细菌细胞不含⑥,但能够进行有氧呼吸
    D.蓝藻细胞不含⑦,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7.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B.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
    C.细菌和动物细胞都具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D.蓝细菌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8.下列关于蓝细菌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肽聚糖
    B.蓝细菌中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蓝细菌属于自养生物
    C.多数细菌属寄生或腐生,为异养生物
    D.蓝细菌和细菌都没有核膜和核糖体
    9.对小球藻和蓝藻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B.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C.都是自养生物,但最终的能量来源不一定是光能
    D.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4点辨析
    (1)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其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4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考点三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关于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表所示: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
    (1)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2)移动规律:在视野中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4.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及放大倍数的区分
    有螺纹的是物镜(③和④),无螺纹的是目镜(①和②)。区分放大倍数可看“长短”:物镜长的放大倍数大,目镜短的放大倍数大。还可看物镜镜头与玻片标本的距离: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离玻片标本越近。图中放大倍数较大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②和④。
    5.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
    6.结果观察异常情况分析
    (1)视野模糊原因分析
    ①整个视野模糊——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②视野一半清晰,一半模糊——观察材料有重叠,观察材料应薄而透明。
    ③有异物存在。
    (2)调节视野亮度的操作
    ①观察染色标本或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
    ②观察无色或未染色标本或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
    ③视野一半暗一半亮——应调反光镜。
    题型1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操作步骤
    10.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的永久装片,如图为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两个显微镜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不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的情况下,A的视野亮度一般要低于B
    B.操作时先得到清晰的B视野才能得到清晰的A视野
    C.应将A视野所在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后调节显微镜才能得到B视野
    D.将A视野转换为B视野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
    11.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要使物像由视野左下方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右上方移动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题型2 结果观察与异常情况分析
    12.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细胞,可能的原因不包括(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
    13.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大肠杆菌和青霉菌B.酵母菌和噬菌体
    C.链球菌和乳酸菌D.黑藻和蓝藻
    14.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含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①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含核膜、核糖体
    B.框②内的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框③内的生物均含染色体
    D.框④内的生物中只有蓝细菌含叶绿素
    15.痢疾内变形虫无线粒体,能通过胞吐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将肠壁细胞消化,引发阿米巴痢疾,下列关于痢疾内变形虫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仍存在双层膜的结构B.细胞膜上具有运输蛋白酶的载体
    C.无氧呼吸为胞吞肠壁细胞提供能量D.蛋白酶的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16.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B.病毒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后呈递抗原给B细胞产生免疫反应
    C.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利用的原理是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17.《闲情偶寄》记载,食用发菜时“浸以滚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菜(属于褐藻门)”。因发菜与“发财”谐音,有人争相采食,过度采挖破坏了生态,我国将发菜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菜、鹿角菜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成分相同
    B.发菜、莲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均位于生物膜上
    C.发菜、鹿角菜细胞中均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莲藕、鹿角菜细胞中均含有中心体
    18.一般情况下,细胞核中的DNA不易从核孔进入细胞质的原因是DNA被结合蛋白束缚,即使在高度压缩的状态下也比核孔的直径大。原核细胞中的DNA受到拟核结合蛋白的物理约束,使得原核细胞即使没有核膜也不能随意移动DNA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的存在限制了核DNA在细胞中的移动,导致其不能进入细胞质
    B.DNA通过转录为与其碱基序列相同的mRNA将遗传信息传递至细胞质
    C.HIV的遗传物质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经核孔进入肝脏细胞的细胞核中
    D.mRNA穿核孔时是不与蛋白结合的游离状态,进入细胞质可与核糖体结合
    19.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与绿藻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们的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
    B.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后者无细胞壁
    C.大肠杆菌和蓝细菌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
    D.新冠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核糖体
    单选题
    20.接种新冠疫苗后,在人体内会产生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的蛋白质一—抗体,抗体能够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机体。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21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蛋白质
    B.抗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取决于侧链基团的不同
    C.抗体的作用体现了蛋白质具有免疫的功能
    D.低温、过酸和酒精等均能引起抗体活性永久丧失
    21.“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也开创了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使其迈入细胞水平。依据细胞内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细胞学说揭示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DNA、RNA,遗传物质都主要为DNA ③颤蓝细菌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蓝细菌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含叶绿体 ④原核细胞有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⑤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翻译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22.“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好氧细菌和蓝细菌,这两种细菌被吞噬后未被消化而逐渐演变为线粒体和叶绿体。下列有关该学说证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好氧细菌、蓝细菌、线粒体、叶绿体都有合成蛋白质需要的核糖体
    B.好氧细菌、蓝细菌、线粒体、叶绿体都有相似的环状DNA分子
    C.好氧细菌、蓝细菌、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分裂使数量增多
    D.好氧细菌、蓝细菌、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生物膜
    23.发菜属于蓝藻类,具有降血压的独特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菜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D.发菜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4.2002年7月12日,美国《科学快报》报道了纽约州立大学几位病毒学家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病毒的消息和简略的研究过程。用人工合成的病毒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人工合成的病毒能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只是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反驳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
    B.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能用富含营养的培养基培养
    C.病毒是最微小的生命系统,细胞则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人工合成病毒有利于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25.人体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多种有益菌能合成分泌多种酶类,与人体产生的消化酶共同发挥消化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双歧杆菌、乳酸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最主要的共同特征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C.双歧杆菌、乳酸菌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D.双歧杆菌、乳酸菌合成、分泌上述酶类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
    26.关于下列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破伤风杆菌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拟核
    C.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含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27.“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SARS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等
    B.SARS病毒容易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其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
    C.因为病毒的结构简单,所以病毒为原核生物
    D.灭活的病毒之所以失去感染性,可能主要是因为其蛋白质结构被破坏
    2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有关这句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诗中场景中的“黄花”、“红叶”属于生命系统的相同结构层次
    B.“寒鸦”和“老树”都可以拥有生命系统中的所有结构层次
    C.“孤村”、“白草”、“落日”都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每一种生物个体都只能对应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29.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丙肝病毒而获奖。丙肝病毒所含核酸为单链R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B.病毒在宿主细胞可以增殖,说明病毒是最简单的生命系统层次
    C.丙肝病毒相对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D.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吞噬细胞可以对其进行识别和吞噬消灭,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0.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①③⑤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从乙转为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粗准焦螺旋
    D.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丁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将变为4个
    31.某同学在归纳细菌、松鼠和橡树的生命系统的层次时,列出了下表,且表格中有一处归纳错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格中“√”表示具有,“×”表示不具有。
    A.表格中甲、乙、丙依次代表橡树、细菌和松鼠
    B.表格中有归纳错误的是乙
    C.表中包含了所有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一片橡树林中所有的成年松鼠构成了一个种群
    3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化合物 ②肌纤维 ③呼吸道上皮 ④病毒 ⑤皮肤 ⑥变形虫 ⑦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⑨一个水库中的所有鱼 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①⑥③⑤⑨⑩⑧B.④③⑤⑥⑨⑩⑧
    C.②③⑤⑥⑦⑧⑨⑩D.②③⑤⑥⑦⑩⑧
    33.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细胞,可能的原因包括( )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
    二、 综合题
    34.如图为四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据图回答: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 ;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 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原核细胞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 。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 。
    (4)甲、乙、丁细胞中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
    (5)甲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填名称)中。
    “未涉及”
    未涉及原核细胞;未涉及病毒;未涉及生物或细胞间的“差异性”
    “统一了”
    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统一了“细胞”(细胞均有自己的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老细胞)
    项目
    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
    考察的对象范围
    考察了某一类事物的所有对象
    考察了某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的可靠程度
    结论是真实可靠的
    结论不一定真实可靠,有时存在例外的可能
    项目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
    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
    c
    d
    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
    c×(1/n)
    d×(1/n2)
    举例
    项目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
    物像大小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低倍镜





    高倍镜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
    ×






    ×


    《第1讲 走进细胞》参考答案:
    1.C
    【分析】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后来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1656年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己研制出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植物细胞(已死亡),并将它们命名为“cell”,即细胞。这是人类第一次借助工具成功的观察到细胞;而细胞学说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A正确;
    B、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
    C、细胞学说其内容之一是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C错误;
    D、细胞学说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D正确。
    故选C。
    2.C
    【详解】试题分析:植物没有系统,A错。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错。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C对。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生物所生活的环境,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C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增殖;流感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
    【详解】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通过类似胞吐的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
    B、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B错误;
    C、流感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由于RNA为单链结构,容易发生变异,C正确;
    D、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病毒一般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或RNA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病毒成分和结构简单,变异快,导致抗病毒药物研发较为困难,A正确;
    B、病毒自我复制也会受到干扰,B错误;
    C、病毒借用细胞的代谢装置自我复制,不会造成抗病毒药物研发较为困难,C错误;
    D、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强碱等条件下易变性,病毒的外壳蛋白易变性,D错误。
    故选A。
    5.C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核膜,A错误;
    B、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一定是核糖体,B错误;
    C、活细胞均能够进行细胞呼吸,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原核生物有氧呼吸也发生在细胞质中,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C正确;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储存在DNA中,D错误。
    故选C。
    6.B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结构,区分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区别。
    【详解】A项,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故A项叙述正确。
    B项,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B项叙述错误。
    C项,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因此无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但是原则上有氧呼吸不取决于有无线粒体,而却取决于有无有氧呼吸酶。其细胞膜上存在有氧呼吸所需的酶及呼吸链,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在细胞膜上进行,其基本过程与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基本相同,故C项叙述正确。
    D项,蓝藻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故D项叙述正确。
    注意本题要选择的是叙述错误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点较多,考生不光要掌握各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也要识记各种典型原核、真核、的细胞结构和能进行的生命活动。及病毒的结构特点。
    7.D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属于无性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A错误;
    B、有细胞壁的细胞不一定是植物细胞,也可能是某些原核细胞或真菌细胞,B错误;
    C、核糖体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因此细菌和动物细胞都具有核糖体,但细菌细胞中不含染色体,C错误;
    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蓝细菌即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没有核膜,只有拟核,其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没有染色体结构,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
    B、蓝细菌中无叶绿体,但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蓝细菌属于自养生物,B错误;
    C、多数细菌属寄生或腐生,为异养生物,C正确;
    D、蓝细菌和细菌都没有核膜,但均含有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9.D
    【分析】小球藻是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蓝藻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蓝藻为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小球藻和蓝藻均为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B.蓝藻和小球藻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其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均为核糖体,B错误;
    C.蓝藻(含叶绿素与藻蓝素)与小球藻(含叶绿体)均可进行光合作用,其最终的能量来源均是光能,C错误;
    D.小球藻的呼吸作用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蓝藻虽无线粒体,但含有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故两者均可进行呼吸作用,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且熟记蓝藻为自养生物是因为其体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等色素而非含有叶绿体。
    10.C
    【分析】分析图A、B:比较A、B两个视野,可知A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B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
    【详解】A、A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在不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的情况下,A的视野亮度一般要高于B,A错误;
    B、操作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A中细胞体积小,视野中细胞数目多,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视野,因此应该先得到清晰的A视野才能得到清晰的B视野,B错误;
    C、应将A视野所在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后,将保卫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调节显微镜才能得到B视野,C正确;
    D、将A视野转换为B视野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C。
    11.C
    【分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详解】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增加视野亮度,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再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
    B、要使物像由视野左下方移到视野中央,标本应向左下方移动,B错误;
    C、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玻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玻片、换用目镜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渗透压,防止细胞失活,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并且在使用高倍镜观察的过程中,先移动装片,然后转换高倍镜,光线不足就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详解】A、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需要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镜,否则换用高倍物镜后,观察范围缩小,目标可能不在视野内,观察不到原来的物体,A不符合题意;
    B、如果将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将导致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B不符合题意;
    C、如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将有可能导致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C不符合题意;
    D、在使用高倍物镜的过程中,不需要换目镜,因此与换不换目镜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噬菌体属于病毒,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B错误;
    C、链球菌和乳酸菌都属于原核生物,C正确;
    D、黑藻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C。
    14.D
    【分析】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真核生物是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有以核膜为边界的细胞核,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原核生物:是指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它们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结构简单,个体微小;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详解】A、框①内的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A错误;
    B、框②内的酵母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框③内的噬菌体为病毒,无染色体,C错误;
    D、框④内的生物中只有蓝细菌含叶绿素,D正确。
    故选D。
    15.B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痢疾内变形虫属于变形虫,为真核生物,营寄生生活。由于其体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A、痢疾内变形虫属于变形虫,为真核生物,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核膜,A正确;
    B、蛋白酶为分泌蛋白,通过胞吐分泌,不能通过载体运输,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痢疾内变形虫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蛋白酶为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D正确。
    故选B。
    【点睛】
    16.A
    【分析】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离心、震动、电刺激)。某些病毒如: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的被膜中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因此可以用紫外线灭活的此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详解】A、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如灭活的病毒,A正确;
    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病毒侵入机体进入细胞后,能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错误;
    C、新冠病毒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据此可推测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利用的原理是分子杂交技术设计的,D错误。
    故选A。
    【点睛】
    17.B
    【分析】发菜属于蓝藻的一种,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发菜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等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发菜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鹿角菜属于真核生物,二者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成分不同,A错误;
    B、发菜为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细胞膜这一种生物膜,其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细胞膜上,莲属于真核生物,其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可见,发菜、莲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均位于生物膜上,B正确;
    C、发菜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鹿角菜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包括核糖体,C错误;
    D、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因此,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鹿角菜细胞中均含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B。
    18.D
    【分析】细胞核结构:
    (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4)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A、核DNA不能随意出入核孔的原因是核DNA被结合蛋白束缚,其直径大于核孔,导致核DNA不能进入细胞质,A错误;
    B、DNA通过转录为与其模板链互补的mRNA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B错误;
    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在T淋巴细胞内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DNA,D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与染色体DNA结合到一起,C错误;
    D、mRNA穿核孔时是不与蛋白结合的游离状态,进入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D正确;
    故选D。
    19.C
    【解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蓝细菌与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绿藻为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A错误;
    B、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即硝化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变形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错误;
    C、大肠杆菌和蓝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C正确;
    D、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20.C
    【分析】抗体是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这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中。
    【详解】A、抗体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蛋白质,但不一定就是由21种氨基酸构成,A错误;
    B、抗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不同,B错误;
    C、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细菌或病毒的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粘附,体现了蛋白质具有免疫的功能,C正确;
    D、低温不会使抗体失活,只是抑制抗体的活性,D错误。
    故选C。
    21.A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①细胞学说没有提及原核细胞,只是揭示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统一性,①错误;
    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DNA、RNA,遗传物质都为DNA ,②错误;
    ③颤蓝细菌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都含光合色素不含叶绿体,③错误;
    ④原核细胞的有些种类如蓝藻(蓝细菌)尽管没有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原核细胞尽管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④错误;
    ⑤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都含有核糖体,因此都能通过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且翻译时共用一套遗传密码,⑤正确。
    故选A。
    22.D
    【分析】1、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拟核是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2、叶绿体、线粒体都具有双层膜,都含有少量DNA(环状)和RNA,都含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
    【详解】A、好氧细菌、蓝细菌、线粒体、叶绿体都有合成蛋白质需要的核糖体,可作为“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A正确;
    B、好氧细菌、蓝细菌、线粒体、叶绿体都有相似的环状DNA分子,可作为“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B正确;
    C、好氧细菌、蓝细菌、线粒体、叶绿体都能进行分裂使数量增多,可作为“内共生起源学说”的证据,C正确;
    D、好氧细菌、蓝细菌、线粒体、叶绿体的膜结构相似,功能不同,D错误。
    故选D。
    23.D
    【分析】本题以发菜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物价值等。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详解】A、发菜属于蓝藻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A错误;
    B、发菜具有降血压的功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发菜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发菜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选D。
    24.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结构层次。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错误;
    B、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不能只用营养培养基培养病毒,B错误;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命系统,细胞是最小、最基本的生命系统,C错误;
    D、人工合成的病毒可以用于病毒致病机理研究和相关疫苗开发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因此可以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D正确。
    故选D。
    25.B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放线菌等。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详解】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而非主要是DNA ,A错误;
    B、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共同特征是无以核膜为界限的成形细胞核,B正确;
    C、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C错误;
    D、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上述酶类的合成,D错误。
    故选B。
    26.B
    【分析】1、破伤风杆菌、支原体、蓝细菌均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染色质和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2、草履虫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含有染色质,有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详解】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破伤风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拟核,B正确;
    C、草履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C错误;
    D、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染色质,D错误。
    故选B。
    27.C
    【分析】病毒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营寄生生活,通过侵染宿主进行增殖,进入宿主细胞后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离开活细胞后不再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SARS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等,A正确;
    B、SARS病毒是RNA病毒,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单链的RNA不太稳定容易发生变异,B正确;
    C、病毒结构简单,但是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灭活的病毒会失去感染性,可能的原因是其蛋白质的结构被破坏,D正确。
    故选C。
    28.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⑦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⑧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花和叶都属于植物的器官,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层次,A正确;
    B、老树属于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析,B错误;
    C、“白草”包含多种草本植物,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白草”、“落日”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错误;
    D、一个单细胞生物可以是个体层次,也可以是细胞层次,D错误。
    故选A。
    29.B
    【分析】1、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不属于生命系统。
    2、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详解】A、高温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A正确;
    B、病毒没有独立生存能力,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B错误;
    C、丙肝病毒是单链RNA病毒,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C正确;
    D、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没有特异性,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B。
    30.D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则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④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则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⑤⑥表示观察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物镜与载玻片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则⑤的放大倍数大于⑥。图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图丙是高倍镜下的视野。
    【详解】A、当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且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标本的距离越近,因此,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A正确;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是低倍镜切换为高倍镜的操作,应选用③,需要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不需要提升镜筒,B错误;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的操作,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当显微镜放大倍数由100倍放大到400倍时,如图④视野中分布的细胞数会减少16倍,能够观察的细胞个数为64÷42=4个,D正确。
    故选D。
    31.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因此甲不可能是橡树,而应该是松鼠,丙是橡树,剩下的乙代表细菌,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因此没有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层次,表中的乙有一处错误,A错误;
    B、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因此没有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组织、器官和系统三个层次,即表格中归纳错误的是乙,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表中没有包含了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C错误;
    D、一片橡树林中所有的松鼠构成了一个种群,而不应该只包括成年松鼠,D错误。
    故选B。
    32.D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起点应该是细胞不是物质。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一个水库中的所有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肌纤维是肌细胞,呼吸道上皮属于组织,皮肤属于器官,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属于个体水平。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属于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属于生态系统。
    【详解】①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①错误;
    ②肌纤维属于细胞,②正确;
    ③呼吸道上皮属于上皮组织,③正确;
    ④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④错误;
    ⑤皮肤属于器官,⑤正确;
    ⑥变形虫属于个体层次,⑥正确;
    ⑦一个蜂巢中的所有蜜蜂属于种群层次,⑦正确;
    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属于生态系统,⑧正确;
    ⑨一个水库中的所有鱼,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⑨错误;
    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根据分析,⑩正确,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3.ABC
    【分析】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并且在使用高倍镜观察的过程中,先移动装片,然后转换高倍镜,光线不足就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详解】A.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需要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镜,否则观察不到原来的物体,A正确;
    B.如果将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将导致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B正确;
    C.如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均有可能,将导致转换为高倍物镜后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C正确;
    D.在使用高倍物镜的过程中,不需要换目镜,因此与换不换目镜无关,D错误;
    故选ABC。
    34. 丙 无细胞结构 宿主(活)细胞 甲乙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与遗传有关的DNA 乙 藻蓝素和叶绿素 核糖体 拟核
    【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其中①为拟核,②为核糖体;乙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丙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丁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是病毒,与细胞生物相比,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和乙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是两种细胞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与遗传有关的DNA。
    (3)图中乙是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4)图中甲、乙是原核细胞,丁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5)甲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基本结构单位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40讲动物细胞工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40讲动物细胞工程试题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5℃为宜,最适pH为7,2-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39讲植物细胞工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39讲植物细胞工程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0,7%;D,3%;D,33,13,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13讲细胞分化、衰老、凋亡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实战高考一轮复习第13讲细胞分化、衰老、凋亡试题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的全能性,下列事实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