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如果将油菜、西瓜、银杏归为一类,把海带、葫芦藓和蕨归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 )
A. 有根或无根B. 有种子或无种子
C. 水生或陆生D. 有果实或无果实
【答案】B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海带、葫芦藓、蕨类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油菜、西瓜、银杏等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且生活在水里;蕨类植物却有根,且生活在陆地,故不可以根据有根或无根或者水生或陆生,把海带、葫芦藓和蕨归为一类,同样银杏不结果实,而西瓜是被子植物,能结果实,故不能依据有果实或无果实,把油菜、西瓜、银杏归为一类,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 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劳动人民培育出包括白糖罂,桂味,黑叶在内的诸多荔枝品种,这体现了( )
A.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D. 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我国的劳动人民培育出包括白糖罂,桂味,黑叶在内的诸多荔枝品种,因这些品种都是同一个物种,故体现基因的多样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建成使得当地很多陆地被水覆盖,为保护这一区域的珍稀物种最好的保护措施是( )
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易地保护
C.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相结合
D. 法治教育和管理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完成,我国丹江口市的很多陆地被水覆盖,为了保护这一地区的珍稀物种,最好的保护措施是易地保护。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但当中的三种生物仍不能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因为缺少了( )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
【答案】A
【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详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当中的三种生物仍不能形成完整的食物链,因为缺少生产者,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 作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脊椎动物种类达7300多种。下列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 涡虫、章鱼B. 水螅、海马
C. 草鱼、蜻蜓D. 娃娃鱼、鲸
【答案】D
【分析】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涡虫、水螅属于扁形动物和腔肠(刺胞)动物,无脊柱;章鱼属于软体动物,无脊柱;蜻蜓属于节肢动物,无脊柱。
【详解】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章鱼属于软体动物,它们都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不是脊椎动物,A错误。
B.水螅属于腔肠(刺胞)动物,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不是脊椎动物;海马属于鱼类,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脊椎动物,B错误。
C.草鱼属于鱼类,有脊椎骨组成脊柱,是脊椎动物;蜻蜓属于节肢动物,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不是脊椎动物,C错误。
D.娃娃鱼属于两栖类,鲸属于哺乳类,它们都有脊椎骨组成脊柱,是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D。
6. 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下列生物中都属于微生物的是( )
A. 根瘤菌、酵母菌、诺如病毒
B. 杜鹃花、枯草杆菌、黑木耳
C. 大肠杆菌、跳蚤、金针菇
D. 变形虫、涡虫、枯草杆菌
【答案】A
【分析】微生物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有的无细胞结构,如病毒,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有的是单细胞的,如细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等。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因此数量多、分布广。
【详解】A.根瘤菌属于细菌,枯草杆菌属于细菌,诺如病毒属于病毒,都属于微生物,故A符合题意。
B.杜鹃花属于被子植物,不属于微生物;枯草杆菌属于细菌,黑木耳属于真菌,都属于微生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大肠杆菌属于细菌,金针菇属于真菌,都属于微生物;跳蚤属于节肢动物,不属于微生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变形虫、涡虫属于动物,不属于微生物;枯草杆菌属于细菌,属于微生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2022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田径赛,我国跳高运动员张国伟以2.15米成绩夺冠。他在比赛中用到的运动方式有( )
A. 行走、奔跑B. 奔跑、跳跃
C. 跳跃、爬行D. 行走、跳跃
【答案】B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
【详解】跳跃是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的运动方式。运动员在跳高比赛中,在起跑点以奔跑的形式到达起跳点,越过栏杆时是跳跃,因此,其运动方式有奔跑和跳跃,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 雄蛙鸣叫B. 孔雀开屏C. 螳螂捕蝉D. 蜻蜓点水
【答案】C
【分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按行为的功能、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
【详解】ABD.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选项中雄蛙鸣叫和孔雀开屏是求偶、蜻蜓点水是在产卵,都是繁殖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觅食行为是不同的动物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螳螂捕蝉是属于觅食行为,不与繁殖直接相关,C符合题意。
故选C。
9. 能量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是( )
A. 单向流动,能量保持稳定B. 多方向流动,能量保持稳定
C. 单向流动,能量逐级递减D. 双方向流动,能量逐级递减
【答案】C
【分析】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详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一般地说,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同一科的动物,它们一定是( )
A. 同一属B. 同一目
C. 比种亲缘关系近D. 比纲亲缘关系远
【答案】B
【分析】生物分类系统按高低和从属关系依次为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含生物数量和种类越多,生物间共性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
【详解】A.同一科的动物不一定属于同一属,如猫属于猫科猫属,豹子属于猫科豹属,A错误。
B.生物分类系统是按高低和从属关系进行的排序,所以同一科的动物一定属于同一目,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大,生物间共性越少,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而科比种的分类单位更大,所以同一科的动物一定比种亲缘关系远,C错误。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间共性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而科比纲的分类单位更小,所以同一科的动物一定比纲亲缘关系近,D错误。
故选B。
11. 如图是a、b两种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分布的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a比b出现的时间早
B. a比b可能更高等
C. a比b的结构一定简单
D. a一定是由生物b直接进化而来
【答案】B
【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图示中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
【详解】由图知,b位于较古老的地层,a位于较晚近的地层,即物种a比物种b出现的较晚,说明a的结构可能比b的结构复杂、高等。但是不能说明物种a一定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陆地生态系统B. 水域生态系统
C. 生物圈D. 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一部分,整个大气圈和岩石圈有的部分不属于生物圈,因此,C符合题意,A 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 豌豆植株有高茎的和矮茎的。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为亲代进行杂交,发现子一代都是高茎豌豆。请据此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豌豆植株的高茎与矮茎是一对_____。
(2)若控制豌豆植株高茎和矮茎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亲代中纯种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
(3)子一代高茎豌豆产生的某个生殖细胞含有的基因可能是_____。
(4)如果子一代之间进行杂交,所得子二代的基因组成有_____种,子二代高茎豌豆中纯种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答案】(1)相对性状
(2)①. bb ②. Bb
(3)B或b (4)①. 3##三 ②. 13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可见,豌豆植株的高茎与矮茎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一对相对性状。
(2)若控制豌豆植株高茎和矮茎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为亲代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亲代中纯种矮茎豌豆只含有隐性基因,其基因组成是bb。纯种高茎豌豆只含有显性基因,其基因组成是BB。当纯种高茎豌豆(BB)与纯种矮茎豌豆(bb)杂交时,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Bb,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茎)。
(3)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可见,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Bb,产生的某个生殖细胞含有的基因可能是B或b。
(4)如果子一代高茎豌豆(Bb)之间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子二代高茎豌豆(BB、Bb)中,纯种个体(BB)所占比例为:1÷(1+2)=13。
14.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世代相续,生生不息。如图依次为蝗虫、菜粉蝶和青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_发育,图二所示的发育过程叫做_____发育。“作茧自缚”中的“茧”出现的发育时期是_____期。菜粉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是_____期。
(2)青蛙的发育过程中,蝌蚪用_____呼吸,在水中生活;成蛙主要用_____呼吸,能够在潮湿的陆地生活。
【答案】(1)①. 不完全变态 ②. 完全变态 ③. 蛹 ④. 幼虫
(2)①. 鳃 ②. 肺、皮肤
【分析】图一是蝗虫的发育过程,丙是受精卵,甲和丁是若虫,乙是成虫。
图二是菜粉蝶的发育过程,A是成虫,B是受精卵、C是幼虫、D是蛹。
图三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其中:①是受精卵、②是蝌蚪、③是幼蛙、④是成蛙。
(1)图一所示蝗虫的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若虫阶段,最终变为成虫,且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只是大小、生殖器官等发育程度不同,这种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而图二所示菜粉蝶的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幼虫、蛹阶段,最终变为成虫,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作茧自缚”中的“茧”是菜粉蝶在蛹期时吐丝结成的,用于保护自己在蛹期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菜粉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是幼虫期,因为幼虫会大量取食植物的茎叶。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
15. 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的草属于_____,图中的各种动物属于_____。
(2)图中有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
(3)图中鹰以蛇为食物,鹰与蛇存在_____关系: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二者还存在_____关系。
【答案】(1)①. 生产者 ②. 消费者
(2)①. 五##5 ②. 草→鼠→蛇→鹰
(3)①. 捕食 ②. 竞争
【分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的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因此属于生产者。而图中的各种动物,如兔、狐、鼠、蛇、鹰等,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属于消费者。
(2)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它们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图中鹰以蛇为食物,这表明鹰与蛇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鹰和蛇又都以鼠为食物,这表明二者在争夺食物资源时存在竞争关系。
16. 如图表示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变化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肱二头肌的是[_____]、表示肱三头肌的是[_____](填图中的序号)。
(2)完成屈肘动作需要肱二头肌_____,肱三头肌_____。
(3)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包括以下步骤:①骨骼肌接受_____传来的兴奋,②骨骼肌_____,③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躯体的相应部位产生运动。
【答案】(1)①. ① ②. ②
(2)①. 收缩 ②. 舒张
(3)①. 神经 ②. 收缩
【分析】(1)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有长、短二头;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侧,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故被称为肱三头肌。题图中,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2)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3)结合分析可知,人体完成任何一个动作的过程都是复杂而精细的。首先,①骨骼肌需要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信号,这是动作开始的起点;接着,②骨骼肌在兴奋的作用下会产生收缩,即肌肉纤维变短并产生力量;最后,③肌肉附着的骨骼会受到肌肉的牵拉,从而产生运动,使身体的相应部位发生位移或变化。
17. 资料分析
资料一:幼狮天生的利爪能够帮助它成功狩猎,本能地突袭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标,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狩猎技巧,还需要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
资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进行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识别“气味”实现的。
请分析上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1)资料一说明_____行为是_____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资料二中,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能散发这种“气味”的物质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_____。
(3)_____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获得的行为,_____行为如果得不到强化和巩固,就会消失。它们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答案】(1)①. 先天性 ②. 学习
(2)信息交流 (3)①. 先天性 ②. 学习 ③. 学习
【分析】(1)资料一中提到,幼狮天生的利爪和本能突袭行为是其狩猎的基础,但这些行为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以积累经验来完善。这说明先天性行为(即生来就有的行为,如幼狮的利爪和突袭本能)是学习行为(即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的基础。学习行为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使动物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2)资料二中提到,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进行交配。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性外激素,是由蛾体内散发的化学物质。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交流,从而找到配偶进行繁殖。
(3)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它们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不需要后天学习。而学习行为则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动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行为如果得不到强化和巩固,就会逐渐消失。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它们都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18. 动物为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保护色有利于动物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为了探究保护色对生物体的保护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捉了100只菜青虫,将它们平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3)通过实验结果可知,菜青虫的体色在_____(颜色)菜叶上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而在_____(颜色)菜叶上,菜青虫的体色保护作用较弱,属于_____(选填“有利”“不利”) 变异。
(4)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是生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
【答案】(1)保护色对生物体具有保护作用吗? (2)菜叶的颜色
(3)①. 青色 ②. 黄色 ③. 不利
(4)自然选择
【分析】(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根据实验目的“为了探究保护色对生物体的保护作用”来提出的,故可以表述为:保护色对生物体具有保护作用吗?
(2)该实验的变量是根据实验设计来确定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材料相同,但生活环境不同,甲组是青色菜叶(与菜青虫体色一致),乙组是黄色菜叶(与菜青虫体色不一致)。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菜叶的颜色。
(3)通过实验结果可知,甲组(青色菜叶)一分钟被吃掉12只菜青虫,而乙组(黄色菜叶)一分钟被吃掉39只菜青虫。这说明菜青虫的体色在青色菜叶上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得它们更难以被家鸽发现。而在黄色菜叶上,菜青虫的体色保护作用较弱,属于不利变异,因为它们更容易被家鸽捕食。
(4)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在自然界中生存时,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更容易被淘汰。因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那些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体色的动物就逐渐形成了保护色,以适应环境并提高生存能力。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菜青虫50只
菜青虫50只
生活环境
与菜青虫体色一致的青色菜叶
与菜青虫体色不一致的黄色菜叶
实验处理
放入6只家鸽
放入6只家鸽
实验结果
一分钟吃掉12只
一分钟吃掉39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青蛙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七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