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8 金属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8 金属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钉、铝锅、铜钥匙等,并能说出它们是由金属制成的。
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金属的一些外观特点,如金属光泽、质地坚硬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激发学生对金属材料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金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金属制品,了解金属的外观特点。
难点:能准确区分金属制品与其他材料制品,并用简单语言描述金属的外观特征。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收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铁钉、铝锅、铜钥匙、不锈钢勺子、铁夹子等,每种金属制品准备 3 - 4 个。同时准备一些非金 属制品,如塑料梳子、木头筷子、陶瓷碗等,用于对比观察。
教学课件,包含各种金属制品的高清图片、金属开采和冶炼的简单过程视频以及生活中金属应用场景的图片。
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表格,表格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是否为金属制品、观察到的外观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工厂生产金属制品的视频,视频中展示铁矿石炼铁、铝土矿炼铝等过程以及金属制品的加工成型。
提问:同学们,在视频里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那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金属做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金属。
(二)认识常见金属制品(15 分钟)
教师将收集的金属制品和非金属制品混合摆放在讲台上,拿起一个铁钉,向学生介绍:同学们,看这个铁钉,它是用金属铁制成的。大家仔细观察它,有什么发现呢?
引导学生观察铁钉的颜色、光泽,用手触摸感受其质地。然后依次拿起铝锅、铜钥匙等金属制品,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触摸,说一说这些金属制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展示教学课件中各种金属制品的高清图片,拓宽学生对常见金属制品的认知,如金属电线、金属门窗、金属装饰品等。同时,对比展示一些非金属制品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区分金属与非金属制品。
(三)观察与记录(15 分钟)
为每个小组分发一套混合的物品(包含金属制品和非金属制品),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和判断。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小组里有不同的物品,仔细观察它们,判断哪些是金属制品,哪些不是,并把物品名称、是否为金属制品以及你观察到的金属制品外观特点记录在表格里。比如,铁钉,是金属制品,特点是有银色光泽、质地硬。
学生观察并记录,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准确判断和描述。
(四)课堂总结(5 分钟)
请几个小组汇报观察记录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认识的常见金属制品以及金属的外观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寻找更多的金属制品。
《金属》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特性,如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对金属特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特性,理解金属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金属特性。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金属棒(如铁棒、铜棒)、塑料棒、木棒、热水、金属片(如铝片、铁片)、锤子、钳子等,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完整的实验材料。
实验记录单,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记录单内容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金属特性。
教学课件,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原理的动画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展示上节课认识的常见金属制品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这些金属制品吗?谁能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
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常见金属制品知识。
(二)实验探究金属特性(15 分钟)
导电性实验
教师讲解实验方法:同学们,我们先来探究金属的导电性。把电池、导线、小灯泡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然后将金属棒接入电路中,看看小灯泡会不会亮。再把塑料棒、木棒接入电路,对比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讨论为什么接入金属棒时小灯泡亮,接入塑料棒、木棒时小灯泡不亮。
导热性实验
教师演示:现在我们来做导热性实验。把金属片和塑料片、木片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用手触摸金属片、塑料片和木片的另一端,感受温度变化。注意不要烫伤手哦。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情况,分析金属的导热性特点。
延展性实验
教师介绍实验:用锤子轻轻敲打金属片,或者用钳子夹金属丝,看看金属片和金属丝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金属在受力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理解金属的延展性。
(三)实验总结与讨论(15 分钟)
各小组整理实验记录,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看到了金属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方面的表现。那你们能说一说金属都有哪些特性吗?这些特性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
教师总结金属的特性,展示生活中利用金属特性的实例图片,如利用金属导电性制作电线、利用金属导热性制作锅具、利用金属延展性制作金属薄片等,强调金属特性与生活应用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总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巩固对金属特性的认识。
鼓励学生在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金属特性有关,发现更多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
《金属》第三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金属的特性,分析生活中金属制品的设计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和制作简单的金属创意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金属材料在创意制作中的应用。
加深学生对金属特性与用途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生活中金属材料的关注度和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金属特性分析金属制品设计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金属创意作品。
难点: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金属特性,实现创意作品的功能和美观。
三、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启发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丰富的金属材料,包括不同规格的金属丝、金属片、易拉罐(铝制)等,以及一些辅助工具,如剪刀、钳子、胶水、胶带、彩色颜料等,为每个小组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工具。
展示一些利用金属材料制作的创意作品图片和视频,如金属丝编织的小动物、易拉罐制作的小摆件等,用于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
制作评价表,从材料选择合理性、作品设计创新性、制作工艺精细度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分钟)
展示常见金属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特性,谁能说一说金属有哪些特性?
回顾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特性,为分析金属制品设计原理和制作创意作品做铺垫。
(二)金属制品设计原理分析(10 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金属制品图片,如自行车车架、暖气片、电线插头等。
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这些金属制品,想一想它们为什么要用金属来制作呢?利用了金属的哪些特性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根据金属特性分析金属制品的设计原理。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金属特性与用途关系的理解。
(三)设计与制作(15 分钟)
播放利用金属材料制作创意作品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师布置任务: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提供的金属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金属创意作品。可以是一个小玩具、一个装饰品,或者其他你们想到的东西。在设计时,要充分发挥金属的特性,让作品既有趣又实用。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设计和制作,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如剪刀、钳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各小组展示制作的金属创意作品,向全班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使用的金属材料以及如何利用金属特性实现作品功能和美观。
其他小组学生根据评价表进行评价,从材料选择、设计创新、制作工艺等方面提出优点和建议。
教师总结评价,表扬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运用科学知识,发挥创意,发现和利用材料的特性解决问题、创造美好事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精品第三课时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册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优质第二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科学探究,课堂总结,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三年级上册8 手电筒的秘密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