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于世。下列作品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阜阳剪纸B. 潮州刺绣C. 南阳玉雕D. 龙泉烧瓷
【答案】D
【解析】
【详解】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玉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引燃酒精灯B. 取用固体
C. 倾倒液体D. 加热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用火柴,不能用燃着酒精灯引燃另一盏,以免失火,选项错误;
B、取用块状固体时用镊子夹取,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缓慢竖起来,图中操作会砸破试管,选项错误;
C、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紧挨试管口,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选项正确;
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拇指松开短柄,只握长柄,选项错误;
故选C。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航天燃料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选项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航天的助燃剂,选项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选项正确;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虽然化学性质稳定,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C。
4. 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生产是物理变化B. 反应②要经常更换催化剂
C. 反应①中NO是一种氧化物D. 反应③说明氮气有时也能助燃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产氮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由于氮气的沸点低,将氮气分离出来,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反应②不需要经常更换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C、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加氧化物,NO是一种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反应③是镁条在氮气中燃烧,说明氮气有时也能助燃,故选项正确;
故选B。
5.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向弯形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另一盏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不同是因为反应物种类不同
C. 高锰酸钾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氧气
D. 该装置有利于进行硫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正确;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的浓度不同,所以实验现象不同,故B不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作用是提供氧气,故C正确;
D、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该装置有利于进行硫粉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试验,故D正确。
故选:B。
6. 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装置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凸透镜聚光来引燃白磷,再借助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白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B. 将白磷换成木炭可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
C. 观察到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 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最终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故A正确;
B、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将白磷换成木炭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数据,故B错误;
C、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错误;
D、由图示可知,a点时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但氮气体积分数应小于85%,因为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故D错误。
故选A。
7. 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建设美丽中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体污染
B.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 保护森林植被,以涵养水源
D. 发展废旧电池回收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增产,但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水体污染。A错误;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节约化石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B正确;
C、保护森林植被,以涵养水源,C正确;
D、发展废旧电池回收技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D正确;
故选A。
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A.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B. 氧化汞受热分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 氢气和液氢都能做燃料——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银是金属汞,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故A正确;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不能再分,故B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和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
D、分子在不断运动,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闻到,故D正确。
故选B。
9. 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是“WaterfrPeace”(以水促和平)。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淡水资源丰富
B. 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可溶性杂质
C. 自来水厂经常使用明矾来吸附水中异味和色素等杂质
D.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球上水储量丰富,但可利用淡水资源有限,不到地球总储水量的1%,选项错误;
B.通过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选项错误;
C.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颗粒物,加速沉降,不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错误;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选项正确;
故选D。
10. 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表彰了三位科学家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的杰出贡献。奶粉配方中含有蛋白质,除此之外还含有糖类、钙、铁、硒等营养成分,这里的“钙”、“铁”是指
A. 单质B. 原子C. 元素D. 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这里的“钙”、“铁”、“硒”是指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故选C。
11. 空间站内放有钛合金等复合金属材料做的“避火衣”。如图是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钛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C.
D. 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钛元素是“钅”,属于金属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22=2+8+10+x,x=2,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4,容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钛属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4,所以钛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是得到电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分子中原子种类不同,说明该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选项正确;
B、图中含有两种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C、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分子中原子种类相同,说明该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D、该图表示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选项错误。
故选A。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B. 水C. 硫D. 二氧化碳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水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C、硫属于非金属固态单质,是由硫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选项正确。
故选BD。
14. 如图是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都是氧化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无变化
C. 反应后生成三种新物质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答案】AB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据图像,反应物是CO、NO,二者都属于氧化物,A选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B选项正确;
C、根据图像,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CO2、N2,共两种,反应后出现的一个分子,是反应剩余的,不是生成物,C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后有一个分子剩余,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D选项错误;
故选AB。
15.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电子都带电,错误;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正确;故A错误;
B、①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含一种物质的是纯净物,含两种及以上物质的是混合物,正确;②根据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将物质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正确;故B正确;
C、①有新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有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②物质变化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可能是氧气的含量低,不一定不含氧气,错误;故C错误;
D、①氮气和二氧化碳均无味,实验室不能用闻气味法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错误;②实验室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能,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32分。)
16.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常温下二氧化硫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液态二氧化硫比较稳定,不活泼;气态二氧化硫加热到2000℃不分解,不燃烧。二氧化硫作为防腐剂、漂白剂和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品行业。化石燃料中的煤通常含有硫元素,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实验室中硫燃烧也能生成二氧化硫,需要在通风橱中做此实验。
(1)写出一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________。
(2)实验室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下列的________。
A. 一氧化碳B. 二氧化碳C. 臭氧D. 二氧化氮E. 氮气
(4)除硫外还有很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答案】(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化合 (3)ACD
(4)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小问2详解】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3详解】
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臭氧,二氧化碳和氮气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ACD;
【小问4详解】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
17. 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右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1)a管中生成气体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答案】(1)H2 (2) (3)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a管与负极相连,收集的是氢气,化学符号为H2;
【小问2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8. “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图A—F六种粒子共有________种元素。
(2)A—F六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填字母)。
(3)G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G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
【答案】(1)五 (2)DF
(3)Mg2+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A—F六种粒子共有五种质子数,有五种元素;
【小问2详解】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F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化学性质相似;A、E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但A为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E为钠元素,为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同;B、C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但B为原子,C为离子,化学性质不同;
【小问3详解】
G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微粒,质子数=2+8+2=12,为镁离子,符号为Mg2+。
19. 认真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2024年3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南长沙中德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判断一种电池的优劣或是否适合某种用途,主要看这种电池的比能量以及电池可储存时间的长短。含磷酸铁、磷酸亚铁锂的锂电池具有轻便、比能量高的突出优点,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种电池。生产该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基)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为此,科研团队就石墨烯含量对粉末电阻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如图一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是锂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
(2)解释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________。
【答案】(1)二 (2)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锂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核内有3个电子,则其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分两层排布,由内至外分别为2、1,元素所处周期数与其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故锂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小问2详解】
根据文中信息:生产锂电池时,在电池材料中添加适量的石墨烯(单层石墨)作导电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性能,但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性能下降,所以图示中LiFePO4粉末电阻最小时,表示电池性能最佳,即为B点;BC段随着石墨烯的增加,过多的石墨烯会阻碍电池中锂离子的迁移,导致电池内阻增加,即LiFePO4粉末电阻增大。
20.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空气制水机能充分利用大气中的水分制出饮用水,主要过程如图:
(1)天然水多为硬水,实验室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2)压缩冷凝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分子的质量 b.分子的种类 c.分子的间隔
(3)实验室过滤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
【答案】(1)蒸馏 (2)ab (3)引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蒸馏能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是程度最高的净水方式,故填蒸馏;
【小问2详解】
压缩冷凝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液态水,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分子数目、质量不变,分子间隔变小。
故填ab;
【小问3详解】
过滤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9分)
21.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想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原理制取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验证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集气瓶 (2) ①. BE或CE ②.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②的名称为:集气瓶;
【小问2详解】
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应选B或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应选E,故填BE或CE;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22. 某兴趣小组对催化剂产生浓厚兴趣,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制氧气除了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铜、铁锈、红砖粉末、某些蔬菜水果等物质作为催化剂。为此,他们开展了以下探究。实验探究一:比较催化剂种类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1)很多植物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有催化作用。(2)压强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的变化。
【实验操作】
a.在27.8℃,100.7kPa时,将具支试管的支管通过胶皮管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如图1所示),取2.0g植物碎末放入具支试管中。
b.用量筒量取2mL3%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具支试管中并立即塞上橡胶塞,同时启动数据采集程序采集数据。更换相同质量,不同种类的植物碎末,重复实验操作a和b。
c.不加入植物碎末,重复实验a和b,做空白实验。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电脑进行处理,得到反应前后压强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
【交流反思】
(1)由图2可知,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上海青叶。如需验证上海青叶可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设计实验证明其________不变。
(2)上海青叶作催化剂时,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比较催化剂用量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实验操作】小雅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上海青叶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方案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在27.8℃,压强100.7kPa时,选择上海青叶碎末用量分别为1g、2g、3g,均与10mL3%过氧化氢溶液反应。
【交流反思】
(3)用上海青叶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4)上述实验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
(5)在读取量筒刻度时,小雅同学因为粗心,仰视读数,最终测得氧气体积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6)实验1.2.3充分反应后,请分析量筒内分别获得的水的体积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___。
【答案】(1)质量和化学性质
(2)上海青叶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大量的氧气,而且分解放出大量热量,温度升高促使试管内压强快速增加
(3)
(4)相同时间收集到水的体积
(5)偏小 (6)实验3>实验2>实验1,上海青叶(催化剂)的质量越大,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约迅速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催化剂的概念可知,要验证上海青叶是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小问2详解】
上海青叶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大量的氧气,而且分解放出大量热量,温度升高促使试管内压强快速增加,所以200s前曲线迅速升高;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上海青叶作催化剂的体积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4详解】
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为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所以待测数据可以为相同时间收集到水的体积;
【小问5详解】
仰视读数偏小,使最终测得氧气的体积偏小;
【小问6详解】
上海青叶(催化剂)的质量越大,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约迅速,相同时间产生的氧气体积越大,实验量筒内获得水的体积关系为实验3>实验2>实验1。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4分)
23.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锢、锑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已知粒子中含有a个电子,请完成下列计算:
(1)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2)已知R原子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答案】(1)a+2 (2)2a+8
【解析】
【小问1详解】
R2+是由R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a+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则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2;
【小问2详解】
R的质子数=核电荷数=a+2,R原子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个,为a+2+4=a+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a+2)+(a+6)=2a+8。方法
举例
方法
举例
A.类比法
①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分类法
①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根据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将物质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C.观察法
①物质变化中,观察到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②物质变化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则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D.实验法
①实验室用闻气味法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实验室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待测数据
实验1
10mL3%
粉末状上海青叶1g
实验2
10mL3%
粉末状上海青叶2g
实验3
10mL3%
粉末状上海青叶3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