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绚丽多彩的世界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波义耳发现了元素周期律B. 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
C.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D. 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答案】A
【解析】
【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A选项错误;
B、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B选项正确;
C、道尔顿提出原子论,C选项正确;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D选项正确。
故选:A。
2. “化学推动科技进步,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下列有关叙述与化学无关的是
A. 建设高楼大厦使用了许多金属材料
B. 研制航天飞船外层耐高温涂料
C. “问天一号”飞行轨迹的追踪
D. 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建设高楼大厦使用了许多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研制航天飞船外层耐高温涂料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问天一号”飞行轨迹的追踪,属于天文学研究范畴,与化学无关,符合题意;
D、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能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从“南优2号”到超级稻,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有关米饭的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稻谷碾米B. 清水淘米C. 生火煮饭D. 瓷碗盛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稻谷碾米是物质分离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清水淘米也是物质分离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生火煮饭时涉及到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D、瓷碗盛饭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C。
4.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B. 倾倒液体
C. 连接橡胶塞D. 熄灭酒精灯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微微倾斜,试管口紧挨试剂瓶口,使液体缓缓倒入,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连接橡胶塞时,应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胶塞,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图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5. 4月25日,随着神舟十八号首次携带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成功升空,来自武汉的4条斑马鱼“一飞冲天”,成为举世瞩目的“鱼航员”。下列能供给斑马鱼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不能供给呼吸,不能供给斑马鱼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给斑马鱼呼吸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供给斑马鱼呼吸,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不能供给斑马鱼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B. 铜丝作导线
C.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D. 氮气作保护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
故选D。
7.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白沙井清澈的井水B. 天心阁上清新的空气
C. 茶颜悦色可口的奶茶D. 试管里的冰水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白沙井清澈的井水中含有水和多种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天心阁上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茶颜悦色可口的奶茶中含有茶碱、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试管里的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8. 某市11月3日下了一场大雨,由下表可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1月4日的空气质量比11月3日好
B. 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C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能减少空气污染
D. 雨后一氧化碳含量变化不大,说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污染物含量越低,空气质量越好,11月4日的空气质量比11月3日要好,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二氧化硫指数最高为84,造成该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无法消除有害气体,无法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C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在降雨前后变化不大,说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为了区别酒精和蒸馏水,家杨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蒸馏水。”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猜想与假设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D. 解释与结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酒精和蒸馏水”,这属于设计实验环节;
故选:B。
10.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氧化汞汞+氧气
B.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C.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D. 水氢气+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也有两种,不符合“多变一”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且反应物有氧气参与,因此该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该反应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故选:C。
11. 烟花为春节增添了节日气氛,下列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
B. 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C. 鞭炮里的火药呈黑色,说明鞭炮中可能有木炭粉
D. 燃放烟花时,产生大量白烟,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磷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则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在空气中不燃烧,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不能说明烟花中含有铁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鞭炮里的火药是我国传统的黑火药,其中含有硝石、硫磺、木炭粉,木炭粉是黑色的,则鞭炮里的火药呈黑色,说明鞭炮中可能有木炭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则燃放烟花时,产生大量白烟,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磷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天宫课堂”在空间站与地面同步探究了蜡烛燃烧实验。实验观察到空间站蜡烛火焰呈球形(图1),地面实验蜡烛的火焰呈锥状(图2),而且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空间站的蜡烛燃烧只发生化学变化
②空间站内没有空气,因此蜡烛燃烧火焰微弱
③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蜡烛燃烧的火焰比较微弱
④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的热气流向四周扩散趋势相同,火焰呈球状;地面有重力作用,蜡烛燃烧后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石蜡熔化,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①错误;
②根据题干信息,空间站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可能是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而不是空间站内没有空气,故②错误;
③根据题干信息,空间站火焰比地面实验显得微弱,可能是空间站失重条件下氧气流动性差,故③正确;
④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空间站失重条件下蜡烛燃烧热气流向四周扩散,火焰呈球状,地面上蜡烛燃烧热气流向上扩散,火焰呈锥状,故④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会出现事故或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玻璃导管与乳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导管湿润,后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乳胶管
C. 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先将集气瓶取出水面,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D.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以防因装置漏气更换仪器时造成药品浪费,故A顺序错误;
B、玻璃导管与乳胶管连接时,先用水将玻璃导管湿润(水起润滑的作用),后将玻璃导管旋转插入乳胶管,故B顺序正确;
C、排水法收集满气体后,先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后将集气瓶取出水面,故C顺序错误;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以防试管受热不均造成炸裂,故D顺序正确。
故选:AC。
14. 安全是第一要素,对化学品的使用要有提醒标志。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A. 易燃固体B. 毒性物质
C. 易燃液体D. 腐蚀性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图标是“易燃固体”,汽油或乙醇属于液体,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是“有毒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物质,不符合题意;
C、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汽油或乙醇属于易燃烧的液体,符合题意;
D、该图标是“腐蚀品”,汽油或乙醇不属于腐蚀性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错误;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也能减慢反应速度,错误;D、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酸和碱的反应,不需要使用催化剂,错误。故选A。
点睛: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4分。)
16.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臭氧还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在微热的条件下可以迅速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跟水反应生成常用的工业原料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
(1)臭氧在通常状况下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写出二氧化硫与臭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答案】(1)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2) ①. ②. 化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臭氧在通常状况下的物理性质有: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小问2详解】
由题干信息可知,臭氧与二氧化硫在微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17. 选择合适仪器的序号填空。
①胶头滴管 ②药匙 ③100mL量筒 ④50.0mL量筒 ⑤镊子
(1)取用粉末状固体用_________。
(2)量取8.8mL的水__________。
【答案】(1)② (2)①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故选:②;
【小问2详解】
量筒有多种规格,一般根据所需液体的量来选择量筒的规格,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最接近所需液体用量的量筒,故量取8.8mL的水需要10.0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选:①③。
18. 化学学科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如图所示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木炭在图_________(填“①”或“②”)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有关。
(2)实验二:图⑤中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的目的是_________。
(3)写出图⑦中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②. 氧气的浓度
(2)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3)硫+氧气二氧化硫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氧气浓度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空气中氧气约占21%,因此木炭在如图②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小问2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因此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小问3详解】
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
19.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是各航天大国深空探测任务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国内外专家提出开展原位资源利用研究,即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以减少成本。火星大气和矿物是原位资源利用的主要研究对象。目前,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测得的火星大气成分的体积百分比(体积分数)如图所示;
(1)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是指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火星大气中体积分数占比最高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知,火星与地球的大气成分是不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均含有氮气
B. 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均含有二氧化碳
C. 假如分别收集一瓶地球和火星上的大气,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
D. 假如分别收集一瓶地球和火星上的大气,可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
(4)从火星大气成分可知,火星___________(填“适合”或“不适合”) 人类居住
【答案】(1)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以减少成本
(2)二氧化碳##CO2 (3)ABCD
(4)不适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短文可知,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是指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以减少成本。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火星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占比最高。
【小问3详解】
A、地球的大气中含有氮气,由图可知,火星的大气中也含有氮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均含有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地球中的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火星上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能鉴别,该选项说法正确;
D、燃着的木条在地球上的大气中正常燃烧,但在火星上的大气中熄灭,则能鉴别,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CD。
【小问4详解】
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高,且缺乏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火星不适合人类居住。
20. 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进行合成农业上一种重要的化肥——尿素的工艺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它占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
(2)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_。
A. 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
B.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C. 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
D.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
(3)工业上合成尿素的过程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78% (2)BD
(3)化学
【解析】
【小问1详解】
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氮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小问2详解】
A、将会排放大量污染气体的工厂搬到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是会排放污染性气体,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污染性物质的排放,可以保护空气,符合题意;
C、在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强节日气氛,会排放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D、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保护空气,符合题意;
故选:BD;
【小问3详解】
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得到水和尿素,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文字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1分。)
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集气瓶 (2)A
(3)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已收集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号②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气体已收集满。
22. 化学小组对中国空间站内氧气产生了兴趣,了解到“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
某化学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混制“富氧空气”
(1)小雅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_________(填“排水”或“排空气”)法收集得到更纯净的氧气。将制取的氧气及一定体积纯氮气混合制得100mL“富氧空气”。
任务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如图(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留有少量水,燃烧匙内红磷足量)。操作如下:
操作1.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80mL;
操作2.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操作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最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8mL。
回答下列问题:
(2)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
(3)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_。
(4)若操作3量筒读数时俯视,则测得氧气的含量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任务三:跨学科实践一用如图的自制“制氧机”制备氧气。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小礼同学在甲瓶中依次加入适量过碳酸钠、二氧化锰和水。观察到甲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乙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
(5)生活用品可以代替一些化学仪器。本实验利用了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进行实验,在该实验中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 B物质中一定有二氧化锰B. 塑料瓶相当于锥形瓶
C. 吸管相当于玻璃棒D. 注射器可以控制加入水的速度
(6)甲瓶中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乙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排水 (2)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3)42% (4)偏小 (5)C
(6) ①. 过氧化氢水+氧气 ②. 便于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使氧气湿润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排空气法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则用排水法收集得到更纯净的氧气;
【小问2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则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为80mL-38mL=42mL,则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100=42%;
【小问4详解】
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操作3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偏大,则导致计算出的氧气的体积偏小,最终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偏小;
【小问5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则B物质中一定有二氧化锰,故A正确;
B、塑料瓶中可装入较多液体,相当于锥形瓶,故B正确;
C、图中的吸管相当于导管,而不是玻璃棒,故C错误;
D、注射器可以控制加入水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C;
【小问6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乙瓶中水可以使氧气湿润,也可以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日期
污染物及污染指数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PM2.5
11月3日
21
84
31
25
11月4日
20
23
12
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情境分析题,实验探究题,应用定量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题共分为四大题,共4页,MnO2则藏于火柴头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