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g嗜淀粉乳杆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考生须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答题完成后,请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放在桌上,由监考老师统一收回。
4.本试题卷分为二道大题,共31小题,与地理同堂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下列关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能为海底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B. 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C. 鱼、虾不需要煮熟就直接食用或者吃生鱼片都很安全
D. 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使人和动物患病
【答案】C
【分析】(1)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营寄生生活。
【详解】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而珊瑚礁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故A正确。
B.海蜇是常见的海洋动物,经加工后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A正确。
C.华枝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华肝蛭。华枝睾吸虫因为精巢发达、呈树枝状而得名,囊蚴是感染期,囊蚴寄生在鱼、虾内,人或动物吃了未煮熟或生的含有囊蚴的鱼、虾而感染。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枝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华枝睾吸虫雌雄同体,能自体受精,也能异体受精,有发达的生殖器官。因此,直接吃生鱼片不安全,因为鱼体中可能有华枝睾吸虫寄生,故C错误。
D.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都属于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这些寄生虫的消化器官都很简单,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但生殖器官特别发达,如华枝睾吸虫的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故D正确。
故选C
2.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前肢特化成翼B. 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 骨骼轻便,利于飞翔D. 体温不恒定,需要冬眠
【答案】D
【分析】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详解】ABC.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身体呈流线型以减少空气阻力,骨骼轻便且中空以利于飞翔,都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ABC正确。
D.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不需要冬眠,D错误。
故选D。
3.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以其独特的外貌和憨态可掬的性格,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下列对大熊猫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体温恒定 ②体腔内有膈 ③胎生哺乳 ④体表被羽毛 ⑤用肺呼吸
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⑤
【答案】A
【分析】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体表面有毛,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
【详解】①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都具有恒定的体温,通过体温调节系统来维持体温,①正确。
②大熊猫是哺乳动物,所有哺乳动物都有膈,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这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大特征,②正确。
③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 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③正确。
④大熊猫体表被毛发,而不是羽毛。羽毛是鸟类的特有特征,④错误。
⑤大熊猫用肺呼吸,这也是所有哺乳动物的特征,⑤正确。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近年来,科教频道推出了《自然传奇》系列节目,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许多形形色色的动物第一次完整的呈现在大屏幕上,无论是看到熟悉“鹰击长空”、“牛羊草原漫步”,还是看到其他陌生的蠕动线虫、避役捕食昆虫等……都让我们对自然界充满了喜爱。下列对自然界中动物进行分类,其所属类群错误的是( )
A. 秀丽隐杆线虫——线形动物B. 蜥蜴——节肢动物
C. 鹰——鸟类D. 牛羊——哺乳动物
【答案】B
【分析】(1)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4)哺乳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具保温作用,体温恒定,体内有膈,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大脑发达,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胎生、哺乳。
【详解】A.秀丽隐杆线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A正确。
B.蜥蜴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心脏两心房一心,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B错误。
C.鹰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属于鸟类,C正确。
D.牛羊体表被毛,胎生、哺乳,有牙齿的分化,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故选B。
5. 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是某学生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两条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木板、螺丝、松紧带模拟的结构在运动所起作用分别是( )
A. 杠杆、动力、支点B. 支点、动力、杠杆
C. 杠杆、支点、动力D. 动力、支点、杠杆
【答案】C
【分析】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的功能是: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详解】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木板相当于骨,骨起杠杆的作用;螺丝相当于关节,关节起支点作用;松紧带相当于骨骼肌,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C。
6.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的身体有许多特征表现出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下列关于鱼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能减少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
B. 水由鱼口流进,经鱼鳃,由鳃盖后缘流出时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C. 鲈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D. “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鲨鱼
【答案】D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大多数鱼类的体表覆盖着鳞片,也有一些鱼的体表没有鳞片,像泥鳅、鲨鱼等,称为无鳞鱼。
【详解】A.鱼类身体呈流线型,这种体型可以有效地减少在水中游泳时所遇到的阻力,使其能够更顺畅地在水中游动,故A正确。
B.水由鱼口流入,经过鱼鳃,再从鳃盖后缘流出。在这个过程中,鳃丝内密布毛细血管,水流经过鳃丝时,水中的氧气会扩散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水中排出体外,所以流出鳃的水相比于流入鳃的水,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B正确。
C.鲈鱼等鱼类的侧线能够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等变化,进而帮助鱼类测定方向、感知周围环境变化,利于其在水中生存,故C正确。
D.“四大家鱼” 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而鲨鱼属于软骨鱼,不属于 “四大家鱼” 范畴,故D错误。
故选D。
7. 蚯蚓运动主要依靠的结构是( )
A. 身体上的环带B. 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协调配合
C. 身体的各个环形体节D. 体节两侧的疣足
【答案】B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内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
【详解】蚯蚓体表有刚毛,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就这样蚯蚓慢慢向前蠕动,因此,蚯蚓运动主要依靠体内的肌肉和刚毛协调配合进行蠕动。
故选B。
8.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借助“语言”传递信息。下列“语言”不属于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的是( )
A. 孔雀开屏吸引异性B. 蜜蜂发现蜜源后跳“8”字舞
C. 乌贼遇到危险时喷出墨汁D. 蚂蚁发现食物后跟其它蚂蚁互碰触角
【答案】C
【分析】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包括: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BD.孔雀开屏吸引异性、蜜蜂发现蜜源后跳“8”字舞、蚂蚁发现食物后跟其它蚂蚁互碰触角都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ABD不符合题意。
C.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是为了防御敌害,不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是一种防御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9. “雄鸡报晓”是指公鸡在清晨时鸣叫的行为。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分析,下面与该成语体现的行为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飞鸽传书B. 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
C. 大山雀偷喝牛奶D. 飞蛾扑火
【答案】D
【分析】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是由神经系统调节,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雄鸡报晓”是指公鸡在清晨时鸣叫的行为,这是公鸡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
【详解】A. 飞鸽传书:这是鸽子经过训练后形成的一种行为,用于传递信息。由于这种行为是后天通过训练获得的,因此属于学习行为,与“雄鸡报晓”不同类,故A不符合题意。
B.黑猩猩叠木箱摘香蕉:黑猩猩通过观察和尝试,学会了利用木箱叠高来摘取高处的香蕉。这种行为也是后天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形成的,因此属于学习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
C.. 大山雀偷喝牛奶:大山雀原本不会喝牛奶,但通过观察其他动物(如人类)的行为,学会了用嘴啄开瓶盖并偷喝牛奶。这种行为同样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属于学习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D.飞蛾扑火:飞蛾在夜间飞行时,会利用光线作为导航。然而,当遇到人造光源(如火焰)时,由于光线强度和方向的变化,飞蛾会误判飞行方向并扑向火焰。这种行为是飞蛾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与“雄鸡报晓”同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樱桃酸甜美味且颜色鲜艳易吸引鸟儿来取食,鸟儿吃下果实后,种子由于不能被消化,于是随粪便排出体外,小鸟在这一过程中所起作用是( )
A. 帮助植物传粉B. 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C. 维持生态平衡D.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答案】D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能够促进物质循环;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详解】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A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有香甜的浆液,能诱使动物来吃,动物吃下果实后,不少种子随着粪便排出而分散,这些事实表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仿生是模仿生物的功能和行为建造技术系统的科学。下列的描述与仿生学无关的是( )
A. 模仿长颈鹿研制“抗荷服”保证飞行员的脑部供血
B. 八哥模仿主人的声音说“早上好”
C. 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参考了细胞、分子结构等精准几何结构
D. 模仿海豚的皮肤制成一种多层的潜水艇外壳,以减少航行时阻力
【答案】B
【分析】仿生技术是指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等。
【详解】A.抗荷服通过在衣面与体表之间设置可充气的密闭胶囊或在裤子两侧设置拉力管等方式,当飞行中出现过载时,对腹部、大腿及小腿施加压力,阻滞血液向下肢的惯性流动及在下肢潴留,保持头部血压相对稳定,从而保证飞行员的脑部供血,故A不符合题意。
B.该现象只是八哥自身的生理结构和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模仿人类声音,并非模仿其他生物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故B符合题意。
C.水立方在设计中参考了生物的结构,运用了仿生学原理,采用了名为 “泡泡” 的结构形式,由数万个ETFE薄膜气泡相互连接而成,这种结构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防水性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模仿海豚皮肤的结构制成一种多层的潜水艇外壳,使潜水艇在航行时减少阻力,提高航行效率,这是仿生学在航海领域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早在北魏时期,《齐民要术》中就有制作泡菜的记载。制作泡菜主要包括清洗、装坛、压实、密封等步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清洗泡菜坛可以防止杂菌污染B. 密封坛口可以创造无氧环境
C. 导致蔬菜变酸的主要是酵母菌D. 发酵宜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
【答案】C
【分析】泡菜的制作中需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故需注意坛口的密封十分重要。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随着发酵的成熟会使泡菜产生酸味,不仅使泡菜更具美味,还能抑制坛内的其它菌,防止不正常的发酵。
【详解】A.清洗泡菜坛能够除掉大部分杂菌,因此可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乳酸菌属于厌氧菌,生长和繁殖不需要氧气,必须创造无氧的条件。可见,密封坛口可以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
C.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导致蔬菜变酸的主要是乳酸菌,不是酵母菌,C错误。
D.适宜的温度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受到抑制;高温条件下,微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会受到威胁,甚至死亡。因此,发酵宜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D正确。
故选C。
13. 某同学发现家里贮藏的桔子长了青绿色的毛,推测可能是青霉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如图为青霉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为直立菌丝
B. ②在适宜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
C. ③从桔子内部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 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
【答案】D
【分析】题图中:①是孢子,②是直立菌丝,③是营养菌丝。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在青霉直立菌丝的顶端,生有绿色的孢子。这些孢子可以飘散到各处,每个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详解】A.题图中:①是孢子,②是直立菌丝,③是营养菌丝,A不符合题意。
B.②是直立菌丝,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不能发育成新个体,能发育新个体的是孢子,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营养菌丝,营养菌丝能够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C不符合题意。
D.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某同学为了研究饮水机中细菌的生存条件,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同一桶纯净水每隔两天,分别从冷水口和热水口接等量的饮用水,测定其中细菌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得出:①每天喝热水比较健康;②只是喝冷水的话,应尽快把桶中的水喝完;③喝纯净水不如喝自来水(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A
【分析】细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地方。
【详解】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冷水口细菌数明显多于热水口细菌数,说明冷水口的环境更适宜细菌生长繁殖。因此,通过此研究,告诉每天喝热水比较健康,喝冷水的话,应尽快把桶中的水喝完,促进身体健康;本实验没有涉及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对比。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 水果常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在冷藏室中低温保存,下列相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低温抑制水果表面微生物快速繁殖
B. 保鲜膜可以减少水果中水分散失
C. 低温条件下水果中有机物消耗增加
D. 保鲜膜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微生物
【答案】C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①水;②适宜的温度;③营养物质;④氧(有的不需要);⑤生存空间等。
【详解】A.微生物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而低温能抑制水果表面微生物快速繁殖,A正确。
B.保鲜膜不透水,包裹好水果后,可以减少水果中水分散失,B正确。
C.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作用强度。低温条件下水果中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C错误。
D.保鲜膜物理特性柔软、致密,具有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微生物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16. 天宫空间站内的航天员需定期对用水采样,进行微生物检测。以下是几种常见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四种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 甲和乙营养方式都是自养
C. 乙为酵母菌,细胞内没有细胞核
D. 细菌、真菌和病毒不一定对人体都有害
【答案】D
【分析】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酵母菌,丙是青霉菌,丁是病毒。
【详解】A.甲是细菌,具有细胞结构,但无成形细胞核。乙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丙是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具有细胞结构。丁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故A错误。
B.甲和乙营养方式都是自养。甲是细菌,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种,大多数细菌是异养型,只有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等是自养型。乙是酵母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腐生,依靠分解有机物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故B错误。
C.乙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C错误。
D.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无害的,人体的肠道内就有许多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等,能够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只有少数细菌是致病菌,如结核杆菌、肺炎链球菌等会引发疾病。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面等,青霉可以产生青霉素等抗生素;但也有一些真菌会引起疾病,如皮肤癣菌可导致皮肤癣病等。有些病毒会导致人类患病,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但病毒也可以被利用来造福人类,如噬菌体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细菌感染等,故D正确。
故选D。
17. 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我们在观看过程中发现很多美食的制作用到了一些细菌和真菌,下列美食与所用菌类相符合的是( )
A. 做馒头——霉菌B. 做泡菜——乳酸菌
C. 酿醋——酵母菌D. 做甜酒——醋酸菌
【答案】B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如酒精、乳酸、醋酸等的过程。
【详解】A.做馒头需要用到的菌类是酵母菌,而不是霉菌。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变得松软多孔,故A不符合题意。
B.做泡菜主要用到的菌类是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将蔬菜中的糖类转化为乳酸,不仅赋予泡菜独特的酸味,还能延长保质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故B符合题意。
C.酿醋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醋酸菌,而不是酵母菌。在酿醋时,先利用曲霉等微生物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再由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成酒精,最后醋酸菌将酒精氧化为醋酸,故C不符合题意。
D.做甜酒主要用到的是酵母菌,而不是醋酸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糯米中的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从而使甜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一定的酒精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细胞结构B. 是一种细菌病毒
C. 能独立生活D. 是一种植物病毒
【答案】B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由内部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详解】A.大肠杆菌噬菌体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内部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故A错误。
B.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故B正确。
C.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当外界条件适宜时,病毒便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故C错误。
D.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细菌病毒,故D错误。
故选B。
19. 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有些病毒能够感染人类,威胁人类健康。下列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
A. 艾滋病B. 禽流感C. 新冠肺炎D. 足癣
【答案】D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破坏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合并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故A不符合题意。
B.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感染禽类,某些情况下可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类,故B不符合题意。
C.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一种单链的RNA病毒,具有较为明显的人传人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浅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而不是病毒,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 显微镜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神秘的微生物世界,下图圆圈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微生物,重合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E可以表示都属于原核生物
B. F可以表示都没有遗传物质
C. P可以表示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 Q可以表示都有细胞结构
【答案】C
【分析】图中:乳酸菌属于细菌;霉菌属于真菌;流感病毒属于病毒。E代表乳酸菌和流感病毒的共同特征;F代表霉菌和流感病毒的共同特征;P代表乳酸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Q代表三者的共同特征。
【详解】A.E代表乳酸菌和流感病毒的共同特征。乳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而流感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结构,更不是原核生物。因此,E不可以表示都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F代表霉菌和流感病毒的共同特征。霉菌是真核生物,含有遗传物质DNA;流感病毒也是含有遗传物质RNA的。因此,F不可以表示都没有遗传物质,B错误。
C.P代表乳酸菌和霉菌的共同特征。乳酸菌和霉菌都是异养生物,它们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而是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因此,P可以表示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C正确。
D.Q代表乳酸菌(细菌)、霉菌(真菌)和流感病毒(病毒)的共同特征。细菌和真菌都是细胞类生物,有细胞结构;而流感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因此,Q不可以表示都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21. 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是指落下的花瓣。下列对这一诗句中涉及的生物学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上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B. 细菌和真菌参与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过程
C. “落红”最终被分解为氧气、水和无机盐,回归环境
D. “春泥”中的部分有机物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促进生长
【答案】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绝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详解】A.“落红”中的有机物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上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不是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故A错误。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作为分解者,分解了“落红”,所以,细菌和真菌参与了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过程,故B正确。
C.“落红”中的有机物被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故C错误。
D.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无机盐,“春泥”中的部分无机盐如氮、磷、钾、硼等被植物吸收和利用,促进生长,植物不会吸收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B。
22. 以下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门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
B. 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被子植物
C.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答案】A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A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故A错误,C正确。
B.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故B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故D正确。
故选A。
23. 随着国内“异宠”市场的火爆,国外宠物进入国内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给我国生物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下列做法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的是( )
A. 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
B. 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可在周围寻找适宜环境放生
C. 携带、寄递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向海关申报
D. 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
【答案】B
【分析】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详解】A.个人及团体不随意引进、养殖、种植外来物种,一旦定殖,彻底根除难度大,严重影响入侵地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不想继续饲养“异宠”时,不能随意放生,应主动与救助机构联系,将动物妥善处置,以防破坏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
C. 不要携带、寄递禁止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进境,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要主动申报,C不符合题意。
D.不随意从网络上购买国外宠物、花草等动植物及其产品,很可能出现部分物种携带海外病毒、细菌、寄生虫进入我国,或出现大规模的繁殖,使本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是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也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江西资溪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超过26万株,下列植物中与它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水绵B. 油松C. 玉米D. 肾蕨
【答案】B
【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详解】水绵属于藻类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油松和红豆杉都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无果实。因此红豆杉与油松的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5. 2022年5月22日是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该主题纪念日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 )
A. 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 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影响
C. 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D. 外来物种入侵,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答案】C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生,A错误。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会产生严重影响,B错误。
C.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所以与人类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列,C正确。
D.外来生物入侵,可能会由于该生物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如水葫芦,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除说明外每空1分,共计50分)
26. 动物是绘画和雕刻艺术中的“常客”,助人净化心灵,使人积极向上。如图分别是齐白石的《虾》、《蛙声十里出山泉》、毕加索的《和平鸽》、宋守友的《九鱼图》、深圳的《拓荒牛》。请依题意回答:
(1)多姿多彩的自然界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自然界中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填“基因”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将虾归为____动物。若按体温是否恒定划分,和平鸽和拓荒牛属于____动物。
(3)与蝗虫一样,虾的体表具有坚硬的______,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多次蜕皮现象。
(4)《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中只有几只活泼的蝌蚪,却不见青蛙,“蛙声”巧妙地展示了二者的关系,体现了蛙的变态发育特点,幼体蝌蚪用____呼吸,成蛙的____可以辅助呼吸。
(5)和平鸽的的前肢变成_____,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这些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和平鸽与其他鸟类一样都用肺呼吸,用____辅助肺呼吸。
(6)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是通过___的摆动和____的协调作用实现的。
【答案】(1)基因 (2)①. 无脊椎 ②. 恒温
(3)外骨骼 (4)①. 鳃 ②. 皮肤
(5)①. 翼 ②. 气囊
(6)①. 躯干部和尾部 ②. 鳍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基因有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存在差异,因此每个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2)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虾的身体内无骨骼,因此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按体温是否恒定划分,和平鸽属于鸟类,拓荒牛属于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能在不同环境下保持相对稳定。
(3)虾和蝗虫属于节肢动物,故与蝗虫一样,虾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多次蜕皮现象。
(4)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5)和平鸽的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这些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和平鸽与其他鸟类一样都用肺呼吸,用气囊辅助肺呼吸,气囊能暂时储存空气,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6)鱼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是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实现的。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各种鳍在游泳中起到协调平衡身体、控制方向等作用,如背鳍可以保持鱼体侧立,胸鳍和腹鳍可以维持鱼体平衡,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等。
27. “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我们应该终身养成的好习惯,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跳绳、引体向上等也是中考体育考试的项目。请根据下图联系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图三所示,人类运动系统发达,能完成各种精细而灵活的动作,当推门时[9]肱三头肌____(填“收缩”或“舒张”),提供动力,所以肌肉细胞中____(填一种能量转换器)要多于上皮细胞。
(2)图二所示,在你立定跳远的过程中,膝关节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3]____。图一包括[1]肌腱和[2]____。
(3)无论是跑步、跳远还是跳绳,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请将以上步骤进行正确排序:_____(用相关数字排序)。
(4)测试长跑过程中,枪响后大家集体开跑,从获得途径来看,这一行为属于______。
【答案】(1)①. 收缩 ②. 线粒体
(2)①. 关节软骨 ②. 肌腹
(3)③④①② (4)学习行为
【分析】(1)当推门时,属于伸肘动作,9肱三头肌收缩。肌肉细胞中,线粒体要多于上皮细胞,因为肌肉细胞需要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提供运动的动力,而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够为细胞提供大量的能量。
(2)在立定跳远的过程中,膝关节中能够减少摩擦、缓冲机械压力的结构是3关节软骨。图一包括1肌腱和2肌腹。
(3)无论是跑步、跳远还是跳绳,其动作产生的步骤正确排序为: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
(4)测试长跑过程中,枪响后大家集体开跑,从获得途径来看,这一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获得的。在长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枪声的条件反射,听到枪声后就会做出开跑的反应。
28.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有怎样的影响呢?某科研团队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20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
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1)在该探究实验中,设置A组的作用是_____。
(2)每组小白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_____。
(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白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白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_____,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_____行为。
(4)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的差距逐渐_____,说明长期睡眠不足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小鼠的学习能力。
(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请给你的同学提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
【答案】(1)对照 (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
(3)①. 减少(缩短)②. 学习
(4)①. 增大 ②. 影响
(5)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高效学习;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设置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在科学实验中,设置对照组是为了与实验组进行对比,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观察和评估实验变量(睡眠时长)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在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其走出迷宫的时间等数据可以作为正常情况下的参照标准,以便与B组睡眠不足的小鼠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睡眠不足对小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2)可以避免因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偶然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如果只选用少数几只小鼠进行实验,可能会因为个别小鼠的特殊情况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整体小鼠群体的情况。
多次测量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每次测量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波动,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使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综合多只小鼠多次测量的数据,得到一个相对稳定和准确的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睡眠时长对小鼠走出迷宫时间的影响。
(3)随着每组小白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白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缩短,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小鼠在不断地走迷宫过程中,通过对迷宫环境的熟悉和经验的积累,逐渐学会了更快捷地找到出口,这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表明小鼠能够在多次尝试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行为策略。
(4)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的差距逐渐增大,说明长期睡眠不足影响小鼠的学习能力。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B组小鼠由于睡眠不足,其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明显比A组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差距越来越明显,这表明长期睡眠不足会对小鼠的学习能力产生负面作用,导致其在迷宫学习任务中的表现越来越差。
(5)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维持良好的学习能力。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就像实验中的小鼠一样,可能会导致在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效率降低、效果变差。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的休息和恢复,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
29. 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为了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研究人员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份,分别采用下列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不灭菌接种(A):在厨余垃圾培养基上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灭菌后接种(B):将厨余垃圾培养基用灭菌锅高温灭菌2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不灭菌不接种(C):厨余垃圾培养基不灭菌,且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②将三份处理后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小时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曲线图,如图所示:
③同时,研究人员也分析厨余垃圾在上述三种发酵条件下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发现微生物的种类越多,乳酸产量越高。
(1)嗜淀粉乳杆菌属于____(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______。
(2)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若A和C形成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请写出实验中为控制单一变量所采取的其中一项措施:_______。
(3)实验中乳酸含量越高代表对淀粉的分解作用_____(填“越强”或“越弱”)。据图可知,48小时乳酸产量最高是_____(填字母)。
(4)根据资料写出一项处理厨余垃圾的意义:___________。
【答案】(1)①. 单细胞 ②. 细胞核
(2)①. 嗜淀粉乳杆菌 ②. 相同的发酵温度##相同的发酵时间##相同的无氧环境
(3)①. 越强 ②. A
(4)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分析】(1) 嗜淀粉乳杆菌属于细菌,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菌无成形细胞核,仅有DNA集中的区域,属于原核生物。
(2) 结合分析,A和C形成对照,变量为是否接种嗜淀粉乳杆菌。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以外,其他均需相同且适宜。
为控制单一变量,通常需要其他条件保持一致。此实验中的两组对照(A和C)主要是对比接种与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的区别,因此其他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氧气条件等需要保持一致,以便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 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则产生的乳酸含量越高代表对淀粉的分解作用越强。据图可知,48h后乳酸产量最高的发酵方法是A曲线代表的不灭菌接种。
(4) 由资料可知,处理厨余垃圾的意义是: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分解成乳酸,而乳酸可降解塑料,减轻白色污染。
30. 动物的行为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
资料一 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一群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在成年雌性“族长”的带领下,持续北迁。无人机跟踪监测发现,象群一路上集体活动,觅食、嬉戏、睡觉都很有秩序。成年象总是把幼象们围在中间,当警卫象觉察到危险,它会发出吼叫声,象群中其他个体会向声音发出的地方靠拢并把幼象保护在身下。
资料二:亚洲象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等宽阔地带,主食竹笋、嫩叶、野芭蕉和棕叶芦等。近年来,亚洲象保护区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中“高大乔木—灌丛—草地”的林况变得单一化,森林几乎被高大乔木占据,适合亚洲象取食的草本植物减少。
请回答:
(1)亚洲象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亚洲象没有汗腺,褶皱中储存的水分缓慢蒸发过程中不断带走多余的热量,有利于其维持______________恒定。
(2)亚洲象迁移过程中表现出有成年雌性“族长"带领北迁,说明亚洲象具有______________ 行为。当警卫象觉察到危险,它会发出吼叫声,警示其他大象,说明亚洲象群体成员之间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进行交流。除此以外,动物间的信息交流还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方式。
(3)幼象在迁移过程中获得各种生存技能是在______________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____获得。
(4)结合资料二,分析导致亚洲象北迁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胎生、哺乳 ②. 体温
(2)①. 社会 ②. 声音 ③. 动作 ④. 气味
(3)①. 遗传 ②. 学习
(4)适合亚洲象取食的草本植物减少##生态系统被破坏##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减少
【分析】(1) 亚洲象属于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哺乳动物体温恒定,亚洲象没有汗腺,通过褶皱中储存的水分缓慢蒸发过程中不断带走多余的热量,有利于其维持体温恒定。
(2)亚洲象迁移过程中表现出有成年雌性 “族长” 带领北迁,说明亚洲象具有社会行为。当警卫象觉察到危险,它会发出吼叫声,警示其他大象,说明亚洲象群体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声音进行交流。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方式还有动作和气味等,例如蜜蜂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交流,蚂蚁通过气味进行交流。
(3)动物的行为包括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幼象在迁移过程中获得各种生存技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4)结合资料二可知,亚洲象保护区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中 “高大乔木 — 灌丛 — 草地” 的林况变得单一化,森林几乎被高大乔木占据,适合亚洲象取食的草本植物减少,食物不足可能是导致亚洲象北迁的原因。
31.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植树造林不仅美化环境,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
资料二 广东湛江红树林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 多种水生动物和近400 种水生物;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如今,红树林已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名片。
资料三 如何对待母亲河?大开发还是大保护?“泽被后人”还是“竭泽而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黄河流域各省区都要坚持把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作为谋划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
(1)资料一中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指的是森林通过_____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填“碳氧”或“生态”)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资料二中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多种水生动物和近 400 种水生物,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多样性。动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增强,结构更加稳定。
(3)资料三中提到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作为中学生,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_____。
【答案】(1)①. 光合 ②. 碳氧
(2)①. 物种##生物种类 ②. 太阳能 ③.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也可以大力植树造林,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也可以保护环境,进行垃圾分类等行为(合理即可)
【分析】(1)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指的是森林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栖息着150多种鸟类、240多种水生动物和近400种水生物,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即一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程度。
动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从而获得能量。
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增强,结构更加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湿地生态系统经过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3)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也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海报、撰写科普文章等方式,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
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还可以参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活动,如救助受伤的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测定时间
第一天
第三天
第五天
第七天
冷水口细菌数
45个/mL
855个/mL
905个/mL
1075个/mL
热水口细菌数
20个/mL
5个/mL
20个/mL
35个/m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诊断生物试题卷,共6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西凤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学情诊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