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专题训练+单元测试AB卷+期中、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专题训练10标点符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专题训练10标点符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B.《中国工人发刊词》是他写的。
C.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D.在农村插队时,我自学了高中语文、历史、化学、生物等。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是(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我和他初识时,大家都还是十二、三岁的少年。
C.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
D.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B.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C.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D.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B.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
C.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
D.小时候我老想一件事,怎么那个巴尔扎克能写那么多东西啊,巴尔扎克的脑袋得多大啊,否则他怎么能装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人。
6.下列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1995年秋,我去威海参加笔会,主题是《人与自然》。
B.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C.“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D.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最紧要的教训。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C.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看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D.细节描写应在真、精、深三字上下功夫。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B.张华考上了兰州交大,在机电系学习;李萍应聘到北京一家医院工作,现在是主治医生;我在淘宝开了一家网店。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C.《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D.为了全国人民——当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健康,我们每个人都要戴上口罩,坚决杜绝新冠的交叉感染。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B.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C.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D.他的第二、三本书却写了十几万字,而且是一气呵成的。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交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顶住疼痛部位。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小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1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保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B.辛弃疾的词是以多用典故出名的。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C.重法度是书法家理性化思维的体现,《书谱》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D.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
1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B.你是先做功课呢?还是先找你父亲?
C.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D.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1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大会?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今年三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D.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具备,充满生机。”
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干红总是春啊”!
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1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作乞丐的呢?
B.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C.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D.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16.下列语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的是( )
A.这里原来是一片荒野,走出四五十里也见不着一个人。
B.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
C.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
D.林冲应道:“小人便去。”
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民族如何能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B.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泻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C.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D.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18.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人了海洋、高山、森林……等六大要素。
B.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不过是无本之木。
C.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新手司机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D.大量事实证明:沉迷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19.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B.古人不是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怎言”吗?
C.在武汉大学举行的校庆仪式上,从日本专程回国的校友困亲植“樱花树”以示纪念。
D.高中语文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20.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爱祖国的江河,比如九曲的黄河,壮丽的长江,我爱祖国的名山,比如泰山绝顶,黄山奇秀。
B.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得眼花缭乱。正如一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C.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选择问句中,只在最后用问号,前面的句子都用逗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B.“中国工人”是刊物,应用书名号,在书名号里面用书名号,里面的改为单书名号,把“中国工人”加上单书名号。
C.强调“有条不紊”,应用引号,引号里面用引号,里面的引号用单引号,将“有条不紊”加上单引号。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的总结,其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
B.“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和“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是短语间的并列,可把“年结算制度”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C.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分说部分“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是对总说“这恰是到了好处”的解释,应改冒号为破折号。
B.“十二”和“三”约数之间停顿短暂,不用顿号。
C.声音的延续应该用破折号,不用省略号。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是句子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逗号,顿号改逗号。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引文是完整引用,句末点号放在引号内。故第一个句号放在引号里面。
C.“九•一八”是特定事件名称,应该加上引号。
D.书面语中表疑问语句时用问号,两个“啊”字后面都应改用问号。
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句中的“人与自然”并非书籍、报刊、文章等的名称,而是笔会的主题,不需要使用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C.引用的诗句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逗号应放在引号外面,应把“捻断数茎须”后的逗号放在引号外。
D.“惟陈言之务去”是引用韩愈的话,应加上引号,本句话已表述完整,“这是最紧要的教训”是对上句内容的评论,所以“惟陈言之务去”后面逗号应改为句号。改为: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最紧要的教训。
故选B。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C.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加标点,因为连文字都省略了,标点自然也应该省略。应删掉省略号后的逗号。
故选C。
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是倒装句,倒装句中前句改为逗号,后句改为问号。“某某说”放在引用话之间,“某某说”之前用逗号,但问号、感叹号除外;“某某说”后面用逗号。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B.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冒号,这里的冒号应是总括用法,对前面三种情况的总结。
C.括号是补充说明《呐喊》的,属于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词语,句号要放在括号之后。应为:《故乡》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故选D。
9.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国务院印发的通知应用书名号,不能用双引号。
B.两句“最……不是,而是……”是并列的分句,应将“徘徊”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C.选择问句的问号要放在句尾,中间用逗号隔开。
故选D。
1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句中虽有疑问词,但作为“不知道”的宾语部分,应为陈述句,故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B.应去掉引号内的句号,因为引用部分是句子的成分。
D.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说话人在中间,用逗号。故把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C。
1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括号内的内容是对前面“五个典故”的具体说明,属于句内括号,句内括号的末尾不用句号。应把“廉颇”后的句号放在括号外。
C.此句中引用了《书谱》中的话,但引号内的句号却错误地放在了引号外,这导致句子的结束标志不清晰。应把句末句号放在引号内。
D.“走”“跑”“飞”是三个并列的层次,在并列层次之间,应该用分号来区分层次。应把“跑了起来”后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故选A。
1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一片蓝,那是墙”和“一片白,那是窗”前后是两个并列关系的句子,中间应该用分号以示区分,应将“墙”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B. 选择关系的复句,中间用逗号连接分句,故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D. 没有感叹语气,是陈述句,应将两个感叹号改为逗号。
故选C。
1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该句虽有疑问词“为什么”,但整个句子是一个陈述句,表达的是“我不知道原因”,因此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C.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法律名称,应使用书名号而非双引号。双引号一般用于直接引用的部分或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而书名号则用于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
D.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外面,因为引用的话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句末标点在引号外面。
故选B。
1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他们不论唱什么?”错误。“他们不论唱什么”并不是一个疑问句,而是一个陈述句,不能用问号,问号应改为逗号。
B.“‘万紫干红总是春啊’!”错误。当引用别人的话作为句子的一部分时,如果引用的内容是完整的一句话且带有感叹语气,那么标点符号(这里是叹号)应该放在引号里面。在这个句子中,“万紫千红总是春啊!”是完整的引用内容且带有感叹语气,所以叹号应该放在引号里面。
C.“就像大地无阳光,”错误。“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和“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是并列关系的两个句子,中间应该用分号隔开。即“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故选D。
1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选择疑问句无论有几个分句,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中间的停顿用逗号。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C.“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与“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为并列关系的语句,中间应使用分号。
D.“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 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较长停顿的冒号,可把冒号改为破折号。
故选B。
16.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应将省略号去掉。
故选C。
1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错误。该句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是陈述语气,并非真正发问,应把句中两个问号改为逗号,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B.错误。引号内的句子是独立完整的,且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其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以表示该句子的结束。
C.错误。该句中的“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与“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中间应使用分号而非逗号来分隔,以更清晰地表达句子的层次和逻辑关系。应把“不会因此露穷”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故选D。
1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和“等”不能同时连用。可改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人了海洋、高山、森林等六大要素。”
C.陈述句末尾用句号。可改为“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新手司机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D.冒号提示下文一般提示到句号处。可改为“大量事实证明:沉迷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故选B。
1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作“谈到”的宾语,故将问号改为逗号。
B.引文不独立成句,故去掉冒号。
D.在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需要使用顿号。故删掉两个顿号。
故选C。
2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并列的词语之间用顿号,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九曲的黄河”和“壮丽的长江”是并列关系,用顿号。“壮丽的长江”后面用分号,“泰山绝顶”和“黄山奇秀”是并列,中间用顿号。
B.如果引号里的内容不是独立成句的,而是成了别人所说话的部分,即做了句子成分,引号内部不再独立加标点。引号里面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去,表示应用结束,一句话说完。
C.乐曲名用书名号,应是《歌唱祖国》。
故选D。
81.D 82.D 83.B 84.D 85.C 86.C 87.(1)拟人(2)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意翻波逐浪,青山有意化崎岖险阻为康庄大道。赋予“红雨”和“青山”以人的主动性。(3)表现出新中国劳动人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88.(1)想象丰富,把过去和现在,神话和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2)对比鲜明,“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叹息,“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3)借景抒情。(4)直抒胸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专题训练5 病句(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精品随堂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题解,创作背景,艺术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古诗词诵读精品测试题,文件包含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原卷版docx、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同步练习-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