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847/0-17390803450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847/0-17390803451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694847/0-17390803451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共1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学、地理考试时间90分钟,生物学满分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分)
本部分共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魔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话中描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分别是( )
A. 飞行、游泳B. 奔跑、蠕动
C. 跳跃、爬行D. 行走、跳跃
【答案】A
【分析】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多种多样,有奔跑、爬行、蠕动等。
【详解】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鹰的前肢变成翼,运动方式是飞行,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运动方式为游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同学在草丛中发现了四种小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虫动物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详解】ABD.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它们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BD不符合题意。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符合题意。
故选C。
3. 气体交换对于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动物与其气体交换场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蚯蚓—气门B. 缢蛏—肺
C. 青蛙—气囊D. 鲫鱼—鳃
【答案】D
【分析】不同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不同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用肺或气管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呼吸。
【详解】A.蚯蚓是环节动物,它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而是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A错误。
B.缢蛏是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使用鳃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青蛙是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它使用肺进行呼吸,同时皮肤也具有一定的辅助呼吸功能,C错误。
D.鲫鱼是鱼类,生活在水中,使用鳃进行气体交换。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能够高效地提取水中的氧气,D正确。
故选D。
4. 如图表示的是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A.两个都为关节头,A错误。
B.两组肌肉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B错误。
C.两组肌肉均跨过关节连在相邻的骨上,C正确。
D.一组肌肉跨过关节连在相邻的骨上,另一组肌肉连在一块骨上,D错误。
故选C。
5. 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声音和气味等传递信息,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 )
A. 蜜蜂找到食物后返回蜂巢跳“∞”字舞
B. 雌蛾腺体分泌吸引雄虫的性外激素
C. 蚊子飞动时发出的“嗡嗡”声
D. 黑长尾猴发现不同的敌害时会发出不同叫声
【答案】C
【分析】动物之间也需要进行信息交流,称为信息流;即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
【详解】A.蜜蜂找到食物后返回蜂巢跳特定的舞蹈,这是一种通过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方式。蜜蜂通过这种舞蹈告诉同伴食物的位置和距离,属于动物间的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
B.雌蛾通过腺体分泌性外激素来吸引雄虫,这是一种通过化学物质(气味)来传递信息的方式。性外激素能够吸引同种雄蛾前来交配,属于动物间的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蚊子飞动时发出的“嗡嗡”声是蚊子翅膀振动产生的声音,这种声音主要是为了维持飞行姿态和速度,而不是用来传递信息的。蚊子之间并不通过这种声音来进行信息交流,C符合题意。
D.黑长尾猴发现不同的敌害时会发出不同的叫声,这是一种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的叫声代表不同的敌害类型和危险程度,黑长尾猴通过这种方式警告同伴,属于动物间的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苍耳果实带有钩刺,可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动物带到不同的地方,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哪项作用?( )
A. 帮助植物传粉B.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 维持生态平衡D.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B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①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
②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
③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不同的地方。体现了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B符合题意。
故选B。
7. 在酸奶制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 酵母菌B. 乳酸菌C. 醋酸菌D. 霉菌
【答案】B
【分析】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
【详解】A.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酿酒和烘焙面包等,但在酸奶制作中并不起主要作用,A错误。
B.乳酸菌是酸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它们通过发酵作用,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凝固成酸奶。这个过程不仅赋予了酸奶特有的风味和口感,还保留了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并有可能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B正确。
C.醋酸菌主要用于醋酸发酵,如制作食醋,与酸奶制作无关,C错误。
D.霉菌在食品工业中也有应用,如制作豆腐乳和酱油等,但同样不是酸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微生物,D错误。
故选B。
8. 夏天,食品容易腐败变质。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时间长,空气干燥
B. 天气炎热,食品中的水分蒸发过快
C. 昼夜温差大,食品中有机物分解慢
D. 温度较高,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生长繁殖快
【答案】D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
【详解】A.光照时间长和空气干燥并不是引起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光照主要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而空气干燥可能会加速食品的脱水,但并不直接导致腐败,A错误。
B.天气炎热确实会加速水分的蒸发,但食品中的水分蒸发过快并不直接导致食品的腐败。腐败主要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与水分的蒸发速率关系不大,B错误。
C.腐败主要是由微生物的活动引起的,与昼夜温差关系不大,C错误。
D.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重要因素之一;在较高的温度下,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加快,生长和繁殖速率增加,从而导致食品更容易腐败变质,D正确。
故选D。
9. 病毒常常令人谈“毒”色变,但是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列与病毒的利用无关的是( )
A. 制备疫苗B. 净化污水
C. 防治有害生物D. 用于基因治疗
【答案】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利用灭活的或者减毒的病毒制备疫苗,故A不符合题意。
B.净化污水是利用细菌的呼吸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净化污水,故B符合题意。
C.可以利用病毒寄生在活细胞内的特性,消耗昆虫细胞的营养物质导致昆虫死亡的原理来杀虫,故C不符合题意。
D.可以利用病毒携带基因进行基因治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农民秋天丰收后,会将刚收获的玉米晒干后再储存。下列与晒干的玉米采用了相同的保存方法的是( )
A. 干香菇B. 牛肉罐头
C. 真空包装的香肠D. 冰箱中的牛奶
【答案】A
【分析】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详解】A.干香菇是通过将香菇中的水分去除,使其变得干燥,从而延长保存时间。这与晒干的玉米采用了相同的脱水法保存原理,A正确。
B.牛肉罐头采用的是罐藏法,即通过高温处理将牛肉中的微生物杀死,并密封在罐头中,防止外界微生物再次侵入。这与脱水法不同,B错误。
C.真空包装的香肠是通过将香肠置于真空环境中,去除氧气,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种方法属于真空包装法,与脱水法不同,C错误。
D.冰箱中的牛奶是利用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存时间。这种方法属于冷藏法,与脱水法不同,D错误。
故选A。
11. 如图为食肉目分类等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狼和犬同属于犬属
B. 虎和狮的相似程度最小
C 猫和狼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D. 图中所示的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目
【答案】A
【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
【详解】A.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狼和犬同属于犬属,亲缘关系较近,A正确。
B.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由题中的分类索引可知,虎与狮同属,相似程度较大,B错误。
C.猫和狼都是食肉目的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C错误。
D.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图中所示的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D错误。
故选A。
12. 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个活动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呼吁各方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基因的多样性
C. 营养物质的多样性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生物多样性不包括营养物质的多样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8分)
本部分共包括6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3. 某动物园经过多年不断扩建,先后兴建了海洋馆、昆虫馆、狮虎山等场馆。由于重视科学饲养和疾病防控,使不少珍稀野生动物很快适应人工饲养环境,并不断繁殖后代。请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在海洋馆参观时,常会看到美丽奇幻的水母。在生物学上,水母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动物。它们在身体结构等方面与淡水中的水螅相似,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_______,是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2)昆虫馆里展示了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这里可以观赏到各种活体昆虫和昆虫标本,可以观察到昆虫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3)两栖爬行馆中的明星动物大鲵和扬子鳄,都属于我国珍稀物种。大鲵属于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群,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该类动物在陆地上产卵,卵外还有_______的保护,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4)狮虎山中的东北虎是肉食动物,其牙齿有门齿、_______和臼齿的分化。牙齿分化增强了摄取食物的能力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该类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1)①. 刺胞 ②. 刺细胞
(2)外骨骼 (3)卵壳
(4)① 犬齿 ②. 胎生
【分析】刺胞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蛰、珊瑚虫、水螅等。
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有:各种昆虫、甲壳动物、蜘蛛、蜈蚣等。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1)在海洋馆参观时,我们常会看到美丽奇幻的水母。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水母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刺胞动物。这类动物的身体结构有其独特之处,它们与淡水中的水螅在身体结构上相似,都呈现出辐射对称的特点。此外,水母的体表长有刺细胞,这些刺细胞既是它们攻击其他生物的利器,也是自我防御的重要工具。
(2)昆虫馆里展示了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昆虫。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昆虫的体表覆盖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这层外骨骼不仅为昆虫提供了保护,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的伤害,还起到了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使得昆虫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3)在两栖爬行馆中,大鲵和扬子鳄都是备受瞩目的明星动物,同时也都是我国的珍稀物种。大鲵是一种从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群,而扬子鳄则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在生殖方式上有着独特的特点,它们在陆地上产卵,并且卵外还有一层坚硬的卵壳进行保护。这使得爬行动物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环境,成为脊椎动物中重要的一类。
(4)狮虎山中的东北虎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它们的牙齿有着明显的分化,包括门齿、犬齿和臼齿。这种牙齿的分化增强了东北虎摄取食物的能力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此外,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和哺乳。这种生殖方式使得幼崽能够在母体内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育,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4. 家鸽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鸟类之一。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可用于食用、观赏和通信等。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家鸽体表覆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身体呈_______型,飞行时可减少空气的阻力。
(2)家鸽的呼吸方式很特别,有图中的结构[①]_______辅助肺呼吸。
(3)蝙蝠和家鸽一样都能够飞行,但蝙蝠不是鸟类,而是_______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温_______(填“恒定”或“不恒定”),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答案】(1)①. 羽毛 ②. 翼 ③. 流线
(2)气囊 (3)①. 哺乳 ②. 恒定
【分析】(1)家鸽作为鸟类,其体表特征显著,它们体表覆盖着羽毛,这些羽毛不仅为家鸽提供了保护和维持体温的功能,还使得家鸽在飞行时能够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流线型。此外,家鸽的前肢已经特化成了翼,这使得它们能够轻松地在空中飞翔。家鸽的身体也呈现出流线型,这种体型设计有助于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2)家鸽的呼吸方式独特,它们拥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来辅助呼吸,那就是气囊。在图示中,结构①即为气囊。气囊与家鸽的肺相通,它们在家鸽的呼吸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家鸽进行更高效的气体交换,从而满足飞行时的高氧气需求。
(3)蝙蝠和家鸽虽然都能够飞行,但它们的生物分类却截然不同。蝙蝠并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尽管它们的飞行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温恒定。这种体温恒定的特性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生理功能,从而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热的夏季,蝙蝠和家鸽都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体温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15. 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再创佳绩,赛场上运动员抬臂击球动作灵敏,肌肉、关节配合十分协调。下面的图一是骨骼肌结构示意图,图二是关节示意图,图三是屈肘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骨骼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中[①]是_______,[②]是肌腹。
(2)图二中关节周围由[④]_______包裹着,内部形成密闭的关节腔。
(3)当你做图三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4)在运动过程中,_______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_____绕关节活动。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受到其他系统如_______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答案】(1)肌腱 (2)关节囊
(3)收缩 (4)①. 骨骼肌 ②. 骨
(5)神经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①肌腱、②肌腹、③关节头、④关节囊、⑤关节腔、⑥关节窝、⑦关节软骨、⑧肱二头肌、⑨肱三头肌。
(1)图一中,骨骼肌是由中间的②肌腹和两端乳白色的①肌腱两部分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2)关节的周围包裹着[④]关节囊,其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使关节更加牢固,内部形成密闭的[⑤]关节腔,里面的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图三表示屈肘动作,图中⑧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⑨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4)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16.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结果发现,蚯蚓大约经过200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而小白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明显较少。
资料三:白蚁群体中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蚁后专职产卵;工蚁的职能是建筑蚁巢、喂养幼蚁等;兵蚁的职能是保卫蚁巢。
(1)资料一中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行为,该行为是由母猫细胞内的_______所决定的。
(2)资料二中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学习能力越_______。
(3)资料三中白蚁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_______行为的动物。
【答案】(1)① 先天性 ②. 遗传物质
(2)强 (3)社会
【分析】动物行为根据获得途径不同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1)资料一中描述的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是母猫生来就有的,由它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不是通过后天学习或经验获得的,而是由母猫的遗传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2)资料二中比较了蚯蚓和小白鼠在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时尝试与错误次数。蚯蚓大约需要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而小白鼠的尝试次数明显较少。这说明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能力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这是因为高等动物具有更发达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能够更快地学习和适应新环境。
(3)资料三中描述了白蚁的群体生活及其成员之间的明确分工。白蚁群体中有雄蚁、蚁后、工蚁和兵蚁之分,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能。这种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的群体行为被称为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动物群体为了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而形成的一系列行为模式,包括分工合作、信息交流等。
17.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十分广泛,它们和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图A—D是四种微生物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A没有_______。A中的结构_______(填数字)有助于其在液体中游动,该生物通过__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
(2)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图_______(填字母),它是由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图中属于单细胞的生物有_______(填字母)。
(4)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于1928年首次发现了青霉素,这类抗生素现今仍然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中。图中能产生这类抗生素的微生物是图_______(填字母),它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_来繁殖后代。
【答案】(1)①. 成形的细胞核 ②. ① ③. 分裂
(2)①. B ②. 蛋白质 (3)AC
(4)①. D ②. 孢子
【分析】图中,A细菌,①是鞭毛,②是DNA集中区域,③是细胞质,④是细胞壁;B病毒;C酵母菌;D青霉。
(1)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是细菌作为原核生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在A细菌中,结构①鞭毛的存在有助于其在液体中游动,这是细菌移动和寻找食物的一种方式。此外,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这是细菌繁殖的主要特点。
(2)图中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图B病毒。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它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3)图中属于单细胞的生物有A细菌和C酵母菌。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它们都具有细胞结构,但细胞内的组成和功能有所不同。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D青霉是多细胞真菌。
(4)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于1928年首次发现了青霉素,这类抗生素现今仍然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中。图中能产生这类抗生素的微生物是图D青霉。青霉属于真菌,它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这些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成新的青霉个体。
18.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大蒜对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蒜真的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吗?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准备:将新鲜的生大蒜捣碎,收集生蒜蒜汁。取相同大小的10片无菌滤纸片,5片浸泡于生蒜蒜汁中,5片浸泡于无菌蒸馏水中。将接种了等量大肠杆菌的10个培养基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如下:
(1)设置乙组的目的是形成______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2)每组使用5个培养基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4)如果同学们还想探究煮熟的大蒜是否具有同样的抑菌效果,可增加一些培养基组,培养基中需放入相同大小的浸有_______的无菌滤纸片,其他培养条件要与甲、乙组保持_______。
【答案】(1)①. 对照 ②. 有无蒜汁 (2)避免偶然性
(3)大蒜蒜汁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大蒜蒜汁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4)①. 煮熟蒜的蒜汁 ②. 一致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实验探究的是大蒜蒜汁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吗?浸有大蒜蒜汁的滤纸片和浸有无菌水的滤纸片就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大蒜蒜汁的有无,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2)对照实验中不设置一组培养基而是设置多个培养基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令人信服。
(3)实验现象可知,浸过大蒜蒜汁的滤纸片周围范围内没有大肠杆菌生长,形成了抑菌圈,而浸有蒸馏水的滤纸片周围有大肠杆菌生长,没有形成抑菌圈,可得出的结论是大蒜蒜汁能抑制大肠杆菌或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想探究煮熟的大蒜是否具有同样的抑菌效果,可以添加放置浸有煮熟大蒜蒜汁的滤纸片的培养基,这样放置浸有生的大蒜蒜汁、浸有煮熟大蒜的蒜汁滤纸片的培养基分别与放有蒸馏水滤纸片的培养基就形成了对照。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变量之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甲组
乙组
实验操作
取5片浸有生蒜蒜汁的滤纸片,分别放入5个培养基中。
取5片浸有蒸馏水的滤纸片,分别放入另外5个培养基中。
培养条件
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实验现象
滤纸片周围形成了不生长细菌的圆圈,称为抑菌圈。
滤纸片周围没有形成抑菌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