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月考+期中+期末测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次月考综合质量检测卷【A3版,后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次月考综合质量检测卷【A3版,后附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7分)
1.冬季来临,青蛙会________,丹顶鹤会____________。
2.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___________开始的。
3.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___________、相互__________,构成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__________。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的绿色叶片依靠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利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制成的。
6.种子在干燥的土壤中不容易发芽,因此播种后要适量__________,使土壤变湿润。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的实验时,将绿豆种子放在冰箱里,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18粒绿豆种子中只有1粒发芽了,这是因为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___。
8.我们一般用__________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9.________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________。
10.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的降低和__________的匮乏。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动物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是()。
A.孔雀开屏B.蜻蜓点水C.大雁南飞
2.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我们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
A.螳螂→蝉→黄雀B.蝉→螳螂→黄雀C.树的汁液→蝉→螳螂→黄雀
3.种子发芽时,过量的水会使种子()。
A.腐烂B.发芽缓慢C.生长加快
4.下列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的是()。
A.群落与环境联系密切
B.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各自独立存在
C.群落中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5.生态瓶模拟的是池塘()。
A.生态群落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
6.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高粱→蝗虫→青蛙→蛇
B.蝗虫→高粱→青蛙→蛇
C.高粱→青蛙→蝗虫→蛇
7.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的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
A.需要阳光B.不需要阳光C.不需要空气
8.香蕉树和仙人掌在形态上差别很大。关于这两种植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这表明仙人掌的叶子已经退化了,没有什么作用
B.香蕉树的叶片很大,可以更好地接收光照
C.仙人掌发达的根系使它可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9.叶的光合作用是为了()。
A.给自己制造“食物”B.吸收阳光C.蒸发水分
10.在做“蚯蚓的选择”的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如果只有一条蚯蚓爬到了铺有湿润泥土的一侧,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继续安静观察并记录
B.可以终止实验,得出结论
C.由小组组长决定是否终止实验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动物的迁徙只是为了觅食。()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绿豆种子发芽只需要浇适量的水就行了。()
4.绿豆苗周围的生物只与绿豆苗存在食物关系。()
5.菜市场售卖的绿豆芽发黄,主要原因是浇水太多。()
6.一群大雁飞来,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7.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氧气。()
8.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阳光是必需的条件。()
9.治蝗的新思路是改变蝗区的自然地貌,割断飞蝗的食物来源。()
10.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里放3粒种子,这样可以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从而不影响实验结果。()
四、综合分析题。(每题3分,共15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辽阔、富饶而壮美的草原画卷。
1.这个地方典型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荒漠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
2.这种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旦受到严重的破坏就很难恢复,原因是()。
A.生物种类较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较复杂
B.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较简单
C.生物种类较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较简单
D.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较复杂
3.下列草原上的食物链,表示正确的是()。
A.蛇→鹰→小鸟→蚱蜢→草B.蚱蜢→草→小鸟→鹰→蛇
C.草→蚱蜢→小鸟→蛇→鹰D.草←蚱蜢←小鸟←鹰←蛇
4.牧民为了防止小鸟啄食草籽,用网把草地罩上。结果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缺水干旱C.食物链被破坏D.光照过强
5.在草原上,夏季雨量充沛时草很茂盛,野兔数量会增加,草被吃掉过多,但过一段时间,野兔的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了起来,这是因为()。
A.草太少,野兔跑掉了B.草大量减少,野兔被饿死
C.草比原来长得快了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
五、实验探究题。(共17分)
下图是某校科学小组在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制作的四个密闭的生态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每个生态瓶中都放有适量的、数目相等的小鱼。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相关题目。
1.A、B两个生态瓶内的环境有什么不同?(4分)
2.A、C两个生态瓶内的环境有什么不同?(4分)
3.这四个生态瓶中,小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______瓶。(2分)
4.评价制作的生态瓶,标准是()。(3分)
A.维持生态平衡的时间长短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数量的多少
C.整个生态瓶的美观程度
5.该科学小组对小鱼生存时间最长的生态瓶做了进一步观察,结果记录如下:
小鱼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在水少时,生态瓶中的小鱼1分钟内浮出水面的次数比水多时___________(填“多”或“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第一次月考综合质量检测卷
一、1.冬眠迁徙
2.种子发芽
3.联系影响生态系统
4.氮气氧气
5.太阳二氧化碳水
6.浇水
7.适宜的温度
8.箭头
9.食物能量
10.温度食物
二、1.C2.C3.A4.B5.C6.A7.B8.A9.A10.A
三、1.×2.√3.×4.×5.×6.×7.√8.×9.√10.√
四、1.D
2.B
3.C
4.C
5.D
五、1.A瓶内没有植物,B瓶内有植物。
2.A瓶放在阳光下,C瓶放在黑暗环境里。
3.B
4.A
5.多水少的情况下,水中溶解的氧气较少,小鱼需多次浮出水面吸氧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生态瓶的情况
水多时
水少时
第1次观察
1
4
第2次观察
2
5
第3次观察
1
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三【A3版,后附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二【A3版,后附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探究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综合质量检测卷一【A3版,后附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