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第28讲 免疫调节(精美课件)第1页
    第28讲 免疫调节(精美课件)第2页
    第28讲 免疫调节(精美课件)第3页
    第28讲 免疫调节(精美课件)第4页
    第28讲 免疫调节(精美课件)第5页
    第28讲 免疫调节(精美课件)第6页
    第28讲 免疫调节(精美课件)第7页
    第28讲 免疫调节(精美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8讲 免疫调节(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第28讲 免疫调节(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课标要求,知识构建,内容概览,考点训练,特异性,细胞因子,易错辨析,病原体,抗原呈递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28讲 免疫调节
    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知识点二 免疫细胞知识点三 抗原知识点四 免疫活性物质知识点五 免疫系统的功能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知识点二 体液免疫知识点三 细胞免疫知识点四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知识点五 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构成 完整内环境稳态调节网络
    归纳总结+易错辨析+教材隐性知识+拓展延伸
    1.构建免疫系统的组成框架图?2.免疫细胞有哪些?①起源?②作用?3.抗原的概念?本质?特点?4.抗原呈递细胞(APC)包括哪些细胞?请完整描述APC的作用?5.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6.溶酶体与溶菌酶有什么异同?7.简述实现免疫功能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8.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从来源和作用对象两方面)?9.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共同实现哪三大基本功能?分别针对什么起作用10.免疫功能异常分别对人体的影响? 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11.体液免疫作用的对象?细胞免疫针对的对象?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 (即: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的条件?)
    希望我们一轮复习能够持续精进!—— 自主梳理课本(选必一)4.1
    12.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条件?细胞毒性T细胞为什么能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能增殖分化的免疫细胞有哪些?13.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的特点?14.辅助性T细胞能呈递抗原吗? 抗原呈递细胞有哪些?作用是什么?P6815.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体液免疫中、细胞免疫中细胞因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16.体液免疫中,抗体能彻底消灭抗原吗?细胞免疫能将抗原彻底消灭吗?17.浆细胞的来源?细胞毒性T细胞的来源?记忆B细胞的来源?记忆T细胞的来源?18.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吗?19.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20.既在非特异性免疫又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是?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是?21.简述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构成完整内环境稳态调节网络。
    希望我们一轮复习能够持续精进!—— 自主梳理课本(选必一)4.2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都是免疫器官 B.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C.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 D.胸腺和骨髓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
    胸腺和骨髓分别是T细胞和B细胞成熟的场所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表面有Y型结构(细胞表面受体)
    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免疫反应中起非常重要作用,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
    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最遗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
    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在形态上像神经元上的树突而得名,由斯坦曼(,1943-2011) 于1973年发现。 2011年,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也是第一位去世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当年是10月3日颁奖,他于9月30日去世)。 斯坦曼利用自己发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自己的胰腺癌,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按照胰腺癌确诊后的生存时间来讲,斯坦曼本来只剩下不超过一年的生存期限,
    可是他靠着自己的这一套免疫疗法,撑到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前三天。只是这一份终身与荣耀还是来得太晚了,2011年9月30日,当诺奖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给他打电话发邮件的时候,却怎么也吵不醒这位早已经长眠于地下的免疫学家。 因此,斯坦曼成为了最遗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
    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APC)。
    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
    呈递过程的实现与糖蛋白有关
    2.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识别病毒的重要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突状细胞的形成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树突状细胞能识别抗原 C.树突状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D.图中病毒相当于抗原
    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APC)
    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还有多糖、脂类等)
    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能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异物性:一般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 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细胞以及癌细胞也会成为抗原。
    特异性:每种抗原表面都有特定的化学集团,称之为抗原决定簇。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选择性必修1 P68“相关信息”: 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异物吗?
    (1)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
    (2)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变的细胞。
    知识点四、免疫活性物质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注意: 抗体的化学本质一定是蛋白质
    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为新生儿提供抗体)
    血浆、唾液、泪液、乳汁等
    【问题1】溶菌酶和溶酶体酶一样吗?溶菌酶能消灭真菌吗?
    【易错点提示】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2. 各种免疫器官都能产生免疫细胞( )3. 免疫器官有脊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4. 免疫细胞就是淋巴细胞( )5. 免疫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6. B细胞、T细胞均属于干细胞,血液和淋巴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7.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但分化场所不同,T淋巴细胞在骨髓 中分化成熟,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知识点五、免疫系统的功能
    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黏膜、外分泌液的杀菌物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
    3.人体感染白喉杆菌(白喉杆菌侵入易感者上呼吸道,通过常在咽部黏膜生长繁殖)后,将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反应,说出下列情况属于哪道防线? ①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的繁殖____________ ②体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______________ ③唾液中的溶菌酶消灭白喉杆菌______________ ④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反应______________ ⑤吞噬细胞将白喉杆菌吞噬消化______________ ⑥胃液中的盐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结构__________ ⑦被白喉杆菌入侵的细胞被清除______________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机体能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稳态的功能
    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
    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对内清除老残)
    免疫监视(对内清除叛徒)
    3.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人生来就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1.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由免疫细胞产生。(选择性必修1 P68正文)(   )2.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选择性必修1 P66图4-1)(   )3.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主要针对体内的抗原。(选择性必修1 P69正文)(   )4.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特异性免疫。(选择性必修1 P69正文)(   )
    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扁桃体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可直接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B.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D.T细胞和B细胞的成熟场所不同,两者的核基因也存在差异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扁桃体不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比如溶菌酶可以是泪腺细胞或唾液腺细胞产生
    T细胞和B细胞的成熟场所不同,但两者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经分裂分化形成的,因此核基因不存在差异
    5.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所用蛇毒和这一免疫反应以及得到的抗蛇毒血清分别是( ) A.抗原 非特异性免疫 抗体 B.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抗原 C.抗原 特异性免疫 抗体 D.抗体 特异性免疫 抗原
    分析题意可知,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抗蛇毒血清是家兔经特异性免疫获得的,其中会含有抗蛇毒的抗体。
    6.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排除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B.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D.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机体排除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
    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能维持内环境稳态
    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则可能导致组织损伤
    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作为分子标签的一组蛋白质——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有各自的身份标签——抗原决定簇,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
    人类的MHC也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考点二 特异性免疫
    知识点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下列关于分子标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膜表面起分子标签作用的物质一般是蛋白质 B.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都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 C.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分子标签 D.所有免疫细胞都具有识别分子标签的功能
    已完成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不具有识别分子标签的功能
    B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1.体液免疫的基本过程:
    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
    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
    ③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④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⑤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⑥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进一步的变化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形成沉淀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1)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②____________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2)细胞因子由 分泌,作用是 。
    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
    (3)抗体可以随 在全身循环并与相应病原体(细胞外)结合。
    判断正误:①抗体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 ( )
    ②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 ( )
    【教材隐性知识】选择性必修1 P73“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 特异性的抗体。
    2.记忆B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的特点: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 当相同 再次入侵时,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 ,快速产生大量 。
    【特别提示】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源于B细胞;二次免疫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和B细胞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反应快(更快),产生抗体量多(更多) ,抗体浓度高(更强),患病程度低。
    2.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机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将其清除,其部分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b分别是细胞因子和抗体,均为免疫活性物质B.细胞①摄取和加工处理病原体使其暴露出特有抗原,并呈递给细胞②C.细胞③受信号刺激后进行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细胞⑤D.当细胞④⑤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刺激后,会迅速作出免疫应答
    当细胞④(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刺激后,会迅速作出免疫反应,细胞⑤(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能接受抗原刺激
    3.人体体液免疫中,B细胞同时受到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并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与分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细胞与T细胞的来源相同,但成熟的场所不同 B.B细胞活化后,细胞中基因和mRNA的种类发生改变 C.活化的B细胞都能产生抗体,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会继续增殖分化
    B细胞活化后,细胞中基因不变,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mRNA的种类发生改变
    活化的B细胞一部分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分化
    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主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②一些致病细菌(如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4.辨别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1)蛇毒(各种毒素)、花粉(引起过敏反应)等引起的为_______(2)器官移植中,对外来细胞的排斥反应主要是_______(3)清除癌细胞,依赖的为_______(4)病毒、胞内寄生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5)若题干描述出现“细胞毒性T细胞、靶细胞、移植器官、肿瘤细胞”等关键词,则为____________(6)若题干描述出现“B细胞、浆细胞、抗体、血清治疗、抗毒素”等关键词,则为____________(7)若只出现吞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则_____________
    3.细胞免疫的基本过程:
    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1)靶细胞:被病原体感染的 细胞。
    (2)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 T细胞和记忆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教材隐性知识】教材选择性必修1 P76“生物科技进展”: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请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抑制PD-L1的表达等
    知识点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
    (1)特异性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2)能增殖分化的细胞: 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细胞
    1.抗原呈递细胞参与对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选择性必修1 P72图4­6)(  )2.辅助性T细胞可接受抗原呈递细胞传递的抗原。(选择性必修1 P72图4­6)(  )3.在抗原的刺激下辅助性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选择性必修1 P72图4­6)(  )4.浆细胞的产生需要辅助性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选择性必修1 P72图4­6)(  )5.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选择性必修1 P73正文)(  )
    B细胞的激活的产生需要辅助性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二次免疫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和B细胞
    5.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人体就会发生细胞免疫,如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 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 裂和分化C.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接触、裂解 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D.病原体被消灭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将会维持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病原体被消灭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 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长 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 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会发生⑦过程,⑦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6.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物质乙是抗体,只能与新冠病毒结合,不能与流感病毒结合
    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调节中的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免疫调节中的细胞因子)。
    知识点五、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构成完整内环境稳态调节网络:
    3.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4.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为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
    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衍生物、固醇
    1.(2024·重庆·高考真题)心脏受损的病人,成纤维细胞异常表达FAP蛋白,使心脏纤维化。科研人员设计编码FAP-CAR蛋白(识别FAP)的mRNA,用脂质体携带靶向运输到某种T细胞中表达,再由囊泡运输到T细胞膜上,作用于受损的成纤维细胞,以减轻症状。以下说法错误的(     )A.mRNA放置于脂质体双层分子之间B.T细胞的核基因影响FAP-CAR的合成C.T细胞的高尔基体参与FAP-CAR的修饰和转运D.脂质体有能识别T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可靶向运输
    脂质体双层分子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在外,而疏水的尾部在内,而mRNA是亲水的大分子物质,所以mRNA放置于脂质体内部
    FAP-CAR蛋白的mRNA用脂质体携带靶向运输到某种T细胞中表达,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所以T细胞的核基因影响FAP-CAR的合成
    FAP-CAR由囊泡运输到T细胞膜上,其合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需要高尔基体参与其修饰和转运
    根据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脂质体携带mRNA可以靶向运输到某种T细胞,所以脂质体有能识别T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可靶向运输
    2.(2024·北京·高考真题)人体在接种流脑灭活疫苗后,血清中出现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下列细胞中,不参与此过程的是(     ) A.树突状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B淋巴细胞 D.细胞毒性T细胞
    流脑灭活疫苗属于抗原,会通过树突状细胞摄取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 B淋巴细胞结合,同时抗原和B淋巴细胞接触,然后大部分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细胞毒性T细胞没有参与此过程,其参与细胞免疫过程,ABC不符合题意
    3.(2024·湖南·高考真题)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
    抗原呈递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因此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
    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吞噬泡会与溶酶体结合,从而使该类受体出现在溶酶体膜上
    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
    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4.(2024·安徽·高考真题)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
    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T细胞不具有摄取、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
    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
    B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泪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3)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于特异性免疫。
    5.(2023·浙江·高考真题)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若被“覆盖物”覆盖,则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也就无法将之清除
    若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丢失,会造成人体T细胞无法识别肿瘤,发生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继而出现“免疫逃逸”,则可推测该产物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而产生免疫逃逸
    若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1)巧用“三个依据”判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教材深挖拓展及长句表达
    1.(选择性必修1 P72图4­6拓展)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中对抗原的识别有哪些特点? (2)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病原体吗?
    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辅助性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没有识别能力的是浆细胞,B细胞也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不能,抗体与病原体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等,最终需要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2.(选择性必修1 P66图4­1拓展)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2)吞噬细胞在免疫活动中参与哪几道防线?
    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由T细胞产生,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中的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相关课件

    第28讲 免疫调节(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28讲 免疫调节(专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原卷版docx、第28讲免疫调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8讲 免疫调节(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28讲 免疫调节(讲义)-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原卷版docx、第28讲免疫调节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6讲 体液调节(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第26讲 体液调节(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讲义+专练(新教材新高考),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分析,课标要求,知识构建,内容概览,现在这只是一种假设,你知道怎么证明吗,考点训练,第一种,小肠黏膜,腺泡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