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神奇的“眼睛”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神奇的“眼睛”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其中,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正常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正常人的眼睛既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又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在近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4.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在远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二、合作探究
(一)制作眼睛模型
如下图,在水中加入数滴牛奶,使烧瓶内水呈淡乳白色,便于显示光路。其中用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瓶内的水相当于玻璃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
(二)研究近视眼的矫正
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在近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什么透镜,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由实验知道:近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前,在近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 凹透镜有发散作用,光线经过凹透镜和晶状体后,刚好在视网膜上成像。
(三)研究远视眼的矫正
取几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作为镜片,在远视眼模型的“晶状体”前选加一个什么透镜,使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由实验知道: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后,在远视眼前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能改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光线经过凸透镜和晶状体后,刚好在视网膜上成像。
(四)透镜的应用
1.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细胞等肉眼无法看见的物体。
2.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军事、生产和天文观察等方面。
3.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课堂达标检测
1.关于人眼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老年人所戴的“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青少年所戴的“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3.如果经过调节晶状体后,远处景物的像仍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而位于视网膜前,那就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
4.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光路图,这个人的眼睛是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5.小林有一个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 cm;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5 cm小于10 cm;若想用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5 cm。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二节 功率学案及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2024)第二节 力的合成导学案,共2页。
这是一份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册(2024)第三节 密度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