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2024)2 滑轮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2 滑轮学案设计,共5页。
1.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和本质。
2.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和特点。
eq \a\vs4\al(学习内容一)
定滑轮和动滑轮
自主预习
1.滑轮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能绕轴自由转动、周边还有槽的轮子。
2.使用时,滑轮的位置__固定不变的__叫定滑轮。
3.工作时,滑轮的位置__随被拉动物体一起改变的__叫动滑轮。
合作探究
1.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滑轮?你知道它们起到什么作用吗?
2.实验探究:如下图所示利用滑轮提升重物。
(1)图甲中:滑轮__不随重物一起__提升,不能__省力__,不能__省距离__,但可以改变力的__方向__,所以该滑轮是__定__滑轮;
(2)图乙中:滑轮__随重物一起__提升,可省__一半力__,费__距离__,不能改变力的__方向__,所以该滑轮是__动__滑轮。
3.使用滑轮的理论分析:外形相同的滑轮(不计动滑轮自重及所有摩擦)为什么使用方法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作用呢?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进一步论证:
(1)定滑轮可以看成一种变形的杠杆,由图丙可知,定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等臂__杠杆,因此两力的关系是:__F1=F2__,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__力的方向__。
(2)动滑轮在使用时,同样可以看成变形杠杆。由图丁可知,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__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__的杠杆,因此两拉力的关系是:F1=eq \f(1,2)F2。
丙 丁
学习点拨
1.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的三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__乙__,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沿力F1、F2和F3方向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F1、F2、F3的大小关系是__F1=F3>F2__。
2.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来提升一个物体,拉力F竖直向上。动滑轮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的杠杆,请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O,并画出F的力臂l。
题图 答图
eq \a\vs4\al(学习内容二)
滑轮组
自主预习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就组成__滑轮组__。
2.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__几分之一__。
合作探究
1.滑轮组有什么特点?__既能__省力,__又能__改变力的方向,但浪费__距离。
2.完成下列各图的探究实验(不计动滑轮自重绳重及所有摩擦),探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拉力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有何关系?
F=eq \f(1,2)G F=eq \f(1,3)G
s=__2__h s=__3__h
F=eq \f(1,4)G F=eq \f(1,5)G
s=__4__h s=__5__h
巩固练习
1.通过滑轮组用200 N的拉力在20 s内将重为480 N的物体匀速提高2 m(不计绳重和摩擦)。
(1)求动滑轮重;
(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
(3)若重物再增加150 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
解:(1)绳子段数n=3,三段绳子一共能提升的重物:G总=200 N×3=600 N,
动滑轮自重G动=G总-G物=600 N-480 N=120 N;
(2)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 m×3=6 m,
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eq \f(s,t)=eq \f(6 m,20 s)=0.3 m/s;
(3)被提重物总重:G′=480 N+150 N+120 N=750 N,自由端拉力:F拉=750 N÷3=250 N。
2.如图所示,重500 N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以1 m/s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已知F=100 N,不计滑轮自重、绳重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求:
(1)物体受到地面的阻力;
(2)在5 s内,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解:(1)绳子段数n=2,
物体受到地面阻力:f=2F=2×100 N=200 N;
(2)物体移动的距离s=vt=1 m/s×5 s=5 m,
自由端移动距离s自由=2 s=2×5 m=10 m。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2024)3 功 功率导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11章 机械与功1 杠杆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2024)4 沉与浮导学案,共3页。
